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Linux操作系统的普及,在使用U盘带出数据时,需要对U盘进行卷标的设置,以便于更便捷、容易的识别。下面介绍Linux U盘设置卷标的详细步骤:
1.首先打开终端,输入`fdisk`命令,看到如下所示的提示信息:
Command (m for help):
输入`l`命令,查看U盘的分区情况,比如U盘格式被格式化为FAT32,将会看到如下提示信息:
/dev/sdb1*0931216446FAT16
2.输入`t`命令,修改分区类型,选择U盘下的分区`/dev/sdb1`,修改成`L`,光标移动到`Volume label`一栏,改成自己想要的卷标,示例如下:
/dev/sdb1*093121644LLinuxVolume label (16 characters, ENTER for none)? My USB
3.输入`w`命令完成卷标修改,至此,Linux U盘设置卷标已经完成,再次在终端输入`fdisk`,将会看到U盘上已经设置好的卷标。
通过以上操作,Linux U盘设置卷标就变得容易得多,当使用U盘带出数据时,会更好地利用卷标来快速识别U盘上的数据,提升工作效率。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如何避免linux安装时u盘备识别为sda
你好,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试试:在Linux下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磁盘的设备文件,比如/dev/sda, sdb, sdc等等在某些情况下会混乱掉,比如sda变成了sdb或者sdc变成了sdb等等,这样无形中会导致磁盘设备管理的混乱,最常见的比如Linux文件系统的启动问题。 很多人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都去找磁盘、阵列厂家,怀疑是他们的问题,其实这种底层的磁盘(单个磁盘或者RAID阵列)和Linux下磁盘设备文件的映射并不是磁盘、阵列厂家来决定的,而是Linux内核自身的原因。 目前Linux内核对于这种磁盘设备的映射基本上取决于三个顺序,一是磁盘驱动程序的加载;二是主机PCI插槽的监测;三是磁盘本身的监测,先来的当然是a,以此类推。 所以,在出现热插拔了某些设备、重启等特殊情况下,实际磁盘在Linux下映射的设备文件可能由于这种“排队”的原因而发生改变,而这种底层“偷偷的”变化有时候会让管理员犯一些低级错误。 这是Linux Kernel的限制,所以目前还没办法来正面的克服应对,但有两个“迂回战术”的办法来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个是采用UUID设备唯一识别的方法,另一个是采用对设备卷做Label标识的办法。
linux中的挂载磁盘的fsid参数是什么作用的
展开全部fdisk 分区 fdisk /dev/sdb -p查看当前分区 -t 改分区号 -w将分区表写进磁盘 -n创建分区 -p主分区 -e拓展分区 partprobe 让内核更新分区信息 cat /proc/partitions 查看磁盘分区 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文件系统) -b blocksize 指定文件系统大小 -c 建立文件系统时检查坏损块 -L label 指定标 -j 建立文件系统日志 ext3 ext4 默认是带日志 3 /dev/sdb1 /dev/sda3 查看分区信息 dumpe2fs /dev/sda2 journal日志 ext3 ext4 拥有较强的稳定性,出错可以恢复 磁盘的挂载和卸载 mount 显示所挂载的分区 挂载一个新的磁盘分区 eg: mount /dev/sda3 /mnt/ 附加参数: -t 文件系统类型 -o [选项]指定加载文件系统时的选项。 有些选项也可在/etc/fstab中使用。 这些选项包括: ro以只读方式挂载 rw以读写方式挂载 async使用缓存方式挂载 sync 不使用缓存方式挂载 noatime不更新文件的访问时间 atime 更新文件的访问时间 remount重新挂载 eg: mount -o remount,rw /dev/mnt/ umount 卸装分区,相当于windows系统中的弹出 eg: umount /dev/sda3 或者写挂载点 umount /mnt/ 查看文件系统被哪些进程占用 fuser -m /mnt 查看具体的进程信息 ps -ef egrep (进程id进程id) grep -v grep 查看哪些文件被打开使用 lsof /mnt/ 自动挂载的设置 (通过修改配置项来实现自动挂载) /etc/fstab 中定义了哪些磁盘被自动挂载 eg: /dev/sda3 /mnt ext4 defaults 0 0 说明:设置路径与写卷标的标签名称等同 eg: /dev/sda3 《=》label=soft_config 以上内容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Linux系统磁盘分区及把磁盘挂载到系统中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LINUX如何虚拟光驱
挂接命令(mount)首先,介绍一下挂接(mount)命令的使用方法,mount命令参数非常多,这里主要讲一下今天我们要用到的。
命令格式:
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其中:
1.-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通常不必指定。 mount 会自动选择正确的类型。 常用类型有:
光盘或光盘镜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统: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统: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统: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网络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网络共享:nfs
2.-o options 主要用来描述设备或档案的挂接方式。常用的参数有:
loop:用来把一个文件当成硬盘分区挂接上系统
ro:采用只读方式挂接设备
rw:采用读写方式挂接设备
iocharset:指定访问文件系统所用字符集
要挂接(mount)的设备。
设备在系统上的挂接点(mount point)。

挂接光盘镜像文件
由于近年来磁盘技术的巨大进步,新的电脑系统都配备了大容量的磁盘系统,在Windows下许多人都习惯把软件和资料做成光盘镜像文件通过虚拟光驱来使用。 这样做有许多好处:一、减轻了光驱的磨损;二、现在硬盘容量巨大存放几十个光盘镜像文件不成问题,随用随调十分方便;三、硬盘的读取速度要远远高于光盘的读取速度,CPU占用率大大降低。 其实linux系统下制作和使用光盘镜像比Windows系统更方便,不必借用任何第三方软件包。
1、从光盘制作光盘镜像文件。 将光盘放入光驱,执行下面的命令。
#cp /dev/cdrom /home/sunky/ 或
#dd if=/dev/cdrom of=/home/sunky/
注:执行上面的任何一条命令都可将当前光驱里的光盘制作成光盘镜像文件/home/sunky/
2、将文件和目录制作成光盘镜像文件,执行下面的命令。
#mkisofs -r -J -V mydisk -o /home/sunky/ /home/sunky/ mydir
注:这条命令将/home/sunky/mydir目录下所有的目录和文件制作成光盘镜像文件/home/sunky/,光盘卷标为:mydisk
3、光盘镜像文件的挂接(mount)
#mkdir /mnt/vcdrom
注:建立一个目录用来作挂接点(mount point)
#mount -o loop -t iso9660 /home/sunky/ /mnt/vcdrom
注:使用/mnt/vcdrom就可以访问盘镜像文件里的所有文件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