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linux版本命名规范-Linux的版本命名规范 (了解一下滴滴平台)

教程大全 2025-07-07 17:15:46 浏览

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自由的开源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随着idc.com/xtywjcwz/13163.html" target="_blank">linux系统的普及和应用,很多人对于Linux系统的版本命名规范并不了解,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Linux系统的版本命名规范。

一、Linux版本命名规范的历史

在介绍Linux版本命名规范之前,先和大家简单说一下Linux的历史。Linux操作系统最初是由芬兰的Linus Torvalds开发并于1991年发布的。由于Linux是一个开源系统,因此它的开发历程是一个由全球各地的程序员组成的庞大社区共同开发的过程。

由于Linux的开源性,所以Linux系统的版本发布过程非常不规则,版本号也不遵循传统的软件版本号规范。不同版本的Linux系统的版本号组成方式也千奇百怪,没有统一的规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inus Torvalds在1996年提出了一套版本号命名规范,并将这个规范纳入Linux的开发计划中,作为官方版本号的应用规范。这套规范被称为“Linux版本命名规范”。

二、Linux版本命名规范的规则

根据Linux版本命名规范,每个Linux系统的版本号由三部分组成: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和末版本号。

主版本号:每个Linux系统在发布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主版本号,主要用于标识一个Linux的大版本。例如,Linux 2.x.x 系列中的“2”就是主版本号;同样,Linux 3.x.x 系列中的“3”就是主版本号。主版本号在大的升级中改变。

次版本号:每个Linux系统的次版本号是用来标识一个次要的升级版本号,一般是一些新的特性、功能的添加,但是不会引起系统架构的改变,只是针对某些部分的修改。例如,Linux 3.1.x 系列中的“1”就是次版本号。次版本号在中等的升级中改变。

末版本号:每个Linux系统的末版本号标识的是错误和缺陷的修复版本,当出现一些问题时,Linux系统的开发者就会发布一个新的版本号,以便用户可以及时更新并解决问题。例如,Linux 3.1.1 系列中的“1”就是末版本号。末版本号在小的升级中改变。

三、Linux版本命名规范所遵循的原则

除了上述的规则,Linux版本命名规范还遵循着一些原则。

之一,版本号是一个三位数,不包括任何子版本号或修订号。例如,Linux版本号“2.6.22”并不包括任何子版本号或修订号。

第三,不鼓励在版本号中包含特定的功能和错误修复的信息。例如,“Linux 3.1.1 – SCSI error fix”中的“SCSI error fix”并不是版本号的一部分。

第四,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和末版本号之间使用点号(.)分割。点号的左边必须是一个整数,右边可以是一个整数或字母等。例如,“v2.6.22-rc2”中的“2.6.22”就是一个合法的版本号。

四、Linux版本命名规范的实例

对于Linux版本命名规范不够了解的读者,下面列举出几个实例进行说明:

Linux 2.6.22 – 这个版本是Linux 2.x 系列的次要版本,也是相应的主要开发分支最后一个发布的版本。

Linux 3.0.0 – 这个版本是Linux 3.x 系列的首个正式发布版本,其中的“0”是末版本号。

Linux 3.4-rc4 – 这是一个Linux 3.x 系列的开发版本,其中的“-rc4”意味着“release candidate”,也就是发布候选版本。

Linux 3.11 – 这个版本是Linux 3.x 系列中的一个主要版本,主版本号为“3”。

五、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Linux版本命名规范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了解Linux版本命名规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Linux系统的演进进程,更可以让我们有效地区分每个Linux版本的特色和使用场景。在学习和使用Linux系统时遵循Linux版本命名规范能够给我们更好的使用体验。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的目录

