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一个数据库管理员来说,所能为他的数据库做的***的事情就是使之开始于一个合理的逻辑设计。不幸的很,数据库设计常常被匆匆地完成以致于做错,甚至在数据库建立后重新返工。一个见闻广博的和聪明的数据库管理员知道对数据库进行很好的设计,会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而不是减损数据库的性能,这种思想与流行的思想相反。事实上,直接投入物理设计或更深层的工作,只会带来麻烦,不仅在性能方面,而且在数据完整性方面同样如此。
如果一个数据库运行得很快,但收藏的数据却是错误的,这又有什么好处呢?而且,在数据库系统的早期设计阶段,创建一个合理的逻辑设计,可以让它接受以后创建和维护阶段物理设计改变的考验。可是,如果你在逻辑设计阶段走捷径,你将不但可能需要重新设计逻辑模型,而且还可能需要重新构造下面的物理模型。间接的代价(职员的工作时间、停工期等等)可能会是令人吃惊的。在进行和建立数据库之前,需要了解逻辑数据库设计和标准化背后的基本原则。
在70年代中期,关系数据库模型逐渐超越其他的数据模型占据主导地位,Oracle关系模型技术的风靡使设计性能得到规范化。这其中***的是实体关系图(Entity-RelationshipDiagram,ERD),它是P.P.Chen在1976年提出来的。这就是语义数据模型,因它试图捕获业务要素(业务本质)的语义或正确含义。因为关系模型本身几乎就是一个依据语法的模型,是一种主要处理结构的模型,实体关系图(ERD)通常用于补充它。实际上,ERD建模必然先于关系建模。当一个ERD结束时,它或多或少地被直接映射到关系模型上,而后关系模型再被映射到它的物理模型上。
一个实体是一个业务元素,比如一个雇员或一个项目。一个关系就是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比如工作于不同项目的雇员。属性即组成实体的特征,比如一个雇员的工资或项目的预算。属性被认为是来自定义域中的取值或值的集合,它们所取的值是它们以后在关系模型中所用到的数据。它们是对一个事物全部抽取或部分抽取。ERD有许多画法,只要你选择一种并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持含义一致即可。
使用方框代表实体画高级图(那些不带属性的),将实体的名字列于方框的中心。低级图的实体名称列于方框中的上部,后面跟着属性名称。
在方框之间画有箭头,代表关系类型,有三种基本类型的关系: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多。一对一的关系根据一对一关系的类型,在线条的一端或两端使用单箭头。一对多使用双箭头,多对多在两边使用双箭头。当一个实体的每一个值都和另一个实体的一个值并且只有一个值有关时,就存在着一个纯粹的一对一关系,反之亦然。这种类型的关系是很少见。
一种更为普遍的一对一关系是子类型关系,这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之一。在面向对象系统中,这被看作是类和子类(或者更简单地说,类的级别)。换句话说,在更为普遍的实体中的属性(长方形)上,将属性(如长和宽)送给更为特定的实体(正方形)。因此,继承的方向是从一般到特殊。子类型关系比纯类型的一对一关系更为常见,但这两种都不常用。通常,当一个设计者偶然遇到一对一关系时,他必须问下列问题:■这两个实体能结合吗?■它们对于自己的目标是否是完全相同的?■它们是否由于某些业务原因必须保持独立和不同吗?
