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思路浅析-请假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请假管理系统代码)

教程大全 2025-07-13 11:51:28 浏览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请假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请假管理系统的实现,需要一个高效、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来支撑。本文将从请假管理系统的需求出发,分析其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以及数据表的设计和操作。

需求分析

请假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请假申请、请假审批、请假记录查询等。对于请假申请和审批,需要有申请人和审批人两种角色,对应不同的权限和操作方式。申请人可以提交请假申请,查询请假状态;审批人可以审批请假申请,查询审批状态。

因此,我们需要在数据库中建立两个表,一个是申请者表,另一个是审批者表。申请者表需要记录姓名、员工号、所在部门等基本信息,以及申请的请假类型(病假、事假、年假等)、请假开始时间、请假结束时间、请假天数、请假事由等详细信息。审批者表需要记录姓名、员工号、所在部门等基本信息,以及审批的状态(待审批、已通过、已拒绝)、审批时间等详细信息。

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一个审批流程表,用于记录请假审批的流程。可以将审批流程分为三个阶段:提交申请、部门审批、领导审批。每个阶段可以设置不同的审批人和审批权限,可以通过在审批流程表中记录这些信息来实现审批过程的自动化。申请者提交请假申请后,系统会自动根据审批流程,将请假申请转发给相应的审批人进行审批。如果某个审批人拒绝了请假申请,系统会自动将该申请退回到申请者,并记录退回原因。

数据表设计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数据库表:

申请者表:

| 员工号 | 姓名 | 部门 | 请假类型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请假天数 | 请假事由 |

| 001 | 张三 | 技术部 | 病假 | 2023-09-01 | 2023-09-03 | 3 | 感冒 |

| 002 | 李四 | 人事部 | 事假 | 2023-10-01 | 2023-10-05 | 5 | 外出办事 |

审批者表:

| 员工号 | 姓名 | 部门 | 状态 | 审批时间 |

| 101 | 王五 | 技术部 | 待审批 | 2023-09-01 |

请假管理系统代码

| 102 | 赵六 | 人事部 | 已通过 | 2023-10-01 |

审批流程表:

| 审批流程编号 | 审批阶段 | 审批人员编号 | 审批权限 |

| 001 | 提交申请 | 001 | 1 |

| 002 | 部门审批 | 101 | 2 |

| 003 | 领导审批 | 102 | 3 |

其中,员工号和审批人员编号在两个表中都会出现,可以作为关联字段来实现数据的关联。审批流程表中,审批阶段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可以增加或删除审批阶段,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审批流程需求。

数据操作

根据建立的数据表,我们可以实现如下数据操作:

请假申请操作:

1. 申请者提交请假申请,将请假信息记录到申请者表中;

2. 根据审批流程表中的当前审批阶段,将请假申请转发给相应的审批人;

3. 审批人员对请假申请进行审批,将审批结果记录到审批者表中;

4. 如果某个审批人员拒绝了请假申请,则将请假申请退回给申请人。

请假记录查询操作:

1. 申请者可以查询自己的请假记录,以及当前请假申请的审批状态;

2. 审批者可以查询当前需要审批的请假申请,以及历史审批记录。

请假管理系统需要一个高效、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来支持,其中关键是要准确分析需求,建立相应的数据表结构,实现数据的存储和操作。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一个简单但实用的请假管理系统并不难,关键是要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和用户体验,来实现系统的高效和便捷。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教育系统请假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1、教职工因病请假,须凭市级医院的请假建议证明,并经学校批准方可休息。2、婚假、产假、丧假等均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手续。公伤假要有族携市级医院的公伤证明,并也都要办理请假手兆渣伏续。3、教职工否认请何种假,均需填写请假单,经批准方可离校梁侍,确因情况特殊来不及请假的,必须在返校两天内说明情况,办理补假手续,逾期不办的作旷工处理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九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二十一条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聘期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