译者序

序言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Linux内核简介1

1.1 Unix的历史1

1.2 追寻Linus足迹:Linux简介2

1.3 操作系统和内核简介3

1.4 Linux内核和传统Unix内核的比较5

1.5 Linux内核版本7

1.6 Linux内核开发者社区8

1.7 小结8

第2章 从内核出发10

2.1 获取内核源码10

2.1.1 使用Git10

2.1.1 安装内核源代码10

2.1.3 使用补丁11

2.2 内核源码树11

2.3 编译内核12

2.3.1 配置内核12

2.3.2 减少编译的垃圾信息14

2.3.3 衍生多个编译作业 14

2.3.4 安装新内核14

2.4 内核开发的特点15

2.4.1 无libc库抑或无标准头文件15

2.4.2 GNU C16

2.4.3 没有内存保护机制18

2.4.4 不要轻易在内核中使用浮点数18

2.4.5 容积小而固定的栈18

2.4.6 同步和并发18

2.4.7 可移植性的重要性19

2.5 小结19

第3章 进程管理20

3.1 进程20

3.2 进程描述符及任务结构 21

3.2.1 分配进程描述符22

3.2.2 进程描述符的存放23

3.2.3 进程状态23

3.2.4 设置当前进程状态25

3.2.5 进程上下文25

3.2.6 进程家族树25

3.3 进程创建26

3.3.1 写时拷贝27

3.3.2 fork()27

3.3.3 vfork()28

3.4 线程在Linux中的实现28

3.4.1 创建线程29

3.4.2 内核线程30

3.5 进程终结31

3.5.1 删除进程描述符32

3.5.2 孤儿进程造成的进退维谷32

3.6 小结34

第4章 进程调度35

4.1 多任务35

4.2 Linux 的进程肢桥调度36

4.3 策略36

4.3.1 I/O消耗型和处理器消耗型的进程36

4.3.2 进程优先级37

4.3.3 时间片38

4.3.4 调度策略的活动38

4.4 Linux调度算法39

4.4.1 调度器类39

4.4.2 Unix 系统中的进程调度40

4.4.3 公平调度41

4.5 Linux调度的实现42

4.5.1 时间记账42

4.5.2 进程选择44

4.5.3 调度器入口48

4.5.4 睡眠和唤醒49

4.6 抢占和上下文切换51

4.6.1 用户抢占53

4.6.2 内核抢占53

4.7 实册圆时调度策略54

4.8 与调度相关的系统调用54

4.8.1 与调度策略和优先级相关的系统调用55

4.8.2 与处理器绑定有关的系统调用55

4.8.3 放弃处理器时间56

4.9 小结56

第5章 系统调用57

5.1 与内核通信57

5.2 API、POSIX和C库57

5.3 系统调用58

5.3.1 系统调用号59

5.3.2 系统调用的性能59

5.4 系统调用处理程序60

5.4.1 指定恰当的系统调用60

5.4.2 参数传递60

5.5 系统调用的实现61

5.5.1 实现系统调用61

5.5.2 参数验证62

5.6 系统调用上下文64

5.6.1 绑定一个系统调用的最后步骤65

5.6.2 从用户空间访问系统调用67

5.6.3 为什么不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实现68

5.7 小结68

第6章 内核数据结构69

6.1 链表69

6.1.1 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69

6.1.2 环形链表70

6.1.3 沿链表移动71

6.1.4 Linux 内核中的实现71

6.1.5 操作链表73

6.1.6 遍历链表75

6.2 队列78

6.2.1 kfifo79

6.2.2 创建队列79

6.2.3 推入队列数据79

6.2.4 摘取队列数据80

6.2.5 获取队列长度80

6.2.6 重置和撤销队列80

6.2.7 队列使用举例 81

6.3 映射 81

6.3.1 初始化一个idr82

6.3.2 分配一个新的UID82

6.3.3 查找UID83

了解一下!

