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间通信概述-鸿蒙OS-树叶云鸿蒙OS教程 (线程间通信机制)

教程大全 2025-07-12 08:23:29 浏览

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经常需要在当前线程中处理下载任务等较为耗时的操作,但是又不希望当前的线程受到阻塞。此时,就可以使用 EventHandler 机制。EventHandler 是 HARMonyOS 用于处理线程间通信的一种机制,可以通过 [EventRunner] 创建新线程,将耗时的操作放到新线程上执行。这样既不阻塞原来的线程,任务又可以得到合理的处理。比如:主线程使用 EventHandler 创建子线程,子线程做耗时的下载图片操作,下载完成后,子线程通过 EventHandler 通知主线程,主线程再更新 UI。

基本概念

EventRunner 是一种事件循环器,循环处理从该 EventRunner 创建的新线程的事件队列中获取 InnerEvent 事件或者 Runnable 任务。InnerEvent 是 EventHandler 投递的事件。

EventHandler 是一种用户在当前线程上投递 InnerEvent 事件或者 Runnable 任务到异步线程上处理的机制。每一个 EventHandler 和指定的 EventRunner 所创建的新线程绑定,并且该新线程内部有一个事件队列。EventHandler 可以投递指定的 InnerEvent 事件或 Runnable 任务到这个事件队列。EventRunner 从事件队列里循环地取出事件,如果取出的事件是 InnerEvent 事件,将在 EventRunner 所在线程执行 processEvent 回调;如果取出的事件是 Runnable 任务,将在 EventRunner 所在线程执行 Runnable 的 run 回调。一般,EventHandler 有两个主要作用:

运作机制

EventHandler 的运作机制如下图所示:

图1 EventHandler 的运作机制

使用 EventHandler 实现线程间通信的主要流程:

约束限制


什么叫做超程线HT技术

前端总线不叫HT,叫FSB=Front System Bus(前端总线),是CPU和内存控制器之间通信的总线.超线程(Hyper-Threading,简称“HT”)”技术。 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的CPU的运行效率。 AMD当前的CPU没有FSB这个概念,而是HT总线,这里的HT是HyperTransport的简称。 HyperTransport本质是一种为主板上的集成电路互连而设计的端到端总线技术,目的是加快芯片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HyperTransport技术在AMD平台上使用后,是指AMD CPU到主板芯片之间的连接总线(如果主板芯片组是南北桥架构,则指CPU到北桥),即HT总线。 类似于Intel平台中的前端总线(FSB),但Intel平台目前还没采用HyperTransport技术。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三级考试大纲(网络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知识。 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6、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相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应用领域。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三、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列。 5、网络互连技术与互连设备。 四、局域网应用技术 1、局域网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局域网。 3、局域网组网方法。 4、网络操作系统。 5、结构化布线技术。 五、Internet基础 1、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 2、Internet通信协议——I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本、超媒体与Web浏览器。 六、网络安全技术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网络安全策略。 4、加密与认证技术。 5、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 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2、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3、浏览器、电子邮件及Web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点内容的策划与推广。 5、使用Internet进行网上购物。 八、网络技术发展 1、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2、宽带网络技术。 3、网络新技术。 九、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其他 三级考试大纲(PC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掌握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组成和物理结构。 4、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维护管理。 5、熟悉个人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的性能、原理及结构。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计算机分类,PC机的组成与性能评测。 2、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整数的表示和运算,实数(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3、文字信息与文本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字符的编码,汉字的输入码、国标码、机内码,汉字的输出,通用编码字符集与Unicode。 4、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声音的类型,波形声音与合成声音,图像、图形的特点与区别,图像、图形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5、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和组成。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则,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因特网与IP地址,计算机局域网初步。 二、微处理器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寄存器组,存储器管理,总线时序,工作模式及典型系统配置。 2、Pentium微处理器的功能与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组,工作模式及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总路时序。 3、80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编码,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4、80X86宏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顺序、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ROMBIOS中断调用和DOS系统功能调用。 三、PC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 1、PC机的逻辑组成与物理结构:主板与芯片组,超组I/O芯片,主板BIOS等。 2、系统叫线的功能与工作原理,ISA总线和PCI局部总线。 3、主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ROM和RAM,内存条与主存储器工作原理,Cache存诸器。 4、输入输出控制:I/O寻址方式与I/O端口地址,程序控制I/O方式,中断控制I/O方式,DMAI/O控制方式。 5、外设接口:串行接口,并行接口,SCSI接口,USB和IEEE-1394。 四、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原理 1、操作系统的功能,类型和Windows98的体系结构,WindowsAPI与DLL的基本概念。 2、Windows的处理机管理:Windows虚拟机,Windows虚拟机管理程序,Windows的进程调度技术。 3、Windows的存储管理:Windows的内存结构与管理,Windows的虚拟内存。 4、Windows的文件管理:Windows的文件系统结构,磁盘的存储结构,FAT16和FAT32。 5、Windows的设备管理:虚拟设备驱动程序,通过驱动程度与小型驱动程序,即插即用与配置管理,电源管理,打印子系统等。 6、Windows的网络通信功能:Windows的网络组件,程序网络与通信,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Windows中的Internet组件。 7、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Windows对多媒体文件与设备的支持,Windows的多媒体组件,Windows的媒体播放器。 8、Windows的配置、管理与维护:安装与启动,注册表,系统配置与管理,系统性能监视和优化,故障诊断。 9、PC机的安全与病毒防范:计算机安全的一般概念,PC机病毒及其防范。 五、PC的常用外围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笔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声音输入设备及MIDI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与显示控制卡;针式打印机、激光印字机与喷墨打印机;绘图仪;MIDI音乐合成、3D环绕声生成与音箱;视频输出设备。 3、外存储器;软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的组成、原理与性能指标,活动硬盘,磁盘阵列;磁带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的原理与分类,CD—ROM,CD—R和CD—RW,DVD光盘存储器。 4、PC机连网设备:Modem,ISDN与PC机的接入,ADSL接入,有线电视网与Cable Modem,局域网组网设备(以太网卡与集线器),无线接入技术。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80X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三级考试大纲(信息管理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础知识。 2、掌握软件工程方法,具有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 3、掌握数据库基本原则,熟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 4、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5、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 3、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应用。 4、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 5、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2、结构化分析,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说明。 2、结构化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结构图、模块设计。 4、结构化程序设计。 5、软件测试,测试方法、技术和用例。 6、软件质量控制,软件文档。 7、软件工程技术发展。 三、数据库 1、数据库基本概念。 2、关系数据模型。 3、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4、数据库管理系统。 5、数据库设计方法、步骤。 6、数据库开发工具。 7、数据库技术发展。 四、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基本概念。 2、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 3、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构成。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内容、策略和方法。 5、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功能和构成。 6、办公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构成和工具。 7、信息管理技术发展。 五、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步骤和内容。 2、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的基本过程和作用。 3、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4、原理化方法的策略和应用。 5、方法论的发展。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法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三级考试大纲(网络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知识。 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6、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相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应用领域。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三、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列。 5、网络互连技术与互连设备。 四、局域网应用技术 1、局域网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局域网。 3、局域网组网方法。 4、网络操作系统。 5、结构化布线技术。 五、Internet基础 1、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 2、Internet通信协议——I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本、超媒体与Web浏览器。 六、网络安全技术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网络安全策略。 4、加密与认证技术。 5、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 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2、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3、浏览器、电子邮件及Web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点内容的策划与推广。 5、使用Internet进行网上购物。 八、网络技术发展 1、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2、宽带网络技术。 3、网络新技术。 九、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三级考试大纲(数据库技术)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知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3、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4、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理论和关系数据库系统,掌握关系数据语言。 5、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具有数据库设计能力。 了解数据库技术发展。 6、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用C语言编程,开发数据库应用(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 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1、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3、树形结构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3、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 4、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 三、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四、数据库系统基本原理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2、数据模型概念和主要的数据模型。 3、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操作和关系代数。 4、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5、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的基本概念。 五、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 1、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 2、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 4、数据库技术发展。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法 一、笔试:120分钟

