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文章主要向大家描述的是DB2数据库和Oracle的并发控制(锁)的比较,以下就是对DB2数据库和Oracle的并发控制(锁)的比较的描述,望会对你有所帮助,以下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述。
1 引言
在关系数据库(DB2,Oracle,Sybase,Informix和SQL Server)最小的恢复和交易单位为一个事务(Transactions),事务具有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性)特征。关系数据库为了确保并发用户在存取同一数据库对象时的正确性(即无丢失更新、可重复读、不读”脏”数据,无”幻像”读),DB2数据库中引入了并发(锁)机制。基本的锁类型有两种:排它锁(Exclusive locks记为X锁)和共享锁(Share locks记为S锁)。
排它锁:若事务T对数据D加X锁,则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D加任何类型的锁,直至T释放D上的X锁;一般要求在修改数据前要向该数据加排它锁,所以排它锁又称为写锁。
共享锁:若事务T对数据D加S锁,则其它事务只能对D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至T释放D上的S锁;一般要求在读取数据前要向该数据加共享锁,所以共享锁又称为读锁。
2 DB2 多粒度封锁机制介绍
2.1 锁的对象
DB2支持对表空间、表、行和索引加锁(大型机上的DB2数据库还可以支持对数据页加锁)来保证数据库的并发完整性。不过在考虑用户应用程序的并发性的问题上,通常并不检查用于表空间和索引的锁。该类问题分析的焦点在于表锁和行锁。
2.2 锁的策略
DB2可以只对表进行加锁,也可以对表和表中的行进行加锁。如果只对表进行加锁,则表中所有的行都受到同等程度的影响。如果加锁的范围针对于表及下属的行,则在对表加锁后,相应的数据行上还要加锁。究竟应用程序是对表加行锁还是同时加表锁和行锁,是由应用程序执行的命令和系统的隔离级别确定。
2.2.1 DB2表锁的模式
DB2在表一级加锁可以使用以下加锁方式:
表一:DB2数据库表锁的模式
下面对几种表锁的模式进一步加以阐述:
IS、IX、SIX方式用于表一级并需要行锁配合,他们可以阻止其他应用程序对该表加上排它锁。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获得某表的IS锁,该应用程序可获得某一行上的S锁,用于只读操作,同时其他应用程序也可以读取该行,或是对表中的其他行进行更改。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获得某表的IX锁,该应用程序可获得某一行上的X锁,用于更改操作,同时其他应用程序可以读取或更改表中的其他行。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获得某表的SIX锁,该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某一行上的X锁,用于更改操作,同时其他应用程序只能对表中其他行进行只读操作。
S、U、X和Z方式用于表一级,但并不需要行锁配合,是比较严格的表加锁策略。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得到某表的S锁。该应用程序可以读表中的任何数据。同时它允许其他应用程序获得该表上的只读请求锁。如果有应用程序需要更改读该表上的数据,必须等S锁被释放。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得到某表的U锁,该应用程序可以读表中的任何数据,并最终可以通过获得表上的X锁来得到对表中任何数据的修改权。其他应用程序只能读取该表中的数据。U锁与S锁的区别主要在于更改的意图上。U锁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两个应用程序在拥有S锁的情况下同时申请X锁而造成死锁的。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得到某表上的X锁,该应用程序可以读或修改表中的任何数据。其他应用程序不能对该表进行读或者更改操作。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得到某表上的Z锁,该应用程序可以读或修改表中的任何数据。其他应用程序,包括未提交读程序都不能对该表进行读或者更改操作。
IN锁用于表上以允许未提交读这一概念。
2.2.2 DB2行锁的模式
【编辑推荐】
mysql悲观锁和乐观锁的区别
悲观锁与乐观锁是两种常见的资源并发锁设计思路,也是并发编程中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 本文将对这两种常见的锁机制在数据库数据上的实现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 悲观锁(Pessimistic Lock)悲观锁的特点是先获取锁,再进行业务操作,即“悲观”的认为获取锁是非常有可能失败的,因此要先确保获取锁成功再进行业务操作。 通常所说的“一锁二查三更新”即指的是使用悲观锁。 通常来讲在数据库上的悲观锁需要数据库本身提供支持,即通过常用的select … for update操作来实现悲观锁。 当数据库执行select for update时会获取被select中的数据行的行锁,因此其他并发执行的select for update如果试图选中同一行则会发生排斥(需要等待行锁被释放),因此达到锁的效果。 select for update获取的行锁会在当前事务结束时自动释放,因此必须在事务中使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同的数据库对select for update的实现和支持都是有所区别的,例如oracle支持select for update no wait,表示如果拿不到锁立刻报错,而不是等待,mysql就没有no wait这个选项。 另外mysql还有个问题是select for update语句执行中所有扫描过的行都会被锁上,这一点很容易造成问题。 因此如果在mysql中用悲观锁务必要确定走了索引,而不是全表扫描。 乐观锁(Optimistic Lock)乐观锁的特点先进行业务操作,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拿锁。 即“乐观”的认为拿锁多半是会成功的,因此在进行完业务操作需要实际更新数据的最后一步再去拿一下锁就好。 乐观锁在数据库上的实现完全是逻辑的,不需要数据库提供特殊的支持。 