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工业控制系统(ICS)的网络攻击正呈上升趋势,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普遍、更具创意、更迅速。因此,了解攻击者的策略至关重要。
IBM安全《2023年X-Force威胁情报指数》强调,能够远程访问ICS系统的后门部署是2022年最常见的攻击行为类型。好消息是,67%通过后门部署勒索软件的企图被防御者挫败了,防御者赶在勒索软件执行之前就成功破坏了后门。
只要攻击者发现任何一个漏洞,他们就会立即利用它。根据IBM的报告指出,虽然已知漏洞的比例在过去几年中下降了10个百分点,但网络犯罪分子仍然可以利用超过78,000个已知漏洞。这种访问使得利用旧的、未打补丁的漏洞变得更容易,同时也突出了对定义良好的漏洞管理策略的需求,包括更好地了解攻击面和基于风险的补丁优先级。
组织在意识到这些威胁后,纷纷加强对ICS的细致防护,许多公司尤其鼓励他们的ICS安全专业人员利用业内备受赞誉的技术资源提供商来磨练其技能。这些资源还可以帮助IT网络安全人员了解工业环境,获悉工业流程安全及正常运行相关网络控制的最佳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CS专业人员可以使用以下7项技术资源来培训和持续教育他们的团队,从而更好地捍卫组织的ICS。
传送门:
在State of Security认证的“11家备受推崇的IT安全培训机构”中,全球信息保障认证(GIAC)为有抱负的安全专业人士提供了30多种认证。对于从事工业安全工作的人员来说,应该特别考虑获得以下三个认证:
全球工业网络安全专家(GICSP),这是一个供应商中立的项目,旨在教导参与者如何平衡IT、工程和数字安全,从而保护工业控制系统。
响应与工业防御(GRID),旨在教导参与者如何采取主动防御方法来保护ICS网络。
关键基础设施防护(CIP)认证,旨在帮助ICS安全专业人员提高自身对NERC定义的术语和CIP标准的理解与实现。
2. 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工业控制系统
传送门:
提高ICS的安全性和弹性是CISA的首要任务之一。作为负责帮助关键基础设施合作伙伴管理ICS安全风险的主要联邦机构,CISA与政府和行业合作部署技术和实践,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免受当今的威胁,同时建立创新能力以防御即将出现的威胁。
CISA提供广泛的免费产品和服务,以支持ICS社区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感兴趣的人员可以访问所有CISA ICS服务产品的完整目录,以了解所列每种服务的详细信息。
3.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ICS-ISAC)
传送门: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ICS-ISAC)是个非营利性组织,其使命是“为会员和相关行业提供其设施所需的网络安全相关实用信息”。该中心的会员可以利用实时情报馈送掌握自身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最新数字安全威胁,还可访问安全会员门户,协调他们的防御措施,参与网络研讨会、例行会议,并获取关于新兴威胁的定期简报。
会员还可以查阅数十个独立的知识中心提供的额外信息。
传送门:
作为自动化联合会的一部分,国际自动化协会(ISA)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为全球成千上万的工业安全专业人员和其他自动化人员提供服务。
ISA与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合作,制定了各种标准,规定了基本的ICS术语和概念,ICS安全系统要求和安全级别(IEC 62443)以及创建ICS安全计划所需的步骤。该组织通过劳动力开发、培训计划和专业证书跟踪来促进对这些标准的安全意识。
ISA提供的其他工业安全系统资源可以在其网站的technical-topics/cybersecurity/cybersecurity-resources/路径下找到。
5. 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
传送门: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是美国政府的一个非监管机构,致力于推进计量科学、标准与技术。该研究所负责开发《工业控制系统(ICS)安全指南》:NIST特别出版物800-82,在撰写本文之时,这份出版物已经历经两次修订,且第三次修订刚刚通过公众评论。该文档为专业人员如何保护由SCADA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其他控制系统配置(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成的ICS网络提供了指导,并同时观测各个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要求。
传送门:
作为另一个State of Security认证的“11家备受推崇的IT安全培训机构”,SANS研究所提供由SANS认证的导师指导的教室培训,可以在线自学或由老师辅导。
工业安全人员可以通过SANS完成多门课程,来提升他们的职业生涯,其中包括与GIAC合作的两门课程,以获得GICSP和GRID认证。他们还可以研读SANS图书馆中的分析师调查、白皮书和用例,以及关注SANS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博客,利用闲暇时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传送门:
信息安全研究所(Infosec Institute)是圣智集团(Cengage Group)的一部分,旨在为所有个人提供成功所需的资源和技能。该研究所通过在线、点播或现场直播的数百个动手实验室、新兵训练营和基于角色的学习路径,帮助安全专业人员提高技能并获得认证。所有信息安全培训都直接映射到NICE网络安全劳动力框架,指导从业人员实现从初学者到专家的成长,范围跨越52个工作角色。

信息安全课程包括ICS/SCADA基础学习路径,使专业人员能够了解ICS操作和安全的基础知识,从组成系统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到管理操作及其维护的架构、政策和标准等。
我是长年承包土建(电气工程的、强电)一直是挂靠的资质在施工。现、想自己弄一套完整的资质,请大家帮忙
从开始申请到资质申办结束要用多长时间,这要看资料的质量,质量好就快一些,来回折腾就慢。 首先要组建公司,公司法人、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公司章程、固定的办公地点、营业执照等基本设施;其次要根据注册资金和公司的技术人数确定申报企业资质等级;填报表格、收集整理资料;打印、装订资料;最后派专人上报申请资料。 所需的材料都有:(一)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及相应的电子文档;(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三)企业章程;(四)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任职文件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提供的材料;(五)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注册执业证书;(六)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及养老保险凭证;(七)部分资质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的特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及养老保险凭证;(八)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企业设备、厂房的相应证明;(九)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有关材料;(十)资质标准要求的其他有关材料。