通常情况下,一对一实体是可以合并的。在Oracle关系模型中,使用得最多的关系是一对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设计者,你所能为自己做的***的事情就是把自己从所有的多对多关系中解脱出来;并不是真正地除去它们,但你可以在它们原先位置上使用两个或多个一对多关系来代替多对多关系。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关系模型并不能实际处理一个多对多关系的直接实现。仔细想想,如果有许多从事多个项目的雇员,你怎样来贮存外键?你不能在一列中贮存多个值,这样违反了数据必须是原子的关系型要求,这意味着没有一个单元能够持有一条以上的信息。信息法则也说明:它是***范式(FirstNormalForm)的一个特殊情况。因此,为确保数据的原子性,每条多对多关系都被两个或者多个一对多关系所取代。
你所要作的工作就是分割多对多关系。在关系模型中,被称为职位的新实体通常被叫做交叉表,因为它代表着与其相关的两个表中每一对实际值的交集,有时也称为叫纽带表( junction table)或连接表( join table),交叉表是这样的一个实体:它不一定总是一些业务元素的真实抽象,但是它是解决和实现Oracle关系模型中多对多关系的基本方法。

【编辑推荐】
oracle数据库的后台进程有哪些
DBWR进程:该进程执行将缓冲区写入数据文件,是负责缓冲存储区管理的一个ORACLE后台进程。 当缓冲区中的一缓冲区被修改,它被标志为“弄脏”,DBWR的主要任务是将“弄脏”的缓冲区写入磁盘,使缓冲区保持“干净”。 由于缓冲存储区的缓冲区填入数据库或被用户进程弄脏,未用的缓冲区的数目减少。 当未用的缓冲区下降到很少,以致用户进程要从磁盘读入块到内存存储区时无法找到未用的缓冲区时,DBWR将管理缓冲存储区,使用户进程总可得到未用的缓冲区。 ORACLE采用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最近最少使用算法)保持内存中的数据块是最近使用的,使I/O最小。 在下列情况预示DBWR 要将弄脏的缓冲区写入磁盘:当一个服务器进程将一缓冲区移入“弄脏”表,该弄脏表达到临界长度时,该服务进程将通知DBWR进行写。 该临界长度是为参数DB-BLOCK-WRITE-BATCH的值的一半。 当一个服务器进程在LRU表中查找DB-BLOCK-MAX-SCan-CNT缓冲区时,没有查到未用的缓冲区,它停止查找并通知DBWR进行写。 出现超时(每次3秒),DBWR 将通知本身。 当出现检查点时,LGWR将通知DBWR.在前两种情况下,DBWR将弄脏表中的块写入磁盘,每次可写的块数由初始化参数DB-BLOCK- WRITE-BATCH所指定。 如果弄脏表中没有该参数指定块数的缓冲区,DBWR从LUR表中查找另外一个弄脏缓冲区。 如果DBWR在三秒内未活动,则出现超时。 在这种情况下DBWR对LRU表查找指定数目的缓冲区,将所找到任何弄脏缓冲区写入磁盘。 每当出现超时,DBWR查找一个新的缓冲区组。 每次由DBWR查找的缓冲区的数目是为寝化参数DB-BLOCK- WRITE-BATCH的值的二倍。 如果数据库空运转,DBWR最终将全部缓冲区存储区写入磁盘。 在出现检查点时,LGWR指定一修改缓冲区表必须写入到磁盘。 DBWR将指定的缓冲区写入磁盘。 在有些平台上,一个实例可有多个DBWR.在这样的实例中,一些块可写入一磁盘,另一些块可写入其它磁盘。 参数DB-WRITERS控制DBWR进程个数。 LGWR进程:该进程将日志缓冲区写入磁盘上的一个日志文件,它是负责管理日志缓冲区的一个ORACLE后台进程。 LGWR进程将自上次写入磁盘以来的全部日志项输出,LGWR输出:当用户进程提交一事务时写入一个提交记录。 每三秒将日志缓冲区输出。 当日志缓冲区的1/3已满时将日志缓冲区输出。 当DBWR将修改缓冲区写入磁盘时则将日志缓冲区输出。 LGWR进程同步地写入到活动的镜象在线日志文件组。 如果组中一个文件被删除或不可用,LGWR 可继续地写入该组的其它文件。 日志缓冲区是一个循环缓冲区。 当LGWR将日志缓冲区的日志项写入日志文件后,服务器进程可将新的日志项写入到该日志缓冲区。 LGWR 通常写得很快,可确保日志缓冲区总有空间可写入新的日志项。 注意:有时候当需要更多的日志缓冲区时,LWGR在一个事务提交前就将日志项写出,而这些日志项仅当在以后事务提交后才永久化。 ORACLE使用快速提交机制,当用户发出comMIT语句时,一个COMMIT记录立即放入日志缓冲区,但相应的数据缓冲区改变是被延迟,直到在更有效时才将它们写入数据文件。 当一事务提交时,被赋给一个系统修改号(SCN),它同事务日志项一起记录在日志中。 由于SCN记录在日志中,以致在并行服务器选项配置情况下,恢复操作可以同步。 CKPT进程:该进程在检查点出现时,对全部数据文件的标题进行修改,指示该检查点。 在通常的情况下,该任务由LGWR执行。 然而,如果检查点明显地降低系统性能时,可使CKPT进程运行,将原来由LGWR进程执行的检查点的工作分离出来,由 CKPT进程实现。 对于许多应用情况,CKPT进程是不必要的。 