我想考软件设计师,应该做什么准备啊,,我刚开始看教程,是计算机系的。。。。。

鸿蒙OS

照大纲复习了.上网找一些最新资料 一、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1) 掌握数据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 (2) 掌握相关的应用数学、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 (3)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5) 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6) 熟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7)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Visual、Basic、Visual C++中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8) 熟悉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9) 熟悉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10) 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1) 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2) 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2.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软件进行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质量软件;具有工程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 软件设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 1.计算机科学基础 1.1 数制及其转换 ·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制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 数据的表示 · 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移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精度和溢出) ·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 · 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 ·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1.4 数学基础知识 · 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 · 常用数值计算(误差、矩阵和行列式、近似求解方程、插值、数值积分) · 排列组合、概率论应用、应用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 · 运算基本方法(预测与决策、线性规划、网络图、模拟) 1.5 常用数据结构 · 数组(静态数组、动态数组)、线性表、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队列、栈、树(二叉树、查找树、平衡树、线索树、线索树、堆)、图等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 Hash(存储地址计算,冲突处理) 1.6 常用算法 · 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数值计算方法、字符串处理方法、数据压缩算法、递归算法、图的相关算法 ·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算法效率、算法设计、算法描述(流程图、伪代码、决策表)、算法的复杂性 2.计算机系统知识 2.1 硬件知识 2.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体系结构分类及特性 ·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 · I/O控制方式(中断系统、DMA、I/O处理机方式) ·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2.1.2 存储系统 · 主存-Cache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 ·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的性能价格 · RAID类型和特性 2.1.3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 诊断与容错 ·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式 2.2 软件知识 2.2.1 操作系统知识 · 操作系统的内核(中断控制)、进程、线程概念 · 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共享与互斥、分时轮转、抢占、死锁) · 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段、分页、虚存) · 设备管理(I/O控制、假脱机) · 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 ·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语言(JCL)、多道程序设计) · 汉字处理,多媒体处理,人机界面 · 网络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的配置 2.2.2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的知识 ·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 ·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过程(函数)调用 · 各类程序设计语言主要特点和适用情况 2.3 计算机网络知识 ·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OSI/RM、基本的网络协议) · 传输介质、传输技术、传输方法、传输控制 · 常用网络设备和各类通信设备 · Client/Server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 · LAN拓扑,存取控制,LAN的组网,LAN间连接,LAN-WAN连接 · 因特网基础知识以及应用 · 网络软件 · 网络管理 · 网络性能分析 2.4 数据库知识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 数据库模型(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 数据模型,ER图,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 数据操作(集合运算和关系运算) · 数据库语言(SQL) ·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并发控制、恢复、安全性、完整性) · 数据仓库和分布式数据库基础知识 2.5 多媒体知识 · 多媒体系统基础知识,多媒体设备的性能特性,常用多媒体文件格式 · 简单图形的绘制,图像文件的处理方法 · 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应用 · 多媒体应用开发过程 2.6 系统性能知识 · 性能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周转时间)和性能设计 · 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 可靠性指标及计算、可靠性设计 · 可靠性测试和可靠性评估 2.7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知识 · 远程通信服务基础知识 · 常用应用系统3.