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linux卷组不自动激活码-Linux卷组未自动激活 (如何解决LED灯微亮)

教程大全 2025-07-13 13:06:21 浏览

Linux系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开源操作系统之一,它支持多种文件系统以及卷组技术。Linux的卷组技术允许我们将多个硬盘或者分区组合成一个更大的逻辑卷,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但是,在管理卷组时有时会遇到问题,例如卷组未能自动激活,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解决。本文将介绍Linux卷组未自动激活的几种情况以及解决方法。

一、卷组未自动激活的原因

1.1、系统未安装卷组管理软件

Linux卷组未自动激活

Linux的卷组技术需要安装卷组管理软件,例如LVM(Logical volume Manager)。如果系统中未安装该软件,则无法使用卷组功能。

1.2、硬件故障

硬件故障是导致卷组未自动激活的另一个原因。如果硬盘或者分区故障,那么该卷组可能无法自动激活。

1.3、操作系统升级或者安装新内核

如果进行了操作系统的升级或者安装了新的内核版本,那么该卷组可能会出现未自动激活的情况。

二、解决方法

2.1、查看卷组状态

在进行卷组管理前,我们需要查看卷组的状态,使用命令“vgdisplay”或者“vgscan”可以查看卷组的详细信息。如果该卷组的状态为“NOT avlable”,那么该卷组未自动激活。

2.2、手动激活卷组

可以使用命令“vgchange -ay 卷组名称”激活该卷组。激活之后可以使用“lvscan”命令来查看逻辑卷的状态,如果状态为“ACTIVE”,则该卷组已经成功激活。

2.3、检查卷组管理软件

如果卷组未自动激活,可以检查系统中是否安装了卷组管理软件。使用命令“rpm -qa|grep lvm2”可以查看系统中是否存在该软件,如果不存在则需要安装。

2.4、检查硬件故障

卷组未自动激活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硬件出现故障,例如硬盘故障等。在检查时可以使用命令“dmesg”查看系统日志,如果发现硬件故障的相关信息,则需要更换故障硬件。

2.5、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者内核

如果卷组未自动激活的原因是操作系统升级或者安装了新的内核,可以尝试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者回退到原有内核版本。

结论

Linux卷组技术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重要方法,在使用时可能出现未自动激活的问题。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卷组未自动激活的原因并学习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在进行卷组管理时,我们需要认真检查硬件设备,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如何在LINUX下使用LVM

LVM是Logical Volume Manager(逻辑卷管理器)的简写,它为主机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磁盘存储管理能力。LVM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为应用与用户方便地分配存储空间。在LVM管理下的逻辑卷可以按需改变大小或添加移除。另外,LVM可以为所管理的逻辑卷提供定制的命名标识。因此,使用LVM主要是方便了对存储系统的管理,增加了系统的扩展性。

一、准备lvm环境

1.硬盘的准备

添加了一块硬盘/dev/hdb。

准备了三个分区,方案如下:容量为100M,仅为了实验准备。

2.转换分区类型为lvm卷

fdisk /dev/hdb

t转换为lvm卷类型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b98248+ 8e Linux LVM

/dev/hdbe Linux LVM

/dev/hdbe Linux LVM

然后w保存并且

#partprobe/*使用磁盘分区生效*/

二、lvm创建过程

1.从硬盘驱动器分区中创建物理卷(physical volumes-PV)。

2.从物理卷中创建卷组(volume groups-VG)

3.从卷组中创建逻辑卷(logical volumes-LV),并分派逻辑卷挂载点,其中只有逻辑卷才可以写数据。

lvm的更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动态的调整分区的大小,并且可以随着分区容量的增长而增加磁盘空间的容量。

LVM配置与创建

三、LVM的物理卷PV

1.相关命令

pvcreate 创建PV

pvscan 扫描PV

pvdisplay 显示PV

pvremove 删除PV

2.创建物理卷

如果以上容量不够,可以再添加其它分区到物理卷中。

# pvcreate /dev/hdb1 /dev/hdb2

Physical volume “/dev/hdb1″ successfully created

Physical volume “/dev/hdb2″ successfully created

PV /dev/hdblvm2

PV /dev/hdblvm2

Total: 2 / in use: 0 / in no VG: 2

# pvdisplay

— NEW Physical volume —

PV Name /dev/hdb1

PV Size 95.95 MB

AllocatableNO

PE Size (KByte)

