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文章主要是阐述DB2隔离级别与性能,如果你对DB2数据库的隔离级别与性能有兴趣了解的话此文章将会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希望你在浏览完之后会有所收获。我们大家在实际操作中隔离级别确定访问数据时,如何正确锁定数据或使数据不受其他进程影响。
该DB2隔离级别将在工作单元运行期间生效。在执行 OPEN CURSOR 的工作单元期间。
使用由 WITH HOLD 子句的 DECLARE CURSOR 语句声明的游标的应用程序将保持选定的隔离级别。DB2® 支持下列隔离级别:
可重复读
读稳定性
游标稳定性
未落实的读。
注: 某些主机数据库 服务器 支持不落实隔离级别。对于其他数据库,此隔离级别的行为与未落实的读隔离级别一样。
每个DB2隔离级别的详细说明按它们对性能的影响程度的降序排列,但按您访问和更新数据时需要加以关心的程度的升序排列。
可重复读
可重复读(RR)会锁定应用程序在工作单元中引用的所有行。利用“可重复读”,在打开游标的相同工作单元内一个应用程序发出一个 SELECT 语句两次,每次都返回相同的结果。利用“可重复读”,不可能出现丢失更新、访问未落实的数据和幻像行的情况。
在该工作单元完成之前,“可重复读”应用程序可以尽可能多次地检索和操作这些行。但是,在该工作单元完成之前其他应用程序均不能更新、删除或插入可能会影响结果表的行。“可重复读”应用程序不能查看其他应用程序的未落实更改。
利用“可重复读”,将会锁定引用的每一行,而不仅仅是检索的那些行。执行了适当的锁定,因此其他应用程序不能插入或更新行(该行可能要添加到查询所引用的行的列表中,如果重新执行查询)。这将防止出现幻像行。例如,如果您扫描 10000 行并对它们应用谓词,尽管只有 10 行满足条件,但仍会锁定全部的 10000 行。
注: “可重复读”隔离级别确保在应用程序看到数据之前所有返回的数据都保持不变,即使使用了临时表或行分块也是如此。
由于“可重复读”可能获得和挂起大量锁定,因此这些锁定可能超出可作为 locklist 和 maxlocks 配置参数的有效结果的锁定数。为了避免锁定升级,优化器在认为很可能会发生锁定升级的时候,可能选择立即获得单个表级别锁定用于索引扫描。这就像数据库管理器代表您发出了一个 LOCK TABLE 语句一样。如果不想获得表级别锁定,确保有足够的锁定可用于该事务或使用“读稳定性”DB2隔离级别。
评估引用约束时,在一些情况下,DB2 将在内部把对外部表进行扫描所使用的隔离级别升级到“可重复读”(RR),而无论用户设置的隔离级别是什么。这将导致其他锁定在落实之前一直被挂起,从而增大了出现死锁或锁定超时的可能性。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您创建仅包含一列或多列外键的索引,从而允许 RI 扫描使用此索引。
读稳定性
读稳定性(RS)只锁定应用程序在工作单元中检索的那些行。它确保在某个工作单元完成之前,在该工作单元运行期间的任何限定行读取不被其他应用程序进程更改,且确保不会读取由另一个应用程序进程所更改的任何行,直至该进程落实了这些更改。也就是说,不可能出现“不可重复读”情形。
与可重复读不同,使用“读稳定性”时,如果您的应用程序多次发出相同的查询,那么有可能看到附加的幻像行(幻像读现象)。重新引用扫描 10000 行的示例时,“读稳定性”只锁定限定的行。这样,使用“读稳定性”时,只检索 10 行,且只对那十行挂起锁定。将它与“可重复读”对比,在本示例中,可重复读会在所有的 10000 行上挂起锁定。挂起的锁定可以是共享、下次共享、更新或互斥锁定。
注: “读稳定性”隔离级别确保在应用程序看到数据之前所有返回的数据保持不变,即使使用了临时表或行分块也是如此。
“读稳定性”隔离级别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提供较高并行性程度以及数据的稳定视图。为了有助于达到此目标,优化器确保在发生锁定升级前不获取表级锁定。
“读稳定性”隔离级别最适用于包括下列所有特征的应用程序:
在并发环境下运行
需要限定某些行在工作单元运行期间保持稳定
在工作单元中不会多次发出相同的查询,或者在同一工作单元中发出多次查询时并不要求该查询获得相同的回答。
游标稳定性
游标稳定性(CS)当在行上定位游标时会锁定任何由应用程序的事务所访问的行。此锁定在读取下一行或终止事务之前有效。但是,如果更改了某一行上的任何数据,那么在对数据库落实更改之前必须挂起该锁定。
对于具有“游标稳定性”的应用程序已检索的行,当该行上有任何可更新的游标时,任何其他应用程序都不能更新或删除该行。“游标稳定性”应用程序不能查看其他应用程序的未落实更改。
再次引用扫描 10000 行的示例,如果使用“游标稳定性”,将只锁定当前游标位置以下的行。当游标移离该行时,也就除去了该锁定(除非更新该行)。
使用“游标稳定性”,可能会出现不可重复读和幻像读现象。“游标稳定性”是缺省DB2隔离级别,且应在需要***并行性,但只看到其他应用程序中的已落实行的情况下才使用。
未落实的读
未落实的读(UR)允许应用程序访问其他事务的未落实的更改。除非其他应用程序尝试删除或改变该表,否则该应用程序也不会锁定正读取的行而使其他应用程序不能访问该行。对于只读和可更新的游标,“未落实的读”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
只读游标可访问大多数其他事务的未落实的更改。但是,当该事务正在处理时,正由其他事务创建或删除的表、视图和索引不能使用。其他事务的任何其他更改在落实或回滚前都可被读取。
注: “未落实的读”隔离级别下的可更新操作的游标将按隔离级别是游标稳定性的方式工作。
当它使用隔离级别 UR 运行程序时,应用程序可以使用隔离级别 CS。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在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游标是模糊游标。由于 BLOCKING 选项,可以将模糊游标升级为隔离级别 CS。BLOCKING 选项的缺省值是 UNAMBIG。这意味着将模糊游标当作可更新的,并且隔离级别升级为 CS。要防止此升级,有两种选择:
修改应用程序中的游标。以便这些游标是非模糊游标。将 SELECT 语句更改为包括 FOR READ ONLY 子句。
将模糊游标保留在应用程序中,但是预编译程序或使用 BLOCKING ALL 和 STATICREADONLY YES 选项绑定它以允许在运行该程序时将任何模糊游标视为只读游标。
如对扫描 10000 行的“可重复读”给出的示例一样,如果使用“未落实的读”,那么不需要任何行锁定。
使用“未落实的读”,可能出现不可重复读行为和幻像读现象。“未落实的读”DB2隔离级别最常用于只读表上的查询,或者若仅执行选择语句且不关心是否可从其他应用程序中看到未落实的数据时也最常用。
隔离级别的摘要
下表按不期望的结果概述了几个不同的隔离级别。
表 1. 隔离级别摘要
隔离级别 访问未落实的数据 不可重复读 幻像读现象
可重复读(RR) 不可能 不可能 不可能
稳定性(RS) 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游标稳定性(CS) 不可能 可能 可能
未落实的读(UR) 可能 可能 可能
下表提供了简单的试探方法,以帮助您为应用程序选择初始隔离级别。首先考虑下表列示的方法,并参阅先前对各级因素的讨论,可能会找到另一个更适合的隔离级别。
表 2. 选择隔离级别的准则
应用程序类型 需要高数据稳定性 不需要高数据稳定性
读写事务 RS CS
只读事务 RR 或 RS UR
为一个应用程序选择适当的隔离级别对于该应用程序避免无法容忍的现象很重要。因为获取和释放锁定所需的 CPU 和内存资源随隔离级别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此隔离级别不但影响应用程序之间的隔离程度,而且还影响个别应用程序的性能特征。潜在的死锁情况随DB2隔离级别的不同而不同。
【编辑推荐】