关于请假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面向对象有哪些好处?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OO)是当前计算机界关心的重点,它是90年代软件开发方法的主流。 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扩展到很宽的范围。 如数据库系统、交互式界面、应用结构、应用平台、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结构、CAD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 谈到面向对象,这方面的文章非常多。 但是,明确地给出对象的定义或说明对象的定义的非常少——至少我现在还没有发现。 起初,“面向对象”是专指在程序设计中采用封装、继承、抽象等设计方法。 可是,这个定义显然不能再适合现在情况。 面向对象的思想已经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如,面向对象的分析(OOA,Object 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的设计(OOD,Object Oriented Design)、以及我们经常说的面向对象的编程实现(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许多有关面向对象的文章都只是讲述在面向对象的开发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或所采用的比较好的设计方法。 看这些文章只有真正懂得什么是对象,什么是面向对象,才能最大程度地对自己有所裨益。 这一点,恐怕对初学者甚至是从事相关工作多年的人员也会对它们的概念模糊不清。 面向对象是当前计算机界关心的重点,它是90年代软件开发方法的主流。 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扩展到很宽的范围。 如数据库系统、交互式界面、应用结构、应用平台、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结构、CAD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既吸取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切优点,又考虑了现实世界与面向对象解空间的映射关系,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将现实世界的问题求解尽可能简单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数据及对数据的操作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处理,它采用了数据抽象和信息隐藏技术.它将对象及对对象的操作抽象成一种新的数据类型—类,并且考虑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对象所在类的重要性.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优于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其优越性表现在,它有希望解决软件工程的两个主要的问题——软件复杂性控制和软件生产率的提高,此外它还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能够自然地表现现实世界的实体和问题,它对软件开发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程序:程序=对象+对象+…+对象对象=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语言环境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程序: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程序设计语言+语言环境