6.3.4 删除UID84

6.3.5 撤销idr84

6.4 二叉树84

6.4.1 二叉搜索树84

6.4.2 自平衡二叉搜索树 85

6.5 数据结构以及选择 87

6.6 算法历姿猛复杂度88

6.6.1 算法88

6.6.2 大o 符号88

6.6.3 大θ符号89

6.6.4 时间复杂度89

6.7 小结 90

第7章 中断和中断处理91

7.1 中断91

7.2 中断处理程序92

7.3 上半部与下半部的对比93

7.4 注册中断处理程序93

7.4.1 中断处理程序标志94

7.4.2 一个中断例子95

7.4.3 释放中断处理程序95

7.5 编写中断处理程序96

7.5.1 共享的中断处理程序97

7.5.2 中断处理程序实例97

7.6 中断上下文99

7.7 中断处理机制的实现100

7.8 /proc/interrupts102

7.9 中断控制103

7.9.1 禁止和激活中断103

7.9.2 禁止指定中断线105

7.9.3 中断系统的状态105

7.10 小结106

第8章 下半部和推后执行的工作107

8.1 下半部107

8.1.1 为什么要用下半部108

8.1.2 下半部的环境108

8.2 软中断110

8.2.1 软中断的实现111

8.2.2 使用软中断113

8.3 tasklet114

8.3.1 tasklet的实现114

8.3.2 使用tasklet116

8.3.3 老的BH机制119

8.4 工作队列120

8.4.1 工作队列的实现121

8.4.2 使用工作队列124

8.4.3 老的任务队列机制126

8.5 下半部机制的选择127

8.6 在下半部之间加锁128

8.7 禁止下半部128

8.8 小结129

第9章 内核同步介绍131

9.1 临界区和竞争条件131

9.1.1 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132

9.1.2 单个变量133

9.2 加锁134

9.2.1 造成并发执行的原因135

9.2.2 了解要保护些什么136

9.3 死锁137

9.4 争用和扩展性138

9.5 小结140

第10章 内核同步方法141

10.1 原子操作141

10.1.1 原子整数操作142

10.1.2 64位原子操作144

10.1.3 原子位操作145

10.2 自旋锁147

10.2.1 自旋锁方法148

10.2.2 其他针对自旋锁的操作149

10.2.3 自旋锁和下半部150

10.3 读-写自旋锁150

10.4 信号量152

10.4.1 计数信号量和二值信号量153

10.4.2 创建和初始化信号量154

10.4.3 使用信号量154

10.5 读-写信号量155

10.6 互斥体156

10.6.1 信号量和互斥体158

10.6.2 自旋锁和互斥体158

10.7 完成变量158

10.8 BLK:大内核锁159

10.9 顺序锁160

10.10 禁止抢占161

10.11 顺序和屏障162

10.12 小结165

第11章 定时器和时间管理166

11.1 内核中的时间概念166

11.2 节拍率:HZ167

11.2.1 理想的HZ值168

11.2.2 高HZ的优势169

11.2.3 高HZ的劣势169

11.3 jiffies170

11.3.1 jiffies的内部表示171

11.3.2 jiffies 的回绕172

11.3.3 用户空间和HZ173

11.4 硬时钟和定时器174

11.4.1 实时时钟174

11.4.2 系统定时器174

11.5 时钟中断处理程序174

11.6 实际时间176

11.7 定时器178

11.7.1 使用定时器178

11.7.2 定时器竞争条件180

11.7.3 实现定时器180

11.8 延迟执行181

11.8.1 忙等待181

11.8.2 短延迟182

11.8.3 schedule_timeout()183

11.9 小结185

第12章 内存管理186

12.1 页186

12.2 区187

12.3 获得页189

12.3.1 获得填充为0的页190

12.3.2 释放页191

12.4 kmalloc()191

12.4.1 gfp_mask标志192

12.4.2 kfree()195

12.5 vmalloc()196

12.6 slab层197

12.6.1 slab层的设计198

12.6.2 slab分配器的接口200

12.7 在栈上的静态分配203

12.7.1 单页内核栈203

12.7.2 在栈上光明正大地工作203

12.8 高端内存的映射204

12.8.1 永久映射204

12.8.2 临时映射204

12.9 每个CPU的分配20232.10 新的每个CPU接口206

12.10.1 编译时的每个CPU数据206

12.10.2 运行时的每个CPU数据207

12.11 使用每个CPU数据的原因208

12.12 分配函数的选择209

12.13 小结209

第13章 虚拟文件系统210

13.1 通用文件系统接口210

13.2 文件系统抽象层211

13.3 Unix文件系统212

13.4 VFS 对象及其数据结构213

13.5 超级块对象214

13.6 超级块操作215

13.7 索引节点对象217

13.8 索引节点操作219

13.9 目录项对象222

13.9.1 目录项状态222

13.9.2 目录项缓存223

13.10 目录项操作224

13.11 文件对象225

13.12 文件操作226

13.13 和文件系统相关的数据结构230

13.14 和进程相关的数据结构232

13.15 小结233

第14章 块I/O层234

14.1 剖析一个块设备234

14.2 缓冲区和缓冲区头235

