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排序规则相信大家都有一些的了解,下面就为您介绍SQL Server排序规则应用的一些扩展,希望可以让您对SQL Server排序规则有更深的认识。
在实践中SQL Server排序规则应用的扩展:
sql server汉字排序规则可以按拼音、笔划等排序,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功能来处理汉字的一些难题呢?我现在举个例子:
用SQL Server排序规则的特性计算汉字笔划
要计算汉字笔划,我们得先做准备工作,我们知道,windows多国汉字,unicode目前收录汉字共20902个。简体gbk码汉字unicode值从19968开始。
首先,我们先用sqlserver方法得到所有汉字,不用字典,我们简单利用sql语句就可以得到:
再用以下语句,我们就得到所有汉字,它是按unicode值排序的:
然后,我们用select语句,让它按笔划排序。
结果:
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笔的汉字,code是从19968到20101,从小到大排,但到了二笔汉字的***个字“丁”,code为19969,就不按顺序而重新开始了。有了这结果,我们就可以轻松的用sql语句得到每种笔划汉字归类的***个或***一个汉字。
【编辑推荐】
带您了解SQL Server标识列
SQL Server UPDATE语句的用法

SQL Server中select into语法详解
SQL Server创建表和删除表
SQL SERVER TOC分页的实现方法
sql中sequence的用法
insert into PRODUCT (你建的序列,PRD_DESCRIPTION) values (id,description) 在每次插入数据的时候,id都会按你建的序列的增量自动增加。 sequence就是所谓的序列号,每次取的时候它会自动增加,一般用在需要按序列号排序的地方。 1、 create sequence你首先要有create sequence或者create any sequence权限,create sequence emp_sequenceINCREMENT BY 1 -- 每次加几个START WITH 1 -- 从1开始计数NOMAXVALUE -- 不设置最大值NOCYCLE -- 一直累加,不循环CACHE 10;一旦定义了emp_sequence,你就可以用CURRVAL,NEXTVALCURRVAL=返回sequence的当前值NEXTVAL=增加sequence的值,然后返回sequence值比如:emp__可以使用sequence的地方:- 不包含子查询、snapshot、VIEW的 SELECT 语句- INSERT语句的子查询中- NSERT语句的VALUES中- UPDATE 的 SET中可以看如下例子:INSERT INTO emp VALUES(, LEWIS, CLERK,7902, SYSDATE, 1200, NULL, 20);SELECT FROM DUAL;但是要注意的是:- 第一次NEXTVAL返回的是初始值;随后的NEXTVAL会自动增加你定义的INCREMENT BY值,然后返回增加后的值。 CURRVAL 总是返回当前sequence的值,但是在第一次NEXTVAL初始化之后才能使用CURRVAL,否则会出错。 一次NEXTVAL会增加一次sequence的值,所以如果你在同一个语句里面使用多个NEXTVAL,其值就是不一样的。 明白?- 如果指定CACHE值,oracle就可以预先在内存里面放置一些sequence,这样存取的快些。 cache里面的取完后,oracle自动再取一组到cache。 使用cache或许会跳号, 比如数据库突然不正常down掉(shutdown abort),cache中的sequence就会丢失. 所以可以在create sequence的时候用nocache防止这种情况。 2、 alter sequence你或者是该sequence的owner,或者有ALTER ANY sequence权限才能改动sequence。 可以alter除start值之外的所有sequence参数。 如果想要改变start值,必须drop sequence再re-create。 例子:ALTER sequence emp_sequenceINCREMENT BY 10MAXVALUE CYCLE -- 到后从头开始NOCACHE;影响sequence的初始化参数:sequence_CACHE_ENTRIES =设置能同时被cache的sequence数目。 可以很简单的Drop sequenceDROP sequence order_seq;sequence的用法:create seqence sequence_name[start with n1] ----------------->n1到n5都是整数;start with 生成的第一个n1值[increment by n2]-----------------> increment by n2 递增量,可以为正整数或负整数,指明每一次增加多少[maxvalue n3|no maxvalue]----------------->maxvalue最大值,no maxvalue用于指定序列没有上限[minvalue n4|no minvalue]----------------->minvalue 最小值,no minvalue,没有指定最小下限[cache n5|no cache] ----------------->cache 用高速缓存中可以预分配的序列号个数,默认是20。 如果缓存中的序列号没有用完就关闭数据库等其它原因.