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开发人员,在进行网络连接时可能会遇到连接超时的问题,特别是当网络条件不佳时。这样的问题经常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但是, LINUX为开发人员提供了connect函数来处理这个问题。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connect函数来处理网络连接超时。
什么是connect函数?
connect函数是Linux网络编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函数。它用于建立TCP/IP连接。该函数使用中止调用来等待连接的建立,也就是说,直到连接建立完成或发生错误前,该函数调用不会返回。
如何设置连接超时时间?
在进行网络连接时,为了避免无限制等待连接建立而造成的程序假死,一般需要设置连接超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连接超时。
之一种方法是使用信号处理程序。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在调用connect函数之前设置一个定时器。当定时器到期时,会向进程发送一个信号,该信号会触发一个信号处理程序,用于关闭当前连接或进行其他处理。在这个信号处理程序中,应该将全局标志位设置为1,以便检查连接是否超时。然后在主函数中使用轮询机制来检查这个标志位。
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当信号处理程序正在运行时,它会打断connect函数的等待过程。这意味着connect函数会立即返回一个错误码。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可靠的方法来实现连接超时。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select函数。select函数可以等待一个或多个文件描述符变为可读、可写或出现异常。这个函数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用于处理各种网络问题,包括连接超时。当我们使用select函数时,可以定义一个连接超时超时时间来确定连接是否超时,如果超时,select函数会立即返回错误码,程序可以进行其他处理。
如何使用connect函数和select函数来实现连接超时?
我们需要连接到 服务器 。我们使用以下代码连接到服务器: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server_addr, 0, sizeof(server_addr));
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PORT);
inet_pton(AF_INET, IP, &server_addr.sin_addr);
connect(fd, (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了socket函数创建了一个套接字,使用memset函数对server_addr结构体进行初始化,并且定义了服务器的IP和端口号。最后我们使用connect函数连接到服务器,并将套接字的描述符赋值给fd变量。
接下来,我们使用select函数来等待连接建立完成。我们使用以下代码:
fd_set writefds;
struct timeval tv;
FD_ZERO(&writefds);
FD_SET(fd, &writefds);
tv.tv_sec = TIMEOUT;
tv.tv_usec = 0;
int ret = select(fd + 1, NULL, &writefds, NULL, &tv);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FD_ZERO函数初始化writefds变量,使用FD_SET将套接字的描述符添加到writefds变量中,将超时时间设置为TIMEOUT秒,并使用select函数等待连接建立完成。如果连接建立成功,select函数会返回1,否则会返回0或-1。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检查连接是否超时:

if (ret == 0)
close(fd); //关闭连接
return false;
else if (ret
//处理其他错误
//连接建立成功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检查select函数的返回值。如果返回0,表示连接超时,我们可以关闭连接并返回错误;如果返回小于0,表示出现了其他错误,需要进行其他处理;如果返回大于0,表示连接建立成功。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connect函数来处理网络连接超时。我们讨论了两种实现连接超时的方法,并且给出了具体的代码示例。使用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无限制等待连接建立的情况发生,从而增强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scoket 在linux下C语言怎么设置read超时
给你一段我写的client代码
/*客户端*/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ERVERPORT 5556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sockfd,connectfd=0,recvfd,sendfd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struct hostent *host; FILE *fp; char ch; int byte_send=0; //int a=MSG_DONTWAIT; //int opt=MSG_DONTWAIT; fd_set rfds; struct timeval tv; int retval, maxfd; if(argc!=3) { printf(“format: %s IP file_name\n”,argv); return 0; } if((host=(gethostbyname(argv)))==NULL) { printf(“error in gethostby name. \n”); return 0; } if((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1) { printf(“error in socket create.\n”); return 0; } printf(“创建socket成功,sockfd=%d\n”,sockfd); //printf(“运行至此1\n”); serv_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 =htons(SERVERPORT); serv_addr.sin_addr=*((struct in_addr*)host->h_addr); bzero(&(serv_addr.sin_zero),sizeof(serv_addr.sin_zero)); //做腊printf(“运行至此2\n”); while(1) { if((connectfd=connect(sockfd,(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 )))==-1) { printf(“error in connect.\n”); printf(“连接失败:connectfd=%d\n”,connectfd); sleep(5); continue; } printf(“连接成功:connectfd=%d\n”信胡薯,connectfd); break; } //printf(“运行至此3\n”); fp=fopen(*(argv+2),”rb”); memset(ch,0,sizeof(ch)); while(1) { memset(ch,0,sizeof(ch)); sendfd=fread(ch,sizeof(char),1024,fp); if(sendfd关于linux connect函数 超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服务器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epoll和select的区别