只有当数据库有许多数据文件,LGWR在检查点时明显地降低性能才使CKPT运行。 CKPT进程不将块写入磁盘,该工作是由DBWR完成的。 初始化参数CHECKPOINT-PROCESS控制CKPT进程的使能或使不能。 缺省时为FALSE,即为使不能。 SMON进程:该进程实例启动时执行实例恢复,还负责清理不再使用的临时段。 在具有并行服务器选项的环境下,SMON对有故障CPU或实例进行实例恢复。 SMON进程有规律地被呼醒,检查是否需要,或者其它进程发现需要时可以被调用。 PMON进程:该进程在用户进程出现故障时执行进程恢复,负责清理内存储区和释放该进程所使用的资源。 例:它要重置活动事务表的状态,释放封锁,将该故障的进程的ID从活动进程表中移去。 PMON还周期地检查调度进程(DISPATCHER)和服务器进程的状态,如果已死,则重新启动(不包括有意删除的进程)。 PMON有规律地被呼醒,检查是否需要,或者其它进程发现需要时可以被调用。 RECO进程:该进程是在具有分布式选项时所使用的一个进程,自动地解决在分布式事务中的故障。 一个结点RECO后台进程自动地连接到包含有悬而未决的分布式事务的其它数据库中,RECO自动地解决所有的悬而不决的事务。 任何相应于已处理的悬而不决的事务的行将从每一个数据库的悬挂事务表中删去。 当一数据库服务器的RECO后台进程试图建立同一远程服务器的通信,如果远程服务器是不可用或者网络连接不能建立时,RECO自动地在一个时间间隔之后再次连接。 RECO后台进程仅当在允许分布式事务的系统中出现,而且DISTRIBUTED ?C TRANSACTIONS参数是大于进程:该进程将已填满的在线日志文件拷贝到指定的存储设备。 当日志是为ARCHIVELOG使用方式、并可自动地归档时ARCH进程才存在。 LCKn进程:是在具有并行服务器选件环境下使用,可多至10个进程(LCK0,LCK1……,LCK9),用于实例间的封锁。 Dnnn进程(调度进程):该进程允许用户进程共享有限的服务器进程(SERVER PROCESS)。 没有调度进程时,每个用户进程需要一个专用服务进程(DEDICATEDSERVER PROCESS)。 对于多线索服务器(MULTI-THREADED SERVER)可支持多个用户进程。 如果在系统中具有大量用户,多线索服务器可支持大量用户,尤其在客户_服务器环境中。 在一个数据库实例中可建立多个调度进程。 对每种网络协议至少建立一个调度进程。 数据库管理员根据操作系统中每个进程可连接数目的限制决定启动的调度程序的最优数,在实例运行时可增加或删除调度进程。 多线索服务器需要SQL*NET版本2或更后的版本。 在多线索服务器的配置下,一个网络接收器进程等待客户应用连接请求,并将每一个发送到一个调度进程。 如果不能将客户应用连接到一调度进程时,网络接收器进程将启动一个专用服务器进程。 该网络接收器进程不是ORACLE实例的组成部分,它是处理与ORACLE有关的网络进程的组成部分。 在实例启动时,该网络接收器被打开,为用户连接到ORACLE建立一通信路径,然后每一个调度进程把连接请求的调度进程的地址给予于它的接收器。 当一个用户进程作连接请求时,网络接收器进程分析请求并决定该用户是否可使用一调度进程。 如果是,该网络接收器进程返回该调度进程的地址,之后用户进程直接连接到该调度进程。 有些用户进程不能调度进程通信(如果使用SQL*NET以前的版本的用户),网络接收器进程不能将如此用户连接到一调度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接收器建立一个专用服务器进程,建立一种合适的连接.即主要的有:DBWR,LGWR,SMON 其他后台进程有PMON,CKPT等
Oracle的Trunc和round的区别
顾名思义,Trunc 是截断,Trunc(3.19) = 3,Trunc(3.91) = 3,Round 是四舍五入取整,Round(3.19) = 3,Round(3.91) = 4。 但是,没有研究过 Round(0.5) 和 Round(1.5) 是什么结果?以为是 1 和 2,但在 VBA 中依次得到的是 0 和 2。 Oracle 应该采用的是 Bankers Rounding,也就是常规的四舍五入,否则在那么多项目中从未遇到过【四舍六入五奇进】的情况。 出租车计价器有一些采用的就是【四舍六入五奇进】。

数据建模技术的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技术
e(实体)-r(关系)模型将现实世界的实体及实体间关系逻辑抽象为信息世界的数据模型。 首先分析外部实体,有员工,部门,工作。 然后分析实体间关系:(1)员工与部门:一个员工只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拥有多个员工,1:n的属于拥有关系(2)员工与工作:一个员工可以从事多项工作、而一项工作可以分配给多个员工,m:n的从事分配关系(3)部门与工作:一项工作可以属于多个部门,而一个部门可以拥有多项工作,m:n的属于拥有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