使用 sequenceCURRVAL 和 NEXTVAL 能够在以下情况使用:insert的values字句、select中的select列表、update中的set字句CURRVAL 和 NEXTVAL 不能够在以下情况使用:子查询、视图和实体化视图的查询、带distinct的select语句、带 group by和order by的select语句、带union或intersect或minus的select语句、select中的where字句、create table与alter table中的default值、Check约束条件。 删除sequencedrop sequence seq_a;当删除sequence后,对应它的同义词会被保留,但是引用时会报错。 oracle rac环境中的sequenceoracle为了在rac环境下为了sequence的一致性,使用了三种锁:row cache lock、SQ锁、SV锁。 row cache lock的目的是在sequence指定nocache的情况下调用过程中保证序列的顺序性;SQ锁是应用于指定了cache+noorder的情况下调用过程中。 SV 锁(dfs lock handel) 是调用期间拥有的锁。 前提是创建sequence时指定了cache 和order属性 (cache+order)。 order参数的目的是为了在RAC上节点之间生成sequence的顺序得到保障。 创建sequence赋予的cache值较小时,有enq:sq-contention等待增加的趋势。 cache的缺省值是20.因此创建并发访问多的sequence时,cacheh值应取大一些。 否则会发生enq:sq-contention等待事件。 rac上创建sequence时,如果指定了cache大小而赋予noorder属性,则各节点将会把不同范围的sequence值cache到内 存上。 若两个节点之间都必须通过依次递增方式使用sequence,必须赋予如下的order属性(一般不需要这样做)”sql> create sequence seq_b cache 100 order”。 如果是已赋予了cache+order属性的sequence,oracle使用SV锁进行同步。 SV锁争用问题发生时的解决方法与sq锁 的情况相同,就是将cache 值进行适当调整。 在RAC多节点环境下,Sequence的Cache属性对性能的影响很大。 应该尽量赋予cache+noorder属性,并要给予足够的 cache值。 如果需要保障顺序,必须赋予cache+order属性。 但这时为了保障顺序,实例之间需要不断的交换数据。 因此性能稍差。 扩展资料:seqence的作用:sequence号是数据库系统按照一定规则自增的数字序列,因为自增所以不会重复。 目前就我所了解的sequence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作为代理主键,唯一识别;二:用于记录数据库中最新动作的语句,只要语句有动作(insert/delete等),sequence号都会随着更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sequence号来select出更新的语句。
SQL语言是谁发明的?
SQL是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允许用户在高层数据结构上工作。它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户了解具体的数据存放方式,所以具有完全不同底层结构的不同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SQL语言作为数据输入与管理的 接口。它以记录集合作为操作对象,所有SQL语句接受集合作为输入,返回集合作为输出,这种集合特性允许一条SQL语句的输出作为另一条SQL语句的输入,所以SQL语句可以嵌套,这使他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在多数情况下,在其他语言中需要一大段程序实现的功能只需要一个SQL语句就可以达到目的,这也意味着用SQL语言可以写出非常复杂的语句。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最早是IBM的圣约瑟研究实验室为其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YSTEM R开发的一种查询语言,它的前身是SQUARE语言。SQL语言结构简洁,功能强大,简单易学,所以自从IBM公司1981年推出以来,SQL语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无论是像Oracle、Sybase、DB2、Informix、SQL Server这些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像Visual Foxpro、PowerBuilder这些PC上常用的数据库开发系统,都支持SQL语言作为查询语言。 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制定了SQL标准。ANSI是一个美国工业和商业集团组织,负责开发美国的商务和通讯标准。ANSI同时也是ISO和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的成员之一。ANSI 发布与国际标准组织相应的美国标准。1992年,ISO和IEC发布了SQL国际标准,称为SQL-92。ANSI随之发布的相应标准是ANSI SQL-92。ANSI SQL-92有时被称为ANSI SQL。