14.3 bio结构体237

14.3.1 I/O向量238

14.3.2 新老方法对比239

14.4 请求队列240

14.5 I/O调度程序240

14.5.1 I/O调度程序的工作241

14.5.2 Linus 电梯241

14.5.3 最终期限I/O调度程序242

14.5.4 预测I/O调度程序244

14.5.5 完全公正的排队I/O调度程序244

14.5.6 空操作的I/O调度程序245

14.5.7 I/O调度程序的选择245

14.6 小结246

第15章 进程地址空间247

15.1 地址空间247

15.2 内存描述符248

15.2.1 分配内存描述符249

15.2.2 撤销内存描述符250

15.2.3 mm_struct 与内核线程250

15.3 虚拟内存区域251

15.3.1 VMA标志251

15.3.2 VMA 操作253

15.3.3 内存区域的树型结构和内存区域的链表结构254

15.3.4 实际使用中的内存区域254

15.4 操作内存区域255

15.4.1 find_vma()256

15.4.2 find_vma_prev()257

15.4.3 find_vma_intersection()257

15.5 mmap()和do_mmap():创建地址区间258

15.6 mummap()和do_mummap():删除地址区间259

15.7 页表260

15.8 小结261

第16章 页高速缓存和页回写262

16.1 缓存手段262

16.1.1 写缓存262

16.1.2 缓存回收263

16.2 Linux 页高速缓存264

16.2.1 address_space对象264

16.2.2 address_space 操作266

16.2.3 基树267

16.2.4 以前的页散列表268

16.3 缓冲区高速缓存268

16.4 flusher线程268

16.4.1 膝上型计算机模式270

16.4.2 历史上的bdflush、kupdated 和pdflush270

16.4.3 避免拥塞的方法:使用多线程271

16.5 小结271

第17章 设备与模块273

17.1 设备类型273

17.2 模块274

17.2.1 Hello,World274

17.2.2 构建模块275

17.2.3 安装模块277

17.2.4 产生模块依赖性277

17.2.5 载入模块278

17.2.6 管理配置选项279

17.2.7 模块参数280

17.2.8 导出符号表282

17.3 设备模型283

17.3.1 kobject283

17.3.2 ktype284

17.3.3 kset285

17.3.4 kobject、ktype和kset的相互关系285

17.3.5 管理和操作kobject286

17.3.6 引用计数287

17.4 sysfs288

17.4.1 sysfs中添加和删除kobject 290

17.4.2 向sysfs中添加文件291

17.4.3 内核事件层293

17.5 小结294

第18章 调试295

18.1 准备开始295

18.2 内核中的bug296

18.3 通过打印来调试296

18.3.1 健壮性296

18.3.2 日志等级297

18.3.3 记录缓冲区298

18.3.4 syslogd和klogd298

18.3.5 从printf()到printk()的转换298

18.4 oops298

18.4.1 ksymoops300

18.4.2 kallsyms300

18.5 内核调试配置选项301

18.6 引发bug并打印信息301

18.7 神奇的系统请求键302

18.8 内核调试器的传奇303

18.8.1 gdb303

18.8.2 kgdb304

18.9 探测系统304

18.9.1 用UID作为选择条件304

18.9.2 使用条件变量305

18.9.3 使用统计量305

18.9.4 重复频率限制305

18.10 用二分查找法找出引发罪恶的变更306

18.11 使用Git进行二分搜索307

18.12 当所有的努力都失败时:社区308

18.13 小结308

第19章 可移植性309

19.1 可移植操作系统309

19.2 Linux移植史310

19.3 字长和数据类型311

19.3.1 不透明类型313

19.3.2 指定数据类型314

19.3.3 长度明确的类型314

19.3.4 char型的符号问题315

19.4 数据对齐315

19.4.1 避免对齐引发的问题316

19.4.2 非标准类型的对齐316

19.4.3 结构体填补316

19.5 字节顺序318

19.6 时间319

19.7 页长度320

19.8 处理器排序320

19.9 P、内核抢占、高端内存321

19.10 小结321

第20章 补丁、开发和社区322

20.1 社区322

20.2 Linux编码风格322

20.2.1 缩进323

20.2.2 switch 语句323

20.2.3 空格324

20.2.4 花括号325

20.2.5 每行代码的长度326

20.2.6 命名规范326

20.2.7 函数326

20.2.8 注释326

20.2.9 typedef327

20.2.10 多用现成的东西328

20.2.11 在源码中减少使用ifdef328

20.2.12 结构初始化328

20.2.13 代码的事后修正329

20.3 管理系统329

20.4 提交错误报告329

20.5 补丁330

20.5.1 创建补丁330

20.5.2 用Git创建补丁331

20.5.3 提交补丁331

20.6 小结332

参考资料333

关于linux版本命名规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WOW公会怎么弄?

