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战略技术趋势-聊聊Gartner (2021战略竞争法案)

教程大全 2025-07-16 15:12:38 浏览

Garnter不久前发布了2021年顶级战略技术趋势,本篇是随处运营(Anywhere Operations)的介绍。

这个趋势目前网上翻译的叫法是随处运营,但是通过Gartner的介绍和说明,感觉更适合成为随处操作/办公,是由于本次全球疫情所催生的一种新的常态和新的需求。Gartner的趋势预测的高明(近几年)之处在于其每年的Top Strategic Technology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协作和促进的。比如这个随处运营,在场景上需要分布式云/边缘计算的支撑,在安全上需要零信任安全/CASB来保护,在体验上需要TX(全面体验)来保证用户和员工满意度及体验等等。所以在看这些趋势的时候,能把这些技术趋势联系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方案或模型去理解和分析(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位置独立 随处运营(Anywhere Operations)

Gartner预测,到2023年40%的组织将融合虚拟和实体体验,从而提高生产率和客户覆盖率。

随处运营是一种IT运营模型,旨在支持各地的客户、员工,并管理跨分布式基础设施的业务服务部署,其模式是“数字优先,远程优先”。

随处运营描述了一种业务运营模式,旨在接触任意位置的客户,使员工能够在任何地方工作,并使用数字技术在任何地方交付业务服务。这是对传统模式的挑战,即必须在特定的地点,面对面交流,以实现价值和效率的最大化。它推动了一种新的常态,即员工、服务商、业务合作伙伴、客户和最终消费者将拉开远离。但随处运营的范围远远不止是在家/远程办公,它还包括为团队和客户提供的增值体验。

它意味着提供安全的远程访问,使团队可以像在办公室一样操作,而不会使业务受到影响,它还包括协作工具,使团队可以轻松地肩并肩工作,即使是在不同的位置。其和远程办公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将客户也包含在内(远程办公集中在企业员工上)。这意味着客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完成交互并达到目标——从购买汽车到归还物品,到开设银行账户,再到设计新材料。

数字优先、位置独立的思维模式是随处运营的先决条件。这并不像远程操作那么简单——这种模式必须提供独特的增值体验。提供无缝和可扩展的数字体验需要改变技术基础设施、管理实践、安全和治理政策,以及员工和客户参与模型。

实现无边界数字工作场所的技术为随处运营提供了基础。该技术基础包括五个模块:

为何是趋势

成功摆脱疫情影响的组织将拥有一个随处运营的基础。组织应对危机的准备和应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能力的成熟度和准备情况。Gartner 2020年调查显示,在疫情之前,半数CEO预计会出现衰退。但只有9%的人做好了应对冲击的准备。这场危机加速了数字化转型计划和数字化办公场所的实施,而此前这些计划或被搁置,或被撤资。

大多数基础设施和运营负责人表示,他们恢复了推出云服务的计划,除了零信任的安全功能外,还将推出用于员工协作和数字体验监控的云服务。

在Gartner对317名CFO和财务主管的调查中,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把至少20%的现场员工调整为长期远程职位。

由于疫情导致的居家订单和物理距离,消费者对数字服务的需求增加。那些向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变以支持客户和员工的公司会比其他公司更快恢复活力。

随处运营不仅仅是远程办公,还包括为客户提供全面和富有成效体验(涉及全面体验的运用),即使员工没有通过自动化和云或边缘基础设施远程办公(分布式云技术),也可以应用该模式。边缘计算是随处运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提供了来自多个地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用于提高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相关信息。

能联想到的

随处运营不仅仅是远程办公,因为在新常态下,对人员和设备的物理距离有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随处运营使用非接触式交互,但保留了个人交互的独特价值。

员工和客户的最佳体验将取决于特定环境。环境可以分为组织控制或不受控制的空间。例如,工厂和零售商店是组织可以控制的环境。用户的家庭、个人设备和公共空间都是组织无法控制的环境。随处运营都必须将这些环境中的价值交付置于相关环境中。

不管未来的工作场所是知识工作者的办公室还是汽车制造厂,都将随着疫情的发展而变化。这些变化将包括采用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和增强现实设备等远程支持技术。使用物联网传感器的非接触式和无密码交互、近源通信支持的智能卡和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常态,比如解锁受限空间的物理通道,以及操作电梯或自动售货机。

现在有几家银行只在手机上开展业务。例如,墨西哥萨瓦德尔银行(Banco SaBadell)和新加坡星展银行(DBS Bank)提供的数字服务不仅包括资金转账和支付账单,还包括开户。这是对服务大众化访问的一个例子,消费者可以在任意地点使用服务。此外,通过流媒体技术大规模开放,在线学习激增,使获取知识和高质量教育变得大众化。

