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数据库存储类型及其区别-ios-数据库存储类型的数据库中 (ios数据库更换密钥)

教程大全 2025-07-15 12:45:47 浏览

在iOS应用开发中,数据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存和管理应用程序的数据,iOS应用程序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存储类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iOS应用程序开发中的不同数据库存储类型及其之间的区别。

1. 基于文件的数据库存储类型

基于文件的数据库存储类型是最常用的类型,可用于存储大量数据和多种数据类型,如文本,音频和视频。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将结构化数据存储在文件中的简单文本文件。文件存储可以是平面文件,XML文件或ON文件。

平面文件是最简单的一种,它只是一组用于存储数据的行。这些文件可以使用单行文本编写,也可以使用CSV(逗号分隔值)格式编写。ON文件是其他可用的文件格式之一,它可以用于结构化数据,并且它更易于读写。

XML文件是被大多数iOS应用程序开发者使用的格式,因为它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数据结构。尽管XML是一种易于使用的格式,但对于大批量的小数据,它不是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2. 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类型是另一种可用的iOS应用程序数据库存储类型。这些类型的数据库存储通常使用SQL语言进行查询和管理,例如SQLite和Core>服务器(分发服务器)上操作,并使用推模式

在客户机器使用强制订阅方式。

二、测试通过

1:环境

服务器环境:

机器名称: zehuadb

iOS数据库存储类型及其区别

操作系统:windows 2023 server

数据库版本:sql 2023 server 个人版

客户端

机器名称:zlp

操作系统:windows 2023 server

数据库版本:sql 2023 server 个人版

2:建用户帐号

在信磨服务器端建立域用户帐号

我的电脑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建立

username:zlp

userpwd:zlp

3:重新启动服务器mssqlserver

我的电脑->控制面版->管理工具->服务->mssqlserver 服务

(更改为:域用户帐号,我们新建的zlp用户 .\zlp,密码:zlp)

4:安装分发服务器

a:配置分发服务器

工具->复制->配置发布、订阅服务器和分发->下一步->下一步(所有的均采用默认配置)

b:配置发布服务器

工具->复制->创建和管理发布->选择要发布的数据库(sz)->下一步->快照发布->下一步->选择要发布的内容->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完成

c:强制配置订阅服务器(推模式,拉模式与此雷同)

工具->复制->配置发布、订阅服务器和分发->订阅服务器->新建->sql server数据库->输入客户端服务器名称(zlp)->使用sql server 身份验证(sa,空密码)->确定->应用->确定

d:初始化订阅

复制监视器->发布服务器(zehuadb)->双击订阅->强制新建->下一步->选择启用的订阅服务器->zlp->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完成

5:测试配置是否成功

复制监视器->发布衿?zehuadb)->双击sz:sz->点状态->点立即运行代理程序

查看:

复制监视器->发布服务器(zehuadb)->sz:sz->选择zlp:sz(类型强制)->鼠标右键->启动同步处理

如果没有错误标志(红色叉),恭喜您配置成功

6:测试数据

在服务器执行:

选择一个表,执行如下sql:insert into wq_newsgroup_s select ‘测试成功’,5

复制监视器->发布服务器(zehuadb)->sz:sz->快照->启动代理程序 ->zlp:sz(强制)->启动同步处理

去查看同步的 wq_newsgroup_s 是否插入了一条新的记录

测试完毕,通过。

7:修改数据库的同步时间,一般选择夜晚执行数据库同步处理

(具体操作略) :d

注意说明:

服务器一端不能以(local)进行数据的发布与分发,需要先删除注册,然后新建注册本地计算机名称

卸载方式:工具->复制->禁止发布->是在”zehuadb”上静止发布,卸载所有的数据库同步配置服务器

注意:发布服务器、分发服务器中的sqlserveragent服务必须启动

采用推模式: “d:\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repldata\unc” 目录文件可以不设置共享

拉模式:则需要共享~!