Allocated PE

PV UUID 2Ni0Tx-oeSy-zGUP-t7KG-Fh22-0BUi-iyPhhQ

— NEW Physical volume —

PV Name /dev/hdb2

PV Size 95.98 MB

AllocatableNO

PE Size (KByte)

Allocated PE

PV UUID 2XLXfY-V3L2-Mtsl-79U4-ovuJ-YaQf-YV9qHs

四、创建LVM的卷组VG

1.相关命令

vgcreate 创建VG

vgscan 扫描VG

2.创建逻辑卷VG

# vgcreate vg0 /dev/hdb1 /dev/hdb2

Volume group “vg0″ successfully created

Reading all physical volumes. This may take a while…

Found volume group “vg0″ using metadata type lvm2

# vgdisplay

熟悉Linux的高手进!volgroup00-logvol00

查阅 LVM ( Logical Volume Manager )

这个逻辑卷的空间使用率已经达到92%了,而且此戚你的根文件系统就在这上面,所以应该扩展了。只要你的卷组还有足够的空间,使用lvextend命令进行扩展就可以。关于卷组的使用,可森码陵以使用vgdisplay命令查看。如果卷组中也没有足够的空模闹间了,则需要添加磁盘,然后扩展你的卷组。

Linux LVM分区的创建分配

许多Linux使用者安装操作系统时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如何精确评估和分配各个硬盘分区的容量,如果当初评估不准确,一旦系统分区不够用时可能不得不备份、删除相关数据,甚至被迫重新规划分区并重装操作系统,以满足应用系统的需要。

LVM是Linux环境中对磁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是建立在硬盘和分区之上、文件系统之下的一个逻辑层,可提高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RHEL5默认安装的分区格式就是LVM逻辑卷的格式,需要注意的是/boot分区不能基于LVM创建,必须独立出来。

LVM的配置过程也很简单,并不是很难,为此,我画了一张图文并茂的解析图,解析了LVM创建的整个过程。更详细的理论知识还请参看一些教程或者去Google哦!

实验环境:

首先从空的硬盘sdb上创建两个分区sdb1 1G,sdb2 2G. 为接下来做LVM做准备.

为了后期便于维护管理,记得给分区加上标示,这样即使你不在的情况下,别人看到标示了就不会轻易动这块区域了. LVM的标识是8e,设置完成后记得按w保存

一、创建逻辑卷

将新创建的两个分区/dev/sdb1 /dev/sdb2转化成物理卷,主要是添加LVM属性信息并划分PE存储单元.

创建卷组 vgdata ,并将刚才创建好的两个物理卷加入该卷组.可以看出默认PE大小为4MB,PE是卷组的最小存储单元.可以通过 –s参数修改大小。

从物理卷vgdata上面分割500M给新的逻辑卷lvdata1.

使用mkfs.ext4命令在逻辑卷lvdata1上创建ext4文件系统.

将创建好的文件系统/data1挂载到/data1上.(创建好之后,会在/dev/mapper/生成一个软连接名字为”卷组-逻辑卷”)

便于以后 服务器 重启自动挂载,需要将创建好的文件系统挂载信息添加到/etc/fstab里面.UUID可以通过 blkid命令查询.

为了查看/etc/fstab是否设置正确,可以先卸载逻辑卷data1,然后使用mount –a 使内核重新读取/etc/fstab,看是否能够自动挂载.

