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 服务器 虚拟化真理
2010-08-02 10:23:44虚拟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但是业界同样存在着对这项技术的质疑。那些反对服务器虚拟化的人列举了一系列这项技术的问题所在。本文列出了虚拟化技术的十大质疑供计划迁移到虚拟基础架构的用户参考。某些质疑是几年前虚拟化技术就存在的事实,但是这些质疑终究会被更加完善的技术,更加成熟的软件和厂商之间的相互竞争所湮没。
虚拟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但是业界同样存在着对这项技术的质疑。那些反对服务器虚拟化的人列举了一系列这项技术的问题所在。本文列出了虚拟化技术的十大质疑供计划迁移到虚拟基础架构的用户参考。某些质疑是几年前虚拟化技术就存在的事实,但是这些质疑终究会被更加完善的技术,更加成熟的软件和厂商之间的相互竞争所湮没。
1.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价格过于昂贵
一些虚拟化解决方案比其他软件的价格要昂贵的多,但是某些解决方案,比如红帽的企业版虚拟化(简称RHEV)软件就采取固定的可预期订购售价,从而消除了项目预算的不确定性。通常虚拟化最初的目标是通过使用多重虚拟机来将成本分散到这些系统中来平衡高端硬件来降低成本。如果部署得当的话,虚拟化将帮助用户降低费用。正确的部署要涉及认真的规划和一丝不苟的技术选择。
2.虚拟机安全性有限
提及虚拟化时安全问题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霾。事实上虚拟化与其他服务器技术相比安全性并不落下风。安全性也不亚于其他物理服务器系统。那些关于安全性的负面信息源自托管操作系统对虚拟化的需求。典型的托管操作系统是Linux的裸机系统,你必须手动安装Secure Shell。这意味着托管操作系统由于运行的数量有限,因此非常安全,标准的网络服务也是如此。
3.服务器整合比例虚高
这种质疑取决于你正在讨论的虚拟化技术实施的类型和你质疑的虚拟机数量。未经充分使用的物理系统整合为适当的规模和可利用虚拟机的理想整合比例为3比1。3比1比例指的是全面虚拟化的系统,而不是整合比例超过10比1的集装箱式虚拟化。在考虑虚拟化技术时,整合比例并非虚拟化统计要素的唯一。
4.掌握和支持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难度大
虚拟化技术对企业支持人员的标准和技能并无特殊要求:Linux, Unix和windows服务在虚拟基础架构下几乎没有改变。支持物理环境所需的技术很容易就能用于虚拟环境。虚拟操作系统的运行方式与物理操作系统非常相似。
5.服务器虚拟化让系统管理复杂化
从设计上来说,虚拟化基础架构并没有物理基础架构那么复杂。单个的管理界面可以用任何虚拟平台标准化。从单个界面来看,管理员可以查看系统控制台,创建备份,重启或者关闭系统,更改硬件和全面管理系统。
6.应用软件无法迁移至虚拟机
如果你的应用软件目前是在物理服务器上运行,那么他们也能在虚拟机上运行。红帽公司的虚拟化软件就能保证应用软件从物理服务器成功迁移至虚拟机。应用软件很少以这种方法直接连接到无法正常运行虚拟机的硬件资源上。
7.虚拟化凸显出集群性能的不足
这种质疑在几年前就出现了,但是技术的进步已经跟上了虚拟化的宣传。高性能硬盘和控制器,增强型虚拟中央处理器,万兆以太网和存储区域网络设备都是对这种技术的推动。另外,虚拟化软件已经提升到虚拟性能可以与物理机相媲美的水平了。
8.虚拟机恢复时间延长

像任何执行顺利的备份和恢复计划一样,虚拟机恢复取决于执行这项计划的人。虚拟机恢复流程与最快的硬盘系统相比恢复的速度更快。通常物理系统需要重新安装完整的操作系统和恢复应用软件。这个过程需要花费数小时,可选方案是虚拟机恢复只需要用未损害的硬盘文件替换受损的虚拟磁盘文件即可。服务恢复的过程只需几分钟。某些管理员选择使用传统的虚拟机备份技术来完成这个过程。不过这个选择与虚拟化技术本身无关。
9.服务器虚拟化导致虚拟机蔓延
服务器蔓延指的是无序创建虚拟机以资源的低回报消耗虚拟主机资源。这既不是一种成熟的说法也不是使用虚拟基础架构导致的。服务器蔓延与管理控制和违反协议的关系比它所基于的技术本身更大。这种情况在物理环境中也经常发生。
10.服务器虚拟化导致许可证授权问题
这种质疑与服务器蔓延的说法一样是无稽之谈。它指的是虚拟机可以允许脱离控制的管理员在特殊产品上滥用许可证授权并导致他们的公司面临违反法规的风险。虚拟机有着与物理机同样的局限性。举例来说,windows系统在测试期和正确的许可证授权激活结束后,必须通过互联网或者系统软件执行许可证授权激活。
【编辑推荐】
虚拟化有什么用?