少量数据库同步可以采用触发器实现,同步单表即可。

三、配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sql server 2023里设置和使用数据库复滑碰斗制之前,应先检查相关的几台sql server服务器下面几点是否满足:吵野

1、mssqlserver和sqlserveragent服务是否是以域用户身份启动并运行的(.\administrator用户也是可以的)

如果登录用的是本地系统帐户local,将不具备网络功能,会产生以下错误:

进程未能连接到distributor ‘@server name’

(如果您的服务器已经用了sql server全文检索服务, 请不要修改mssqlserver和sqlserveragent服务的local启动。

会照成全文检索服务不能用。请换另外一台机器来做sql server 2023里复制中的分发服务器。)

修改服务启动的登录用户,需要重新启动mssqlserver和sqlserveragent服务才能生效。

2、检查相关的几台sql server服务器是否改过名称(需要srvid=0的本地机器上srvname和datasource一样)

在查询分析器里执行:

select srvid,srvname,datasource from sysservers

如果没有srvid=0或者srvid=0(也就是本机器)但srvname和datasource不一样, 需要按如下方法修改:

设置两个变量

declare @serverProperty_servername varchar(100),

@servername varchar(100)

取得windows nt 服务器和与指定的 sql server 实例关联的实例信息

select @serverproperty_servername = convert(varchar(100), serverproperty(‘servername’))

返回运行 microsoft sql server 的本地服务器名称

select @servername = convert(varchar(100), @@servername)

显示获取的这两个参数

select @serverproperty_servername,@servername

如果@serverproperty_servername和@servername不同(因为你改过计算机名字),再运行下面的

删除错误的服务器名

exec sp_dropserver @server=@servername

添加正确的服务器名

exec sp_addserver @server=@serverproperty_servername, @local=’local’

修改这项参数,需要重新启动mssqlserver和sqlserveragent服务才能生效。

这样一来就不会在创建复制的过程中出现18482、18483错误了。

3、检查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里面相关的几台sql server注册名是否和上面第二点里介绍的srvname一样

不能用ip地址的注册名。

(我们可以删掉ip地址的注册,新建以sql server管理员级别的用户注册的服务器名)

这样一来就不会在创建复制的过程中出现14010、20234、18456、18482、18483错误了。

4、检查相关的几台sql server服务器网络是否能够正常访问

如果ping主机ip地址可以,但ping主机名不通的时候,需要在

winnt\system32\drivers\etc\hosts (win2023)

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win2023)

文件里写入数据库服务器ip地址和主机名的对应关系。

例如:

.0.0.localhost

.168.0.35 oracledb oracledb

.168.0.65 fengyu02 fengyu02

.84.10.193 bj_dbbj_db

或者在sql server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里建立别名,例如:

5、系统需要的扩展存储过程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需要恢复):

sp_addextendedproc ‘xp_regenumvalues’,@dllname =’xpstar.dll’

sp_addextendedproc ‘xp_regdeletevalue’,@dllname =’xpstar.dll’

sp_addextendedproc ‘xp_regdeletekey’,@dllname =’xpstar.dll’

sp_addextendedproc xp_cmdshell ,@dllname =’xplog70.dll’

接下来就可以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里-> 右键选择 ->的图形界面来配置数据库复制了。

下面是按顺序列出配置复制的步骤:

1、建立发布和分发服务器

上述步骤完成后, 会在当前”@servername” sql server数据库里建立了一个distribion库和 一个distributor_admin管理员级别的用户(我们可以任意修改密码)。

服务器上新增加了四个作业: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里多了一个复制监视器, 当前的这台机器就可以发布、分发、订阅了。

我们再次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里-> 右键选择 ->

我们可以在 窗口-> -> -> -> -> / -> -> -> ->

把网络上的其它sql server服务器添加成为发布或者订阅服务器.

新增一台发布服务器的选项:

我这里新建立的jin001发布服务器是用管理员级别的数据库用户test连接的,

到发布服务器的管理链接要输入密码的可选框, 默认的是选中的,

在新建的jin001发布服务器上建立和分发服务器fengyu/fengyu的链接的时需要输入distributor_admin用户的密码。到发布服务器的管理链接要输入密码的可选框,也可以不选,也就是不需要密码来建立发布到分发服务器的链接(这当然欠缺安全,在测试环境下可以使用)。

2、新建立的网络上另一台发布服务器(例如jin001)选择分发服务器

-> 使用下列服务器(选定的服务器必须已配置为分发服务器) -> (例如fengyu/fengyu)

建立一个数据库复制发布的过程:

-> -> 右键选择 ->

->,默认值是newid()>

(添加新列将: 导致不带列列表的 insert 语句失败,增加表的大小,增加生成之一个快照所要求的时间)

发布属性里有很多有用的选项:设定订阅到期(例如24小时)

设定发布表的项目属性:

常规窗口可以指定发布目的表的名称,可以跟原来的表名称不一样。

下图是命令和快照窗口的栏目

( sql server 数据库复制技术实际上是用insert,update,delete操作在订阅服务器上重做发布服务器上的事务操作

看文档资料需要把发布数据库设成完全恢复模式,事务才不会丢失

但我自己在测试中发现发布数据库是简单恢复模式下,每10秒生成一些大事务,10分钟后再收缩数据库日志,

这期间发布和订阅服务器上的作业都暂停,暂停恢复后并没有丢失任何事务更改 )

发布表可以做数据筛选,例如只选择表里面的部分列:

例如只选择表里某些符合条件的记录, 我们可以手工编写筛选的sql语句:

发布表的订阅选项,并可以建立强制订阅:

成功建立了发布以后,发布服务器上新增加了一个作业:

分发服务器上新增加了两个作业:

类型

类型

上面蓝色字的名称会根据发布服务器名,发布名及第几次发布而使用不同的编号

repl快照作业是sql server复制的前提条件,它会先把发布的表结构,数据,索引,约束等生成到发布服务器的os目录下文件

(当有订阅的时候才会生成, 当订阅请求初始化或者按照某个时间表调度生成)

repl日志读取器在事务复制的时候是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在合并复制的时候可以根据调度的时间表来运行)

建立一个数据库复制订阅的过程:

-> -> 右键选择 ->

(输入发布服务器上distributor_admin用户名和密码)

(订阅服务器要能访问发布服务器的repldata文件夹,如果有问题,可以手工设置网络共享及共享权限)

成功建立了订阅后,订阅服务器上新增加了一个类别是作业(合并复制的时候类别是)

它会按照我们给的时间调度表运行数据库同步复制的作业。

3、sql server复制配置好后, 可能出现异常情况的实验日志:

1.发布服务器断网,sql server服务关闭,重启动,关机的时候,对已经设置好的复制没有多大影响

中断期间,分发和订阅都接收到没有复制的事务信息

2.分发服务器断网,sql server服务关闭,重启动,关机的时候,对已经设置好的复制有一些影响

中断期间,发布服务器的事务排队堆积起来

(如果设置了较长时间才删除过期订阅的选项, 繁忙发布数据库的事务日志可能会较快速膨胀),

订阅服务器会因为访问不到发布服务器,反复重试

我们可以设置重试次数和重试的时间间隔(更大的重试次数是9999, 如果每分钟重试一次,可以支持约6.9天不出错)

分发服务器sql server服务启动,网络接通以后,发布服务器上的堆积作业将按时间顺序作用到订阅机器上:

会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实际上是生成所有事务的insert,update,delete语句,在订阅服务器上去执行)

我们在普通的pc机上实验的58个事务100228个命令执行花了7分28秒.

3.订阅服务器断网,sql server服务关闭,重启动,关机的时候,对已经设置好的复制影响比较大,可能需要重新初试化

我们实验环境(订阅服务器)从18:46分意外停机以, 第二天8:40分重启动后, 已经设好的复制在8:40分以后又开始正常运行了, 发布服务器上的堆积作业将按时间顺序作用到订阅机器上, 但复制管理器里出现快照的错误提示, 快照可能需要重新初试化,复制可能需要重新启动.(我们实验环境的机器并没有进行快照初试化,复制仍然是成功运行的)

4、删除已经建好的发布和定阅可以直接用delete删除按钮

我们更好总是按先删定阅,再删发布,最后禁用发布的顺序来操作。

如果要彻底删去sql server上面的复制设置, 可以这样操作:

-> 右键选择 ->

我们也可以用t-sql命令来完成复制中发布及订阅的创建和删除, 选中已经设好的发布和订阅, 按属标右键可以。(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后面推荐的网站内有比较详细的内容)

当你试图删除或者变更一个table时,出现以下错误

server: msg 3724, level 16, state 2, line 1

cannot drop the table ‘object_name’ because it is being used for replication.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该table曾经用于复制,但是后来又删除了复制。

处理办法:

select * from sysobjects where replinfo >’0′

sp_configure ‘allow updates’, 1

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

begin transaction

update sysobjects set replinfo = ‘0’ where replinfo >’0′

commit transaction

rollback transaction

sp_configure ‘allow updates’, 0

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

关于ios 数据库存储类型的数据库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服务器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vb查询access数据库资料

