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和汽车电子等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嵌入式设备需要支持ON数据格式的解析。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具有易于读写、轻量快捷、可扩展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了网络数据传输的标准格式之一。为了支持ON数据格式的解析,嵌入式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同时还需要有高效灵活的ON解析库。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ON解析库,该库具有轻量级、易于移植和高效可靠等优势。
一、ON数据格式介绍
ON数据格式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以易于人类阅读和编写的方式来表示结构化数据。它基于JavaScript语言的一个子集,利用文本格式来表示数据,可以被几乎所有编程语言读取和解析。以下是一个ON数据对象的示例:
“name”: “John”,
“city”: “New York”
在该ON对象中,name、age和city都是键,对应的值分别是John、30和New York。ON数据格式的优点包括易于读写、轻量快捷、可扩展性强等。
二、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ON解析库
嵌入式Linux系统是一种小型化的、专用的、高度优化的Linux操作系统,适用于嵌入式设备。为了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上支持ON数据格式的解析,我们需要使用高效灵活的ON解析库。目前市面上较为流行的ON解析库有json-c、cON、MN等,这些解析库在使用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使用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解析库。
三、如何移植ON解析库到嵌入式Linux系统中
要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移植ON解析库,我们需要首先了解所选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系统的具体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进行适当的配置和编译。下面是一个具体的示例,演示如何在嵌入式系统中移植cON解析库。
1、下载cON解析库源码
cON是一款轻量级的ON解析库,其源码可以在GitHub网站()上获取。我们可以使用wget命令将该源码下载下来,具体命令如下:
wget
2、解压源码
下载完源码之后,我们需要将其解压到本地目录,这里以当前用户目录为例,具体命令如下:
tar zxvf v1.7.14.tar.gz -C ~/
解压后的文件位于~/cON-1.7.14目录下。
3、配置嵌入式Linux系统环境
在编译cON之前,我们需要配置嵌入式系统的环境,包括交叉编译工具链、头文件路径和库文件路径等。
交叉编译工具链是指能够在PC上生成可在目标嵌入式Linux系统上运行的二进制文件的工具链,这里以arm-linux-gcc为例。我们需要将交叉编译工具链的路径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中,具体命令如下:
export PATH=$PATH:/path/to/arm-linux-gcc/bin
头文件路径是指源码中包含的.h头文件所在路径,我们需要在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基础上添加头文件路径,具体命令如下:
export CFLAGS=-I/path/to/headers
库文件路径是指进行链接的库文件所在路径,如果使用了其他的库文件,这里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具体命令如下:
export LDFLAGS=-L/path/to/libs

4、编译cON源码
在完成以上配置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编译cON源码了。我们需要运行下面的命令进行编译:
cd ~/cON-1.7.14
编译完成后,我们可以在build目录下找到生成的lib的库文件cON.a。
5、在嵌入式系统上使用cON库
将编译好的cON库文件拷贝到嵌入式系统上,然后在应用程序中引用相关的头文件即可开始使用cON库了。
以上是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移植cON解析库的具体步骤,其他的ON解析库移植过程也大同小异。需要注意的是,移植ON解析库时需要考虑到嵌入式设备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以及所选择的解析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四、结论
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和汽车电子等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嵌入式设备需要支持ON数据格式的解析。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移植高效灵活的ON解析库可以实现对ON数据格式的快速解析和处理,为嵌入式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介绍了cON解析库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移植方法,并为读者提供了一些移植ON解析库的参考指南。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
如果你水平很高,那确实就是这样。移植进去就成,开发就随便用用系统提供的功能就好了。
但是你水平不高的话,你就会觉得困难,因为首先移植就有很多问题,不懂得话,能移植,不工作的地方不好追,不好修补。移植好了不知道怎么用,能用的话不知道有没有用对,出了问题不知道是系统问题还是你嵌入的程序段问题。
那你要水平高的话,你需要会野吵什么呢?需要对unix/linux有了解,熟悉Arm架构,熟悉嵌入式开发,尤其要穗脊销熟悉跟踪调试,要熟悉操作系统的知识,要熟悉调度和硬中断,就是熟悉计算机结构,要熟悉C/C,猜游要知道一点汇编,要知道一点硬件知识(数字电路方面),要熟悉文件系统和SD接口,USB接口,要熟悉Arm的各种外设接口。
然后linux开发,你要熟悉临界段,你要熟悉互斥,任务,要熟悉上下半部分中断,要熟悉邮箱,要熟悉信号量,要熟悉优先级等等等等。。
多么?其实列的还不算全,你还要熟悉算法,可重用架构,系统设计方面等等。。。
唉。。。所以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就是这个样子。
我想了解 linux 系统 ,内核,bootloader 移植方面的详细介绍,请问有什么好书籍可以推荐吗?