网络工程具体学哪些课程?核心内容是什么?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课程。 课程分类介绍:①数学:高等数学 ----(数学系的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讲的主要是微积分,对学电路的人来说,微积分(一元、多元)、曲线曲面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在后续理论课中经常遇到。 概率统计 ---- 凡是跟通信、信号处理有关的课程都要用到概率论。 数学物理方法 ---- 有些学校研究生才学,有些学校分成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数学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 学习电磁场、微波的数学基础。 还可能会开设随机过程(需要概率作基础)乃至泛函分析。 ②理论:电路原理 ---- 基础的课程。 信号与系统 ---- 连续与离散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很重要但也很难数字信号处理 ----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信号的数字变换、数字滤波器之类。 基本上这两门都需要大量的算法和编程。 通信原理 ---- 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论 ---- 信息论的应用范围很广,但电子工程专业常把这门课讲成编码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 ---- 天书般的课程,基本上是物理系的电动力学的翻版,用数学去研究磁场(恒定电磁场、时变电磁场)。 ③电路:模拟电路 ---- 晶体管、运放、电源、A/D、D/A。 数字电路 ---- 门电路、触发器、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可编程器件,数字电子系统的基础(包括计算机)。 高频电路 ---- 无线电电路,放大、调制、解调、混频,比模拟电路难微波技术 ---- 处理方法跟前面几种电路完全不同,需要电磁场理论作基础。 ④计算机:微机原理 ---- 80x86硬件工作原理。 汇编语言 ---- 直接对应CPU指令的程序设计语言。 单片机 ---- CPU和控制电路做成一块集成电路,各种电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讲解51系列。 C c++语言 ----(现在只讲c语言的学校可能不多了)写系统程序用的语言,与硬件相关的开发经常用到。 软件基础 ----(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方法+软件工程)也可能是几门课,讲软件的原理和怎么写软件。 详细课程介绍:①c语言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工具。 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有点,有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 因此,c语言特别适合于编写系统软件。 c语言诞生后,许多原来用汇编语言编写的软件,现在可以用c语言编写了。 初学是切忌过早的滥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如不适当的使用++和--的副作用。 学习程序设计,一定要学活用活,不要死学不会用,要举一反三,在以后的需要时能很快的掌握一种新语言。 ②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作为一一门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抽象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 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 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然而,很多学生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 要想学好高等数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理解概念。 数学中有很多概念。 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个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 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 对于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条件和结论以外,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 要特别提醒学习者的是,课本上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题的特点和解法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 作题时要善于总结---- 不仅总结方法,也要总结错误。 这样,作完之后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举一反三。 第四,理清脉络。 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帮助。 ③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 本课程针对网络课程的特点,采用了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内容生动活泼,易于理解。 课程以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答疑,学生讨论等形式使该课程体现出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等特点。 本课程从概念上可以区分为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两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关的,根据连续信号分解为不同的基本信号,对应推导出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分别为:时域分析、频域 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也是类似的过程。 本课程采用先连续后离散的布局安排知识,可先集中精力学好连续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内容,再通过类比理解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概念。 状态分析方法也结合两大块给出,从而建立完整的信号与系统的概念。 本课程除了大纲要求的主要内容外,还给出了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分析,离散傅立叶变换、FFT等内容以扩展知识面。 ④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含有互感的电路、三相电路、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双口网络、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状态变量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等。 ⑤微机原理微机原理的侧重点是介绍指令系统和接口,它对于了解微机的硬件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机进行控制、通信,则微机原理是必修的课程。 因此,绝大多数专业都将微机原理列为主干课程之一。 