首先有一点要注意,数据库的使用与我们以往所使用的文本文件不同.例如我们使用文本文件,来记录各种有用的数据.那么大致有以下几步:读取文件 -- 格式化数据 -- 关闭文件 -- 使用数据如果数据量较大,需要进行筛选,且存放数据的源文件可能不定时变更,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临时文件来存放有用的数据,这样可大大提高程序的效率.要 [格式化数据]时,我们首先要进行筛选,然后还得进行分类,这样文件中的字符串才能被转换成有用的信息来供程序使用.这样一来,不用说,处理速度将大大减 慢,而且就算你设计的数据格式比较科学,当数据量非常大时,文件的容量也会变的让普通计算机无法承受.相对文本文件来说数据库的使用也大致分为以下几步:打开数据库 -- 查找数据 -- 使用数据 -- 关闭数据库从中可以看出,里面少了一步格式化数据,因为数据库本身在存储数据时,它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进行存储的.其次是,数据库与文本文件返回数据的方法不同.如果把文本文件比作一个Textbox 的话,那么数据库更像是一个ListBox.使用文本文件时我们需要从整个Textbox中取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处理,而Listbox则可以根据需要返回特定的某一项.由于VB本身并不带有可以访问数据库的类,所以我们需要引用一个包含能访问数据库的类来使用数据库.这里我们采用ADODB,相比DAO和能访问数 据库的API来说,它比DAO更灵活,更强大;而比起API,它更简单易用,更适合初学者.而Access数据库比起SQL,也相对简单了很多,且能够满 足中小型应用程序的需要,所以我们在使用数据库时,选择了Access.就像使用文本文件来存储数据一样,我们需要先设计好数据结构,只不过在设计Access数据库的结构时,我们需要用到其它的程序来进行详细的规划.建议采用的程序是office中的Access或VB自带的VISDATA.当数据库设计好了以后,我们可以开始数据库编程了.首先,我们需要引用ADO.具体的方法是,在工程 -- 引用 中,找到Microsoft ActiveX,Connection,1,1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比较,看是否允许登录 and thenMsgbox 用户不存在!,16ElseIf PassWord =Recordset(密码) thenmsgbox 登录成功!,64Elsemsgbox 密码错误!,32End IfEnd 2.假设Admin已经成功登录系统,我们想把所有的用户名和密码都显示出来 Select * From Users,Connection,1,1这时,表已经被打开,我们就用以下代码把它显示出来 whlie Not 用户名: & Recordset(用户名) & 密码: & Recordset(密码)由以上代码示例可以看出,打开表时,可以只打开其中的一个字段,也可以打开所有.第一个参数是SQL语句 [字段名]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这里的条件可以省略.且字段名也可以用*来代替所有字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用(1)中的方法打开,那么(2)后面显示的代码就不能再用在(1)中.因为(1)里并没有打开[用户名]字段,所以这一句Recordset(密码)就没有值存在,还有可能出错.后面的条件,可以用=、>、<等运算符.比如 Where ID > 32.(这里假设[ID]为数字型.)这是打开的部分.第二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查询记录.数据库它并不是把所有记录全部放到一个变量中备用的.而是以当前记录的形式来返回一个值.所以我们想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就必须要对信息进行定位/筛选.定位:移动到下一条 移动到上一条 移动到最后一条 移动到第一条 移动到某一条 Number筛选 条件如:[用方法(2)打开表之后]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用户名= & <> True ThenMsgbox 该用户的密码是: & Recordset(密码),64ElseMsgbox 未找到该用户的资料!,16End IfEnd SubMoveNext 只有当Eof不为True时,才可用,否则发生错误.而MovePrevious刚是Bof不为True时....而只要Eof 和 Bof中有一个不为真时,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条记录时,它就可以使用 方法中的条件和Open时的第一个参数中的条件表述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当在已打开的记录集中,找不到该记录时,Eof为True.找到则当前的值就是符合条件的记录.第三个部分就是添加/修改记录.修改记录很简单,先按以上的方法找到相关记录之后,给记录赋值就可以了.比如:[(修改密码)按方法(1)打开表之后]Recordset(密码) = 需要注意的就是,在修改完成后,要调用Updata方法,这样修改才能生效.而添加记录则可以用以下代码来实现(用户名) = AdminRecordset(密码) = 这里,先要调用Addnew方法,增加一条新记录,然后对这个新记录中的各字段赋值,最后再调用Updata方法.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最后说一下上面提到的几个方法 SQL语句,数据源,游标类型,打开方法SQL语句不用说了,就是Select那啥的,目的就是按要求从表中返回数据数据源就是一个打开之后的Connection对象.去他妈的游标类型,填1就可以了 [偷笑ing]打开方法对应了几个常数,具体哪几个可以从对象浏览器里看.对应数值的意义:1 只读 2 独占 3 可写 4 自已可写,别人可读 连接代码,服务器用户名,密码这里的连接代码就不在多说了,服务器用户名,密码只有在连接远程数据库时才用到.