尽管不同的关系数据库使用的SQL版本有一些差异,但大多数都遵循 ANSI SQL 标准。SQL Server使用ANSI SQL-92的扩展集,称为T-SQL,其遵循ANSI制定的 SQL-92标准。 SQL语言包含4个部分: ※ 数据定义语言(DDL),例如:CREATE、DROP、ALTER等语句。 ※ 数据操作语言(DML),例如:INSERT(插入)、UPDATE(修改)、DELETE(删除)语句。 ※ 数据查询语言(DQL),例如:SELECT语句。 ※ 数据控制语言(DCL),例如:GRANT、REVOKE、COMMIT、ROLLBACK等语句。 SQL语言包括三种主要程序设计语言类别的语句: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及数据控制语言(DCL)。 SQL 是用于访问和处理数据库的标准的计算机语言。 SQL 指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使我们有能力访问数据库 SQL 是一种 ANSI 的标准计算机语言 编者注: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寻求SQL数据库的有关论文
ORACLE中SQL查询优化研究摘 要 数据库性能问题一直是决策者及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影响数据库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SQL查询语句的低效率。 论文首先分析了导致SQL查询语句性能低下的四个常见原因以及SQL调优的一般步骤,然后分别针对如何降低I/O操作、在查询语句中如何避免对查询结果的高成本操作以及在多表连接时如何提高查询效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ORACLE;SQL;优化;连接1 引言 随着网络应用不断发展,系统性能已越来越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很多,低效的SQL语句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论文首先分析导致SQL性能低下的常见原因,然后分析SQL调优应遵循的一般步骤,最后从如何降低I/O、避免对查询结果的高成本操作和多表连接中如何提高SQL性能进行了研究。 鉴于目前ORACLE在数据库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论文将只针对ORACLE进行讨论。 2 影响SQL性能的原因 影响SQL性能的因素很多,如初始化参数设置不合理、导入了不准确的系统及模式统计数据从而影响优化程序(CBO)的正确判断等,这些往往和DBA密切相关。 纯粹从SQL语句出发,笔者认为影响SQL性能不外乎以下四个重要原因: (1)在大记录集上进行高成本操作,如使用了引起排序的谓词等。 (2)过多的I/O操作(含物理I/O与逻辑I/O),最典型的就是未建立恰当的索引,导致对查询表进行全表扫描。 (3)处理了太多的无用记录,如在多表连接时过滤条件位置不当导致中间结果集包含了太多的无用记录。 (4)未充分利用数据库提供的功能,如查询的并行化处理等。 第(4)个原因处理起来相对简单。 论文将针对前三个原因论述如何提高SQL查询语句的性能。 3 SQL优化的一般步骤 SQL优化一般需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应用措施、测试性能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 “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因此在SQL调优过程中,定位问题SQL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般可借助于ORACLE自带的性能优化工具如STATSPACK、TKPROF、AUTOTRACE等辅助用户进行,同时还应该重视动态性能视图如V$SQL、V$MYSTAT、V$SYSSTAT等的研究。 图1 SQL优化的一般步骤 4 SQL语句的优化 4.1 优化排序操作 排序的成本十分高昂,当在查询语句中使用了引起结果集排序的谓词时,SQL性能必然受到影响。 4.1.1 排序过程分析 当待排序数据集不是太大时,服务器在内存(排序区)完成排序操作,如果排序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服务器将进行如下处理: (1) 将数据分成多个小的集合,对每一集合进行排序。 (2) 服务器向磁盘申请临时空间,将排好序的中间结果写入临时段,再对另外的集合进行排序。 (3) 在所有的集合均排好序后,服务器再将它们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的结果,如果排序区尺寸太小,合并无法一次完成时,将分多次进行。 从上述分析可知,排序是一种十分昂贵的操作,它消耗大量的CPU时间和内存,触发磁盘分页和交换操作,因此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应该在SQL语句中尽量避免排序操作。 4.1.2 SQL中引起排序的操作 SQL查询语句中引起排序的操作大致有:ORDER BY 和GROUP BY 从句;DISTINCT修饰符;UNION、INTERSECT、MINUS集合操作符;多表连接时的排序合并连接(SORT MERGE JOIN)等。 4.1.3 如何避免排序 1)建立恰当的索引 对经常进行排序和连接操作的字段建立索引。 