C语言被认为是介于高级语言与汇编之间的一种编程语言,也称为中级语言,很多操作系统就是用C实现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层的通信程序、驱动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编写的,其重要原因就在于C语言非常接近汇编语言,换句话说,C语言离计算机的硬件很近,但同时C语言编程又要比汇编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欢C语言。 一般来说,学习微机原理并不需要C语言的基础,而要真正学懂、学通C语言,微机原理是必须具备的基础,如C中的指针操作,就需要对微机的存储器的结构有所了解。 不幸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机原理,笔者认为这实在是误人子弟,不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另外,有些人认为,微机原理作为一门联系硬件与软件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是与该门课程地位不相称的。 ⑥通信原理通信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 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与检测理论。 在通信原理的课程中,有多处要用到信息论的结论或定理。 信息论已成为设计通信系统与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诉工程师们关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 信道中存在噪声。 在通信过程中噪声与干扰是无法避免的。 随着对噪声与干扰的研究产生了随机过程理论。 对信号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随机过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领域,编码是一种技术,是要能用硬件或软件实现的。 在数学上可以存在很多码,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间,但只有在通信系统中能生成和识别的码才能应用。 编码理论与通信结合形成了两个方向: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调制理论可划分为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它们的区别在于线性调制不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非线性调制要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并且往往占有更宽的频带,因而非线性调制通常比线性调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接收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分开,还原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之为解调或检测。 作为通信原理课程,还包含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复用。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只有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同步或者信号间建立相同的时间关系,接收端才能解调和识别信号。 信道复用是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号同时通过同一信道的一种约定或者规范,使得多个用户的话音、图像等消息能同时通过同一电缆或者其他信道传输。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专业课程,可以进一步讲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 要设计制造通信系统,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硬件(电路、微波)与软件(系统软件与嵌入式软件),这是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另一分支的课程体系结构。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从内容上主要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重点是数字通信的调制、编码、同步等内容。 配合完成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习题作业。 期间开设一些验证性实验,同时使用SystemView实验教学,使学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统实际工作的情况。 由于学生通信原理的认识难度,教师加强了该课程的多媒体CAI教学,形象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 利用课程组研制成功的电子教案的演示文稿与以难点仿真为主的图示辅助教学软件开展教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正在研究与开发成功网上实验教学软件,把教学仪器的使用、重要实验仪器的仿真模拟实验上网,以进一步适应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 总之,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CAI课件、综合设计和网络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⑦数字电路数字电路基础教程从最基本的门电路讲起,直到各类常见的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存储器、时序电路等等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教程耐心的阐述了各类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比如什么真值表、什么是竞争冒险现象、各种进制中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2进制,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是16进制等等基础的知识,直到让我们可以海阔天空,看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数字电路的由来,发现它并不神秘,甚至要比模拟电路更简单!有了这些基础性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自学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复杂数字电路知识。 ⑧模拟电子电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模拟电子电路是中央电大理工科开放专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本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如“现代电子电路与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等 )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特点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 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 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网站的IIS连接数是什么意思? 连接的数量是依什么定的?
