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讨论如何实现使Redis集群内节点的时间同步。任何时间不同步的系统对Redis集群构建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正确地解决内部时间同步问题至关重要。
Redis集群使用Master / Slave replication模型,其Slave节点总是继承Master节点上的时间设置。默认情况下,其误差仅为毫秒,但也可能引发一些异常问题,并阻止新节点加入Redis集群。有必要更新时间,确保集群中的每个节点的时间都是准确的。
要实现Redis集群中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可以使用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来完成。NTP是大多数操作系统都可以使用的标准协议。Redis 服务器 可以安装NTP客户端并使用远程NTP服务器来提供准确的时间和标准时标信号,以便于Redis集群中的每个节点可以获得完全相同的时间。下面是查询NTP服务器时间的Python代码:
import subprocessbuffer = subprocess.Popen(["ntpdate","1.pool.ntp.org"],stdout = subprocess.PIPE).communicate()[0]# 用str函数转换数据类型String = str(buffer)#分割字符串segments = String.split()#现在就有NTP服务器的当前时间了date = segments[3]print(date)
除了NTP之外,还可以使用-S参数来在启动Redis服务器时设置时间,-S参数可以用以毫秒为单位进行设置时间。另外,使用Redis内置函数TTL(Time-To-Live)可以测量任何两个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差,并可以推出当前系统(Redis)时间是多少。
以上就是Redis集群内时间同步的解决方案。如果采用了正确的措施,例如使用NTP和-S参数,可以很好地解决内部时间同步的问题。通过正确的时间同步设置可以保证Redis集群节点拥有一致的时间,从而在日常维护中减少Redis集群出现的异常。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www.IDC.Net)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服务器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并行计算mpich支持多核心计算机吗?
一般来说。 mimd并行系统主要分为两种,多计算机和多处理器,集群系统属于多计算机,片上多核属于多处理器(共享内存的)。 而mpi是在多计算机间进行消息传递的编程接口(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标准,其是通过消息传递来进行数据传输、同步等一系列并行操作的,而在本机上结合c或fortran运行,所以其更加适合在多台机器之间的并行计算,每台机器上开启一个进程,当然你也可以在一台多核机器上跑好几个mpi进程(比如4核跑4个),这样其也能通过编程抽象成多计算机编程,不过还是通过消息传递,所以效率相对比较低。 多核(多处理器)最好的并行编程模型还是openMP,其是通过对内存中的共享变量进行操作来完成数据传输、同步等操作的,效率相对较高。 跑mpi程序最好在linux下,windows下限制较多(防火墙等,且效率低),linux下现在比较流行openmpi。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解决redis高并发客户端频繁time out
建议采用缓存处理,按照你说的这种数据量,基于redis的缓存完全可以满足,存取速度可以10W+的,另外,拟采用的hashMap 是ConcurrentHashMap还是其他,页面展示是增量查询还是直接所有的再查询一次,socket数据接收你是用的netty还是mina
海尔物流配送方面取得成功所采取的主要策略?急
海尔物流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丁(Just in 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J1丁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 通过他们,海尔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 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尔物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转。 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定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海尔物流的信息化技术一直处于不断革新、改进的过程之中。 建立ERP系统是海尔实现高度信息化的第一步。 在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上,海尔建立了SRM(招标、供应商关系管理),B2B(订单互动、库存协调)、扫描系统(收发货、投入产出、仓库管理、电子标签)、订价支持(订价方案的审批)、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新品网上流转(新品开发各个环节的控制)等信息系统,并使之与ERP系统连接起来。 这样。 用户的信息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零资金占用。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强大的网络技术为依托,自2002年开始逐渐推广条码扫描和RF技术在物流中的使用,以解决成品物流过程中面临的准确率、实时性、高效性和问题可追性的要求。 2003年海尔推广全程扫描后,物流业务的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发货的准确率达到100%,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率。 同年底,海尔物流开始进行先进先出索统闸口的试点,并于2004年初在全国42个配送中心进行推广,全面实行严格的先进先出管理,加快了库存的周转效率。 好的企业满足需求,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 海尔物流在拥有了三个JIT的速度、一流三网的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在不断完善内部业务运作的同时,积极发展品牌集群和社会化物流业务:其一是品牌集群,打造搭建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 其二是构建社会化的采购平台。 海尔目前在全球有10个工业园,3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这些工厂的采购全部通过统一的采购平台进行,全球资源统一管理、统一配置,一方面实现了采购资源最大的共享,另一方面全球工厂的规模优势增强了海尔采购的成本优势。 海尔通过整合全球化的采购资源,建立起双赢的供应链,多产业的积聚促成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极大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使海尔的供应商由原来的2200多家优化至不到800家,而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却上升至82.5。 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五分之一已成为海尔的合作伙伴。 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2003年,海尔物流在发展企业物流的同时,成功地向物流企业进行了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目前海尔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正迅速拓展至I丁业、食品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并取得一定成效。 另一方面,在不断拓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同时,海尔开始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同第三方物流相比,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更能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它帮助客户规划、实施和执行供应链的程序,并先后为制造业、航空业等领域的企业提供了物流增值服务,现在来看物流业务已经为海尔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1年3月31日,“海尔现代物流同步模式研讨会暨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启用仪式”,在青岛海尔总部举行。 这标志着海尔物流进入了实质性的运作阶段。 海尔物流的成功经验已在不同场合有过详细报道,此处就不再赘述,只是做一简要归纳。 在海尔,首先根据其发展战略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按库存生产(MTS)的模式,转而采用按定单生产(MTO)的管理模式,消除了对需求预测的盲目性和误差。 为了保证按单生产模式的成功,海尔集团实施了现代物流同步的模式,全球供应链网络得到了全面优化整合,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保证了产品质量和JIT交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