1结合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的工作原理简述一数据从计算机A传到B的过程。2试比较拥塞和流量控制的区别和联系

OSI模型的7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为了和方便讲解数据传输的过程,我就从最上层应用层将起(第一层是物理层,千万别搞反了,这是初学者很容易犯的错误) -------应用层:为用户访问网络提供一个应用程序接口(API)。 数据就是从这里开始产生的。 --------表示层:既规定数据的表示方式(如ACS码,JPEG编码,一些加密算法等)!当数据产生后,会从应用层传给表示层,然后表示层规定数据的表示方式,在传递给下一层,也就是会话层 --------会话层: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管理,区分会话!主要体现在区分会话,可能有的人不是很明白!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你与多人同时在聊QQ的时候,会话层就会来区分会话,确保数据传输的方向,而不会让原本发给B的数据,却发到C那里的情况! ---这是面向应用的上三层,而我们是研究数据传输的方式,所以这里说的比较简要,4下层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 --------传输层:他的作用就是规定传输的方式,如可靠的,面向连接的TCP。 不可靠,无连的UDP。 数据到了这里开始会对数据进行封装,在头部加上该层协议的控制信息!这里我们通过具体分析TCP和UDP数据格式来说明 首先是TCP抱文格式,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TCP抱文格式:第1段包括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源端口号的主要是用来说明数据是用哪个端口发送过来的,一般是随即生成的1024以上的端口号!而目的端口主要是用来指明对方需要通过什么协议来处理该数据(协议对应都有端口号,如ftp-21,telnet-23,dns-53等等)第2,3段是序列号和确认序列号,他们是一起起作用的!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计算机之间建立连接时的“3次握手过程”首先当计算机A要与计算机B通信时,首先会与对方建立一个会话。 而建立会话的过程被称为“3次握手”的过程。 这里我来详细将下“3次握手”的过程。 首先计算机A会发送一个请求建立会话的数据,数据格式为发送序号(随即产生的,假如这里是序号=200),数据类型为SYN(既请求类型)的数据,当计算机B收到这个数据后,他会读取数据里面的信息,来确认这是一个请求的数据。 然后他会回复一个确认序列号为201的ACK(既确认类型),同时在这个数据里还会发送一个送序号SYN=500(随即产生的),数据类型为SYN(既请求类型)的数据 。 来请求与计算机建立连接!当计算机A收到计算机B回复过来的信息后,就会恢复一个ACK=501的数据,然后双方就建立起连接,开始互相通信!这就是一个完整的“3次握手”的过程。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之所以说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就是因为每次与对方通信之前都必须先建立起连接!我们接下来分析第4段,该段包括头部长度,保留位,代码位,WINDOWS(窗口位)。 头部长度既是指明该数据头部的长度,这样上层就可以根据这个判断出有效的数据(既DATA)是从哪开始的。 (数据总长度-头部长度=DATA的起始位置),而保留位,代码位我们不需要了解,这里就跳过了!而窗口位是个重点地!他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且能够控制数据流量。 在早期,数据传输的效率是非常的低的。 从上面的“3次握手”的过程我门也可以看出,当一个数据从计算机A发送给B后,到等到计算机收到数据的确认信息,才继续发送第2个数据,这样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无疑这种的传输方式效率非常的低,后来就发明了滑动窗口技术(既窗口位所利用的技术),既计算机一次性发送多个数据(规定数量),理想情况是当最后个数据刚好发送完毕,就收到了对方的确认第1个数据的信息,这样就会继续发送数据,大大提高了效率(当然实际情况,很复杂,有很多的因素,这里就不讨论了!),由于控制的发送的数量,也就对数据流量进行了控制!第5段是校验和,紧急字段。 校验和的作用主要就是保证的数据的完整性。 当一个数据发送之前,会采用一个散列算法,得到一个散列值,当对方受到这个数据后,也会用相同的散列算法,得到一个散列值并与校验和进行比较,如果是一样的就说明数据没有被串改或损坏,既是完整的!如果不一样,就说明数据不完整,则会丢弃掉,要求对方重传! 紧急字段是作用到代码位的。 这里也不做讨论后面的选项信息和数据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下面我们在来分析UDP数据抱文的格式。 如下图 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UDP的数据要少很多。 只包含源断口,目的端口。 长度,校验和以及数据。 