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开发平台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软件开发环境(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DE)是指在基本硬件和宿至软件的基础上,为支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工程化开发和维护而使用的一组软件,简称SDE。 它由软件工具和环境集成机制构成,前者用以支持软件开发的相关过程、活动和任务,后者为工具集成和软件的开发、维护及管理提供统一的支持。 SDE在欧洲又叫集成式项目支援环境(Integrated Project Support Environment,IPSE)。 软件开发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软件工具。 人机界面是软件开发环境与用户之间的一个统一的交互式对话系统,它是软件开发环境的重要质量标志。 存储各种软件工具加工所产生的软件产品或半成品(如源代码、测试数据和各种文档资料等)的软件环境数据库是软件开发环境的核心。 工具间的联系和相互理解都是通过存储在信息库中的共享数据得以实现的。 软件开发环境数据库是面向软件工作者的知识型信息数据库,其数据对象是多元化、带有智能性质的。 软件开发数据库用来支撑各种软件工具,尤其是自动设计工具、编译程序等的主动或被动的工作。 较初级的SDE数据库一般包含通用子程序库、可重组的程序加工信息库、模块描述与接口信息库、软件测试与纠错依据信息库等;较完整的SDE数据库还应包括可行性与需求信息档案、阶段设计详细档案、测试驱动数据库、软件维护档案等。 更进一步的要求是面向软件规划到实现、维护全过程的自动进行,这要求SDE数据库系统是具有智能的,其中比较基本的智能结果是软件编码的自动实现和优化、软件工程项目的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自我分析与总结。 这种智能结果还应主动地被重新改造、学习,以丰富SDE数据库的知识、信息和软件积累。 这时候,软件开发环境在软件工程人员的恰当的外部控制或帮助下逐步向高度智能与自动化迈进。 软件实现的根据是计算机语言。 时至今日,计算机语言发展为算法语言、数据库语言、智能模拟语言等多种门类,在几十种重要的算法语言中,C&C++语言日益成为广大计算机软件工作人员的亲密伙伴,这不仅因为它功能强大、构造灵活,更在于它提供了高度结构化的语法、简单而统一的软件构造方式,使得以它为主构造的SDE数据库的基础成分——子程序库的设计与建设显得异常的方便。 事实上,以C&C++为背景建立的SDE子程序库能为软件工作者提供比较有效、灵活、方便、友好的自动编码基础,尤其是C++的封装等特性,更适合大项目的开发管理和维护。 软件开发环境可按以下几种角度分类:(1)按软件开发模型及开发方法分类,有支持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以及结构化方法、信息模型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不同模型及方法的软件开发环境。 (2)按功能及结构特点分类,有单体型、协同型、分散型和并发型等多种类型的软件开发环境。 (3)按应用范围分类,有通用型和专用型软件开发环境。 其中专用型软件开发环境与应用领域有关,故又软件开发方法(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是指软件开发过程所遵循的办法和步骤。 软件开发活动的目的是有效地得到一些工作产物,也就是一个运行的系统及其支持文档,并且满足有关的质量要求。 软件开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所以经常更多讨论的是软件开发方法学,指的是规则、方法和工具的集成,既支持开发,也支持以后的演变过程(交付运行后,系统还会变化,或是为了改错,或是为了功能的增减)。 关于组成软件开发和系统演化的活动有着各种模型(参见软件生存周期,软件开发模型,软件过程),但是典型地都包含了以下的过程或活动:分析、设计、实现、确认(测试验收)、演化(维护)。 有些软件开发方法是专门针对某一开发阶段的,属于局部性的软件开发方法。 特别是软件开发的实践表明,在开发的早期阶段多做努力,在后来的测试和维护阶段就会使费用较大地得以缩减。 因此,针对分析和设计阶段的软件开发方法特别受到重视。 其它阶段的方法,从程序设计发展的初期起就是研究的重点,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参见程序设计,维护过程)。 除了分阶段的局部性软件开发方法之外,还有覆盖开发全过程的全局性方法,尤为软件开发方法学注意的重点。 对软件开发方法的一般要求:当提出一种软件开发方法时,应该考虑许多因素,包括:①覆盖开发全过程,并且便于在各阶段间的过渡;②便于在开发各阶段中有关人员之间的通信;③支持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术;④支持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各种不同途径;⑤在开发过程中支持软件正确性的校验和验证;⑥便于在系统需求中列入设计、实际和性能的约束;⑦支持设计师和其他技术人员的智力劳动;⑧在系统的整个生存周期都支持它的演化;⑨受自动化工具的支持。 此外,在开发的所有阶段,有关的软件产物都应该是可见和可控的;软件开发方法应该可教学、可转移,还应该是开放的,即可以容纳新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新工具,并且与已有的标准相适应可称为应用型软件开发环境。 ⑷按开发阶段分类,有前端开发环境(支持系统规划、分析、设计等阶段的活动)、后端开发环境(支持编程、测试等阶段的活动)、软件维护环境和逆向工程环境等。 此类环境往往可通过对功能较全的环境进行剪裁而得到。 软件开发环境由工具集和集成机制两部分构成,工具集和集成机制间的关系犹如“插件”和“插槽”间的关系。 工具集:软件开发环境中的工具可包括:支持特定过程模型和开发方法的工具,如支持瀑布模型及数据流方法的分析工具、设计工具、编码工具、测试工具、维护工具,支持面向对象方法的OOA工具、OOD工具和OOP工具等;独立于模型和方法的工具,如界面辅助生成工具和文档出版工具;亦可包括管理类工具和针对特定领域的应用类工具。 集成机制:对工具的集成及用户软件的开发、维护及管理提供统一的支持。 按功能可划分为环境信息库、过程控制及消息服务器、环境用户界面三个部分。 环境信息库:是软件开发环境的核心,用以储存与系统开发有关的信息并支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库中储存两类信息,一类是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被开发系统的信息,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等;另一类是环境提供的支持信息,如文档模板、系统配置、过程模型、可复用构件等。 过程控制和消息服务器:是实现过程集成及控制集成的基础。 过程集成是按照具体软件开发过程的要求进行工具的选择与组合,控制集成并行工具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 环境用户界面:包括环境总界面和由它实行统一控制的各环境部件及工具的界面。 统一的、具有一致视感(Look & Feel)的用户界面是软件开发环境的重要特征,是充分发挥环境的优越性、高效地使用工具并减轻用户的学习负担的保证。 较完善的软件开发环境通常具有如下功能:(1)软件开发的一致性及完整性维护;(2)配置管理及版本控制;(3)数据的多种表示形式及其在不同形式之间自动转换;(4)信息的自动检索及更新;(5)项目控制和管理;(6)对方法学的支持。 --------------------------------------------------------开发平台是软件开发过程所使用运行的平台,可以是多语言平台,包含在开发工具之上.如开发平台,---------------------------------------------------------开发工具是单一语言的开发工具如VB6.0,属于开发工具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三级考试大纲(网络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知识。 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6、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相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应用领域。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三、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列。 5、网络互连技术与互连设备。 四、局域网应用技术 1、局域网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局域网。 3、局域网组网方法。 4、网络操作系统。 5、结构化布线技术。 五、Internet基础 1、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 2、Internet通信协议——I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本、超媒体与Web浏览器。 六、网络安全技术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网络安全策略。 4、加密与认证技术。 5、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 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2、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3、浏览器、电子邮件及Web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点内容的策划与推广。 5、使用Internet进行网上购物。 八、网络技术发展 1、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2、宽带网络技术。 3、网络新技术。 九、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其他 三级考试大纲(PC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掌握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组成和物理结构。 4、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维护管理。 5、熟悉个人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的性能、原理及结构。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计算机分类,PC机的组成与性能评测。 2、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整数的表示和运算,实数(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3、文字信息与文本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字符的编码,汉字的输入码、国标码、机内码,汉字的输出,通用编码字符集与Unicode。 4、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声音的类型,波形声音与合成声音,图像、图形的特点与区别,图像、图形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5、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和组成。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则,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因特网与IP地址,计算机局域网初步。 二、微处理器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寄存器组,存储器管理,总线时序,工作模式及典型系统配置。 