数据泄露的七种主要途径 (数据泄露的七种方式)

技术教程 2025-05-13 21:25:56 浏览
数据泄露的七种主要途径

如何防止数据泄露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安全市场的新热点。随着信息化进程推进,信息安全建设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信息内容自身的安全方面。近年来,数据泄露造成国家、政府、企业的损失越来越大,数据泄露防护(DLP)日渐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泄密的原因和途径具备多样性特点

从实际情况来看,数据泄露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窃密、泄密和失密。结合各种实际情况,数据泄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七种:

1. 国外黑客和间谍窃密:国际国内许多黑客和间谍,通过层出不穷的技术手段,窃取国内各种重要信息,数据泄露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安全的巨大威胁。如果放任不管,必将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

2. 外部竞争对手窃密:企业与企业之间采用多种方式窃取竞争对手机密信息,自古以来都是普遍发生的。如果中国企业不重视自身机密信息的保护,数据泄露不仅会造成商业竞争的被动,直接损失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整体行业的衰落与灭亡。

3. 内部人员离职拷贝带走数据泄露:由于中国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重视机密信息安全,所以离职人员在离职前都会大量拷贝带走核心资料。在这些人员再次就业之时,这些被拷贝带走的商业信息,就成为竞争对手打击和挤压原单位的重要武器。

4. 内部人员无意泄密和恶意泄密:国家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对于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会导致涉密人员在无意中数据泄露。而部分不良分子,出于对原就业单位的报复,肆意将机密信息公之于众,甚至发布到网上任人浏览。

5. 内部文档权限失控失密:在内部,往往机密信息会分为秘密、机密和绝密等不同的涉密等级。当前多数单位的涉密信息的权限划分是相当粗放的,很难细分到相应的个人。因此,内部数据和文档在权限管控方面的失控,会导致不具备权限的人员获得涉密信息,或者是低权限的人员获得高涉密信息。

6. 存储设备丢失和维修失密:移动存储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手机存储卡、数码照相/摄录机等,一旦遗失、维修或者报废后,其存储数据往往会发生数据泄露。”艳照门事件”就是此类事件的典型。

7. 对外信息发布失控失密:在两个或者多个合作单位之间,由于信息交互的频繁发生,涉密信息也可能数据泄露,导致合作方不具备权限的人员获得涉密信息。甚至是涉密信息流出到处于竞争关系的第三方。

