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实现3天过期细节技巧深入剖析(redis设置3天过期) (redis实现分布式锁)

技术教程 2025-05-01 07:35:48 浏览
Redis实现3天过期细节技巧深入剖析

Redis实现3天过期:细节技巧深入剖析

Redis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非关系型的内存数据存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大数据领域。在使用Redis时,经常需要设置过期时间来自动删除数据。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Redis实现3天过期,以及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技巧。

一、Redis设置过期时间

在Redis中,可以使用EXPIRE命令设置key的过期时间。EXPIRE命令的语法如下:

EXPIRE key seconds

其中,key是需要设置过期时间的键名,seconds是过期时间,单位为秒。

例如,下面的命令设置名为“mykey”的键3天后过期:

EXPIRE mykey 259200

如果想要取消某个键的过期时间,可以使用PERSIST命令:

PERSIST mykey

二、Redis使用过期事件

在Redis中,过期事件是指当一个键过期并被自动删除时,会触发一个事件。我们可以通过订阅这个事件来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

为了订阅过期事件,需要使用PSUBSCRIBE命令,并以“__keyevent@0__:expired”为参数。例如,下面的命令订阅所有键的过期事件:

PSUBSCRIBE __keyevent@0__:expired

除了过期事件,还有很多其他的事件类型,如新建一个key、更新一个key等等。更多事件类型可以参考Redis官方文档。

三、Redis实现3天过期的具体实现

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实现3天过期的Redis应用了。

需要有一个定时任务,定期扫描所有需要过期的key。可以使用Python的Redis模块,如下所示:

import 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def check_expired_keys():

keys = r.keys(‘*’)

for key in keys:

ttl = r.ttl(key)

if ttl == -1:

r.psubscribe(‘__keyevent@0__:expired’)

r.expire(key, 259200)

check_expired_keys()

其中,keys('*')可以获取所有的key,ttl(key)可以获取某个key的剩余过期时间,-1表示永不过期。如果一个key的剩余过期时间小于259200秒,即3天,则订阅过期事件,并重新设置过期时间为3天。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定时任务的执行频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如果键的更新频率比较高,建议将定时任务的执行频率设置为每分钟一次;如果键的更新频率比较低,可以将执行频率设置为每小时一次。四、需要注意的细节技巧在实现Redis过期时间应用时,需要考虑一些细节技巧,以确保应用的正确性和性能:1. 不要一次性扫描所有的key,建议分批次扫描,以避免Redis卡死。可以设置每批次扫描的key数目,如1000个key。2. 使用Redis的Hash结构,将需要过期和暂不过期的key分开存储。这样可以减少扫描的key数目,提高性能。例如下面的代码:```pythonimport redis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def check_expired_keys():keys = r.hkeys('to_expire')for key in keys:ttl = r.ttl(key)if ttl == -1:continueif ttl r.psubscribe('__keyevent@0__:expired')r.expire(key, 259200)r.hdel('to_expire', key)def add_key_to_expire(key):r.hset('to_expire', key, '')def remove_key_to_expire(key):r.hdel('to_expire', key)

3. 在使用PSUBSCRIBE命令时,需要注意避免订阅过多的事件。如果订阅了太多的事件,可能会影响Redis的性能。建议只订阅必要的事件类型。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www.IDC.Net)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redis设置的超时时间单位(redis过期时间单位)

