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全新分布式鸿蒙OS 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新体验
2019-08-09 10:16:30华为消费者业务今天在其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向全球发布其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OS,将着力构建一个跨终端的融合共享生态,重塑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新体验。
(中国,东莞,2019年8月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今天在其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向全球发布其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OS。随着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的不断完善,鸿蒙OS将作为华为迎接全场景体验时代到来的产物,发挥其轻量化、小巧、功能强大的优势,率先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上,着力构建一个跨终端的融合共享生态,重塑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新体验。

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下,每一类新形态终端的出现,都会伴随新的操作系统的诞生。早在十年前,华为就开始思考面对未来的全场景智慧时代,用户需要一个完全突破物理空间的跨硬件、跨平台、无缝的全新体验。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介绍鸿蒙OS开发初衷时表示:“随着全场景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因此逐渐形成了鸿蒙OS的雏形,可以说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鸿蒙应未来而生。”
鸿蒙OS的四大技术特性
鸿蒙OS的设计初衷是为满足全场景智慧体验的高标准的连接要求,为此华为提出了4大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1. 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鸿蒙OS的“分布式OS架构”和“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通过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能力调度和虚拟外设四大能力,将相应分布式应用的底层技术实现难度对应用开发者屏蔽,使开发者能够聚焦自身业务逻辑,像开发同一终端一样开发跨终端分布式应用,也使最终消费者享受到强大的跨终端业务协同能力为各使用场景带来的无缝体验。
2. 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鸿蒙 OS通过使用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两大技术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确定时延引擎可在任务执行前分配系统中任务执行优先级及时限进行调度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资源将优先保障调度,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鸿蒙微内核结构小巧的特性使IPC(进程间通信)性能大大提高,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5倍。
3. 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鸿蒙OS采用全新的微内核设计,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微内核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之外的用户态尽可能多地实现系统服务,同时加入相互之间的安全保护。微内核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比如多进程调度和多进程通信等。
鸿蒙OS将微内核技术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TEE),通过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数学方法,从源头验证系统正确,无漏洞的有效手段。传统验证方法如功能验证,模拟攻击等只能在选择的有限场景进行验证,而形式化方法可通过数据模型验证所有软件运行路径。鸿蒙OS首次将形式化方法用于终端TEE,显著提升安全等级。同时由于鸿蒙OS微内核的代码量只有Linux宏内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击几率也大幅降低。
4. 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鸿蒙OS凭借多终端开发IDE,多语言统一编译,分布式架构Kit提供屏幕布局控件以及交互的自动适配,支持控件拖拽,面向预览的可视化编程,从而使开发者可以基于同一工程高效构建多端自动运行App,实现真正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在跨设备之间实现共享生态。华为方舟编译器是首个取代Android虚拟机模式的静态编译器,可供开发者在开发环境中一次性将高级语言编译为机器码。此外,方舟编译器未来将支持多语言统一编译,可大幅提高开发效率。
开发者计划及生态建设
华为还公布了鸿蒙内核及OS的演进路标,将在今年首发的智慧屏产品中率先使用鸿蒙 OS 1.0。未来三年,除完善相关技术外,鸿蒙OS会逐步应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车机等更多智能设备中。
