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触屏技术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基础部分。 Linux系统内置了触摸屏支持,支持多种使用场景。作为Linux系统开发者或者用户,要了解触摸屏代码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些Linux触摸屏代码的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首先,Linux系统中触摸屏的原理是通过将电容接收的触摸,然后在系统内部进行脉冲处理,最后将触摸数据反馈到操作系统当中。 开发者在编写触摸屏相关的代码时,常用的开源驱动有X Window System的xdtk库和Input subsystem的Android系统的libinput库。
Xdtk库是X Window system的触摸屏标准库,操作系统中常见的几种触摸屏基本都支持,不同屏幕触摸器可以使用X窗口系统内部函数来识别和调节。下面是使用Xdtk库实现触摸屏的示例代码:
XDeviceInfo* xdeviceinfo = XIQueryDevice(disp, deviceid, &ndevices);
XDevice* device = XIQueryTouchBegin(disp, deviceid, ndevices, xdeviceinfo);
XEventClass classes[3];
int nclasses = 0;
XIQueryTouch(device, &classes[nclasses], 3);
XSelectInput(disp, rootWindow, RootTouchActivateMask | classes[nclasses]);
long event_mask = FakeInputEventsMask;
XISetMask(device, XI_TouchBegin, &event_mask, 1);
XNextEvent(disp, &ev);
if(ev.type == XI_TOUCH_BEGIN) {

/* Handle Touch begin events */
XIQueryTouchEnd(disp, device);
此外,Android系统也使用libinput库去识别触摸屏,这些库大量使用于Android触摸屏应用。使用libinput库,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触摸器实施更灵活的控制,如多点触摸,手势识别等等功能。大多数的Android设备都会安装有libinput库,下面是使用libinput库实现触摸屏的示例代码: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struct libinput *li = libinput_create();
struct libinput_device *dev = libinput_find_touch_device(li);
// Setup touch events
libinput_device_enable_events(dev, LIBINPUT_EVENT_TOUCH_MOTION);
libinput_device_enable_events(dev, LIBINPUT_EVENT_TOUCH_DOWN);
libinput_device_enable_events(dev, LIBINPUT_EVENT_TOUCH_UP);
struct libinput_event *event;
struct libinput_event_touch *touch;
event = libinput_get_event(li);
switch (libinput_event_get_type(event)) {
case LIBINPUT_EVENT_TOUCH_MOTION:
touch = libinput_event_get_touch_event(event);
x = libinput_event_touch_get_x(touch);
y = libinput_event_touch_get_y(touch);
case LIBINPUT_EVENT_TOUCH_DOWN:
// Your code for handling touches down
case LIBINPUT_EVENT_TOUCH_UP:
// Your code for handling touches up
libinput_event_destroy(event);
libinput_destroy(li);
因此,Linux系统下支持触摸屏的代码有X Window system的xdtk库和Input subsystem的Android系统的libinput库。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库,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实现Linux触摸屏应用。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Linux下用gcc调试程序
假定你要引用的头文件是/home/abc/my_include/modname/xyz.h在你的ppp.c文件中你都是这样引用的#include modname/xyz.h那么你在编译的时候就要用gcc -I/home/abc/my_includeppp.c来编译 -I 参数加上你自己头文件的路径,这样在 .c 中include的时候就可以直接include相对于这个 -I 路径的相对路径了。
linux中source是什么指令?
命令用法: source Filename 作用:在当前bash环境下读取并执行FileName中的命令。 注:该命令通常用命令“.”来替代。 如:source /etc/Profile 与 . /etc/profile是等效的。 注意:source命令与shell scripts的区别是, source在当前bash环境下执行命令,而scripts是启动一个子shell来执行命令。 这样如果把设置环境变量(或alias等等)的命令写进scripts中,就只会影响子shell,无法改变当前的BASH,所以通过文件(命令列)设置环境变量时,要用source 命令。
linux中at命令
linux at 命令详解使用方式 : at -V [-q queue] [-f file] [-mldbv] TIME说明 : at 可以让使用者指定在 TIME 这个特定时刻执行某个程序或指令,TIME 的格式是 HH:MM其中的 HH 为小时,MM 为分钟,甚至你也可以指定 am, pm, midnight, noon, teatime(就是下午 4 点锺)等口语词。 如果想要指定超过一天内的时间,则可以用 MMDDYY 或者 MM/DD/YY 的格式,其中 MM 是分钟,DD 是第几日,YY 是指年份。 另外,使用者甚至也可以使用像是 now + 时间间隔来弹性指定时间,其中的时间间隔可以是 minutes, hours, days, weeks。 另外,使用者也可指定 today 或 tomorrow 来表示今天或明天。 当指定了时间并按下 enter 之后,at 会进入交谈模式并要求输入指令或程序,当你输入完后按下 ctrl+D 即可完成所有动作,至于执行的结果将会寄回你的帐号中。 参数 :-V : 印出版本编号-q : 使用指定的伫列(Queue)来储存,at 的资料是存放在所谓的 queue 中,使用者可以同时使用多个 queue,而 queue 的编号为 a, b, c... z 以及 A, B, ... Z 共 52 个-m : 即使程序/指令执行完成后没有输出结果, 也要寄封信给使用者-f file : 读入预先写好的命令档。 使用者不一定要使用交谈模式来输入,可以先将所有的指定先写入档案后再一次读入-l : 列出所有的指定 (使用者也可以直接使用 atq 而不用 at -l)-d : 删除指定 (使用者也可以直接使用 atrm 而不用 at -d)-v : 列出所有已经完成但尚未删除的指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