为了支持一线员工,微软Teams和谷歌Meet等数字协作工具使员工能够实时共享信息。例如,微软的Walkie Talkie模式(一种一键通体验),用户可以通过它向自己的频道广播信息。急救人员和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使用这一功能在紧急情况下保持联系,无论他们在哪里。随处运营结合了语音控制输入界面和AR眼镜,增强了一线客户服务技术人员的能力。

随处运营对于安全的影响

网络安全是当今每个企业关心的问题。不管经营模式如何,企业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甚至那些没有连接网络的设备的企业也是如此。任何行动都可能增加的风险是正常的。

采用这种模型将扩展组织的暴露面,需要考虑远程用户和功能。但许多企业已经实现远程办公,但未设置网络接入标准和虚拟专用网接入等方式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所面临的威胁。

作为一种框架方法,随处运营模式将安全远程访问和网络安全优秀实践作为规划和实施的一部分,将其作为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来降低风险。企业不要盲目跟风,急于求成,并非所有企业和系统都需要采用这种模式,应结合自身情况规划全面的可行性战略方法,考虑各种潜在业务影响因素。随处运营需要IT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它为组织提供了在不确定时期维持运营所需的灵活性,并能在业务因素发生变化时快速适应转变。

Gartner建议的行动


隐私计算加密技术基础系列(上)

隐私计算(Privacy-preserving computation)是指在保证数据提供方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一系列信息技术,保障数据在流通与融合过程中的 “可用不可见” 。 Gartner发布的2021年前沿科技战略趋势中,将隐私计算(其称为隐私增强计算)列为未来几年科技发展的 九大趋势 之一。 (数据流通需求推动隐私计算势头火热) 但仍存在诸多阻碍。

2021年被称为隐私计算的元年,这门技术是门综合性非常强的领域,涉及到众多方向,比如密码学、数学、大数据、实时计算、高性能计算、分布式、传统机器学习框架与算法,深度学习框架与算法等等。 本系列文章主要介绍下隐私计算使用到的相关密码学的知识。

密码学在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涵盖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谍战片中我们经常看到地下工作者使用加密的报文传递重要的情报,比如在互联网冲浪的时候TLS/SSL也在保障我们的信息安全,可以说密码学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是深远的,很难想象没有密码学保护的日子是什么样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密码学?如何准确定义密码学习呢?本系列文章将会进行相对详尽的介绍,欢迎大家观看。

首先,密码学的精准定义还是引用下权威机构,以下内容来自网络百科:

密码学一开始的功能是在有恶意攻击者存在的环境下,保护双方通信安全,现在是用来保护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

现代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加解密的具体运作由两部分决定:

以时间划分,1976 年以前的密码算法都属于古典密码学,基本使用在军事机密和外交领域,它的特点就是加解密过程简单,一般用手工或机械就可以完成,古典密码学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下面是一个古典加密的密码本,提供一对一的映射变换,主要拥有这个密码本,就可以轻易的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信息加密与解密。

现代密码学中常见的加密算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本系列文章将会重点描述下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技术,从数学原理、加密算法推导、加密算法原理都会进行介绍。 本文内容涉及到数学里面的数论相关知识,针对加密算法会用到的知识,本章会做些适当的介绍,对数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茶语相关《数论》书籍进行精进,里面推导如果有不严谨的地方,欢迎各位同学帮忙指正。

采用单钥密码系统的加密方法,同一个密钥可以同时用作信息的加密和解密,这种加密方法称为对称加密,也称为单密钥加密。

对称加密的算法众多,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算法实现,不同的算法在某些特定的时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有些算法在现在已经不再适用,存在着安全漏洞,但是在当时的算力情况下,确实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给予人们提供安全屏障,保护信息安全。 下面就简要对比介绍下比较出名的集中对称加密算法。

其实,很多人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对称加密不安全,有被破解的风险。 其实笔者以为这样的说法不是很严谨,单纯的对称加密比如AES还是很安全的,但是对称加密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加密与解密使用同一个秘钥,对于秘钥的保存和传递都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一旦泄露就会造成极大的风险。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进一步降低这个泄露的风险呢?答案就是非对称加密。 下面我们来介绍下非对称加密。

在正式介绍RSA算法之前,由于该算法需要较多的数学知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讲解。

所以本节主要介绍数论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RSA算法的推导和证明提供理论基础。