二、逻辑卷 lvdata1 不够用了,如何扩展。

给逻辑卷增加空间并不会影响以前空间的使用,所以无需卸载文件系统,直接通过命令lvextend –L +500M /dev/vgdata/lvdata1或者lvextend –l 2.5G /dev/vgdata/lvdata1 给lvdata1增加500M空间(lvdata1目前是2G空间)设置完成之后,记得使用resize2fs命令来同步文件系统。

三、当卷组不够用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卷组

重新从第二块硬盘上创建一个分区sdb3,具体操作步骤省略。并将创建好的分区加入到已经存在的卷组vgdata中。通过pvs命令查看是否成功。

四、当硬盘空间不够用的情况下,如果减少逻辑卷的空间释放给其他逻辑卷使用。

减少逻辑卷空间,步骤如下

1、 先卸载逻辑卷data1

2、 然后通过e2fsck命令检测逻辑卷上空余的空间。

3、 使用resize2fs将文件系统减少到700M。

4、 再使用lvreduce命令将逻辑卷减少到700M。

注意:文件系统大小和逻辑卷大小一定要保持一致才行。如果逻辑卷大于文件系统,由于部分区域未格式化成文件系统会造成空间的浪费。如果逻辑卷小于文件系统,哪数据就出问题了。

完成之后,就可以通过mount命令挂载重新使用了。

五、如果某一块磁盘或者分区故障了如何将数据快速转移到相同的卷组其他的空间去。

1、通过pvmove命令转移空间数据

2、通过vgreduce命令将即将坏的磁盘或者分区从卷组vgdata里面移除除去。

3、通过pvremove命令将即将坏的磁盘或者分区从系统中删除掉。

4、手工拆除硬盘或者通过一些工具修复分区。

六、删除整个逻辑卷

1、先通过umount命令卸载掉逻辑卷lvdata1

2、修改/etc/fstab里面逻辑卷的挂载信息,否则系统有可能启动不起来。

3、通过lvremove 删除逻辑卷lvdata1

4、通过vgremove 删除卷组vgdata

5、通过pvremove 将物理卷转化成普通分区。

删除完了,别忘了修改分区的id标识。修改成普通Linux分区即可。

总结:LVM逻辑卷是Linux里面一个很棒的空间使用机制,因为分区在没有格式化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加大或者放小的。通过LVM可以将你的磁盘空间做到灵活自如。

用以致学,学以致用

linux卷组不自动激活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linux卷组不自动激活码,Linux卷组未自动激活:如何解决?,如何在LINUX下使用LVM,熟悉Linux的高手进!volgroup00-logvol00,Linux LVM分区的创建分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服务器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HCS-500型上海科果碳硫分析仪优势及特点

一、信号采集单元

科果HCS-50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在红外吸收信号的数字采样单元部分,采用了行业通用的高稳定可靠的24bitΔΣ的CS54XX系列芯片作为数字采样的核心芯片,该芯片可以实现高达16K/s的采样频率,数据采样快速高效。 该芯片内部自带ΔΣ计算单元,数字比较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可以有效地过滤采样过程中的杂质信号。

在采样芯片的外围电路设计上我们独家采用了高精度的电压基准芯片提供给采样用的比较电压,完全改善了以往设计中由于线形电源纹波变化导致的采样数据的个体漂移。

在对采样芯片的控制和数据读取上我们摒弃了以往产品通过普通的8051单片机软件程序控制的方式,采用了现在电路设计最流行的大规模FPGA芯片设计技术和快速光藕隔离技术,我们设计了对采样芯片的硬件处理过程的算法,从而可以实现对采样芯片的高速采集和高速控制。 并且这种设计使得对采集芯片的控制完全不需要占用CPU的处理时间,彻底解决了以往设计中由于CPU采集数据处理不及时带来的数据缺失和与PC软件通信过程异常中断(USB中断)的相关问题。

二、中央数据处理单元

科果HCS-50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为了实现仪器的高性能处理能力,我们不再采用以往设计用的简单价廉的主频只有22M的8051单片机,以上8位的8051单片机远远不能满足仪器所需要的实时处理速度。 科果HCS-50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的中央数据处理单元独家采用目前处理主频高达200Mhz的高性能工业级ARM9处理器,内存和闪存都采用了32M存储空间的高速芯片。 我们在处理器软件设计上采用了开源的Linux实时操作系统,控制软件设计上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程序的最优化和高可靠性。 在处理器与采样芯片接口上使用FPGA作为中间驱动芯片和数据缓冲器,对外部控制阀门采用FPGA实现了并行处理缓冲器驱动快速隔离光藕控制相应的端口。 由于我们采用了高速的CPU和采集芯片使用FPGA的硬件处理,所以该仪器将分析采样次数提高到每秒10万次以上,而现有其它仪器使用8位8051系列单片机的采样次数一般为8000/次。