2、Pentium微处理器的功能与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组,工作模式及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总路时序。 3、80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编码,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4、80X86宏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顺序、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ROMBIOS中断调用和DOS系统功能调用。 三、PC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 1、PC机的逻辑组成与物理结构:主板与芯片组,超组I/O芯片,主板BIOS等。 2、系统叫线的功能与工作原理,ISA总线和PCI局部总线。 3、主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ROM和RAM,内存条与主存储器工作原理,Cache存诸器。 4、输入输出控制:I/O寻址方式与I/O端口地址,程序控制I/O方式,中断控制I/O方式,DMAI/O控制方式。 5、外设接口:串行接口,并行接口,SCSI接口,USB和IEEE-1394。 四、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原理 1、操作系统的功能,类型和Windows98的体系结构,WindowsAPI与DLL的基本概念。 2、Windows的处理机管理:Windows虚拟机,Windows虚拟机管理程序,Windows的进程调度技术。 3、Windows的存储管理:Windows的内存结构与管理,Windows的虚拟内存。 4、Windows的文件管理:Windows的文件系统结构,磁盘的存储结构,FAT16和FAT32。 5、Windows的设备管理:虚拟设备驱动程序,通过驱动程度与小型驱动程序,即插即用与配置管理,电源管理,打印子系统等。 6、Windows的网络通信功能:Windows的网络组件,程序网络与通信,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Windows中的Internet组件。 7、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Windows对多媒体文件与设备的支持,Windows的多媒体组件,Windows的媒体播放器。 8、Windows的配置、管理与维护:安装与启动,注册表,系统配置与管理,系统性能监视和优化,故障诊断。 9、PC机的安全与病毒防范:计算机安全的一般概念,PC机病毒及其防范。 五、PC的常用外围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笔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声音输入设备及MIDI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与显示控制卡;针式打印机、激光印字机与喷墨打印机;绘图仪;MIDI音乐合成、3D环绕声生成与音箱;视频输出设备。 3、外存储器;软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的组成、原理与性能指标,活动硬盘,磁盘阵列;磁带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的原理与分类,CD—ROM,CD—R和CD—RW,DVD光盘存储器。 4、PC机连网设备:Modem,ISDN与PC机的接入,ADSL接入,有线电视网与Cable Modem,局域网组网设备(以太网卡与集线器),无线接入技术。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80X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三级考试大纲(信息管理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础知识。 2、掌握软件工程方法,具有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 3、掌握数据库基本原则,熟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 4、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5、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 3、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应用。 4、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 5、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2、结构化分析,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说明。 2、结构化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结构图、模块设计。 4、结构化程序设计。 5、软件测试,测试方法、技术和用例。 6、软件质量控制,软件文档。 7、软件工程技术发展。 三、数据库 1、数据库基本概念。 2、关系数据模型。 3、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4、数据库管理系统。 5、数据库设计方法、步骤。 6、数据库开发工具。 7、数据库技术发展。 四、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基本概念。 2、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 3、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构成。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内容、策略和方法。 5、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功能和构成。 6、办公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构成和工具。 7、信息管理技术发展。 五、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步骤和内容。 2、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的基本过程和作用。 3、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4、原理化方法的策略和应用。 5、方法论的发展。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法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三级考试大纲(网络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知识。 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6、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相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应用领域。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三、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列。 5、网络互连技术与互连设备。 四、局域网应用技术 1、局域网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局域网。 3、局域网组网方法。 4、网络操作系统。 5、结构化布线技术。 五、Internet基础 1、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 2、Internet通信协议——I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本、超媒体与Web浏览器。 六、网络安全技术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网络安全策略。 4、加密与认证技术。 5、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 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2、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3、浏览器、电子邮件及Web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点内容的策划与推广。 5、使用Internet进行网上购物。 八、网络技术发展 1、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2、宽带网络技术。 3、网络新技术。 九、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三级考试大纲(数据库技术)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知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3、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4、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理论和关系数据库系统,掌握关系数据语言。 5、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具有数据库设计能力。 了解数据库技术发展。 6、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用C语言编程,开发数据库应用(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 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1、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3、树形结构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3、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 4、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 三、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四、数据库系统基本原理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2、数据模型概念和主要的数据模型。 3、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操作和关系代数。 4、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5、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的基本概念。 五、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 1、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 2、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 4、数据库技术发展。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法 一、笔试:120分钟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