质数在数学领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很多数学定理都是基于质数的。

质数(Prime number),又称素数,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该数自身外,无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也可定义为只有1与该数本身两个正因数的数)。 大于1的自然数若不是素数,则称之为合数(也称为合成数)。 例如,5是个素数,因为其正约数只有1与5。 而6则是个合数,因为除了1与6外,2与3也是其正约数。

如果两个整数的公约数只有1,那么叫做互质整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自然数,叫做互质自然数,后者是前者的特殊情形。

例如:

关于互质关系,总结一下,有如下的性质

提到欧拉,就不得不多说几句,莱昂哈德• 欧拉 (Leonhard Euler,1707年4月5日~1783年9月18日)是瑞士巴塞尔附近一个牧师的儿子,他除了学习神学外,还研究数学,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他被一些数学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另一位是卡尔•弗里德里克• 高斯 )。 数学中很多名词以欧拉的名字命名,如欧拉常数,欧拉方程,欧拉恒等式,欧拉示性数等等。

欧拉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成就最为斐然的数学家之一。 在数学及许多分支中都可以见到很多以欧拉命名的常数、公式和定理,他的工作使得数学更接近于现在的形态。 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数学推至几乎整个物理领域。 此外欧拉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 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法国数学家 拉普拉斯 则认为: 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

那么在数论中对于正整数n来说,欧拉函数 φ(n)的计算逻辑就是小于n的正整数中与n互质的整数的数目。

上面我们介绍了质数、互质关系以及欧拉函数,基于这些知识,我们继续介绍欧拉定理,

如果两个正整数a和n互质,则n的欧拉函数 φ(n) 可以让下面的等式成立,可以理解为a的φ(n)次方被n除的余数为1。

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下,就是a的次方除以n的余数是1,也可以理解为a的次方加1可以被n整除。

假设正整数a与质数p互质,因为质数p的φ(p)等于p-1,则欧拉定理可以写成

也可以表示成

模反元素亦叫模逆运算,定义如下:如果两个正整数a和n互质,那么一定可以找到整数b,使得 ab-1 被n整除,或者说ab被n除的余数是1。 这时,b就叫做a的“模反元素”。

比如,3和14互质,那么3的模反元素就是5,因为 (3 × 5)-1 可以被14整除。 显然,模反元素不止一个, 5加减14的整数倍都是3的模反元素 {...,-23, -9, 5, 19, 33,...},即如果b是a的模反元素,则 b+kn 都是a的模反元素。

至此,进行RSA加密算法推导与证明的数学知识介绍完毕,后续章节将继续介绍RSA相关知识以及应用场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

TechWorld:杨元庆宣布重大战略再升级 重塑万亿新IT服务市场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联想TruScale核心要义是XaaS“一切皆服务”,联想将打造完整的新IT解决方案与服务,客户在ICT架构各个层面的需求,能够随时随地予以响应和满足,让一切变得简单。

本届联想创新 科技 大会大咖云集,微软CEO 萨提亚·纳德拉、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SAP全球CEO柯睿安、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等重磅嘉宾先后亮相,与联想高管团共话新IT时代发展机遇,展望 科技 美好未来。

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将长期持续 信息服务业有望成为第四产业

百年未遇的疫情加速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步伐,杨元庆在2021联想创新 科技 大会上表示,这一转型趋势将长期持续。

当前,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要求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由此带来的机遇有望创造新的产业。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2021联想创新 科技 大会发表主旨演讲称,世界正在出现第四产业——信息服务业,未来规模将达到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的10%左右,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重新升级。 李稻葵预测,该领域将会涌现一批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让全球经济从中受益。 联想在信息服务的道路上正确并有前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意义。

对于 科技 企业来说,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杨元庆给出了联想对未来的三重预判。 办公室办公、居家办公和随时随地办公的混合办公模式的常态化,将驱动更加多样的设备、IoT终端和在线服务;端上的流畅体验,边缘计算、云计算与传统数据中心并存的趋势将驱动越来越丰富的基础设施;在智能终端和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背后,是看不见但至为关键的要素—AI人工智能。 作为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前景广阔。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与杨元庆视频对话时也提出,当前正处在“混合办公模式”变革的早期阶段,企业在未来需重新思考业务流程和结构,为灵活办公创造更现代化的工作场所,将混合办公的业务流程数字化。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

在三重趋势的影响下,企业对IT服务支持将有更高级的要求,这也将催生出巨大的市场。 据Gartner预测,2021年全球IT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别,而这一规模在明年还将持续扩大。