高速的CPU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将数据进行逐次逼近和概率统计计算,然后把得到的有效数据存入32M的大容量SDRAM中。

三、数据传输单元

科果HCS-50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在行业上率先推出了融合高速USB和以太网TCP/IP协议的双通讯接口。 较现有其他基于低速串口和部分厂家的USB单接口的仪器可以更好的提供便利的现场安装。 该仪器在使用高速USB和以太网与PC进行通信上由于采用了Linux操作系统经过验证的底层驱动,所以仪器分析通信过程中保证了通讯的高稳定和数据的可靠性。 这和现有一些仪器采用8051单片机驱动USB芯片的简易通信方式有技术上的本质区别,低速的8051单片机在同时分析采样数据和处理USB协议时会出现处理中断的情况,这就是现有一些仪器容易出现的USB通讯中断的原因。 而科果HCS-50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采用的是具有16级流水线结构的ARM9处理器和实时多任务Linux操作系统,保证了通信和数据采集过程的并行处理能力,软件设计上采用了多线程多任务处理技术,实现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的时间误差在us级。 在采集数据传输控制中我们依靠底层CPU的高实时性进行独立采样,对数据处理采用了底层数据队列缓冲技术、多数据校验冗余技术。 使得数据的采集点的分布和数量不再受数据传输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如果采用PC机的连续定时采集方法来采集分析数据点,而由于现在的PC上的桌面操作系统都是非实时系统,所以采集数据上都会出现采样点的间隔时间的大小偏移,这样必然导致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 科果HCS-50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为避免这种弊端提出了全新的设计思想,完全实现了采样点的高实时性和采样点的时间间隔的准确性。 在传输协议上通过PC上位机系统应用软件不断请求数据,底层系统将处理好的队列缓冲数据实时组包发送。 每一组数据包采用队列链表结构,以免数据传输缺失或错误。

系统构成如图:

FPGA处理单元电源单元通讯USB DEVICE以太网络存储SD卡32M SDRAM32M FLASHA/D芯片电磁阀光藕光藕D/A转换

四、应用软件

1、快速输入、人机交互更便捷。

对于需要用户输入的数据或指令,诸如“分析方法”的选择、样品的选择、样品重量的键入等人机交互的操作,直接列于主界面,主要用户可以快速选择或输入数据。 下图为分析软件的主界面。

2、人性化设计,参数设置灵活方便。

例如在高频功率曲线的设置上采用“热点”拖拽的方法,即用鼠标单曲线上的某个热点(图中小红点),可以进行拖拽设置不同类型的功率曲线。 而且还可以对节点进行精确修改、增加、插入、删除等编辑操作。

3、采用“分析方法”概念。

对分析参数而言,舍弃传统的“通道”的概念,采用“分析方法”这个概念,使用户更容易理解。 而且分析方法的新建、修改、删除等都非常方便。

4、软件功能强大。

在数据库的管理上,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存储、拥有功能强大、多重过滤数据库检索引擎,工作曲线的同步显示、存储、放大及多重曲线的多层次比较、分析结果word报表输出等几十种功能。

五、线性化定标新技术——多元非线性拟合方法

采用全量程范围多元非线性拟合方法,以实现在检测范围内非常高的线性度。 红外碳硫分析仪是通过检测CO2及SO2气体对红外辐射吸收量来分析物质中的碳硫元素含量;线性化定标是仪器数据中关键技术,由于朗伯比尔定律是符合指数规律,又因红外滤光片具有一定带宽,气体吸收系数不是常数,因而要获得积分面积线性化定标是十分困难。 我们经过多年研究和实验,终于在线性化定标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全量程范围内获得非常高的线性度。