鸿蒙OS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生态的关键在于应用和开发者。为快速推动鸿蒙OS的生态发展,鸿蒙OS将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并推动成立开源基金会,建立开源社区,与开发者一起共同推动鸿蒙的发展,并通过讨论对产业或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健全的应用生态和庞大的用户基础,未来华为将依托中国、面向全球打造鸿蒙OS生态,通过聚焦新的价值,开放在通信、照相、全场景、AI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与各界生态伙伴共同打造出面向消费者体验更佳的应用和服务,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共创全场景智慧化新体验与新生态。在超前的技术特性和战略布局下,鸿蒙OS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极致体验,也能让设备商在5G+AI+IOT爆发的全场景智慧化时代抢占先机,让开发者以最少投入覆盖最多用户,快速实现全场景业务创新。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我们相信鸿蒙OS的推出会极大地提升产业的活力和生态的丰富性,希望鸿蒙OS的推出能够为全场景时代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我们欢迎全球开发者积极支持鸿蒙OS生态建设,共同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化生活体验”。
移动通信系统与物联网融合架构的扁平化有什么优势
电信科学 2010 年第 7 期1 引言 移动通信最初的网络结构只为语音业务而设计,这一 时期,运营商 70%的创收都源于语音服务。 随着通信技术 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简单的语音业务已远 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在全世界范 围内迅速普及,各类新业务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从而迫使 运营商由原来的只提供语音业务转向语音与数据业务并 行发展。 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给移动通信行业带来了新的 产业模式。 然而,业务流量的激增也促发了新的问题:互联 网 P2P 技术的运营模式以及物联网所引发的商业链等因 素的冲击对网络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流经移动 网络的数据流量突飞猛涨, 从而加大了设备投资与维护, 利润上升空间平缓,这将导致每比特数据流所创造的价值呈现负增长,增量不增收的局面使运营商沦为管道提供商 的危机进一步加大。 事实上,如何最大化地从单位比特数 据流中获取最大利润是运营商最关心的,也是急待解决的 问题。 为有效解决创收与成本之间的矛盾,移动运营商纷纷 着手转型,尝试推出全业务运营,开辟有效的增收渠道。 从 技术层面看,移动运营商不仅要在无线接口与无线传输上 有所突破,扁平化网络架构演进也是克服此矛盾的有效手 段之一。 鉴于此,本文简要回顾了3GPP、3GPP2 和 WiMAX 标准组织下的移动网络架构演进及其发展现状,着重探讨 3GPP 的 LIPA/SIPTO 架构和阿尔卡特朗讯的基于BSR 网 络架构。 2 移动网络架构演进现状 扁平架构的最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低时延和低成本 的网络架构,与此同时,利用更少的设备,实现端到端 QoS 保障和稳定的移动性支持。 在扁平化架构设计上,既要考网络架构的扁平化研究一直是移动运营商十分关注的话题。 扁平化架构可以有效解决运营商所 面临的增量不增收的窘境。 本文简要回顾了几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网络架构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及其最新进展,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网络架构;扁平化;基站路由器移动网络扁平化架构探讨 *徐 峰,严学强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摘 要研究与开发* 2009 年国家重大专项:全 IP 宽带移动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 研究43研究与开发虑现有网络的投资回报又要考虑彼此间的相互兼容。 2.1 3GPP 网络架构演进 3GPP 标准组织致力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未来 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 鉴于篇幅所限,本 小节主要讲述增强型3G 网络架构与 EPS 网络架构。 (1)增强型 3G 网络架构:Direct Tunnel (DT) DT 是一项增强的 3G 网络功能技术,它的目的是制定 出一个适合于 HSPA 无线技术的低时延架构。 通过采用更 加优化的传输路线,DT 传输使用户数据流量能够绕过 SGSN 节点,更甚者 RNC 与 SGSN 节点被同时绕过,使所需 的数据链路数量进一步减少,从而提高传输效率,还可降 低运维成本。 TR 25.999[1]提出了 3 种可行的备选方案,具 体介绍如下。 · 保留 RNC 的 DT 架构:用户面的流量途经SRNC 节 点并绕过 SGSN 节点直接到 GGSN 节点, 而控制面 则仍需经由 SGSN 节点完成。 这种模式对现有网络 的破坏性最小,与当前的技术最兼容,但它仍没有 彻底去除 RNC 节点。 · 保留 RNC 控制面的 DT 架构:RNC 的控制面功能继 续保留下来,可以独立于用户面单独进行升级。 用 户面可绕过 RNC 节点,有两种实现途径:一种是基 站节点通过 SGSN 和 GGSN 建立 IP 通路;另一种是 基站节点直接与GGSN 建立 IP 通路, 这种方式效 率较高。 · 取消 RNC 节点的 DT 架构:RNC 功能完全集成到基 站节点,基站节点与核心网中的GGSN 有直接的用 户面连接,SGSN 节点用于控制面继续保留。 基站节 点之间可实现互通。 事实上,这种结构设计比前面 两种模式更接近3GPP R8 版本中的 EPS 架构。 (2)EPS 网络架构 迫于 WiMAX 等移动通信技术的竞争压力, 并继续保 证 3GPP 系统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和标准的竞争优势, 3GPP 标准组织于 2004 年启动了长期演进(LTE)和系统架 构演进(SAE)两大计划的标准工作。 LTE(即 EUTRAN)与 SAE(即 EPC)组成演进的分组网 络,整个系统命名为EPS。 EPS 实现了移动通信领域在3G 之后的一次阶段性革命,通过引入一些全新的技术思路和设 计理念,大大提升了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能力。 相比 2G/3G 网络,EPS 是进一步扁平化的架构, 它将 Node B 节点与 RNC 节点融合为单一的eNode B 节点,完全取消了 CS 域,同时进一步增强了IMS 域对整个网络的业务控制能力,提 供一个全 IP 化的分组核心网, 可支持 3GPP 的 UTRAN、 GERAN 的接入和非 3GPP 的 WLAN、WiMAX、cdma2000 的 接入[2,3]。 2.2 3GPP2 网络架构演进 3GPP2 组织成立于 1999 年 1 月,也是一个致力于第 三代及其未来通信系统规范制定的协作组织。 目前, 3GPP2 主要负责 cdma2000 标准化工作及演进架构的标 准制定。 对比 3GPP2 的 2/3G 架构,UMB 网络不再需要 BSC 集 中控制实体。 eBS 将传统 BS 和 BSC 的功能以及 PDSN 的 某些功能融于一身,使网络部署更为简单,AGW 为用户提 供了与分组数据网的IP 连接点。 UMB 系统利用高度创新 的扁平化网络架构,简化了网络接口设计,从而易于实现 网络扩展。 由于种种原因,3GPP2 没有按照预订的UMB 方案演 进,而 UMB 也已成为历史,但是它的设计理念却是反映未 来网络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之一。 目前,全球主流 CDMA 电信运营商都确定未来向LTE 网络演进的方向迈进。 当无 线侧部署 LTE 之后,核心网必然会部署 EPC,现有 CDMA 接入网也会逐步演进并接入到EPC 核心网当中。 现阶段, 3GPP2 网络与 EPS 网络之间的良好互通是实现CDMA 网 络成功演进到 EPS 网络的关键。 2.3 WiMAX 网络架构 WiMAX 技术是以 IEEE 802.16-2004 和 IEEE 802.16e2005系列标准为基础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具有性能强、 效率高和成本低等特点。 WiMAX 作为一种面向最后一公 里接入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 WiMAX 标准虽然制定时间不长,但是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 2007 年 10 月 19 日,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批准了无线宽带 技术 WiMAX 成为 3G 标准, 标志着 WiMAX 也正式成为 IMT-2000 家族的一名成员 , 与 WCDMA、cdma2000 和 TD-SCDMA 并列, 成为 ITU 的全球 3G 标准。 与 3GPP 和 3GPP2 组织的 3G 系统相比,WiMAX 架构的简洁性部分因 素是由于 WiMAX 是更新的技术,在开发过程中吸取了3G 的很多经验教训, 不存在任何反向兼容问题或者遗留包 袱。 WiMAX 网络的快速部署和良好的特性对3GPP 来说是 极大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WiMAX 在移动网络架构扁 平化过程中担当助推力的角色。 WiMAX 承载链路中主要包含基站和ASN-GW,两者一44电信科学 2010 年第 7 期起构成 ASN 架构。 基站通常属于物理设备,完成物理层与 MAC 功能。 ASN-GW 往往是一个独立的设备,作为执行点 和决策点,它既可支持承载面又可支持控制面功能,负责 提供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的IP 连接。 控制功能主要包含移 动性管理、计费和认证,可能还包括 RRM;承载功能主要 包含用户面转发、策略执行和信息包检测等方面。 WiMAX 论坛网络工作组提供了3 种 ASN 模式,如 图 1 所示[4],参照 RRM 的处理方式来定义。 · 模式 A:RRM 由基站和 ASN-GW 分摊; · 模式 B:ASN 集成到基站中; · 模式 C:RRM 集成到基站中,ASN-GW 单独设置。 模式 C 是一种包含独立基站和ASN-GW 节点的分布 式架构,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备选方案。 在这种模式中, 由于 RRM 功能融入基站节点,ASN-GW 产品的市场对非 无线设备供应商敞开了,尤其是 IP 网络设备供应商。 这种 开放性可以促进供应商之间的创新和良性竞争,与当前的 3G 网络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3G 网络中由于基站和无线控 制器密切集成,彼此关联度很高,因此运营商不得不从一 家供应商那里购买RAN 设备。 虽然 WiMAX 论坛认为不值得为了细化RRM 而增加 复杂性,但仍有多家大型供应商基于性能优势而支持模式 A———这种结构最接近3G 中采用的传统 RNC 理念。 模式 B 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结构,它将基站和 ASN-GW 融为一体,是一种更分布式的架构。 针对模式 B 业界还处于探讨过程当中, 已有研究人员建议未来WiMAX 网络架 构应朝向这一模式发展。 3 种 ASN 模式的比较见表1 。 2.4 现有网络架构的总体特征 纵观上述三大标准组织下的网络架构演进路线,我们 可以发现从 EPS 到 UMB 和 WiMAX,所有提议的无线系统 都是基于扁平化网络架构的,如图 2 所示。 尽管各个标准 组织存在根深蒂固的利益问题,而对于网络究竟应该是什 么样的,看法还是比较一致。 从本质上说,在用户面,移动 网络正朝着一个基本上是双节点的架构转变———基站和 接入网关。 当前提出的扁平网络架构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中 尚存在一些差异,但大部分都很类似。 宏观角度来看,这种相互类似的通用网络架构(如图 3 所示)主要包含基站节点、移动性管理节点、接入网关节点 (AGW),功能描述如下。 · 基站节点:作为接入网核心设备,主要负责无线资 源管理、加密、头压缩和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相关 功能; · 移动管理节点:主要负责包含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 理在内的所有用户面与控制面信令管理; · AGW:作为核心网的主要和移动安靠节点,负责数 据的汇聚、授权及策略控制等功能,并为基站节点 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建立IP 连接。 长期以来, 核心网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都捆绑在一表 1 3 种 ASN 模式比较 模式分类 模块描述 优点 缺点 模式 A 集中式平台,RRM 由基站和 ASN-GW 分摊 支持软切换 基站和 ASN-GW 供应商之间很难兼容 模式 B 分布式平台,基站和 ASN-GW 集成 小规模实施简单且成本较低 大规模实施成本较高且复杂 模式 C 分布式平台,RRM 在基站中,独立的ASN-GW 更易于采用不同供应商的基站和 ASN-GW 软切换难度大,基站之间需要传输信号45研究与开发起,即每一种无线接入技术都有各自的核心网技术,这种 闭塞的方式不利于网络的长期发展。 通用的架构思想可使 无线接口演进(基站)和核心网演进相分离,采取一种可以 把多种无线接入融入到统一核心网中的方法,最大化地发 挥各自优势,甚至像即插即用那么简单。 3 LIPA/SIPTO 网络架构 面对迅猛增长的业务和数据流量,移动运营商面临的 压力也越来越大。 按照现有的网络设计思路, 用户访问 Internet 的数据包需经过移动网络的各个核心网网元,甚 至两个相距较近的终端之间的通信都需要将信息输送到 核心网内部再返回到通信另一方。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必 变动太多已有网元和接口协议,但将耗费大量不必要的传 输费用,也同样增加了网络的负担。 实际上,从运营商角度 来说, 这部分流经核心网和回程网上的信息是额外负担。 为缓解当前不堪重负的网络, 并有效地降低传输成本, 3GPP 标准组织在 Release 10 中提出了本地 IP 访问 (LIPA)和选择性 IP 流量卸载(SIPTO),根据应用场景大致 分为 3 种[5]:· LIPA:面向家庭基站子系统的家庭/企业本地 IP 网 络访问; · SIPTO:面向家庭基站子系统的流量卸载(如互联网 流量); · SIPTO:面向宏蜂窝网络(针对 3G 与 LTE 网络)的 流量卸载(如互联网)。 LIPA 网络架构如图 4 所示,在传统网络设计思路中, 终端用户如果要访问家庭/企业内部网络的电话、打印机、 电脑等 IP 设备, 数据需要传送到核心网处再返回到本地 网络(图 4 中实线所示)。 数据需要两次流经回程网,从而 占用大量网络资源。 而 LIPA 的提出是使传输数据不必迂 回至核心网,而通过本地基站和网关直接到达目的地(虚 线所示),从而实现传输路径的优化设计。 SIPTO 网络架构如图 5 所示,IP 数据的路径从家庭基 站/宏基站和本地网关(L-GW)直达外部 Internet,无需经过 核心网设备(虚线所示所示)。 LIPA/SIPTO 的引入不仅是业务的驱使,也是网络发展 趋势的体现。 从用户角度考虑,LIPA/SIPTO 是一种网络优 化设计方案, 使网络架构向扁平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46电信科学 2010 年第 7 期步。 由于传输路径的优化,LIPA/SIPTO 可以减轻核心网负 担,降低传输费用,克服增量不增收的矛盾。 同时,数据包 转发路径的大大缩短也能降低传输时延,进一步提高了用 户业务体验。 然而,LIPA/SIPTO 还处于研究阶段,在以后大 规模实现过程中,将面临许多问题,下面列出几方面问题 进行简要探讨。 (1)计费 移动业务 IP 化的趋势下, 计费问题和网络的服务质 量一直是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好的计费策略可以为运营商 带来更多的利润,并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网络差异化服 务。 网络架构的变化需要在计费策略的实现上引入新的特 征。 LIPA/SIPTO 如果仍坚持采用动态策略机制,则核心网 PCC 决策节点(如 PCRF 节点)需要与每个本地网关对接 并进行策略控制,并且与它们也相距甚远,因而,家庭/企 业网络的巨大数量将导致这部分开销极大。 目前,普遍认 可的观点是对 LIPA 与 SIPTO 数据流量进行静态策略控 制。 在 LIPA 架构中,由于用户面数据流量传输仅仅发生在 本地内部网络,并没有占用核心网和回程网资源,传统的 按流量/时间计费方式很可能并不合适, 而采用包月手段 或许更能为广大用户所接受。 SIPTO 数据流量尽管无需迂 回到核心网,但仍将占用回程网资源。 网络部署初期不必 对流量进行精细化控制, 按流量/时间等粗放型控制更利于 SIPTO 快速应用。 当将来网络真正发展成熟并且资源非 常丰富之时,可以逐步将粗放型的静态策略转移到精细化 的动态控制机制中。 (2) 本地网关安置 目前主流观点有两种:L-GW 与基站节点合设,L-GW 与基站节点单独设置。 家庭网络中,可以考虑将两部分合 并为一个物理实体,当然这将增加家庭基站的成本。 企业 内部网络可考虑将两部分单独设置从而有效保障业务连 续性, 一个 L-GW 同时支持多个基站节点也利于成本控 制。 而对于宏蜂窝网络,在 UMTS 系统中,一个 RNC 节点 分管多个基站节点,可以考虑本地网关与RNC 节点合设; 而在 EPS 网络中,由于 RNC 节点取消,eNodeB 的覆盖范围 也相对缩小,如果将本地网关内置在eNodeB 中,这将导致 频繁的切换,这样反而有悖于SIPTO 理念。 因此,实际部署 时可考虑在 eNodeB 节点之上的邻近位置单独设置一个本 地网关,来管理多个基站节点。 (3)空闲模式数据缓存与寻呼 在 EPS 网络中, 用户处于空闲模式时,PDN 网络的下 行 IP 数据终止于 S-GW 节点, 从而触发对终端用户的寻 呼。 在 LIPA/SIPTO 模式中,下行数据是否需要缓存至本地 网关中要分以下两种情况: 如果本地网关支持 S-GW 功 能,可效仿传统 EPS 网络模式执行寻呼功能;如果本地网47研究与开发关不支持 S-GW 功能,这部分数据流量需要回转至核心网 S-GW 节点, 由其触发寻呼功能并将数据再经由回程网送 至终端用户。 另外,对于 LIPA 模式,只有当用户身处家庭/ 企业本地网络时才可为LIPA 数据触发寻呼。 (4)PDN 连接 传统网络中,在默认承载建立过程中网络侧为用户分 配 IP 地址。 