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程序员的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数据库表被锁的情况,前些天就又撞见一次。由于业务突发需求,各个部门都在批量操作、导出数据,而数据库又未做读写分离,结果就是:数据库的某张表被锁了!
用户反馈系统部分功能无法使用,紧急排查,定位是数据库表被锁,然后进行紧急处理。这篇文章给大家讲讲遇到类似紧急状况的排查及解决过程,建议点赞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故障追踪
用户反馈某功能页面报502错误,于是第一时间看服务是否正常,数据库是否正常。在控制台看到数据库CPU飙升,堆积大量未提交事务,部分事务已经阻塞了很长时间,基本定位是数据库层出现问题了。
查看阻塞事务列表,发现其中有锁表现象,本想利用控制台直接结束掉阻塞的事务,但控制台账号权限有限,于是通过客户端登录对应账号将锁表事务kill掉,才避免了情况恶化。
下面就聊聊,如果当突然面对类似的情况,我们该如何紧急响应?
解决方案
想象一个场景,当然也是软件工程师职业生涯中会遇到的一种场景:原本运行正常的程序,某一天突然数据库的表被锁了,业务无法正常运转,那么我们该如何快速定位是哪个事务锁了表,如何结束对应的事物?
首先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重启MySQL。对的,网管解决问题的神器——“重启”。至于后果如何,你能不能跑了,要你自己三思而后行了!
重启是可以解决表被锁的问题的,但针对线上业务很显然不太具有可行性。
下面来看看不用跑路的解决方案:
第一步:查看表使用
遇到数据库阻塞问题,首先要查询一下表是否在使用。
show open tables in_use
如果查询结果为空,那么说明表没在使用,说明不是锁表的问题。
ysqlshow open tables in_use Empty sec
如果查询结果不为空,比如出现如下结果:
mysqlshow open tables in_use >| In_use Name_locked test t row sec

则说明表(test)正在被使用,此时需要进一步排查。
第二步:查看进程
查看数据库当前的进程,看看是否有慢SQL或被阻塞的线程。
执行命令:
show Processlist
该命令只显示当前用户正在运行的线程,当然,如果是root用户是能看到所有的。
在上述实践中,阿里云控制台之所以能够查看到所有的线程,猜测应该使用的就是root用户,而笔者去kill的时候,无法kill掉,是因为登录的用户非root的数据库账号,无法操作另外一个用户的线程。
第三步:查看当前运行的所有事务
如果情况紧急,此步骤可以跳过,主要用来查看核对:
information_schema
第四步:查看当前出现的锁
如果情况紧急,此步骤可以跳过,主要用来查看核对:
information_schema
第五步:查询锁等待的对应关系
information_schema
看事务表INNODB_TRX中是否有正在锁定的事务线程,看看ID是否在show processlist的sleep线程中。如果在,说明这个sleep的线程事务一直没有commit或者rollback,而是卡住了,需要手动kill掉。
搜索的结果中,如果在事务表发现了很多任务,最好都kill掉。
第六步:kill掉事务
执行kill命令:
对应的线程都执行完kill命令之后,后续事务便可正常处理。
针对紧急情况,通常也会直接操作第一、第二、第六步。
MySQL的锁
这里再补充一些MySQL锁相关的知识点:数据库锁设计的初衷是处理并发问题,作为多用户共享的资源,当出现并发访问的时候,数据库需要合理地控制资源的访问规则,而锁就是用来实现这些访问规则的重要数据结构。
根据加锁的范围,MySQL里面的锁大致可以分成全局锁、表级锁和行锁三类。MySQL中表级别的锁有两种:一种是表锁,一种是元数据锁(metadata lock,MDL)。
表锁是在Server层实现的,ALTER TABLE之类的语句会使用表锁,忽略存储引擎的锁机制。表锁通过lock tables… read/write来实现,而对于InnoDB来说,一般会采用行级锁。毕竟锁住整张表影响范围太大了。
另外一个表级锁是MDL(metadata lock),用于并发情况下维护数据的一致性,保证读写的正确性,不需要显式的使用,在访问一张表时会被自动加上。
MySQL锁表场景
常见的一种锁表场景就是有事务操作处于:Waiting for table metadata lock状态。
Waiting for table metadata lock
MySQL在进行alter table等DDL操作时,有时会出现Waiting for table metadata lock的等待场景。
一旦alter table TableA的操作停滞在Waiting for table metadata lock状态,后续对该表的任何操作(包括读)都无法进行,因为它们也会在Opening tables的阶段进入到Waiting for table metadata lock的锁等待队列。如果核心表出现了锁等待队列,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场景一:长事务运行,阻塞DDL,继而阻塞所有同表的后续操作。
通过show processlist可以看到表上有正在进行的操作(包括读),此时alter table语句无法获取到metadata 独占锁,会进行等待。
场景二:为提交事务,阻塞DDL,继而阻塞所有同表的后续操作。
通过show processlist看不到表上有任何操作,但实际上存在有未提交的事务,可以在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中查看到。在事务没有完成之前,表上的锁不会释放,alter table同样获取不到metadata的独占锁。