redis设置的超时时间单位token存储在redis中,设置了过期时间,过期就过期了 ,不需要去刷新token。 token过期后,客户端可以依据refreshtoken来获取新的token。 redis过期时间单位EXPIRE 接口定义:EXPIRE key seconds接口描述:设置一个key在当前时间seconds(秒)之后过期。 返回1代表设置成功,返回0代表key不存在或者无法设置过期时间。 例如:EXPIRE aa 60PEXPIRE 接口定义:PEXPIRE key milliseconds接口描述:设置一个key在当前时间milliseconds(毫秒)之后过期。 返回1代表设置成功,返回0代表key不存在或者无法设置过期时间。 例如:EXPIRE aa 60(integer) 1 //设置redis设置的超时时间单位是什么Redis的timeout可以指定单位是秒还是毫秒,语法如下:SET key value [EX seconds] [PX milliseconds] [NX|XX]举例:set name zhangsan ex 10十秒钟后过期,此处ex后面单位是秒set name zhangsan px 毫秒后过期,此处px后面单位是毫秒java设置redis数据超时时间redis设置过期时间可以用expire命令,设置的是过期时间戳,之后访问该key时,会将当前时间戳和过期时间戳做比较,如果已经过期,则会清除掉该key的数据redis 超时时间设置EXPIRE PEXPIRE EXPIRE 接口定义:EXPIRE key seconds 接口描述:设置一个key在当前时间seconds(秒)之后过期。 返回1代表设置成功,返回0代表key不存在或者无法设置过期时间。 PEXPIRE 接口定义:PEXPIRE key milliseconds 接口描述:设置一个key在当前时间milliseconds(毫秒)之后过期。 返回1代表设置成功,返回0代表key不存在或者无法设置过期时间。 redis连接默认超时时间SETEX 命令可以在设直一个字符串键的同时为键设直过期时间,因为这个命令是一个类型限定的命令(只能用于字符串键),但SETEX 命令设置过期时间的原理和EXPIRE命令设置过期时间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与EXPlRE 命令和PEXPIRE 命令类似,客户端可以通过EXPlREAT 命令或PEXPlREAT命令,以秒或者毫秒精度给数据库中的某个键设置过期时间(expire time)。 redis失效时间单位最近在使用redis,用到里面的incrBy操作,但是这个API没有提供一个参数来设置key的失效时间。 我自己想了一个比较low的办法。 Long limit = (limitCacheKey, 1);//拿到数字1的那个线程,设置key的有效期if (limit == 1) {(limitCacheKey,2);}就是当incrBy的返回值是1的时候,让拿到1的那个线程帮忙设置一下key的失效时间。 由于incrBy是原子性的,拿到1的肯定只有一个线程,所以不会存在并发调用expired操作的可能。 经过验证,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但是感觉很lowredis设置的超时时间单位有哪些1. 什么是Redis一款内存高速缓存数据库(全称远程数据服务);使用C语言编写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它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如:string、list、set、zset(sorted set)、hash等特点Redis以内存作为数据存储介质,所以读写数据的效率极高,远远超过数据库。 以设置和获取一个256字节字符串为例,它的读取速度可高达次/s,写速度高达次/s。 储存在Redis中的数据是持久化的,断电或重启后,数据也不会丢失。 -----Redis的存储分为内存存储、磁盘存储和log文件三部分,重启后,Redis可以从磁盘重新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 (实现持久化)应用场景,它能做什么在服务器中常用来存储一些需要频繁调取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系统直接读取磁盘来获得数据的I/O开销,更重要的是可以极大提升速度。 (拿大型网站来举个例子,比如a网站首页一天有100万人访问,其中有一个板块为推荐新闻。 要是直接从数据库查询,那么一天就要多消耗100万次数据库请求。 上面已经说过,Redis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所以这完全可以用Redis来完成,将这种热点数据存到Redis(内存)中,要用的时候,直接从内存取,极大的提高了速度和节约了服务器的开销。 )使用Redis有哪些好处?(1) 速度快,因为数据存在内存中,类似于HashMap,HashMap的优势就是查找和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2) 支持丰富数据类型,支持string,list,set,sorted set,hash(3) 支持事务,操作都是原子性,所谓的原子性就是对数据的更改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4) 丰富的特性:可用于缓存,消息,按key设置过期时间,过期后将会自动删除redis相比memcached有哪些优势?(1) memcached所有的值均是简单的字符串,redis作为其替代者,支持更为丰富的数据类型(2) redis的速度比memcached快很多(3) redis可以持久化其数据redis常见性能问题和解决方案:(1) Master最好不要做任何持久化工作,如RDB内存快照和AOF日志文件(2) 如果数据比较重要,某个Slave开启AOF备份数据,策略设置为每秒同步一次(3) 为了主从复制的速度和连接的稳定性,Master和Slave最好在同一个局域网内(4) 尽量避免在压力很大的主库上增加从库(5) 主从复制不要用图状结构,用单向链表结构更为稳定和MySQL的区别总结(1)类型上从类型上来说,mysql是关系型数据库,redis是缓存数据库(2)作用上mysql用于持久化的存储数据到硬盘,功能强大,但是速度较慢redis用于存储使用较为频繁的数据到缓存中,读取速度快(3)需求上mysql和redis因为需求的不同,一般都是配合使用。 和mysql要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去选型redis和mysql要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去选型mysql:数据放在磁盘 redis:数据放在内存mysql支持sql查询,可以实现一些关联的查询以及统计;redis对内存要求比较高,在有限的条件下不能把所有数据都放在redis;mysql偏向于存数据,redis偏向于快速取数据,但redis查询复杂的表关系时不如mysql,所以可以把热门的数据放redis,mysql存基本数据redis设置过期时间为当天凌晨通过EXPIRE 命令或者PEXPIRE 命令,客户端可以以秒或者毫秒精度为数据库中的某个键设置生存时间( Time To Live , TTL) ,在经过指定的秒数或者毫秒数之后,服务器就会自动删除生存时间为0的键:redis> SET key valueOKredis> EXP 工RE key 5(integer) 1redis> GET key // 5 秒之内valueredis> GET key // 5 秒之后(nil)redis给hash中的值设置超时Redis一共支持5种数据结构,hash是其中的一种,在hash扩容的时候采用的是渐进式rehash的方式。 rehash原理字典中包含一个数据结构dictht的ht数组,一般情况下字典只是用ht[0]用来存储数据,ht[1]在rehash时使用。 随着操作的不断执行,哈希表中的元素会逐渐增加或者减少,为了让哈希表的负载因子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程序需要对哈希表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扩容和收缩。 步骤如下:为ht[1]哈希表分配空间。 如果是扩容操作,ht[1]的大小为第一个大于等于ht[0]*2的2的n次方幂,如果是收缩操作,ht[1]的大小为第一个大于等于ht[0]的2的n次方幂将保存在ht[0]中的所有键值对rehash到ht[1]:rehash指的是重新计算键的哈希值和索引值,然后将键值对放到ht[1]对应位置上当ht[0]包含的所有键值对都迁移到ht[1]之后,释放ht[0],将ht[1]设置为ht[0],并在ht[1]新创建一个空白哈希表,为下一次rehash做准备