大家加入工会无疑是想得到一个交流和认识朋友的机会,可以相互帮助.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WOW中的公会。 一个公会在运转的过程中大概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解决:招募新人、组织活动、考察新会员、制定并实施奖惩制度、统计出勤DKP和管理公会仓库等,如果这些工作都由会长自己来的话,恐怕是迟早要出乱子了,所以就必须将权利分出去,设立一个专门的官阶,负责处理以上的事务。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现在大部分的公会不都是这样的吗?但是我反问一句,这些大部分的公会里面的官员的权利有多大? 这句话就说出了今天我们的这个问题所在,就我所在的公会来说,官员们的权利相等,几个官员都具有招人和使用公会仓库的权利,那这种现象好不好呢,我目前观察我们公会运行的情况来说,感觉并不是很好:小号和新人入会之后无人考察,公会活动中小号和新人入团情况不好调节,而更为严重的是公会仓库的问题(这个相信很多公会都有问题),公会的收入支出情况紊乱,官员随便挪用公会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在这个版本很多公会都开了G团,但所得的收入(即归入公会仓库的零头部分)得不到很好的处理,经常就是普通会员见都没见过这些钱,更不知道公会资金到底有多少,而一些官员却经常私自使用而并不全额偿还,或者直接不偿还。 本人待过的几个公会都或多或少的有这些问题存在,要说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大,但是却足以毁掉一个公会,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脑残版本。 经过上面几个问题的分析,大家应该也明白了我的意思,就是在公会将权利交给官员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平分权利,而是应该管招人的就给招人的权利,管仓库的就给管仓库的权利,各个岗位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并且这样可以互相监督,所谓的各司其职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mp4格式化最好用哪种格式?

考虑兼容性问题现在MP3大多都是用FAT32.这个基本上就是默许了,但是有的山寨机子为了提高容量是采用FAT格式的.何谓FAT?作为一种文件系统名称,FAT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然而,它实际上正是文件分配表的英文缩写。 自1981年首次问世以来,FAT已经成为一个历经沧桑的计算机术语。 由于时代原因,包括Windows NT、Window 98、MacOS以及多种UNIX版本在内的大多数操作系统均对FAT提供支持。 FAT文件系统限制使用8.3格式的文件命名规范,这就是说,在一个文件名中,句点之前部分的最大长度为8个字符,句点之后部分的最大长度为3个字符。 FAT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名必须以字母或数字开头,并且不得包含空格。 此外,FAT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补充一些:FAT (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FAT16它采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能支持的最大分区为2GB,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获得操作系统支持最多的一种磁盘分区格式,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支持这一种格式,从dos、win 3.x、win 95、win 97到现在的win 98、windows nt、win 2000,甚至火爆一时的linux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 但是FAT16分区格式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硬盘的实际利用效率低。 因为在dos和windows系统中,磁盘文件的分配是以簇为单位的,一个簇只分配给一个文件使用,不管这个文件占用整个簇容量的多少。 而且每簇的大小由硬盘分区的大小来决定,分区越大,簇就越大。 例如1GB的硬盘若只分一个区,那么簇的大小是32kb,也就是说,即使一个文件只有1字节长,存储时也要占32kb的硬盘空间,剩余的空间便全部闲置在那里,这样就导致了磁盘空间的极大浪费。 FAT16支持的分区越大,磁盘上每个簇的容量也越大,造成的浪费也越大。 所以随着当前主流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这种缺点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克服FAT16的这个弱点,微软公司在win 97操作系统中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磁盘分区格式FAT32。 FAT32这种格式采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使其对磁盘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强,突破了FAT16对每一个分区的容量只有2GB的限制。 可以支持的磁盘大小达到2TB(2048GB),运用FAT32的分区格式后,用户可以将一个大硬盘定义成一个分区,而不必分为几个分区使用,大大方便了对硬盘的管理工作。 而且,FAT32还具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在一个不超过8GB的分区中,FAT32分区格式的每个簇容量都固定为4KB,与FAT16相比,可以大大地减少硬盘空间的浪费,提高了硬盘利用效率。 目前,支持这一磁盘分区格式的操作系统有win 97、win 98和win 2000。 但是,这种分区格式也有它的缺点,首先是采用FAT32格式分区的磁盘,由于文件分配表的扩大,运行速度比采用FAT16格式分区的硬盘要慢;另外,由于dos系统和某些早期的应用软件不支持这种分区格式,所以采用这种分区格式后,就无法再使用老的dos操作系统和某些旧的应用软件了。 FAT32FAT32实际上是文件分区表采取的一种形式,它是相对于FAT16而言的。 众所周知,Dos和Windows95采用的都是FAT16格式。 至于FAT32,准确地说是在Windows95OSR2中第一次出现的,之所以没有宣传是因为当时该文件系统还不够成熟,尚处于试探阶段。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推出FAT32呢?这主要是由其自身的优越性决定的。 首先,它可以大大地节约磁盘空间。 文件在磁盘上是以簇的方式存放的,簇里存放了一个文件就不能再存放另外的文件。 假如一个磁盘的分区大小为512MB,基于FAT16的系统的簇的大小为8KB,而FAT32系统的簇的大小仅是4KB,那么,现在我们存放一个3KB的文件,FAT16系统就会有5KB的空间被浪费,而FAT32的浪费则会少一些。 如果分区达到1GB,FAT16的簇为16KB,而FAT32还是4KB,节省的也就更多了。