这里各字段的作用与上面TCP的类似,我就不在重新说明了。 这里明显少了序列号和确认序列号 ,既说明传输数据的时候,不与对方建立连接,只管传出去,至于对方能不能收到,他不会理的,专业术语是“尽最大努力交付”。 这里可能就有人回有疑问,既然UDP不可靠。 那还用他干什么。 “存在即是合理”(忘了哪为大大说的了)。 我门可以看出UDP的数据很短小只有8字节,这样传输的时候,速度明显会很快,这是UDP最大的优点了。 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用UDP还是比较适用的 --------网络层:主要功能就是逻辑寻址(寻IP地址)和路由了!当传输层对数据进行封装以后,传给网络层,这时网络层也会做相同的事情,对数据进行封装,只不过加入的控制信息不同罢了! 下面我们还是根据IP数据包格式来分析。 如图: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第1段包含了版本,报头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 这里的版本是指IP协议的版本,即IPV4和IPV6,由于现在互连网的高速发展,IP地址已经出现紧缺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开发出了IPV6协议,不过IPV6现在只是在一部分进行的实验和应用,要IPV6完全取代IPV4还是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的!报头长度,总长度主要是用来确认数据的的位置。 服务类型字段声明了数据报被网络系统传输时可以被怎样处理。 例如:TELNET协议可能要求有最小的延迟,FTP协议(数据)可能要求有最大吞吐量,SNMP协议可能要求有最高可靠性,NNTP(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网络新闻传输协议)可能要求最小费用,而ICMP协议可能无特殊要求(4比特全为0)。 第2段包含标识,标记以及段偏移字段。 他们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进行数据重组的。 比如你在传送一部几百M的电影的时候,不可能是电影整个的一下全部传过去,而已先将电影分成许多细小的数据段,并对数据段进行标记,然后在传输,当对方接受完这些数据段后,就需要通过这些数据标记来进行数据重组,组成原来的数据!就好象拼图一样第3段包含存活周期(TTL),协议,头部校验和!存活周期既数据包存活的时间,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没有存活周期,那么这个数据就会永远的在网络中传递下去,很显然这样网络很快就会被这些数据报塞满。 存活周期(TTL值)一般是经过一个路由器,就减1,当TTL值为0的时候路由器就会丢弃这样TTL值为0的数据包! 这里协议不是指具体的协议(ip,ipx等)而是一个编号,来代表相应的协议!头部校验和,保证数据饿完整性后面的源地址(源IP地址),说明该数据报的的来源。 目的地址既是要发送给谁 --------数据链路层:他的作用主要是物理寻址(既是MAC地址)当网络层对数据封装完毕以后,传给数据库链路层。 而数据库链路层同样会数据桢进行封装!同样我们也也好是通过数据报文格式来分析 这个报文格式比较清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包含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总长度,数据,FCS 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肯明显是指明数据针的来源及目的,总长度是为了确认数据的位置,而FCS是散列值,也是用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但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当对方接受到了这个数据针而向上层传送时,并没有指定上层的协议,那么到底是IP协议呢还是IPX协议。 所以后来抱文格式就改了,把总长度字段该为类型字段,用来指明上层所用的协议,但这样一来,总长度字段没有了,有效数据的起誓位置就不好判断了!所以为了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又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了2个字层,即LLC层和MAC层。 LLC层在数据里加入类型字段,MAC层在数据里加入总长度字段,这样就解决这个问题了 -------物理层:是所有层次的最底层,也是第一层。 他的主要的功能就是透明的传送比特流!当数据链路层封装完毕后,传给物理层,而 物理层则将,数据转化为比特流传输(也就是....00), 当比特流传到对方的机器的物理层,对方的物理层将比特流接受下来,然后传给上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将数据组合成桢,并对数据进行解封装,然后继续穿给上层,这是一个逆向的过层,指导传到应用层,显示出信息! 以上就是一个数据一个传输的完整过程!

to_date(sysdate, 'yyyy-MM-dd') oracle 数据存储过程获取系统时间是什么类型的?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