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迈克菲发布全球最具风险域名排行榜 (迈克菲官方)
根据迈克菲今日发布的,恶意网站图谱,MappingtheMalWeb,报告显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Web域名.COM目前成为最具风险域名,56%的风险站点来自.COM域,这已是迈克菲连续第四年发布,恶意网站图谱,研究报告,迈克菲对2700多万个网站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哪些域名危险性最大,结果显示,.COM成为最具风险性的顶级域名,而最具...。
根据迈克菲今日发布的,恶意网站图谱,MappingtheMalWeb,报告显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Web域名.COM目前成为最具风险域名,56%的风险站点来自.COM域,这已是迈克菲连续第四年发布,恶意网站图谱,研究报告,迈克菲对2700多万个网站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哪些域名危险性最大,结果显示,.COM成为最具风险性的顶级域名,而最具...。
想要投身抗击网络攻击的永恒事业?那你可能需要提升或获得一些,或全部,市场上最热门的技能,尽管围绕老旧脆弱基础设施保护法案的争论十分激烈,公用事业公司正在寻找各种方法止血,类似ColonialPipeline这样的事件昭示了网络攻击会对能源行业产生如何广泛而现实的影响,FireEye、迈克菲和赛门铁克前高管,AttivoNetworks...。
全球网络安全人才缺口短时间内无法补足,事实上,大量证据显示人才短缺情况将会更加严峻,对公司企业来说,求助服务提供商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过去,公司企业通常不会考虑采纳托管安全服务来搞定终端安全,为什么呢?因为终端安全往往被理解为杀毒软件,于是公司企业从主流厂商,比如卡巴斯基、迈克菲、Sophos、赛门铁克、趋势科技、Webroot等等,...。
迈克菲,McAfee,宣布,作为迈克菲在中国市场最新的投资项目的一部分,将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迈克菲首席执行官兼总裁DaveDeWalt表示,,中国碰到的安全问题是世界性的,在2008年,2009年,68%的中国企业已经看到安全威胁的快速增长,而其他国家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全球的安全威胁具有共性,安全威胁会不断重复,Dav...。
.com综合消息,2009年6月16日,迈克菲,McAfee,今天宣布其已对企业防火墙产品进行了升级,融入了新一代功能,无论是在实体网络环境还是在虚拟网络环境中,这些功能都可以帮助用户增强网络安全,降低法规遵从和运营成本,这些产品包括McAfeeFirewallEnterprise,原产品名称为Sidewinder,、McAfeeF...。
经过多年的JohnMcAfee的疯狂滑稽的行为,创始人McAfee用自己的名字让此杀毒软件颜面尽失,星期一晚上在拉斯维加斯电子消费展上示人的几条消息中已初现端倪,从英特尔CEOBrianKrzanich的话中我们嗅到了McAfee将要,寿终正寝,的味道,至少关于在消费领域McAfee的丧钟已经敲响,McAfee安全软件的名字将由McA...。
在当下,许多公司竞相防范狡猾的高级持续性威胁,传统反病毒软件似乎如同古董,但是传统反病毒公司正在应势而变,为BYOD时代提供深层防御机制,我们在本次测评中逐一分析了七大传统反病毒软件厂商的产品,每家厂商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它们是AVG、ESET、卡巴斯基、迈克菲、赛门铁克、熊猫软件和趋势科技,我们着重比较了安装和管理简...。
全球***的专注于安全的厂商迈克菲,McAfee,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MFE,今日详细公布了全新的电子邮件安全战略,旨在为企业提供当今最丰富的部署选择和服务选项,在成功并购MXLogic后,迈克菲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部署服务种类,并为客户提供了一整套交付选项,设备、,软件即服务,SaaS,或者两者相结合,同时,客户还可根据自...。
SecureWorks公司的网络安全研究团队已发现思科系统公司,Cisco,基于IOS的路由器和ASA系列防火墙中存在漏洞,而且迈克菲,McAfee,公司的网络安全管理控制台也有缺陷,本周三该安全公司的研究人员BenFeinstein、JeffJarmoc和DanKing在黑帽大会2010,BlackHat2010,上展示了漏洞的细节...。
.com快讯,北京时间8月19日晚,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一条消息让安全界震惊,芯片巨头Intel准备出资76.8亿美元收购安全公司McAfee,迈克菲,消息传出后,McAfee的股价大涨,幅度已超Intel的首席执行官PaulOtellini表示,随着与互联网连接的设备数量不断增长,我们生活中的元素被越来越多的搬到了互联网上,在...。
造堵墙,墙头堆满各种边界防御措施,再投入大量资源维护?没问题,你可以这么干,但如果你的敌人来自内部,这墙没啥用处,不同的战场内部敌人,你早晚会遇到,或者,现在就遇到了,老牌安全公司迈克菲表示,43%的数据泄露都是内部人干的,ISF信息安全论坛则将内部人所致数据泄露的比例定在了54%,无论你觉得哪个数字靠谱,邪恶的内部人员都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