联想TruScale服务品牌重磅发布 联想大脑展示核心能力

基于对巨大市场机遇的把握与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联想发布了完整的“新IT解决方案与服务”品牌:联想TruScale。

未来,商业将数字化,产品将服务化。 在继续加强传统支持服务的基础上,联想将通过“一切皆服务”来实现运维服务在不同客户中的横向拓展,也将通过场景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服务实现向垂直行业的纵向延伸。

杨元庆表示,在“同一个联想”的加持下,既有小到手机、电脑,大到数据中心的多元产品组合,又有遍布全球的集中高效的客户支持平台,联想将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优势让客户随时随地都能享用到联想TruScale。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总裁黄建恒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介绍,联想将围绕以设备为核心的支持服务、以运维服务为核心的即服务、以垂直行业应用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服务这三大类服务发力,实现“一切皆服务”目标。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芮勇博士

智能化的转型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 本次创新 科技 大会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芮勇博士展示了联想自研的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联想大脑。

2021战略竞争法案

作为联想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联想大脑基于联想30多年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刻理解,并融合了业界领先的分布式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云边端协同学习推理两大核心能力,将为行业用户提供云-边-端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AI方案构建、部署和运行支持。

目前,联想大脑除了内生外化赋能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外,也在推动包括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持续助力 社会 公平以及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领域,依托联想大脑打造的人工智能虚拟助教,能够为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带去名校的优质教学方法和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 健康 发展。

“端-边-云-网-智”新IT要素全覆盖 联想展示一系列创新实践

作为全球少有的“端-边-云-网-智”全要素覆盖的行业领导厂商,联想为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新IT全要素技术、服务和端到端综合解决方案。 在本届大会上,联想带来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群总经理王立平

在“端-边”领域,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群总经理王立平介绍了联想在边缘智能领域的创新行业实践。 联想致力于打造商用IoT生态,联合行业方案合作伙伴,利用联想硬件定制化优势、Edge AI平台算法能力和强大的服务体系,以更快、更好、更低成本的模式,加速各行各业边缘智能方案的开发进程。 同时,联想可以通过品牌赋能、营销支持和发挥一万多家大联想客户服务合作伙伴的覆盖优势,加速解决方案的落地。

在“云-网”领域,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中国区总裁童夫尧介绍了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联想创新总结的以双态IT为核心的企业新IT转型框架。 这一框架以业务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采用“稳态+敏态”双态结合的方式面向不同形态的业务交付IT能力,具体包括应用现代化、架构敏捷化、数据智能化、能耗低碳化以及云边协同化五个方面。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中国区总裁童夫尧

尤为一提的是联想在能耗低碳化上的努力。 近十年,联想已实现减少92%温室气体排放。 今年,联想又设立了新十年目标,力争2050年达成零排放。 据童夫尧介绍,联想不仅是“双碳工作”的先行者,同时更是技术赋能者。 联想通过独创温水水冷等新技术,可实现超过42%的电费节约和排放降低。

在“智”的领域,Ken Wong指出了联想解决方案和服务的与众不同之处:“对‘端-边-云-网-智’新IT技术充分的应用和对客户最关心的服务,用一体化、灵活弹性的模式进行交付。”

“联想在其中的价值体现,正在全面地从‘端-边-云-网-智’每一个技术方向进行创新和发展,很少有公司像联想一样,能够提供所有技术上所需要的模块,而这些模块就像建造一个智能化大厦一样,将通过一个端到端完整的解决方案交付到客户手上。 ” 他说。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

在中国,新IT正在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助力。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介绍了联想智能IT的引擎——“擎天-Optimus”。 该引擎是基于联想丰富的智能化实践,在新IT架构之下打造,被视为联想中国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发动机。

据介绍,擎天包含技术中台和通用业务中台的GPaaS层以及面向不同行业领域的VPaaS层,拥有支撑智能化转型需求的三大特征:云原生、中台化、AI智能,可以让复杂多样的场景应用得以快速开发、敏捷交付和规模化复制,实现设备和应用的低成本部署、快速接入和灵活迭代。

拥抱新IT生态 发动增长新引擎

当下,为了推动技术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实现 社会 公平和进步, 科技 企业将如何肩负时代使命,为未来构建新的引擎?