虚拟化的作用有:
1. 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提供一种服务器整合的方法,减少初期硬件采购成本
2. 简化服务器的部署、管理和维护工作,降低管理费用
3. 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器计算能力
4. 通过降低空间、散热以及电力消耗等途径压缩数据中心成本
5. 通过动态资源配置提高IT对业务的灵活适应力
6. 提高可用性,带来具有透明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故障自动隔离、系统自动重构的高可靠服务器应用环境
7. 支持异构操作系统的整合,支持老应用的持续运行
8. 在不中断用户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系统更新
9. 支持快速转移和复制虚拟服务器,提供一种简单便捷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为什么人总是看起没有精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 河北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修老师,以前患过10来年的心理障碍。 后来在试用各种方法,阅读各种资料后,自已领悟到了心理的规律。 也帮助了很多的人走出了心理的误区。 这些心理规律即使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 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 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 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 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 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 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 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 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 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 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想通过神,鬼 等使心理变好,那是肯定错误的,即使佛教都说佛不能直接救你,要你自己开悟。 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一些真正的可取之处。 那就是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 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 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 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佛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 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 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 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 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 这个方法就是“接纳”。 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 就这么简单。 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 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 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 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 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 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 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 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 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 那你就会变好。 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 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 ,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 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 这是愚蠢的做法。 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 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 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 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有些人则要几天或者几十天。 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 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说,是你自已在烦,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你是不烦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也就是说你接纳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了。 所以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 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纠缠。 所以佛教常常以小故事来启发人们。 那个关门的人其实更多的是为有那种想法而烦,当他接纳后,他可以常去关门,甚至还可以喜欢上关门,但他也可以不去关门,如果不关门有不舒服就接受不舒服。 这样渐渐地,关不关门对他就无所谓了。 心理也没什么障碍不障碍了。 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我们话语有时难以表达清楚,但只要去体验就容易明白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际体验。 另外我们也要相信接纳就会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虽然很主观,但心理就是这样的,你不信的话,你连体验它正不正确的机会都没有了。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客观的心理科学。 禅宗的悟也是客观的心理科学。 再比如有些人会失眠。 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什么用的。 完全是心理原因。 当失眠时,你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一直醒着到天亮我也真的接受,有烦恼有担心我也接受,当然你闭上眼睛,摆好了睡觉的姿势。 你要相信接纳就会好的。 而的确实际上就是会好的,慢慢地,不知不觉你肯定会进入梦中。 这个过程也是很微妙的。 总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 解决的方法也差不多。 有心理障碍也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没有迷哪来的悟,没有悟也就没有迷。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这种体验领悟到很多道理。 还有象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的工作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时,就是在玩吗?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行,嘴巴在呼吸,在一定意义上不可以说是工作吗。 所以你即使一事无成,和做成大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你的思想要有包容性。 有时候世俗的思想是片面的。 还有老庄思想的柔弱能胜强硬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 当我们接纳了自已时,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你一个人静坐时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你也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受我们想法控制。 很多时侯你的思考变的根本不重要了,你只需去体验,你没去想接纳,但你是在接纳,而且接纳的更好。 我们的思考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丢开了可笑的思想,我们会变的更自由,更精彩。 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 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 好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去钻牛角尖,你想也想不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 我们的脑子的思考力实在是很渺小。 我们的世界也是很矛盾的,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意义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下又可能是对的。 有时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出好多事情,言语表达也有许多不完整性,所以争辩也是没有多少意义,你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对的,争输了也不一定是错的。 只要我们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意思也就足了。 如果你觉得好,则一定多帮别人回答这类问题
雷网主机 服务器虚拟化的三大考量标准是什么?
虚拟化技术已经风靡很多年,企业看中这门技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 虚拟化技术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服务器、存储、网络等。 而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可以说是服务器虚拟化。 虚拟化之后的服务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能以及易于管理。 但是有不少企业认为,服务器虚拟化的能力就是能够管理多少台虚机。 在这些企业眼中,虚机的数量的多少决定了这个虚拟化技术是否成功。 那么,事实情况是否如此呢?微软数据中心及云计算解决方案专家吴斌给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吴斌认为,在服务器虚拟化阶段,服务器虚拟化的考量标准有三个:第一,整合度;一个服务器上跑多少个虚机。 第二,节能比例。 相对于以往有多大的节能比。 第三,恢复时间。 物理服务器出错时,恢复正常业务的所需的时间,相对于以前是缩短了多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