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是目前热门的操作系统之一,具有优异的性能,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Linux也能非常有效的IDC.com/xtywjcwz/23103.html" target="_blank">优化硬盘读写速度。下面简单介绍一些Linux系统如何优化硬盘读写速度的一些方法:
一、优化主板BIOS

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和PC机都可以在BIOS中调整主板中的电源管理策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硬盘读写速度。可以在BIOS中找到“SATA控制模式”选项,需要将其设置为“AHCI”模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硬盘的性能,从而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
二、使用noatime文件系统
Linux的ext2、ext3和ext4文件系统都支持noatime参数,当使用noatime参数的时候,磁盘操作系统不用再每次读文件的时候去更新文件的访问时间,可以减少硬盘的读写次数,从而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
在挂载文件系统的时候,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设置noatime参数:
sudo mount –t extx /dev/sda1 /mnt –o noatime
三、禁用过期不使用的设备
有时候系统中会存在一些过期而不使用的设备,如磁带存储设备、U/U2等,当这些设备存在的时候,硬盘的读写速度会受到影响。所以硬盘的读写速度可以通过禁用不用的设备来提升。
四、使用外部缓存
linux系统也支持使用外部缓存来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例如SSD缓存,在容量足够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提高硬盘的I/O处理能力,从而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
五、使用I/O调度程序
Linux系统支持不同的I/O调度程序,通过不同的I/O调度程序可以有效的优化文件系统的I/O请求顺序,从而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实际上,Linux的每位的I/O调度程序都具有各自的优劣,可以根据实际的硬件和应用场景来选择不同的I/O调度程序: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Linux 下怎么做RAID5
从硬盘里面分出4个分区出来,这个会做吧。 分区类型ID为fd。 假如不会再问我。
然后激活,假如新建出来的4个分区分别为,/dev/sda5,/dev/sda6,/dev/sda7,/dev/sda8.然后做RAID5,具体操作如下:
mdadm -C /dev/md0 -l 5 -n 3 -x 1 /dev/sda{5..8} 新建一个raid5,三个为主硬盘,一个备份硬盘
3 /dev/md0 格式化raid5
mkdir /mnt/raid5 新建一个文件夹
mount /dev/md0 /mnt/raid5 将raid5挂到刚才新建的文件夹中。
mdadm -D /dev/md0 查看md0的详细情况
这样就做成了。
缓存是什么意思?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 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 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如果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硬盘的缓存主要起三种作用:一是预读取。 当硬盘受到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比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高),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的时候,硬盘则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能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目的;二是对写入动作进行缓存。 当硬盘接到写入数据的指令之后,并不会马上将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而是先暂时存储在缓存里,然后发送一个“数据已写入”的信号给系统,这时系统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入,并继续执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盘则在空闲(不进行读取或写入的时候)时再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盘片上。 虽然对于写入数据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数据还在缓存里的时候突然掉电,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丢失。 对于这个问题,硬盘厂商们自然也有解决办法:掉电时,磁头会借助惯性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零磁道以外的暂存区域,等到下次启动时再将这些数据写入目的地;第三个作用就是临时存储最近访问过的数据。 有时候,某些数据是会经常需要访问的,硬盘内部的缓存会将读取比较频繁的一些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再次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直接传输。 缓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盘缓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几百KB,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2MB和8MB缓存是现今主流硬盘所采用,而在服务器或特殊应用领域中还有缓存容量更大的产品,甚至达到了16MB、64MB等。 大容量的缓存虽然可以在硬盘进行读写工作状态下,让更多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以提高硬盘的访问速度,但并不意味着缓存越大就越出众。 缓存的应用存在一个算法的问题,即便缓存容量很大,而没有一个高效率的算法,那将导致应用中缓存数据的命中率偏低,无法有效发挥出大容量缓存的优势。 算法是和缓存容量相辅相成,大容量的缓存需要更为有效率的算法,否则性能会大大折扣,从技术角度上说,高容量缓存的算法是直接影响到硬盘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更大容量缓存是未来硬盘发展的必然趋势。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 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 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 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 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 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 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 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 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 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 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 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 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 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 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参考资料:
怎样能使硬盘的读写速度加快?
硬盘的读写速度主要取决于硬盘的转速,和硬盘的缓存。 要加快硬盘的读写速度就买高速高缓存的硬盘。 整理硬盘碎片能一定程度上加快读写速度,但是不要过频繁整理,过度容易产生硬盘坏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