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遇隐私难题-打击网络黑产需多环节齐发力 (在线办公又叫什么)

教程大全 2025-07-08 22:45:32 浏览

在这个必须宅在家里办公、学习、玩耍的特殊时期,很多“它就在那里但你并没在意”的技术、设备重新唤起了我们的注意,某些陈年话题也被勾陈了出来。

近日,一项安全研究发现并报告了Mac版会议软件ZOOM存在严重安全缺陷,它可以劫持网络摄像头,也会让用户容易受到钓鱼和DOS攻击。如果用户在浏览器中点击一个特殊链接,这个漏洞可能会迫使用户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打开网络摄像头参加会议。

从多年前针对个人隐私泄露治理到现在,“新基建”热潮已起,小小的摄像头依然是工业、城市设施的安全薄弱环节。

小小摄像头带来大隐患

越来越多的人把摄像头搬进家中,防盗、关照老人或宠物;城市、乡镇、学校、楼下的小超市,密密麻麻的摄像头早就为我们织就了一张外面世界的保护网。

但你的安全感有可能被击得粉碎,不间断曝出的案例告诉大众这样一个事实,摄像头是那么容易被攻击或挟持,担心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摄像头焦虑症”就这样找上你。

海量需求催动下,摄像头市场变得越发鱼龙混杂,太多的小厂技术、产品不过关,降低了黑客的攻击成本和难度。

这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问题有多严重。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网络摄像头攻击”,找到相关结果约4730万个;2018年底,网络安全公司Netscout报告显示,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手机和网络摄像头每五分钟就会遭受一次网络攻击;截至2019年9月,研究人员在全球范围发现了1.5万个私人网络摄像头存在安全漏洞。

记者从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了解到,黑产已针对不设防的摄像头形成产业链,上游开发破解工具、中游使用破解工具扫描摄像头ID打包贩卖、下游直用这些摄像头偷窥隐私、敲诈勒索。所以,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摄像头后窥视的眼睛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你家庭安全的最大隐患。

虽然可以把电脑、PAD、手机的摄像头都拿贴纸封上,可以把智能联网设备的电源拔掉,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一次又一次网络设备安全问题的曝光,需要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

从2019年底开始,我国各地警方破获并公布了多起非法控制家用摄像头案件,有力打击了整条黑色产业链,但若想把智能摄像头这个隐私泄露黑洞彻底堵上也非易事,需要行业监管、企业、消费者共同发力。

但是,网络安全专家一再提醒消费者,在安全问题上没人敢做出百分之百的保证。用户的大意是造成隐私泄露的最主要原因,只有加强自我保护,才能躲过居心叵测。

物联网安全防护能力待提升

一次次来自黑产或黑客的侵犯就像背景噪音,成为网络世界的一大特征,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每个人、每件物品都无法与网络分割,安全问题从私人空间蔓延至整个物理世界。

志翔科技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伍海桑介绍,2016年“美国断网”事件、“德国断网”事件开启了物联网设备被大规模利用攻击网络的先例,随后,小到摄像头、心脏起搏器,大到国家电网、核电站,都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2016年,黑客操纵超过百万台物联网设备漏洞攻击其他网络设备,一度导致整个美国东海岸互联网瘫痪,科技公司Dyn直接损失超过1.1亿美元。从婴儿监视器到家用安保摄像头,许多家用智能设备都被黑客调动起来参与了这起物联网僵尸网络攻击行动。

目前,大多数超过300Gbps规模的攻击都有大量的网络摄像头、家用无线路由器参与,直接显示出这些设备的安全防护薄弱。

据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数据,80%的物联网设备存在隐私泄露或滥用的风险,80%的设备使用弱密码、70%的设备的网络通讯没有加密、60%设备的网页界面存在漏洞、60%设备的软件更新未做加密。

“整个物联网链条的安全防护能力都有待提升,物联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保护。”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强调,要让安全能力泛化在物联网的每个环节,但相比设备和技术上的低能,缺乏安全意识才最致命,“人的要素”最重要。

“中国因网络攻击造成经济损失的金额数量全球第一,但中国在网络安全投入占总IT投入比重却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网络安全发展与信息化严重不匹配。”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吴云坤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二十年零散发展’中,安全滞后于信息化建设,抓个漏洞,打个补丁的工作模式,很难支撑‘新基建’对安全的要求,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结合内生安全理念形成所谓建设框架。”


网上招聘是否会造成隐私泄密?

物联网信息安全有保障吗?会不会被黑客攻击从而被监控?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如今的网络上已充斥着各种没有安全保障的网络摄像头,包括婴儿监视器中的视频、银行客户办公室的情景甚至摄像头制造商等的信息都赤裸裸的暴露于网络之上。

物联网无处不在 如何确保信息安全?

面对这一令人万分担忧的现状,仅仅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于摄像头制造厂商却并非关键要害所在。 比起制造方对安全因素的忽略,当人们将摄像头安置在自己的家庭、企业中时,几乎完全没有考虑到安全和隐私的影响才是更加令人担忧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终端和高速的网络已无处不在,人们或早或晚终将会通过网络将家庭、办公室、以及自己的智能设备一起链接起来。 而如果没有了安全的保障,那么网络犯罪分子将会很容易找到一个突破点来入侵到你的生活、工作之中,而这一切将造成的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网络摄像头的泄露信息事件而言,缺乏有效的安全体系建设将会严重影响这一产业日后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无论是网络摄像头设备供应商、还是消费者自身,他们对于安全因素的忽略确实当前需要引起警醒的最大问题。

据早在2014年5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便显示:将近有高达100万数量之大的摄像头终端设备被暴露在网络上。 当然他们并非直接地暴露,想要入侵这些设备还需一些指纹认证等步骤。 然而对于任何黑客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而已。 而这100万 的端点所泄露的信息,对于网络地下黑产而言将是一笔“大有可为”的资料。

不仅仅只是摄像头,随着智能终端设备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长期缺乏安全机制将成为更加巨大的问题。

据业务战略公司Frost&Sullivan的预计,到2019年,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将达到约220亿,并且这一数字将以每年超过18%的速度增长。 而在此其中,随着车联网的兴起,车载智能系统将占据不小的比例。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不少安全公司已经意识到此类设备在安全方面的脆弱性,并且,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终端安全这一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正在被他们所关注。 例如,去年11月,便有安全公司发布了智能手机安全网关,这一安全网关将对可能的恶意代码进行扫描。 与此同时,已有地区开始启动针对以上设备的检测机制,目的是是为了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加安全的设备进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场所。

网络安全未来发展怎么样?

在线办公遇隐私难题

在大数据的发展下,我国较为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实际上,我国政府较为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的发展,仅在2020-2021年,我国就发布了多条政策规范网络安全的发展。 但是在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滴滴依然选择了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对我国网络安全的极大挑战。 因此,我国应加快修订《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加强数据安全建设,保护我国公民的数据隐私安全。

在我国政府的重视下,不断推出政策促进网络安全市场的发展促使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不断提升。 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513亿元,较2019年同比提升16.06个百分点。 滴滴事件后,我国或会更加重视网络安全的发展,未来我国网络安全的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提高。

在国家的重视下,未来我国数据安全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增长

未来,在我国对《国家安全审查办法》的不断完善下,有望推动市场进入稳定增长期;并且“新基建”加速建设必将催生和引领新的网络安全需求,形成可观的增量市场。 前瞻预计,未来网络安全市场将保持15%增速,到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937亿元。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