杨元庆给出的答案是:基于“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的“新IT”,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赋能;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 社会 责任,用 科技 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拥抱新IT,得到了多位重磅CEO的共鸣。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表示,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技术变革,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影响着各行各业。 微软将与联想在三个领域紧密合作,包括PC领域、云和边缘计算领域,以服务为导向的转型等领域。

英特尔全球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

英特尔全球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在大会上对“联想TruScale”支撑传统的商业模式表示赞赏:“英特尔和联想之间合作关系使得更多人获得关键技术,使企业能够动态扩展其关键业务服务,前瞻性地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SAP全球CEO柯睿安

SAP全球CEO柯睿安则表示,面对今天的数字经济,企业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伙伴关系、开展合作和共同创新。 未来,SAP与联想将围绕“联想TruScale”深化合作。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联想是新IT全要素引领企业,为积极赋能智能制造与智能化变革做出了重要的表率。 与联想一样,比亚迪也正在加速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将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希望国内更多的企业踏上智能化变革之路,发挥新IT的力量,为中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表示,未来将在四个方面进一步升华与联想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一是互相为对方输出高品质的基础产品和服务,利用新IT新引擎创造价值;二是数据安全合作,发挥联想专业优势,为民生银行搭建领先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三是深化场景服务合作,与联想在企业级IT服务、金融 科技 、5G智慧网点、金融+物联网等新型场景下加大合作力度;四是共同搭建生态合作平台,打通获客渠道,融合服务体系,实现共赢。

杨元庆表示,共克新冠疫情、战胜气候危机、弥合数字鸿沟、实现 社会 公平正义等,都是有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其中大多依然任重道远。 作为 科技 的弄潮儿,联想手中至少握有一部分答案——那就是绿色创新,使命驱动的创新。 联想的一切创新,都将不遗余力地服务于这个目的:让生活更美好,让 社会 更多元包容和平等,让环境更可持续。

Gartner 发布中国区超融合市场竞争格局报告,SmartX、华为、深信服、华三等竞争优势解读

在中国区超融合市场竞争格局报告中,Gartner 深入分析了超融合市场趋势、主流厂商及其优势。 报告指出,中国超融合市场已进入主流采用阶段,市场增速显著。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共同推动了超融合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的广泛应用,预计未来市场将持续增长。 市场增速方面,中国超融合系统市场从 2021 年的 18 亿美元增长至 2025 年预计约 30 亿美元,与全球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相比,增长速度更为迅猛。 大型企业成为超融合增量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超融合应用场景的扩展也促进了市场发展,从通用场景、虚拟桌面(VDI)扩展至混合云、云原生与边缘场景。 这一变化推动了超融合技术与厂商的发展方向。 受信创政策影响,国际厂商市场份额缩减,而本土超融合厂商受益于政策双向影响,市场格局持续演变。 报告中,Gartner 将中国主流厂商分为三大类,并对每家厂商进行深入分析。 SmartX、华为、深信服、华三等厂商凭借其产品与技术优势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SmartX 作为专业超融合供应商,以其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块存储产品 ZBS 知名,专注数据保护与服务为核心能力。 SmartX 超融合产品线覆盖超融合基础设施、分布式块存储、容器原生存储(IOMesh)等,其超融合软件 SMTX OS 支持多种虚拟化平台,并通过增强网络与安全能力,充分发挥先进硬件潜能。 华为的超融合产品 FusionCube 在市场中表现稳定,支持 KVM 虚拟化平台与 vSphere,产品线分为 FusionCube 1000(通用工作负载)与 FusionCube 500(ROBO 和边缘用例)。 华为注重超融合产品的标准化与一体机交付,同时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以适应边缘场景。 深信服深耕安全领域,其超融合产品结合虚拟化平台、分布式存储、网络虚拟化与安全功能,为数据中心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其 VDI 解决方案 aDesk 基于超融合,支持 ROBO 和边缘场景,并通过托管云服务提供安全混合云体验。 新华三的超融合产品 UIS 提供基于 KVM 的虚拟化平台,涵盖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功能与统一管理能力。 UIS 可以一体机或纯软件形式交付,满足私有云、混合云与边缘场景需求。 浪潮的超融合产品线包括 InCloud Rail 和 inMerge,分别基于自研软件与 Nutanix、VMware 技术。 InCloud Rail 支持自有的虚拟化平台与统一管理功能,InMerge 则基于成熟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联想的 ThinkAgile 品牌下的超融合产品 HX、VX 和 MX 基于 Nutanix、VMware 和 Microsoft 技术,同时销售自主研发的超融合产品 AIO。 联想超融合产品线覆盖计算、存储与虚拟化平台,支持 VDI 解决方案,并提供边缘与小型企业解决方案。 以上厂商通过各自的技术与产品优势,在中国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共同推动了超融合市场的快速发展。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