Redis 的过期键 | Navicat 技术干货

Redis,以其速度和功能强大著称,其过期键功能对于数据管理和临时数据清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述如何在redis-cli和Navicat for Redis中设置过期键,以及这些功能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在Redis中,通过EXPIRE或SETEX命令为键设定过期时间。 EXPIRE命令以秒为单位设定,而SETEX则同时设置键值和过期时间。 例如,首先用SET创建mykey并设置值,然后使用EXPIRE在60秒后使其过期,或通过SETEX一次完成。 通过TTL命令可以检查键的剩余生存时间,这对于监控键的过期状态非常有用。 如果键已过期,Redis会自动删除,但也可以使用DEL手动删除。 在Navicat的Data Editor中,TTL选项允许用户设置键的过期时间,例如在60秒后自动失效。 选择相应选项后,点击应用,键的过期设置即完成。 过期键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缓存、会话管理、速率限制和临时数据存储。 例如,使用缓存时,短时间过期确保数据新鲜;在会话管理中,过期的会话数据自动清除,提高安全性;对于API限流,可通过设定过期时间来限制请求次数。 总结来说,掌握Redis的过期键功能,能有效提升数据管理效率,确保临时数据的自动清理,为缓存、会话管理、速率限制和临时存储提供有力支持。 继续探索如Redis入门、Navicat功能、数据类型和键值操作等更深入的技术内容,进一步提升你的Redis使用技巧。

redis怎么给key设置过期时间?

过期策略在Redis中至关重要,因为它确保了内存的有效利用和数据的及时更新。 如果Redis不实施过期策略,数据存储将会占用大量内存,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无法继续接收新数据。 类比于冰箱,过期策略就像定期清理过期食物,保持空间的可用性。 Redis提供两种过期策略:惰性过期和定期过期。 惰性过期策略在访问数据时才检查数据是否已过期,避免了频繁的CPU检查,从而节省资源。 然而,这种策略可能导致大量过期数据在内存中堆积,特别是在长时间未被访问的数据上。 定期过期策略则每隔一定时间主动检查并删除过期数据,以防止内存占用过多。 这一策略虽然不如惰性过期实时,但能有效管理内存,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为了实现定期过期,Redis采用了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字典(dict),用于存储键值对。 字典通过哈希表实现,其中哈希表的大小和键的数量决定了数据的存储效率。 当键的数量超过哈希表大小的一定阈值时,Redis会进行重哈希操作(rehash),以确保性能。 定期过期策略的核心在于周期性地遍历字典,检查并删除过期的键值对。 实现定期过期的关键是确定检查和删除过期键的频率。 这通过Redis配置文件中的hz参数来控制,该参数定义了每秒执行的周期性检查次数。 默认值为10,意味着每秒检查一次,通过执行特定方法(serverCron())来清理过期键。 定期过期的逻辑可以简化为以下步骤:遍历字典中的键值对,检查每个键的过期时间;对于已过期的键,执行删除操作。 这一过程通过Redis的内部机制自动完成,确保了内存的有效管理,同时避免了频繁的CPU检查带来的开销。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