系统开发和运行知识 3.1 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知识 · 软件工程知识 ·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基础知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及其常用管理工具 · 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CASE) ·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知识 · 软件过程改进知识 · 软件质量管理知识 · 软件开发过程评估、软件能力成熟评估基础知识 3.2 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 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实体关系图(ERD)、描述加工处理的结构化语言) · 统一建模语言(UML) · 系统规格说明书 3.3 系统设计知识 ·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 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工具(系统流程图、HIPO图、控制流程图) ·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总体布局、设计原则、模块结构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系统配置方案) · 系统详细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 系统设计说明书 3.4 系统实施知识 ·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 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 · 程序设计风格 ·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 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系统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 测试设计和管理(错误曲线、错误排除、收敛、注入故障、测试用例设计、系统测试报告) · 系统转换基础知识 3.5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 系统运行管理基础知识 · 系统维护基础知识 · 系统评价基础知识 3.6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 面向对象开发概念(类、对象、属性、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对象之间的引用) ·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越性以及有效领域 ·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体系结构、类的设计、用户接口设计) · 面向对象实现方法(选择程序设计语言、类的实现、方法的实现、用户接口的实现、准备测试数据)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C++、Java、Visual、Bsasic、Visual C++)的基本机制 · 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对象的概念 4.安全性知识 · 安全性基本概念 · 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 · 存取控制、防闯入、安全管理措施 · 加密与解密机制 ·风险分析、风险类型、抗风险措施和内部控制 5.标准化知识 · 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制订过程 ·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基本知识 ·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知识 · 标准化机构 6.信息化基础知识 · 信息化意识 ·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 有关的法律、法规 · 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基础知识 ·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7.计算机专业英语 ·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软件设计 1.外部设计 1.1 理解系统需求说明 1.2 系统开发的准备 · 选择开发方法、准备开发环境、制订开发计划 1.3 设计系统功能 · 选择系统结构,设计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接口,设计安全性策略、需求和实现方法,制订详细的工作流和数据流 1.4 设计数据模型 · 设计ER模型、数据模型 1.5 编写外部设计文档 · 系统配置图、各子系统关系图、系统流程图、系统功能说明书、输入输出规格说明、数据规格说明、用户手册框架 · 设计系统测试要求 1.6 设计评审 2.内部设计 2.1 设计软件结构 ·按构件分解,确定构件功能规格以及构件之间的接口 · 采用中间件和工具 2.2 设计输入输出 · 屏幕界面设计、设计输入输出检查方法和检查信息> 2.3 设计物理数据 · 分析数据特性,确定逻辑数据组织方式、存储介质,设计记录格式和处理方式 · 将逻辑数据结构换成物理数据结构,计算容量,进行优化 2.4 构件的创建和重用 · 创建、重用构件的概念 · 使用子程序库或类库 2.5 编写内部设计文档 · 构件划分图、构件间的接口、构件处理说明、屏幕设计文档、报表设计文档、文件设计文档、数据库设计文档 2.6 设计评审 3.程序设计 3.1 模块划分(原则、方法、标准) 3.2 编写程序设计文档 · 模块规格说明书(功能和接口说明、程序处理逻辑的描述、输入输出数据格式的描述) · 测试要求说明书(测试类型和目标、测试用例、测试方法) 3.3 程序设计评审 4.系统实施 4.1 配置计算机系统及其环境 4.2 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 4.3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Visual、Basic、Visual C++中任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以便能指导程序员进行编程和测试,并进行必要的优化 4.4 系统测试 · 指导程序员进行模块测试,并进行验收 · 准备系统集成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 · 准备测试数据 · 写出测试报告 5.软件工程 · 软件生存期模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软件成本模型 · 定义软件需求(系统化的目标、配置、功能、性能和约束) · 描述软件需求的方法(功能层次模型、数据流模型、控制流模型、面向数据的模型、面向对象的模型等) · 定义软件需求的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 软件设计(分析与集成、逐步求精、抽象、信息隐蔽) · 软件设计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Jackson方法、Warnier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 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软件测试的原则与方法 · 软件质量(软件质量特性、软件质量控制) · 软件过程评估基本方法、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基本方法 · 软件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分析工具、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维护工具、CASE) · 软件工程发展趋势(面向构件,统一建模语言(UML)) · 软件过程改进模型和方法 祝你过关.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