在建立索引后,当服务器向这些字段发出排序请求时,将直接引用索引而不进行排序操作;当进行等值连接查询操作时,若建立连接的字段未建立索引,服务器进行的是排序合并连接(SORT MERGE JOIN),连接操作的过程如下: 对进行连接的两个或多个表分别进行全扫描; 对每一个表中的行集分别进行全排序; 合并排序结果。 如果建立连接的字段已建立索引,服务器进行嵌套循环连接(NESTED LOOP JOINS),该连接方式不需要任何排序,其过程如下: 对驱动表进行全表扫描; 对返回的每一行利用连接字段值实施索引惟一扫描; 利用从索引扫描中返回的ROWID值在从表中定位记录; 合并主、从表中的匹配记录。 因此,建立索引可避免多数排序操作。 2)用UNIION ALL替换UNION UNION在进行表链接后会筛选掉重复的记录,所以在表链接后会对所产生的结果集进行排序运算,删除重复的记录再返回结果。 大部分应用中是不会产生重复记录的,最常见的是过程表与历史表UNION 。 因此,采用UNION ALL操作符替代UNION,因为UNION ALL操作只是简单的将两个结果合并后就返回。 4.2 优化I/O 过多的I/O操作会占用CPU时间、消耗大量内存和占用过多的栓锁,因此有必要对SQL的I/O进行优化。 优化I/O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用索引扫描代替全表扫描。 4.2.1 应用基于函数的索引 基于函数的索引(FUNCTION BASED INDEX,简记为FBI)提供了索引计算列并在查询中使用这些索引的能力。 FBI的实质是对查询所需中间结果进行预处理。 如果一个FBI与查询语句中的内嵌函数完全匹配,CBO在生成查询计划时,将自动启用索引范围扫描(INDEX RANGE SCAN)替换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 考察下面的代码段并用AUTOTRACE观察创建FBI前后执行计划的变化。 select * from emp where upper(ename)=’SCOTT’ 创建FBI前,很明显是全表扫描。 Execution Plan …… 1 0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LOYEES (Cost=2 Card=1 Bytes=22) idle>CREATE INDEX EMP_UPPER_FIRST_NAME ON EMPLOYEES(UPPER(FIRST_NAME)); 索引已创建。 再次运行相同查询, Execution Plan …… 1 0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OF EMPLOYEES (Cost=1 Card=1 Bytes=22) 2 1 INDEX (RANGE SCAN) OF EMP_UPPER_FIRST_NAME (NON-UNIQUE) (Cost=1 Card=1) 这一简单的例子充分说明了FBI在SQL查询优化中的作用。 FBI所用的函数可以是用户自己创建的函数,该函数越复杂,基于该函数创建FBI对SQL查询性能的优化作用越明显。 4.2.2 应用物化视图和查询重写 物化视图是一个预计算结果集,其中通常包含聚集与多表连接等复杂操作。 数据库自动维护物化视图,且随用户的要求进行刷新。 查询重写机制就是用数据库中的替代对象(如物化视图)将用户提交的查询重写为完全不同但功能等价的查询。 查询重写对用户透明,用户完全按常规编写访问数据库的查询语句,优化程序(CBO)自动决定是否对用户提交的查询进行重写。 查询重写是提高查询性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数据仓库环境中针对汇总、多表连接以及其它高成本的操作方面。 下面以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演示物化视图和查询重写在优化SQL查询性能方面的作用。 select ,,count(*) from emp,dept where = group by , 查询计划及主要统计数据如下: 执行计划: ----------------------------------------- …… 2 1 HASH JOIN (Cost=5 Card=14 Bytes=224) 3 2 TABLE ACCESS (FULL) OF DEPT (Cost=2 Card=4 Bytes=52) 4 2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 (Cost=2 Card=14 Bytes=42) 主要统计数据: ----------------------------------------- 305 recursive calls 46 consistent gets 创建物化视图EMP_DEPT: create materialized view emp_dept build immediate refresh on demand enable query rewrite as select ,,count(*) from emp,dept where = group by , / 再次执行查询,执行计划及主要统计数据如下: 执行计划: ------------------------------------- …… 1 0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_DEPT (Cost=2 Card=327 Bytes=) 主要统计数据: ------------------------------------ 79 recursive calls 28 consistent gets 可见,在建立物化视图之前,首先执行两个表的全表扫描,然后进行HASH连接,再进行分组排序和选择操作;而建立物化视图后,CBO自动将上述复杂操作转换为对物化视图EMP_DEPT的全扫描,相关的统计数据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递归调用(RECURSIVE CALLS)由305降到79,逻辑I/O(CONSISTENT GETS)由46降为28。 