《操作系统》这是理论基础。
《自手信友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这是实践。坦毕
《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这是精髓。
如果没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的话,《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是无法一下子读懂的,每一章够毕槐你啃挺长时间,很快会没耐性的。
先买本“枣卖鸟哥的私房菜”吧,
我正在看,对了解Linux不错,
至于内核,我在卓越上也选了本,一百多的,你去搜带亮下,国外人编的,好评凳行逗挺好的
深入理解LINUX内核
关于嵌入式linux中移植json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谁能知道Java是什么
1966年,一门叫Simula的模拟语言备受人们青睐。 Simula是由Ole-Johan Dahl和Kristen Nygaard创建的,他们当时在奥斯陆的挪威国家计算机中心工作。 当时,Simula具有很多新的、有趣的特点。 例如,Simula可以把一组事件归入一个类别(classification),称之为“类”(class);也可以把某一类组成部分的子集归入另一个类别,称之为“子类”(subclass)。 Bjarne Stroustrup就是Simula的使用者之一。 20世纪70年代末,正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Stroustrup想在学位论文上有所突破。 除了这种语言在速度上非常慢之外,他对这种语言的其他方面都比较满意。 为了使模拟器运行得更快,他改写了Martin Richard的Basic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BCPL,基本组合程序设计语言)中的程序。 虽然要改变程序非常困难,但最后他还是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并且在位于新泽西州Murray Hill的一家名为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的电话公司实验室工作,也就是现在的美国朗讯公司。 20世纪7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一名工作人员Ken Thompson正致力于测试一门基于BCPL的新语言,称为B语言。 Ken Thompson想给B语言添加数据类型,于是在1971年他又发展了一门新的语言,称为C语言。 从那以后,C语言风靡全球。 以至于在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甚至考虑要把它作为该组织的一个标准(称为ANSI C)。 1979年5月,Stroustrup开始利用类(class)来开发一种称为C的项目。 他的目标是将C的速度和他所熟悉的Simula类结合在一起。 他当时还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并深知速度对于在那里工作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到了1983年,C++首次投入使用。 后来,C++越来越普及,并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的许多公司里,其中包括位于加州Mountainview的一家名为Sun Microsystems的公司。 在1991年初,Sun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就已经开始拓展嵌入式系统的市场。 这个被称为Project Green的项目,要求在各种消费者的电子设备中使用廉价的微处理器,这些消费者的电子设备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交互式电视盒以及家用电器。 Sun的另一个成员James Gosling开始扩展C++编译器。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出现了一门叫做Oak的新语言。 后来,由于注册商标的问题,这一名称没有延续下来,而改为Java。 尽管Java是为嵌入式系统而设计的,但直到1994年,网络的使用才持续上升。 Java的出现正好适应了基于网络的应用。 尤其是Java具有多平台、简单、安全、强大的功能,而这些都是网络所需要的。 因此,Java的一些功能可以直接追溯到C++中的类(class),而类(class)又源于1966年出现的模拟语言Simula。 此外,Java也借鉴了C语言的一些功能。 实际上,如果详细研究Java语言,就会发现Java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新颖的地方。 1.2 什么是Java人们已经习惯用Java这个术语来涵盖各种Java技术。 Java技术包括Java编程语言、支持类库以及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JVM)。 Java技术利用Java模型实现了Java程序的运行。 典型的Java模型将利用若干层(也叫底层,substrate)。 Java程序被一个叫做Java虚拟机的底层从硬件中隔离出来。 图1.1显示了一个Java模型。 图1.1 Java模型Java盛行的原因很多。 首先,Java是一门多平台语言。 Java多平台功能的关键元素是peer方法,如图1.1所示。 peer方法提供了一个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 该接口的目标就是提供一个从高级Java应用程序接口到初级操作系统子程序的映射。 peer方法提供了一种实现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的方法。 操作系统软件接口库提供了一个ANSI C、C++或FORTRAN都没有的编程环境。 这种环境为程序提供外观和运行方式。 例如,C++程序员在windows下编程,编程环境就像是一个Windows编程环境。 也就是说,可能会调用Microsoft基础类。 如果在UNIX下编程,编程环境就像一个UNIX环境,即要调用X-Window库子程序。 Java的独特之处是它能够提供一个可移植的操作系统软件接口。 例如,不管使用哪种操作系统,用Java编写一个显示对话框的程序都是相同的。 