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将对集装箱运输管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EDI、GIS、GPS、RFID、OCR等关键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 EDI的应用: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航运史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而EDI技术是国际贸易、结算通关、数据处理等最佳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目前国际航运界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一先进的科技成果。 航运业大多数业务需要填制大量的卡片,而采用EDI技术后,带来了如下变化:· 提高处理速度,减少雇员;· 准确程度提高;· 功能趋向多样化。 在集装箱管理中,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把所有描绘集装箱的常用数据,如重量、号码、尺寸等存储后,再输入所有与信息相关的集装箱营运情况尤其是集装箱运行及修理情况,就很容易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hidden)();}, function(){$(-hidden)();});获悉集装箱在各地的数量。 利用这些信息能使运力调配达到最优化。 此外,利用EDI还可以进行统计工作,计算出成本、净利润、周转率、总收入并进行收益分析。 进而对托运人、集装箱或运输距离作出评价。 2、 GIS的应用: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进行系统规划十分重要。 在GIS技术的基础上,利用TransCA软件进行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规划,可做到科学、有效、准确。 集装箱多式联运规划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预测未来的集装箱运输需求情况,二是了解与分析现有运输资源状况。 不管是运输需求还是运输资源都具有很强的空间特性,并有丰富的社会属性,所有这些都涉及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如果仅靠人工手段处理这些数据将是非常繁重而低效率的。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综合处理能力,借助GIS技术处理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规划中的海量数据,运输规划工作将大大简化,并更加具有高效性与科学性。 3、 GPS的应用:GPS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作业机械监控、箱位管理、安全管理、作业机械辅助导航、RTG大车自动纠偏、RMG/QC同步控制、RTG/RMG/QC大车自动行走和时间同步4、 RFID的应用:RFID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是集装箱运输行业的一个发展契机。 基于RFID的集装箱管理系统能够对集装箱运输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实时跟踪,从而消除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箱、漏箱事故,加快通关速度,提高运输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全面提升集装箱运输的服务水平。 典型的基于RFID的应用方案应该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硬件系统由RFID自动识别系统和通信系统组成,软件系统包括RFID信息管理系统和与之整合的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 集装箱上的电子标签可以记录固定信息,包括序列号、箱号、持箱人、箱型、尺寸等;还可以记录可改写信息,如货品信息、运单号、起运港、目的港、船名航次等。 集装箱RFID自动识别系统完成装箱点数据输入、集装箱信息实时采集和自动识别;通信系统完成数据无线传输;集装箱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对集装箱信息的实时处理和管理,能完成数据统计与分析,向客户提供集装箱信息查询服务。 而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可以监测、记录经过道口的集装箱、拖运车辆、事件发生时间、操作人员、集装箱堆放位置等信息;具有形象的2D集装箱堆场地图和放箱、找箱功能。 三、 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构成 1、概念: 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集装箱运输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集装箱运枪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集装箱运输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集装箱运输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包括航运管理、箱务管理、单证管理等若干子系统 四、 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的分类 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按业务环节分类,主要分为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集装箱运输口岸信息系统、集装箱码头信息系统(国际上通称为“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集装箱场站信息系统、集装箱铁路中心站信息系统、集装箱海运公司信息系统、货代信息系统等。 这些信息系统围绕着集装箱运输链条共同运作,既分工独立,又密切配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将遍布在各个节点的信息有机衔接起来,以确保整个运输过程中信息的准确、通畅。 