当网络支持 LIPA/SIPTO 时,用户附着过程可同 时为其建立 LIPA/SIPTO 和 non-LIPA/non-SIPTO 形式的默 认承载,这样用户将获取两个IP 地址,对同一个 PDN 可支 持同时进行 LIPA/SIPTO 数据传输和 non-LIPA/non-SIPTO 数据传输。 当然,LIPA/SIPTO 的设计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关 注,如业务连续性支持、对固定回程网造成的影响等等,这 些话题都需在 3GPP 标准中逐一澄清。 4 BSR 网络架构 第三代 CDMA 系统中,RNC 和多个基站可以支持软 切换,从而为移动终端提供空间分集。 对于传统语音系统 来说,这尤为重要,因为空间分集可以抵消周期性衰落对 语音业务的负面影响。 软切换技术扩大了蜂窝系统的容 量,同时也实现了无缝移动性。 然而,支持软切换需要付出 较大的代价。 软切换下活动集中的基站必须保持良好的同 步,否则信号合成将失败。 要实现基站同步,每个参与其中 的基站都需要一个消除时延抖动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的大 小与这些链路中任意一条的预计最大抖动值相一致。 但时 延抖动缓冲区在传输语音和IP 数据时表现出了相当长的 时延。 UMTS 和 cdma2000 等 CDMA 系统采用软切换来传输 数据,而更新的传输方式则又回到了采用CDMA 或 OFDM 数据信道的 TDMA 传输技术,如 HSDPA、WiMAX 等系统。 基站自行根据射频状态确定合适的发送次数。 这也意味着 很难做到在同一时间内让多个基站发送统一信号, 因此, 这一技术不再采用软切换来传输数据。 另外,在移动性方 面,虽然保留了软切换活动集,但保留它的目的只是为了 提供多个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射频同步,而不是为了下行数 据传输。 凭借这些传输技术,支持下行软切换的必要性逐 步减弱了,因此,分层架构的蜂窝系统的必要性也相应地 减弱了。 事实上,扁平的蜂窝系统就足够了。 BSR 的扁平化 网络架构如图 6 所示。 2007 年,阿尔卡特朗讯率先推出的BSR(UMTS 产品)是贝尔实验室的创新性成果, 它将 3G 移动网络的关键组 件基站、RNC、SGSN 和 GGSN 集成在单一网元[6]。 凭借贝尔 实验室的传统优势和BSR 产品线,阿尔卡特朗讯已成为这 一技术的领先倡导者。 BSR 采用更为简易的移动IP 协议,提出将微移动(无 线承载重定位)与宏移动性(IP 移动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不丢包快速重定位设计思路。 当一个第二层锚点(UMTS 中 的 RNC 功能) 从旧的 BSR 重定位到新的 BSR 时,IP 数据 流量通过三角路由转到新的BSR 上,避免丢失 IP 数据包。 三角路由将始终保持运行,直到新的 BSR 已经在归属代理 (home agent)重新注册它的转交地址。 图 7 所示为传统的层级化UMTS 网络和 BSR 网络在 架构方面的主要区别。 在图 7(a)中,增加一个新的 Node B 节点就必须改变RNC 和 SGSN 的配置, 并且可能需要扩 容。 与此相比,在图 7(b)中增加一个新的BSR 对其他节点 的影响很小,因为去除了网络层级,并且可能使时延和投 资支出同时降低30%还多。 另外,由于 BSR 是一个纯 IP 接 入设备,便于灵活地实现网络扩容,具备良好的即插即用 特性,利于提供各种基于IP 的新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虽 然这些基站路由器集成了接入网和核心网的功能,它们仍 然遵循规范,继续支持手机所需要的RNC、SGSN 和 GGSN 功能。 现如今市场上的产品一般不针对主流的宏蜂窝基站 应用,它还尚未对市场造成巨大影响,但是这一产品理念 正在影响着未来移动网络架构设计方面的决策。 48电信科学 2010 年第 7 期5 结束语 本文简要回顾了移动网络架构的演进。 扁平化的架构 减少了网络分级,进一步精简了网络节点,网络部署和网络 维护更加简单, 传输时延也进一步降低, 利于提升用户体 验。 与此同时,可大大降低投资并为移动运营商提高创收。 可以看出, 移动网络架构一直朝着扁平化方向发展。 然而,最终的全扁平化又将呈现出什么特征,当前的 EPS 架构距离全扁平化终点到底还有多远,未来统一的全扁平 化网络如何适应数据业务时代不同应用(如 P2P、云计算、 M2M)的特征,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1 3GPP TR 25.999.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HSPA) evolution2 3GPP TS 23.401.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enhancementsfor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 access3 3GPP TS 23.402.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acceses4 Semin Sim, Seung-Jae Han, Joon-Sang Park, et al. Seam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s, 2009, 6(6): 142~1485 3GPP TR 23. 829. Local IP access and selected IP traffic offload6 Bauer M. The UMTS base station router. Bell Labs Tech J,2007,11(4): 93~111[作者简介] 徐峰,博士,现就职于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空时编码技术、 协作通信技术和扁平化IP 网络架构等;严学强,博士,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网络战略副总 监,主要研究网络性能分析、IMS/FMC、网络转型等。 