一般的做法是在需要锁的数据上增加一个版本号,或者时间戳,然后按照如下方式实现:1. SELECT data AS old_data, version AS old_version FROM …;2. 根据获取的数据进行业务操作,得到new_data和new_version3. UPDATE Set data = new_data, version = new_version WHERE version = old_versionif (updated row > 0) {// 乐观锁获取成功,操作完成} else {// 乐观锁获取失败,回滚并重试}乐观锁是否在事务中其实都是无所谓的,其底层机制是这样:在数据库内部update同一行的时候是不允许并发的,即数据库每次执行一条update语句时会获取被update行的写锁,直到这一行被成功更新后才释放。 因此在业务操作进行前获取需要锁的数据的当前版本号,然后实际更新数据时再次对比版本号确认与之前获取的相同,并更新版本号,即可确认这之间没有发生并发的修改。 如果更新失败即可认为老版本的数据已经被并发修改掉而不存在了,此时认为获取锁失败,需要回滚整个业务操作并可根据需要重试整个过程。 总结乐观锁在不发生取锁失败的情况下开销比悲观锁小,但是一旦发生失败回滚开销则比较大,因此适合用在取锁失败概率比较小的场景,可以提升系统并发性能乐观锁还适用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场景,例如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无法和数据库保持连接等悲观锁无法适用的地方
mysql可以使用oracle吗
区别如下:一、并发性并发性是oltp数据库最重要的特性,但并发涉及到资源的获取、共享与锁定。 mysql:mysql以表级锁为主,对资源锁定的粒度很大,如果一个session对一个表加锁时间过长,会让其他session无法更新此表中的数据。 虽然InnoDB引擎的表可以用行级锁,但这个行级锁的机制依赖于表的索引,如果表没有索引,或者sql语句没有使用索引,那么仍然使用表级锁。 oracle:oracle使用行级锁,对资源锁定的粒度要小很多,只是锁定sql需要的资源,并且加锁是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行上,不依赖与索引。 所以oracle对并发性的支持要好很多。 二、一致性oracle:oracle支持serializable的隔离级别,可以实现最高级别的读一致性。 每个session提交后其他session才能看到提交的更改。 oracle通过在undo表空间中构造多版本数据块来实现读一致性,每个session查询时,如果对应的数据块发生变化,oracle会在undo表空间中为这个session构造它查询时的旧的数据块。 mysql:mysql没有类似oracle的构造多版本数据块的机制,只支持read commited的隔离级别。 一个session读取数据时,其他session不能更改数据,但可以在表最后插入数据。 session更新数据时,要加上排它锁,其他session无法访问数据。 三、事务oracle很早就完全支持事务。 mysql在innodb存储引擎的行级锁的情况下才支持事务。 四、数据持久性oracle保证提交的数据均可恢复,因为oracle把提交的sql操作线写入了在线联机日志文件中,保持到了磁盘上,如果出现数据库或主机异常重启,重启后oracle可以考联机在线日志恢复客户提交的数据。 mysql:默认提交sql语句,但如果更新过程中出现db或主机重启的问题,也许会丢失数据。
4、空间数据库中,矢量数据的管理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1、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方式不足:①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通过ID联系起来,使查询运算,模型操作运算速度慢;② 数据分布和共享困难;③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分开存储,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控制以及数据损坏后的恢复方面缺少基本的功能;④缺乏表示空间对象及其关系的能力。 因此,目前空间数据管理正在逐步走出文件管理模式。 2、全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对于变长结构的空间几何数据,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处理。 ⑴ 按照关系数据库组织数据的基本准则,对变长的几何数据进行关系范式分解,分解成定长记录的数据表进行存储。 然而,根据关系模型的分解与连接原则,在处理一个空间对象时,如面对象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连接操作,非常费时,并影响效率。 ⑵ 将图形数据的变长部分处理成Binary二进制Block块字段。 3、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由于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效率不高,而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又十分重要,所以许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商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进行扩展,使之能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 这种扩展的空间对象管理模块主要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的管理,由数据库软件商进行扩展,效率要比前面所述的二进制块的管理高得多。 但是它仍然没有解决对象的嵌套问题,空间数据结构也不能内用户任意定义,使用上仍受到一定限制。 矢量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从概念上说,空间数据还应包括数字高程模型、影像数据及其他专题数据。 虽然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大对象字段可以分块存贮影像和DEM数据,但是对于多尺度DEM数据,影像数据的空间索引、无缝拼接与漫游、多数据源集成等技术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