1、select实现(1)使用copy_From_user从用户空间拷贝fd_set到内核空间(2)注册回调函数__pollwait(3)遍历所有fd,调用其对应的poll方法(对于socket,这个poll方法是sock_poll,sock_poll根据情况会调用到tcp_poll,udp_poll或者datagram_poll)(4)以tcp_poll为例,其核心实现就是__pollwait,也就是上面注册的回调函数。 (5)__pollwait的主要工作就是把current(当前进程)挂到设备的等待队列中,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等待队列,对于tcp_poll来说,其等待队列是sk->sk_sleep(注意把进程挂到等待队列中并不代表进程已经睡眠了)。 在设备收到一条消息(网络设备)或填写完文件数据(磁盘设备)后,会唤醒设备等待队列上睡眠的进程,这时current便被唤醒了。 (6)poll方法返回时会返回一个描述读写操作是否就绪的mask掩码,根据这个mask掩码给fd_set赋值。 (7)如果遍历完所有的fd,还没有返回一个可读写的mask掩码,则会调用schedule_timeout是调用select的进程(也就是current)进入睡眠。 当设备驱动发生自身资源可读写后,会唤醒其等待队列上睡眠的进程。 如果超过一定的超时时间(schedule_timeout指定),还是没人唤醒,则调用select的进程会重新被唤醒获得cpu,进而重新遍历fd,判断有没有就绪的fd。 (8)把fd_set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 总结:select的几大缺点:(1)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把fd集合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这个开销在fd很多时会很大(2)同时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在内核遍历传递进来的所有fd,这个开销在fd很多时也很大(3)select支持的文件描述符数量太小了,默认是、epollepoll既然是对select和poll的改进,就应该能避免上述的三个缺点。 那epoll都是怎么解决的呢?在此之前,我们先看一下epoll和select和poll的调用接口上的不同,select和poll都只提供了一个函数——select或者poll函数。 而epoll提供了三个函数,epoll_create,epoll_ctl和epoll_wait,epoll_create是创建一个epoll句柄;epoll_ctl是注册要监听的事件类型;epoll_wait则是等待事件的产生。 对于第一个缺点,epoll的解决方案在epoll_ctl函数中。 每次注册新的事件到epoll句柄中时(在epoll_ctl中指定EPOLL_CTL_ADD),会把所有的fd拷贝进内核,而不是在epoll_wait的时候重复拷贝。 epoll保证了每个fd在整个过程中只会拷贝一次。 对于第二个缺点,epoll的解决方案不像select或poll一样每次都把current轮流加入fd对应的设备等待队列中,而只在epoll_ctl时把current挂一遍(这一遍必不可少)并为每个fd指定一个回调函数,当设备就绪,唤醒等待队列上的等待者时,就会调用这个回调函数,而这个回调函数会把就绪的fd加入一个就绪链表)。 epoll_wait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就绪链表中查看有没有就绪的fd(利用schedule_timeout()实现睡一会,判断一会的效果,和select实现中的第7步是类似的)。 对于第三个缺点,epoll没有这个限制,它所支持的FD上限是最大可以打开文件的数目,这个数字一般远大于2048,举个例子,在1GB内存的机器上大约是10万左右,具体数目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 总结:(1)select,poll实现需要自己不断轮询所有fd集合,直到设备就绪,期间可能要睡眠和唤醒多次交替。 而epoll其实也需要调用epoll_wait不断轮询就绪链表,期间也可能多次睡眠和唤醒交替,但是它是设备就绪时,调用回调函数,把就绪fd放入就绪链表中,并唤醒在epoll_wait中进入睡眠的进程。 虽然都要睡眠和交替,但是select和poll在“醒着”的时候要遍历整个fd集合,而epoll在“醒着”的时候只要判断一下就绪链表是否为空就行了,这节省了大量的CPU时间。 这就是回调机制带来的性能提升。 (2)select,poll每次调用都要把fd集合从用户态往内核态拷贝一次,并且要把current往设备等待队列中挂一次,而epoll只要一次拷贝,而且把current往等待队列上挂也只挂一次(在epoll_wait的开始,注意这里的等待队列并不是设备等待队列,只是一个epoll内部定义的等待队列)。 这也能节省不少的开销。
VC++ socket中的connect()函数
给你两个例子。 一个是客户端,一个是服务端。 整个例子是c/s模式。 -------------------------------------------------------//client端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pragma comment(lib, ws2_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定义一个版本变量,version代表的是指定的winsock版本。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lobyte() !=1 || hibyte()!=1){ wsacleanup( ); return; } socket sockclien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sockaddr_in addrsrv; _addr.s_un.s_addr=inet_addr( 192.168.0.5 ); _family=af_inet; _port=htons(6000); connect(sockclient,(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 char recvbuf[100]; recv(sockclient,recvbuf,100,0); printf( %s\n ,recvbuf); send(sockclient, 用什么英文啊,要学习中国话!! ,strlen( 用什么英文啊,要学习中国话!! )+1,0); closesocket(sockclient); wsacleanup(); }----------------------------------------------------------//server端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pragma comment(lib, ws2_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 lobyte( ) != 1 || hibyte( ) != 1 ) { wsacleanup( ); return; } socket socksrv=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sockaddr_in addrsrv; _addr.s_un.s_addr=htonl(inaddr_any); _family=af_inet; //家族值取af__port=htons(6000);//端口为6000 bind(socksrv,(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 //绑定//开始监听listen(socksrv,5); //5为连接最大数sockaddr_in addrclient; int len=sizeof(sockaddr); while(1) { socket sockconn=accept(socksrv,(sockaddr*)&addrclient,&len); char sendbuf[100]; sprintf(sendbuf, 哈哈哈哈哈,中国人最牛b~~~ , inet_ntoa(_addr)); send(sockconn,sendbuf,strlen(sendbuf)+1,0); char recvbuf[100]; recv(sockconn,recvbuf,100,0); printf( %s\n ,recvbuf); closesocket(sockconn); } } 以上两个端请分别做成两个项目文件,分开运行。 运行顺序,先运行server端,然后再运行client端,每运行一次client端会发送一次用什么英文啊,要学习中国话!! 这个字符串到你的server端,server端则返回给客户端哈哈哈哈哈,中国人最牛b~~~ ,这样一个字符串,把你做的结果写到一个字符串中,然后发送就可以了。 很简单。 以上代码在win2003系统,vs2008环境下调试成功,自己写的代码,希望对你一样受用。 加油。
conn.getResponseCode() 返回-1 是怎么回事啊?
the response code, -1 if no valid response cod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