Study on Flat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NetworkXu Feng, Yan Xueqiang(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Shanghai , China)Abstract Mobile operator has been showing much concern for the TOPic of research on flat network architecture. Flatarchitecture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dilemma involved by traffic increase without corresponding revenue increase. This paperbriefly reviews the works in the area of network architecture contributed by several maj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s, and their latest progress. Key words network architecture, flat, base station router (BSR) (收稿日期:2010-02-01)49
求一些电脑的测试软件,如键盘鼠标,声音,MIC,网卡,等一些硬件测试软件
电脑性能测试 用EVEREST 简单的测试软件有 优化大师 超级兔子 这些是比较简单1点的带测试的工具 检测显卡可以用3D 06看显卡跑分 详细请往下看 1、EVEREST Home Edition 2.50 说明:EVEREST(原名AIDA32)一个测试软硬件系统信息的工具,它可以详细的显示出PC每一个方面的信息。 支持上千种(3400+)主板,支持上百种(360+)显卡,支持对并口/串口/USB这些PNP设备的检测,支持对各式各样的处理器的侦测。 新版增加查看远程系统信息和管理,结果导出为HTML、XML功能。 下载:2.50 Ultimate(5.78 MB):下载:2.50 Corporate(6.31 MB):2、SiSoftware Sandra 2005 SR3 Build 1069 说明:这是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分析评比工具,拥有超过 30 种以上的分析与测试模组,主要包括有CPU、Drives、CD-ROM/DVD、Memory、SCSI、APM/ACPI、鼠标、键盘、网络、主板、打印机等,还有 CPU、Drives、CD-ROM/DVD、Memory 的 Benchmark 工具,它还可将分析结果报告列表存盘。 下载(9.67 MB):SN:22C6CWHL2NDX4DHN6GTP6N9LNNGL96 3、HWiNFO 32 1.57 说明:HWINFO32 是电脑硬件检测软件。 它主要可以显示出处理器、主板及芯片组、 PCMCIA接口、BIOS版本、内存等信息,另外HWiNFO还提供了对处理器、内存、硬盘(WIN9X 里不可用)以及 CD-ROM 的性能测试功能。 下载(1.57 MB):4、PCMark 04 1.3.0 说明:这是由鼎鼎大名的Futuremark推出的另一款硬件测试工具,软件的风格和3DMark03如出一辙。 整合的在线结果浏览器可以将你的测试结果与世界上最大的性能数据库进行对比。 PCmark 04集易用性和专业性为一身,甚至适合刚刚上手的PC用户使用。 PCMark04免费版只能运行系统测试组,显示出综合成绩。 注册版用户可运行中央处理器测试组、内存测试组、图形芯片测试组、硬盘测试组,并且可以显示出单独的测试成绩。 官方主页:下载(35.3 MB):5、一分钟测试 1.56 说明:《一分钟测试》的设计目标是快速、直观、准确的评价用户计算机的效能。 其设计目的在于克服现存评测软件测试时间过长,测试项目太多、测试结果过分理论化,测试成绩波动大,适用平台范围狭窄等不足,且致力于不再让用户去记忆那些奇怪的得分。 下载(659 KB):6、SYSmark2004 Patch2(测试办公及上网性能) 说明:SYSMark2004是基于真实应用测试和比较PC性能的先进性能测试软件。 其中包括Internet Content Creation与Office Productivity两种类型测试,反映了系统在Internet内容创建和办公应用的软件应用的真实性能。 官方主页:下载(3.31MB):-------------- 二、显示器检测 -------------- 1、DisplayX 1.0(一款显示器测试工具,尤其适合于LCD测试。 ) 说明:一个小巧、强悍的LCD/CRT测试软件,包括色彩、灰度、对比度、几何形状、呼吸效应(主要针对CRT)、聚焦(主要针对CRT)、交错(测试显示器抗干扰)、延时(主要针对LCD) 等等。 官方主页:下载(18 KB):2、Nokia Monitor Test 1.0.0.1(经典的一款显示器测试工具) 说明:不少朋友买了显示器就直接接上去使用了,从未做过任何调试,也不知道自己的显示器是好是坏,现在我们可以用NOKIA Monitor Test这个程序来测试并调整你的显示器。 这是一款Nokia公司出品的显示器测试软件,界面新颖、独特功能齐全。 官方主页:下载(373 KB):3、Monitors Matter CheckScreen V1.2(检测显示器的) 说明:一款专业的液晶显示器测试软件,它包括多项测试,可以很好的检测液晶显示器的色彩,响应时间 ,文字显示效果,有无坏点,视频杂讯的程度和调节复杂度等液晶显示器的各项参数。 下载页面:------- 三、CPU ------- 1、CPU-Z(常用来检测CPU和内存) 说明:是一个监视 CPU 信息的软件,这些信息包括:CPU 名称、厂商;内核进程;内部和外部始终;局部时钟监测等。 下载1.31(341 KB):下载1.31 汉化版(294 KB):2、AMD处理器识别工具 Central Brain Identifier 7.7.0.1 Build 1105 R2 说明:一款免费的AMD处理器识别工具。 使用Central Brain Identifier你可以轻易的辨识出40种各类型的AMD处理器芯片类型。 它可以轻易是别出你的AMD处理器一切相关信息,包括生产商、使用平台、频率(核心频率、外频、)、CPU系列、编码、核心、工艺、发布日期、支持的技术……。 这款工具只能用于AMD处理器。 新版使用最新的Hi-Tech system driver技术,重要的是可以识别Athlon64处理器。 下载(292 KB):3、superπ mod 1.4(测试CPU) 说明:Super PI是利用CPU的浮点运算能力来计算出π(圆周率),所以目前普遍被超频玩家用做测试系统稳定性和测试CPU计算完后特定位数圆周率所需的时间。 下载 SUPER PI mod 1.4(60.7 KB):下载 V1.2 汉化版(115 KB):下载页面 Super π Mod! V1.1 汉化版:4、Hot CPU Tester Pro 4.22 说明:CPU好不好,一试就知道。 