五、 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基于对业务的充分理解和对新技术的合理使用,以业务驱动技术,以技术带动业务,可以改进和优化业务操作模式与业务操作流程,使得技术这个平台基础能够真正对业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避免单纯的纸面单据电子化、手工作业自动化这种低层次的信息系统应用。 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的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网络,以促使集装箱运输链条内各个节点的信息系统互通互联,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汇集各业务系统的信息,服务于各级管理指挥和科学决策,通过各种业务信息的综合分析,提供最佳决策支持,从而推动集装箱运输领域更好地组织运输生产和进行经营管理。 集装箱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标准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实时性、便捷性、经济性。 六、 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的作用 (1)准备和提供统一格式的集装箱运输信息,使各种统计工作简化,降低信息成本。 (2)及时全面地提供各种要求的信息,以期迅速分析运输活动现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控制。 (3)全面系统地保存大量的信息,并能迅速地查询与综合,为集装箱运输组织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4)利用数学方法和各种模型处理集装箱运输信息,以期预测未来运输市场需求和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的战略与管理决策。 七、 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大集装箱运输海运公司纷纷结盟,国际集装箱运输向着进一步缩短运输周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趋势发展,促使了干线船舶的大型化,推动了港口装卸机械的高效化,同时多式联运体系日趋完善,因此对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提出了智能化、自动化和协同化的发展要求。
W7的系统不知道出现了什么事,安全服务中心现实已经关闭,但是开启不了
云计算时代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 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 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 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从这个角度而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 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的一种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 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云计算就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软件和数据的能力。 对于云计算, 李开复(现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钱庄。 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 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 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 “云计算”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变革——由谷歌、IBM这样的专业网络公司来搭建计算机存储、运算中心,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访问,把“云”做为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 历数云计算为安全带来的七大益处!随着云计算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也日益凸显,而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则更是层出不穷。 本文独辟蹊跷,侧重讨论云计算为安全技术带来的七大潜在利好。 一、数据集中存储 减少数据泄露:这也是云服务供应商谈论最多的一个。 在云计算出现之前,数据常常很容易被泄露,尤其是便携笔记本电脑的失窃成为数据泄露的最大因素之一。 为此需要添置额外备份磁碟机,以防数据外泄。 而且随着云技术的不断普及,数据“地雷”也将会大为减少。 掌上电脑或者Netbook的小量、即时性的数据传输,也远比笔记本电脑批量传输所面临的风险小。 你可以问任何一家大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简称CISO),是不是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安装有公司授权的安全技术,比如磁盘加密技术(Full Disk Encryption),他们会告诉你这是不大现实的。 尽管在资产管理和数据安全上投入了不少精力,但是他们还是面临不少窘境和困难,更何况那些中小企业?那些使用数据加密或者对重要数据分开存储的企业,可以说少之又少。 可靠的安全监测:数据集中存储更容易实现安全监测。 如果数据被盗,后果不堪想象。 通过存储在一个或者若干个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可以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负责资源的分配、负载的均衡、软件的部署、安全的控制,并拥有更可靠的安全实时监测,同时,还可以降低使用者成本。 二、事件快速反应 取证准备:在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利用基础架构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简称IaaS)供应商提供的条件,为自己公司建立一个专门的取证服务器。 当事件发生需要取证时,我只需要支付在线存储所产生的费用。 而不需要额外配置人员去管理远程登陆及其软件,而我所要做的,就是点击云提供商Web界面中的一些按钮即可。 如果一旦产生多个事件反应,我可以先复制一份,并把这些取证工作分发到不同部门或者人员手中,然后进行快速分析并得出结论。 不过,为了充分发挥这项功能,取证软件供应商需要由过去传统的软件授权许可转变到新型网络许可模式。 缩短取证时间:如果有某个服务器在云中出现了故障,我只要在云客户端点击鼠标,克隆该服务器并使得克隆后的服务器磁盘对取证服务器开放。 我根本不需要临时寻找存储设备,并花时间等待其启动并进入使用状态,从而,大大缩短取证时间。 降低服务器出错概率:和刚才讲述的情况类似,即使有某台服务器资料参考:的系统不知道出现了什么事,安全服务中心现实已经关闭,但是开启不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