【编辑推荐】

数据泄露的七种方式

计算机病毒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数据泄露的七种方式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基本的特性,病毒的传染性是病毒赖以生存繁殖的条件,如果计算机病毒没有传播渠道,则其破坏性小,扩散面窄,难以造成大面积流行。 计算机病毒必须要“搭载”到计算机上才能感染系统,通常它们是附加在某个文件上。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文件拷贝、文件传送、文件执行等方式进行,文件拷贝与文件传送需要传输媒介,文件执行则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Word、Excel等宏病毒通过Word、Excel调用间接地执行),因此,病毒传播与文件传播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 据有关资料报道,计算机病毒的出现是在70年代,那时由于计算机还未普及,所以病毒造成的破坏和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还不是十分大。 1986年巴基斯坦智囊病毒的广泛传播,则把病毒对PC机的威胁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1987年“黑色星期五”大规模肆虐于全世界各国的IBM PC及其兼容机之中,造成了相当大的恐慌。 这些计算机病毒如同其他计算机病毒一样,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传染性。 通过认真研究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必定能在对抗计算机病毒的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好地防止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侵袭。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1.软盘软盘作为最常用的交换媒介,在计算机应用的早期对病毒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那时计算机应用比较简单,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系统都较小,许多执行文件均通过软盘相互拷贝、安装,这样病毒就能通过软盘传播文件型病毒;另外,在软盘列目录或引导机器时,引导区病毒会在软盘与硬盘引导区互相感染。 因此软盘也成了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寄生的“温床”。 2.光盘光盘因为容量大,存储了大量的可执行文件,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于光盘,对只读式光盘,不能进行写操作,因此光盘上的病毒不能清除。 以谋利为目的非法盗版软件的制作过程中,不可能为病毒防护担负专门责任,也决不会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术保障避免病毒的传入、传染、流行和扩散。 当前,盗版光盘的泛滥给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硬盘由于带病毒的硬盘在本地或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维修等,将干净的软盘传染并再扩散。 电子布告栏(BBS)因为上站容易、投资少,因此深受大众用户的喜爱。 BBS是由计算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通讯站点,用户可以在BBS上进行文件交换(包括自由软件、游戏、自编程序)。 由于BBS站一般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亦无任何限制,这样就给一些病毒程序编写者提供了传播病毒的场所。 各城市BBS站间通过中心站间进行传送,传播面较广。 随着BBS在国内的普及,给病毒的传播又增加了新的介质。 5.网络现代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已使空间距离不再遥远,数据、文件、电子邮件可以方便地在各个网络工作站间通过电缆、光纤或电话线路进行传送,工作站的距离可以短至并排摆放的计算机,也可以长达上万公里,正所谓“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高速公路”。 计算机病毒可以附着在正常文件中,当您从网络另一端得到一个被感染的程序,并在您的计算机上未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运行它,病毒就传染开来了。 这种病毒的传染方式在计算机网络连接很普及的国家是很常见的,国内计算机感染一种“进口”病毒已不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了。 在我们信息国际化的同时,我们的病毒也在国际化。 大量的国外病毒随着互联网络传入国内。 随着InterNet的风靡,给病毒的传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径,并将成为第一传播途径。 Internet开拓性的发展使病毒可能成为灾难,病毒的传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务更加艰巨。 Internet带来两种不同的安全威胁,一种威胁来自文件下载,这些被浏览的或是通过FTP下载的文件中可能存在病毒。 另一种威胁来自电子邮件。 大多数Internet邮件系统提供了在网络间传送附带格式化文档邮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档或文件就可能通过网关和邮件服务器涌入企业网络。 网络使用的简易性和开放性使得这种威胁越来越严重。 当前,Internet网上病毒的最新趋势是:(1)不法分子或好事之徒制作的匿名个人网页直接提供了下载大批病毒活样本的便利途径。 (2)由于学术研究的病毒样本提供机构同样可以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的使用工具。 (3)由于网络匿名登录才成为可能的专门关于病毒制作研究讨论的学术性质的电子论文、期刊、杂志及相关的网上学术交流活动,如病毒制造协会年会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国内外任何想成为新的病毒制造者学习、借鉴、盗用、抄袭的目标与对象。 (4)散见于网站上大批病毒制作工具、向导、程序等等,使得无编程经验和基础的人制造新病毒成为可能。 (5)新技术、新病毒使得几乎所有人在不知情时无意中成为病毒扩散的载体或传播者。

v在阿拉伯数字中是多少?