Hot CPU Tester是系统稳定度的测试工具,找出超频或是有缺点的CPU,对于喜爱超频的使用者来说,尤其可以使用这套软件看看超频后的系统是否稳定。 下载(1.62 MB):Hot CPU Tester 4.0.0.578 汉化版 下载页面:Name: Donna Enderle S/N: HCTPRO4001-517Q-19Y5-10R8-W096-EKLQ 5、Prime95 2.38 汉化版(测试CPU) 说明:prime95是寻找梅森最大质数分布运算的客户端软件,也是一个专用测试系统稳定的软件,在所有的拷机软件中,Prime95是公认的最残酷的一款。 官方主页: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使用方法:下载(693 KB):------------ 四、内存检测 ------------ 1、MemTest 3.3 (一款内存检测工具。 ) 说明:是个比较少见的内存检测工具,它不但可以彻底的检测出内存的稳定度,还可同时测试记忆的储存与检索资料的能力,让你可以确实掌控到目前你机器上正在使用的内存到底可不可信赖。 (建议完成MemTest 2000%) 官方主页:下载:3.3 (12.2 KB):下载:3.3 汉化版(498 KB):2、DocMemory V1.45a(内存检测) 说明:一个可以电脑内存诊断程序,而且容易操作可以找出所有可能的内存问题。 制作出一张可以开机的磁片。 只要用这张磁片重新开机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测试了。 有各种先进的内存测试机制。 官方主页:下载(200 KB):---------------- 五、显卡性能测试 ---------------- 1、3DMark系列(测试显卡) 说明:自1998年发布第一款3DMARK图形测试软件至今,3DMARK已经逐渐成长为一款最为普及的3D图形卡性能基准测试软件。 由于3DMark05提供了对微软DirectX 9.0C的支持,所以完全支持Shader Model 2a、2b、3.同时加入的更加详细显示控制面板,可以使用户对测试进行更为详细的画面控制。 3DMark05还使用了全新的更为类似游戏的3D引擎,使测试更接近于正常的游戏运行。 它包含了三个全新的测试场景,分别为:Return to Proxycon、Firefly Forest、Canyon Flight,通过这三个场景的测试便可以得出分数。 另外,3DMark05还包含了CPU Test、Fill Rate Test、Single Texturing、Multi Texturing、Pixel Shader Test、Vertex Shader Test和创新的Batch Size Tests。 运行3DMark05入门级的平台需要一块中端的DX9显示卡和2.0Ghz的处理器,而主流平台则需要一块第二代的DX9显示卡和3.0GHz以上处理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3DMARK05完全基于DX9架构,使用DX8显卡的朋友这次就无缘欣赏3DMARK05激动人心的新画面了。 官方主页:下载页面:3DMark053DMark033DMark01SE3DMark01SE简体中文汉化补丁2、AquaMark3 3.00 英文正式版(测试显卡) 说明:AquaMark3是世界上第一款同时提供真实DirectX9游戏引擎和免费在线数据库AquaMark Result Comparator ARC的商用测试软件。 它基于Massive Development的多平台krass?引擎。 该引擎被AquaMark2.3、AquaNox、AquaNox2: Revelation以及未来的战略游戏Spellforce等众多游戏所采用。 AquaMark3被认为可以取代3DMark2003,成为新一代3D显示卡测试标准。 Jowood公司表示AquaMark3和3DMark03相比,更加贴近目前主流游戏的3D技术水准,AquaMark3当中采用的任何3D技术都已经在目前的游戏当中出现过,因此AquaMark3更能反应3D图形芯片在现实游戏当中的实际表现性能。 官方主页:下载(62.3 MB):3、SPECViewper 8.0.1(测试3D专业显卡) 说明:SPECViewper是专业级、符合工业标准的 OpenGL 图形显示卡效能测试分析软件,其测试项目有六项:3dsmax、DRV、DX、Light、ProE、Ugs,包括软件执行效能仿真(3dsmax、ProE)、以及动画公园场景仿真(Light)..等等。 官方主页:下载(412MB):4、SPEC viewperf 7.1版(一款测试OpenGL的软件) 说明:ViewPref是由著名的SPEC组织开发的一款OpenGL图形设备测试软件,在OpenGL测试领域内拥有极高的声誉,ViewPref的发展史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 ViewPref包含了大部分的OpenGL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测试系统在专业OpenGL应用中的速度。 著名的OpenGL测试专用软件SPECviewperf今日终于(等你等得想睡觉....)公布了最新7.0版,新版本里在测试主题上偏向于应用型的软件,当然他还是一款免费的软件。 该版本所包含的测试主要针对于显卡在真实软件中性能而设计,这些项目当然少不了CAD/CAM/CAE以及数码内容制作俗称DCC应用。 SPECviewperf 7将所有的运行结果都以帧的形式表达,最终再进行重新的整理评分,以求得出一个最接近显卡在真实应用环境下的表现。 SPECviewperf 7在原有6.1.2基础上加入了三个新的测试项目3DSMax[3dmax-01]、UniGraphics[ugs-01]及Pro/Enginner[proe-01]。 下载(285MB):---------------- 六、其它设备测试 ---------------- 1、硬盘测试工具软件 HD Tune 2.10 修正 说明:HD Tune 是一款小巧易用的硬盘工具软件,其主要功能有硬盘传输速率检测,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 另外,还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 下载(144 KB):2.Nero CD-DVD Speed 4.10 (光驱测试) 说明:CDSpeed是一套帮你测试光驱的实际速度及资料传输效率的软件,并可以测试CPU占用率,还有许多项目的测试,总的来说是一套蛮不错的测试软件。 