IIS连接数是指在一定时间的统计内,对站点的80端口访问的数量,现在一般理解为同时在线人数每开启一个网页,在网页完全打开前,都会占用一个IIS。 要是该网页分栏了,则占用两个。 多线程下载会大量占用IIS当你连接数都被占用的时候,下一个访问者访问你站点的时候,将提示无法连接。
软件测试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1. 测试的人员,要熟悉多种语言,并能用多种语言进行开发测试,需要了解多种数据库,还要对code及文档是否合格要进行评估审察!还要开发各种测试环境,以确定软件在各种环境的表现状态!如果你仅认为测试仅是用用软件功能那就错了,因为要测试的范围很广!那种只要进行功能测试的公司,我想他们的软件,肯定会出很多问题。 测试是伴随整个开发过程的,就连需求文档,设计文档都要进行测试评估!所以测试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胜任!这样才能出高质量的软件。 如果软件到最后再进行功能测试的话,有很多不易发现的bug就可能不会被发现!很可能,这个软件就不能使用了! 2. 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的区别!!! 软件测试工程师:查找bug、管理bug、质量保证 软件开发工程师:系统设计、编码、修改bug 测试工程师与开发工程师目标一致、行为对立、并行工作。 3. 测试工程师应该具备的三项基本素质[1] 很多年轻或者刚刚从事测试工作的工程师,经常会问:“测试工程师需要什么技能或者具有什么素质才是合格的?”与开发人员相比,测试人员不但需要一技之长,还需要掌握诸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多方面的知识。 一个有竞争力的测试人员要具有下面三个方面的素质: 计算机专业技能 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技能是测试工程师应该必备的一项素质,是做好测试工作的前提条件。 尽管没有任何IT背景的人也可以从事测试工作,但是一名要想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或者持久竞争力的测试工程师,则计算机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计算机专业技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测试专业技能 现在软件测试已经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专业。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测试工程师,首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也是本书的编写目的之一。 因此,测试工程师应该努力学习测试专业知识,告别简单的“点击”之类的测试工作,让测试工作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依托。 测试专业知识很多,本书内容主要以测试人员应该掌握的基础专业技能为主。 测试专业技能涉及的范围很广:既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等基础测试技术,也包括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等测试方法,还包括基础的测试流程管理、缺陷管理、自动化测试技术等知识。 软件编程技能 “测试人员是否需要编程?”可以说是测试人员最常提出的问题之一。 实际上,由于在我国开发人员待遇普遍高于测试人员,因此能写代码的几乎都去做开发了,而很多人则是因为做不了开发或者不能从事其它工作才“被迫”从事测试工作。 最终的结果则是很多测试人员只能从事相对简单的功能测试,能力强一点的则可以借助测试工具进行简单的自动化测试(主要录制、修改、回放测试脚本)。 软件编程技能实际应该是测试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在微软,很多测试人员都拥有多年的开发经验。 因此,测试人员要想得到较好的职业发展,必须能够编写程序。 只有能给编写程序,才可以胜任诸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难度较大的测试工作。 此外,对软件测试人员的编程技能要求也有别于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编写的程序应着眼于运行正确,同时兼顾高效率,尤其体现在与性能测试相关的测试代码编写上。 因此测试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算法设计能力。 依据作者的经验,测试工程师至少应该掌握Java、C#、C++之类的一门语言以及相应的开发工具。 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知识: 与开发人员相比,测试人员掌握的知识具有“博而不精”的特点,“艺多不压身”是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由于测试中经常需要配置、调试各种测试环境,而且在性能测试中还要对各种系统平台进行分析与调优,因此测试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知识。 在网络方面,测试人员应该掌握基本的网络协议以及网络工作原理,尤其要掌握一些网络环境的配置,这些都是测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知识。 操作系统和中间件方面,应该掌握基本的使用以及安装、配置等。 例如很多应用系统都是基于Unix、linux来运行的,这就要求测试人员掌握基本的操作命令以及相关的工具软件。 而WebLogic、Websphere等中间件的安装、配置很多时候也需要掌握一些。 数据库知识则是更应该掌握技能,现在的应用系统几乎离不开数据库。 因此不但要掌握基本的安装、配置,还要掌握SQL。 测试人员至少应该掌握Mysql、MS Sqlserver、Oracle等常见数据库的使用。 作为一名测试人员,尽管不能精通所有的知识,但要想做好测试工作,应该尽可能地去学习更多的与测试工作相关的知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