但是,Java的可移植功能也会受到库的跨平台支持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非可移植库的Java程序将不再是可移植的了。 例如,有人在Java内创建了到C库子程序的链接。 由于要使Java成为可移植的,其他平台上必须提供这些子程序。 把Java臆想成一门“编译一次,走遍天下”式的语言是错误的。 Java在每个平台上都需要测试,有时还需要调试。 因为在一个平台上运行良好的程序在另一个平台上却不能运行,这种情况很常见。 此外,Java以外的语言也可以利用Java技术。 例如,要实现一个非Java编译器来创建可在Java虚拟机(JVM)上运行的Java字节码是有可能的。 1.3 Java模型与HTML模型的比较我们已经知道Java是为嵌入式系统而设计的一门语言。 但是,Java过去并没有广泛用于嵌入式系统。 相反,人们认为可以用Java来补充甚至替代HTML模型。 本节将讲述HTML模型以及Java怎样替代HTML模型。 我们可以在Internet上找到很多文件。 数据结构保存在文件中并需要解码。 可被生成的不同数据文件的数量是不受限制的。 尽管文件格式的数量是可计算的,但通常谁都没有计算,并且该数字将以未知的速度增长。 用于计算不同文件格式数量的工具很少,而用来解码这些文件格式的工具就更少了。 图1.2讲述了数据分布的Web模型。 Web服务器通过超文本文件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把Web页面传给客户端。 浏览器使用包含特定格式代码的插件程序(plug-ins)来进行解码。 不同的文件格式要求用不同的插件程序或辅助程序来显示。 所以,插件程序扩展了浏览器的性能。 使用Java技术的浏览器通过动态下载的算法能够进行解码。 这一过程要求一种能够即时运行程序的方法。 为了明确安全性,Java给即时下载的程序设置了功能限制。 安全管理器(security manager)对即时下载的Java程序的功能进行了准确控制。 用Java模型代替HTML模型的基本前提是,程序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按要求运行。 但是,由于Java缺乏统一的支持,所以Java模型没能代替HTML模型。 当前的不利因素包括人们对Java技术及知识产权的争论。 图1.2 Internet1.4 小结与C或C++不同,当用Java编程的时候,编程环境感觉像Java。 另外,C++没有Java所具备的可移植应用编程接口(API)。 如果在Windows中用C++编程,编程环境就像Windows,因此必须学习Windows API。 同样,如果在Macintosh下用C++编程,编程环境就会有一种类似Maxintosh接口的外观和运行方式。 基于上述的讨论,有人认为客户端的Java是一成不变的,HTML模型的变革也不可能发生。 然而,仅在2001年3月到8月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600多万部用Java开发的手机在日本被抢购一空。 无线供应商(NTT DoCoMo、J-Phone和KDDI)已提供了交互式服务。 有人预计,在2001年到2005年期间,有7亿多台Java虚拟机将要被配置到这些新设备上。 或许,这些具有JVM特性的新平台会使客户端Java能够长久地延续下去。
学习ARM&LINUX嵌入式系统,需要哪些服务软件,详细介绍一下各种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1、Linux 基础安装Linux操作系统 Linux文件系统 Linux常用命令 Linux启动过程详解。 2、Shell 编程基础Shell简介 认识后台程序Bash编程熟悉Linux系统下的编辑环境。 3、Linux 下的 C 编程基础linux C语言环境概述 Gcc使用方法 Gdb调试技术。 4、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嵌入式系统概述 交叉编译 配置TFTP服务 配置NFS服务 下载Bootloader和内核 嵌入式Linux应用软件开发。 4、嵌入式系统移植Linux内核代码 平台相关代码分析 ARM平台介绍 平台移植的关键技术 移植Linux内核到 ARM平台 了解移植的概念 能够移植Linux内核移植Linux2.6内核到 ARM9开发板。 5、嵌入式 Linux 下串口通信串行I/O的基本概念 嵌入式Linux应用软件开发流程 Linux系统的文件和设备。 6、嵌入式系统中多进程程序设计Linux系统进程概述 嵌入式系统的进程特点 进程操作 守护进程 相关的系统调用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的概念。 ...网上很多~可以先从虚拟机玩起。 A.一般安装一个VMWARE虚拟机,再从网上下载个RedHat9.0的光盘镜像。 这个比较适合入门linux,当然也有Cygwin的,不过不推荐。 B.然后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学起来了,等把linux的shell和gcc,gdb,系统编程,gui(QT,MiniGUI,MicroWin等等)玩好之后,可以买个开发板了,这里就不说明具体品牌了,2410/2440开发板很多的。 C.然后开始玩开发板,常用的代码编辑工具有:SourceInsight,UE。 还有代码比较工具,BeyondCompare。 当然还有ADS1.2,这个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先把ARM开发板当单片机开发板玩!先熟悉具体硬件设备的使用,如UART,SPI,LCD控制器等,最后再去玩Bootloader,系统移植,内核,文件系统,应用编程,驱动编程。 。 。
【操作系统原理】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操作系统有哪些类型?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 操作系统的种类很多,各种设备安装的操作系统可从简单到复杂,可从手机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到超级计算机的大型操作系统。 目前流行的现代操作系统主要有Android、BSD、iOS、Linux、Mac OS X、Windows、Windows Phone和z/OS等,除了Windows和z/OS等少数操作系统,大部分操作系统都为类Unix操作系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