黑客是什么?黑客需要学什么?

我的看法1.黑客是高技术的结晶!黑客是一门艺术,他们不仅会运用一门技术,更会利用这门技术!他们能正着用技术,还会反着用。 2.黑客不是职业,也不是专业,更不是一类群体。 多数黑客是兼职的,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对技术的深度追求!黑客都是高级技术人员,他们在工作之余,对技术的玩弄!3.黑客的意义是对技术的全面应用,自由的追求,当然结果有好事也有坏事,但初衷都是一样的。 黑客烦透了windows的高价,于是windows盗版横行。 黑客不喜欢资源独享,于是总有服务器被攻击,所谓的DVD加密也屡次被破。 黑客不喜欢垄断,于是MPEG4标准才会被大规模应用,linux也颇受欢迎。 4.多数黑客还是用linux的,黑客用什么都要对其进行技术上的透彻理解,linux显然更优于windows。 c语言编译多数用大名鼎鼎的GCC。 最后说一下掌握的技术吧1.熟练掌握 C语言,汇编语言基本上黑客新手都要学到disassemble(反汇编),就是通过一个程序运行的汇编套路来分析其源代码。 并用c语言进行测试。 汇编要掌握到(stack,protected mode,data segment,ESP,EBP...),C语言(bit-field, stdcall...)2.计算机原理分析程序数据没有十进制,只有2进制和16进制(就是0101 0010或0xFF...),要懂得基本运算。 还有big/little-endian等基本术语,会用WinHex/UltraEdit或VS的dempbin分析程序。 3.网络:TCP/IP(TCP,UDP,ICMP,DNS,IP等许多协议),会截取数据包,还有分析frame,结合telnet/ftp/c语言的socket等命令进行网络打劫!这部分最难最枯燥,建议看understanding TCP/IP这本书4.系统的认知!了解Windows内部API,sockets编程,IP proxy(IPv6最好也学),真正的黑客是几乎漏不出马脚的!这些就是基础,然后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流程,可以强行进行telnet,或进行TCP hijack,或夺取远程sid等。 。 。 还有很多要学,根本数不完。 推荐你看一下几本书(我看过许多书,走过弯路,这是整理后的最优选择) language step-by-step掌握汇编语言,和CPU运行机制,内存模式等 C programming languageC语言的灵魂制作3.(C++可以了解一下)C++ from ground up或C++ premierC++在底层其实代替不了 TCP/IPTCP/IP网络的精髓,最黑客的前提!这些都是技术,接下来再看专门的黑客辅导书 the art of exploiting太经典了,C+汇编+TCP/IP 叫你很多黑客方法 assembly详解程序反汇编,跟汇编关系很大, Exposed一些黑客实例,巩固一下实力。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