是罗马数字,在阿拉伯数字中是 5。 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对应Ⅰ-1、Ⅱ-2、Ⅲ-3、Ⅳ-4、Ⅴ-5、Ⅵ-6、Ⅶ-7、Ⅷ-8、Ⅸ-9最常见的罗马数字就是钟表的表盘符号:Ⅰ、Ⅱ、Ⅲ、Ⅳ(IIII)、Ⅴ、Ⅵ、Ⅶ、Ⅷ、Ⅸ、Ⅹ、Ⅺ、Ⅻ对应阿拉伯数字(就是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就是 1、2、3、4、5、6、7、8、9、10、11、12扩展资料罗马数字是欧洲在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数字)传入之前使用的一种数码,现在应用较少。 它的产生晚于中国甲骨文中的数码,更晚于埃及人的十进制数字。 但是,它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古代文明的进步。 2015年7月,意大利罗马表示将放弃使用罗马数字,将街道指示牌、官方文件改成意大利文写法。 罗马数字是阿拉伯数字传入之前使用的一种数码。 罗马数字采用七个罗马字母作数字、即Ⅰ(1)、X(10)、C(100)、M(1000)、V(5)、L(50)、D(500)。 记数的方法:相同的数字连写,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 Ⅲ=3;小的数字在大的数字的右边,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 Ⅷ=8、Ⅻ=12;小的数字(限于 Ⅰ、X 和 C)在大的数字的左边,所表示的数等于大数减小数得到的数,如 Ⅳ=4、Ⅸ=9;在一个数的上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个数增值 1,000 倍,如=5000。 罗马数字的组数规则,有几条须注意掌握。 用罗马数字记较大的数非常麻烦,所以已不常用了。 在中文出版物中,罗马数字主要用于某些代码,如产品型号等。 计算机 ASCII 码收录有合体的罗马数字 1~12。 用罗马数字表示数的基,该方法一般是把若干个罗马数字写成一列,它表示的数等于各个数字所表示的数相加的和。 但是也有例外,当符号 I、X 或 C 位于大数的后面时就作为加数;位于大数的前面就作为减数。 例如:Ⅲ=3、Ⅳ=4、Ⅵ=6、XIX=19、XX=20、XLV=45、MCMLXXX=1980。 罗马数字因书写繁难,所以,后人很少采用。 21 世纪,有的钟表表面仍有用它表示时数的。 此外,在书稿章节及科学分类时也有采用罗马数字的。 21 世纪,罗马数字已是一种应用较少的一种的数量表示方式。 它的产生晚于中国甲骨文中的数码,更晚于埃及人的十进位数字。 但是,它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古代文明的进步。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罗马人还处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当时他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 为了表示一、二、三、四个物体,就分别伸出一、二、三、四个手指;表示五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十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 这种习惯人类一直沿用到今天。 人们在交谈中,往往就是运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数字的。 当时,罗马人为了记录这些数字,便在羊皮上画出 Ⅰ、Ⅱ、Ⅲ 来代替手指的数;要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Ⅴ”形,表示大指与食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ⅤⅤ”形,后来又写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Ⅹ”,这就是罗马数字的雏形。 后来为了表示较大的数,罗马人用符号 C 表示一百。 C 是拉丁字“centum”的头一个字母,centum 就是一百的意思(英文“century”就是由此而来)。 用符号 M 表示一千。 M 是拉丁字“mille”的头一个字母,mille 就是一千的意思。 取字母 C 的一半,成为符号 L,表示五十。 用字母 D 表示五百。 若在数的上面画一横线,这个数就扩大一千倍。 这样,罗马数字就有下面七个基本符号:I(1)、V(5)、X(10)、L(50)、C(100)、D(500)、 M(1000)。 罗马数字与十进位数字的意义不同,它没有表示零的数字,与进位制无关。 所以当时的人们表示0用 (空格)表示。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 罗马数字

当代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已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信息传递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严格地说,所有信息处理都是信息在组织内部的传递,也就是信息在物理位置上的移动。 信息传递是通过文字、语言、电码、图像、色彩、光、气味等传播渠道进行的。 信息传送方式有单向传送、双向传送、半双向传送、多道传送等。 扩展资料:信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科学研究,既要及时获得别人研究的成果,还要及时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发表、告诉别人,只有通过这样相互交流信息,才能不断发展;打仗,必须及时获得有关敌人兵力布置的信息,还必须把各种作战命令及进传达给官兵;经商,必须及时了解各地市场的信息,才能确定进什么货,从哪里进货,到哪里去卖,卖什么;日常生活,必须及时获得有关天气、商品、文体活动、亲朋好友工作生活情况的信息,并经常把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告诉亲朋好友。 总之,人们之间只有不断交流信息,才能使生产、生活等活动正常进行,人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信息传递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