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的 Office 互操作性
2007 Microsoft Office 系统提供与 sql SERVER 2008 Analysis Services 的优化的互操作性。通过熟悉的工具将信息显示在桌面上,可以扩展分析信息的显示范围。例如,Excel 2007 是一种功能完整的 Analysis Services 富客户端,而 Microsoft Office PerformancePoint Server 2007 Analytics 提供了 Analysis Services 瘦客户端。下列的 2007 Office 系统组件提供了 Analysis Services 互操作性:
Microsoft Office ExcelExcel 2007 是一种功能全面的 Analysis Services 客户端。Excel 2007 提供了如下功能:
◆Excel 能够访问在 Analysis Services OLAP 多维数据集中存储的数据。Excel 提供了透视表,可向用户展示多维数据,并使用户能够对数据进行切片和划分。 服务器 执行处理,结果将被缓存到服务器和客户端上,以增强性能。
◆ Excel 为用户提供 Analysis Services 特性和分析功能,如 KPI、计算成员、命名集、操作和翻译。
◆Excel 可以利用>

资源共享----........-------
magnet:?xt=urn:btih:390ECADB6E2169FC02CBDCB1A267A4DA3CB
oracle数据库中有哪些字符集,字符集之间的子集和超集关系是怎么样的?
oracle数据库的字符集有很多的,具体的也不能一一详细地列举出来了,但是,建库的时候,会有选择字符集的界面,点开下拉条,将会列出oracle所支持的所有字符集(10/12)。 超集与子集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超集兼容子集。
使用刻度尺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那些做法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三)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 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 米的代表符号是m。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 (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关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 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 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 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 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 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可参照课本图1-7)。 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 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 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 (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 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近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 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有效数字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着重讲清最后一位估读数字是有意义的,因此,估读的数字及其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4.正确记录测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 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 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 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 (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 )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 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 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 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 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学生的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 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 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 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 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四)说明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 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 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 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 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 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生暴露使用刻度尺的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潜在地使学生认识到,即使最简单的测量,也要严肃认真,要有正确的操作规则,才能做好实验测量。 !!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数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 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 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 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 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