处理方法:通过 select * from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G, 找到未提交事物的sid,然后kill掉,让其回滚。
场景三:显式事务失败操作获得锁,未释放
通过show processlist看不到表上有任何操作,在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中也没有任何进行中的事务。很可能是因为在一个显式的事务中,对表进行了一个失败的操作(比如查询了一个不存在的字段),这时事务没有开始,但是失败语句获取到的锁依然有效,没有释放。从performance_schema.events_statements_current表中可以查到失败的语句。
处理方法:通过performance_schema.events_statements_current找到其sid,kill 掉该session,也可以kill掉DDL所在的session。
总之,alter table的语句是很危险的(核心是未提交事务或者长事务导致的),在操作之前要确认对要操作的表没有任何进行中的操作、没有未提交事务、也没有显式事务中的报错语句。
如果有alter table的维护任务,在无人监管的时候运行,最好通过lock_wait_timeout设置好超时时间,避免长时间的metedata锁等待。
小结
关于MySQL的锁表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场景,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尽量避免锁表情况的发生,当然这需要一定经验的支撑。但更重要的是,如果发现锁表我们要能够快速的响应,快速的解决问题,避免影响正常业务,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所以,本文中的解决思路大家一定要收藏或记忆一下,做到有备无患,避免突然状况下抓瞎。
如何让远程客户端连接上mysql
1、 停止mysql的服务。 2、 进入命令窗口,然后进入MySQL的安装目录,比如安装目录是c:\mysql,进入c:\mysql\bin。 3、 进入mysql数据库服务器。 c:\mysql\bin>mysql –u root –p hkgt123。 4、 选中数据库mysql :use mysql。 5、 查询mysql数据库中的用户:Select host,user,password from mysql。 6、 授权给root用户可以从任何主机使用密码为’hkgt123’登录MYSQL数据库: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hkgt123’ WITH GRANT OPTION。 7、 提交:commit。 8、 刷新权限:flush privileges。
linux mysql 忘记root密码怎么登陆
1、需要root账号登录系统,不用登录mysql;2、修改/etc/,在[mysqld]的段中加:skip-grant-tables3、重新启动mysqld:/etc/init.d/mysqld restart4、现在可以修改MySQLroot密码 :/usr/bin/mysqlmysql> USE mysql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 = password ( new-password ) WHERE User = root ;mysql> flush privileges ;mysql> quit5、将MySQL的登录设置修改回来# vi /etc/[mysqld]的段中的skip-grant-tables删除保存并且退出vi,重启mysql。 更多Linux操作知识,可以网络《Linux就该这么学》。
mysql可以使用oracle吗
区别如下:一、并发性并发性是oltp数据库最重要的特性,但并发涉及到资源的获取、共享与锁定。 mysql:mysql以表级锁为主,对资源锁定的粒度很大,如果一个session对一个表加锁时间过长,会让其他session无法更新此表中的数据。 虽然InnoDB引擎的表可以用行级锁,但这个行级锁的机制依赖于表的索引,如果表没有索引,或者sql语句没有使用索引,那么仍然使用表级锁。 oracle:oracle使用行级锁,对资源锁定的粒度要小很多,只是锁定sql需要的资源,并且加锁是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行上,不依赖与索引。 所以oracle对并发性的支持要好很多。 二、一致性oracle:oracle支持serializable的隔离级别,可以实现最高级别的读一致性。 每个session提交后其他session才能看到提交的更改。 oracle通过在undo表空间中构造多版本数据块来实现读一致性,每个session查询时,如果对应的数据块发生变化,oracle会在undo表空间中为这个session构造它查询时的旧的数据块。 mysql:mysql没有类似oracle的构造多版本数据块的机制,只支持read commited的隔离级别。 一个session读取数据时,其他session不能更改数据,但可以在表最后插入数据。 session更新数据时,要加上排它锁,其他session无法访问数据。 三、事务oracle很早就完全支持事务。 mysql在innodb存储引擎的行级锁的情况下才支持事务。 四、数据持久性oracle保证提交的数据均可恢复,因为oracle把提交的sql操作线写入了在线联机日志文件中,保持到了磁盘上,如果出现数据库或主机异常重启,重启后oracle可以考联机在线日志恢复客户提交的数据。 mysql:默认提交sql语句,但如果更新过程中出现db或主机重启的问题,也许会丢失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