下载(1.35 MB):2、漫步者煲箱工具 Edifier Speaker Tool 1.01 说明:功能完善的煲箱软件,使用它具可以更快的让音箱进入最佳状态。 下载(442 KB):3、键盘检测软件 PassMark KeyboardTest 2.2 Build 1009 说明:一个小巧的检测键盘的软件,有了它你可以用最快的时间来检验你键盘上的键位是否好用。 下载(686 KB):4、Intel芯片组识别工具 Intel Chipset Identification Utility 2.91 汉化版 说明:英特尔芯片组识别工具,用于识别主板上的 Intel南、北桥芯片的型号。 下载(396 KB):5、PassMark BatteryMon 2.0 Build 1003(电池检测) 说明:BatteryMon 是一款监视PC电池使用状况的软件,电池的各项参数都是由直观的图表即时表示的。 支持便携式电脑和UPS。 官方主页:下载(909 KB):*6、MBM5+OCCT(测试电源的负载能力及稳定性) 使用说明:MBM5说明:提供关关于主机板温度、使用电压、风扇温度、 CPU温度的监视工具,温度可以摄氏或华氏显示。 官方主页:下载 MBM5 370(1.22 MB):下载语言包 MBM5 370 Language(404 KB):OCCT说明:通过MBM5所测出的数据,然后自动模拟电脑满负载的情况,让电脑连续30分钟满负载运行,最后结出相应的电压波动图。 官方主页:下载 OCCT v0.91(3.26 MB):ftp:///ocbase3/OpenBeta/ 7、Intel英特尔Centrino mobile(移动迅驰技术)检测程序1.3简体中文版 说明:Intel发布的这款名为Centrino Mobile Technology Test Utility的工具,可以测试你的笔记本电脑是否使用了迅驰无线技术。 下载(699 KB):8、AMD CPUInfo处理器检测工具最新1.1版 说明:AMD CPUInfo全新发布的一款处理器信息检测工具,它不仅支持包括Opteron在内的Athlon、Duron、Athlon 64、Sempron全系列AMD处理器,也对Athlon 64处理器平台WinXP-64/2003-64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下载(8.24 MB):
寻找大型网页游戏
网页游戏策略:星际帝国 龙城领主 江山 英雄之城 部落战争等角色扮演:魔力学堂 乐土 昆仑世界 幻境 梦幻红楼 妖魔道 猫游记 圣光等模拟经营类:牧场 商业大亨社区养成类:美眉梦工厂 皮卡堂 摩尔庄园 海底世界 熊猫森林 爱情公寓 梦境家园 等休闲类:热舞街 弹弹堂 砰砰堂 等美眉梦工厂美眉梦工场onweb》是全球首创的少女养成+策略战斗类型的网页游戏!这个以超CUTE美眉为主角的筑梦工场,是一个由中世纪欧洲文化发展而来的架空世界,充满了华丽的梦想与美好的人生体验,更衍生出唯美梦幻的画面、可爱养眼的人设造型、精致绚丽的服饰装备、独具特色的学院系统及魔法研究机制,还有极富智慧的战棋式战斗系统…… 皮卡堂皮卡堂——可爱迷你的虚拟家园。 快乐、创造、惊喜都可以在皮卡堂的世界中拥有。 任意挑选家具和装饰,打造完全属于你的个性家园;当你醒来,就可以穿上自己最喜欢的精致衣服,去朋友的家做客聊天或去商城购物。 你还会拥有自己的花园和牧场,和朋友们一起精心的种植花朵,仔细的照顾牧场里的小动物,让花朵和小动物健康地长大,耐心等待收获的日子。 所以,和朋友们一起来体验皮卡堂的幸福生活吧!乐土闪游《乐土》,别样的Webgame。 以人类幻想中最美好的世界为背景,由国际市场中专业的华人游戏厂商乐升科技精心研发,有多年游戏外围服务经验的天空游戏为运营与协同开发商,共同打造Flash网游史上最可爱、画面最精美、内容最丰富的闪游。 《乐土》是基于Flash平台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不仅无需下载,可在网页上直接游戏,还包含了宏大丰富的游戏内容,为玩家带来固有网页游戏难以提供的新奇体验。 幻境《幻境Online》是武汉星期八网络研发的一款大型角色扮演多人在线的网页游戏(Web网游),游戏以东方魔幻为题材,游戏架构规模宏大,内涵丰富。 美术采用半卡通风格,角色清新可爱、场景精美别致。 牧场《牧场Onweb》是一款模拟经营+恋爱养成的网页游戏,以清新亮丽的田园生活和浪漫神奇的乡村爱情为主打,在坚持保留原版原滋原味的牧场生活基础上,还增添了许多互动的新元素。 在游戏中,每一位玩家都是一座美丽牧场的主人,除了建筑别墅、种植作物、养殖牲畜、采集矿产、湖边钓鱼、打猎等日常生活外,还可以捕捉宠物进行驯养,参加各种节日活动比赛等有趣的项目。 商业大亨ONLINE是一款大型模拟经营类网页游戏。 玩家将扮演一位创业者,从零开始,在“自由城”中拼搏。 通过努力,不断的扩大自己的事业版图与社会地位,直至成为声名显赫的社会名流,最终建立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 在这里,可以实现您的梦想,成就超凡伟业,构建出自己心中的商业王国!部落战争部落战争是一款优秀的在线战略性游戏。 作为一个村落的首领,你的任务就是带领自己的子民进行资源建设、建筑营造、建立军队对别的玩家进行侵略等等, 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村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帝国,一步步为建造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世界奇迹”努力奋斗,从而最终成为世界上最杰出最强大的一代霸主。 江山江山,英雄与美女来演绎,豪迈与柔情来诠释。 游戏以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为始点,透过宏大的场景、精美的画卷、写实的建筑,以独特的势力模型、全新的战争系统完美地诠释了一个英雄人物从草创到帝王之路的坎坷历程。 成功?失败?成王败寇的王朝更替将在这里得到重现,也许那一个就是你星际帝国《星际帝国》是网元网最新自主研发的一款策略型网页游戏,采用最新FLASH技术制作,画面精美。 在《星际帝国》的宇宙中,你可以发展属于自己的星球并建立部队,加入场面宏大的星际大战,在《星际帝国》的宇宙中成为强者,做宇宙的指挥官,统一全宇宙,就从现在开始! 英雄之城《英雄之城》是一款集战争策略、角色扮演、模拟经营三种流行要素为一体的网页游戏。 游戏以战争策略为主,并采用了在单机游戏中较流行的英雄无敌题材。 以人、精灵、亡灵、野蛮人四大种族之间的矛盾建立世界观和游戏背景,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重温英雄无敌带来的快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