4.2.3 将频繁访问的小表读入CACHE 逻辑I/O总是快于物理I/O。 如果数据库中存在被应用程序频繁访问的小表,可将这些表强行读入KEEP池,从而避免物理I/O的发生。 4.3 多表连接优化 最能体现查询复杂性的就是多表连接,多表连接操作往往要耗费大量的CPU时间和内存,因此多表连接查询性能优化往往是SQL优化的重点与难点。 4.3.1 消除外部连接 通过消除外部连接,不仅使得到的查询更易于读取,而且性能也经常可以得到改善。 一般的思路是,有以下形式的查询: SELECT …,OUTER_JOINED_ FROM SOME_TABLE,OUTER_JOINED_TO_TABLE WHERE …=OUTER_JOINED_TO_TABLE(+) 可转换为如下形式的查询: SELECT …,(SELECT COLUMN FROM OUTER_ JOINED_TO_TABLE WHERE …)FROM SOME_TABLE; 4.3.2 谓词前推,优化中间结果 多表连接的性能低下多数是因为连接操作与过滤操作的次序不合理,大多数用户在编写多表连接查询时,总是先进行连接操作再应用过滤条件,这导致服务器做了太多的无用功。 针对这类问题,其优化思路就是尽可能将过滤谓词前推,使不符合条件的记录提前被筛选掉,只对符合条件的少数记录进行连接处理,这样可成倍的提高SQL查询效能。 标准连接查询如下: Select _name,sum(_quant), sum(_quant),sum(_quant) From product a,tele_sale b,online_sale c,store_sale d Where _id=_id and _id=_id and _id=_id And _date>sysdate-90 Group by _id; 启用内嵌视图,且将条件_date>sysdate-90前移,优化后代码如下: Select _name,_sale_sum,_sale_sum,_sale_sum From product a, (select sum(sal_quant) tele_sale_sum from product,tele_sale Where _date>sysdate-90 and _id =tele__id) b, (select sum(sal_quant) online_sale_sum from product,tele_sale Where _date>sysdate-90 and _id =online__id) c, (select sum(sal_quant) store_sale_sum from product,store_sale Where _date>sysdate-90 and _id =store__id) d, Where _id=_id and _id=_id and _id=_id; 5 结束语 SQL语言在数据库应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系统的可用性。 论文从影响SQL性能的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优化SQL查询的I/O、避免高成本的排序操作和优化多表连接。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理解SQL语句所解决的问题比SQL调优本身更重要,因此SQL调优需要系统分析人员、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密切协作。 参考文献 [1]Thomas Oracle by Design:Design and Build High-performance Oracle Application[M],The McGral- Hill Companies,Inc,2003 [2]Kevin Loney,George Koch,Oracle 9i:The Complete Reference[M],The McGral-Hill Companies,Inc,2002 [3] Oracle9i SQL Reference release 2(9.2)[OL/M],2002.10. http:///technology/ [4] Oracle9i Data Warehousing Guide release 2(9.2) [OL/M],2002.03. http:///technology/ [5]Alexey Danchenkov,Donald Burleson,Oracle Tuning:The Definitive Reference[OL/M],Rampant Techpress,2006. [6] Oracle9i Database Concepts release 2(9.2) [OL/M],2002.08. http:///technology/ [7] Oracle9i supplied plsql packages and types reference release 2(9.2) [OL/M],2002.12. http:/// technolog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