六、恒压稳流除尘系统

根据气动原理,设计了恒压恒流供氧、自动清扫炉头、自动排尘,有效地减少粉尘对硫元素分析的影响。 气路部件包括电磁阀、气缸、气路管、气路接头全部采用意大利CAMOZZI气动有限公司进口元件,电磁阀寿命达百万次以上,气缸采用无油润滑技术,适用于恶劣现场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内产品常见的气路系统的可靠性和密封性难题。

七、整机结构

整机采用模块化一体化设计,高频炉部分和红外检测部分实现隔离,减少高频炉振荡产生的电磁波对红外信号的干扰;电源系统采用固态电源模块,防尘、简洁可靠;连线大多采用高频屏蔽线,避免高频干扰,提高了整个仪器电路的可靠性。

八、高频炉的设计

1、高频炉输入功率为2.5千瓦,选用3.5KW风冷陶瓷功率管并使其工作在丙类工作状态,提高了功率输出的稳定性及元件寿命。

2、主振电容采用额定电流达一百安培的真空陶瓷电容,具有极低的介质损耗、优良的稳定性,有效提高了可靠性及功率输出的稳定性。

3、采用高Q值铁氧体芯表面具有高抗氧化镀层的感应线圈;设有冷却风道,加强冷却风扇功率,提高了功率元件的热稳定性。

九、程序升温功能

1、根据样品中碳硫元素释放要求设置最佳熔样温度。

2、在高碳样品分析时,可以通过调整高频炉功率控制释放速度提高分析精度。

3、在超低碳分析时通过程序升温有效处理样品表面吸附碳及坩埚中的碳空白的影响,提高低碳分析精度。

十、红外检测系统

核心部件红外检测池选用高效、长寿命的贵金属微型红外光源及金属反射镜;调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的高精度步进电机,达到了调制频率的长期稳定;采用红外热释电固体光锥型传感器、窄带滤光片,使整机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可有效检测ppm级的碳硫含量。

网络工程具体学哪些课程?核心内容是什么?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课程。 课程分类介绍:①数学:高等数学 ----(数学系的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讲的主要是微积分,对学电路的人来说,微积分(一元、多元)、曲线曲面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在后续理论课中经常遇到。 概率统计 ---- 凡是跟通信、信号处理有关的课程都要用到概率论。 数学物理方法 ---- 有些学校研究生才学,有些学校分成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数学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 学习电磁场、微波的数学基础。 还可能会开设随机过程(需要概率作基础)乃至泛函分析。 ②理论:电路原理 ---- 基础的课程。 信号与系统 ---- 连续与离散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很重要但也很难数字信号处理 ----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信号的数字变换、数字滤波器之类。 基本上这两门都需要大量的算法和编程。 通信原理 ---- 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论 ---- 信息论的应用范围很广,但电子工程专业常把这门课讲成编码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 ---- 天书般的课程,基本上是物理系的电动力学的翻版,用数学去研究磁场(恒定电磁场、时变电磁场)。 ③电路:模拟电路 ---- 晶体管、运放、电源、A/D、D/A。 数字电路 ---- 门电路、触发器、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可编程器件,数字电子系统的基础(包括计算机)。 高频电路 ---- 无线电电路,放大、调制、解调、混频,比模拟电路难微波技术 ---- 处理方法跟前面几种电路完全不同,需要电磁场理论作基础。 ④计算机:微机原理 ---- 80x86硬件工作原理。 汇编语言 ---- 直接对应CPU指令的程序设计语言。 单片机 ---- CPU和控制电路做成一块集成电路,各种电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讲解51系列。 C c++语言 ----(现在只讲c语言的学校可能不多了)写系统程序用的语言,与硬件相关的开发经常用到。 软件基础 ----(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方法+软件工程)也可能是几门课,讲软件的原理和怎么写软件。 详细课程介绍:①c语言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工具。 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有点,有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 因此,c语言特别适合于编写系统软件。 c语言诞生后,许多原来用汇编语言编写的软件,现在可以用c语言编写了。 初学是切忌过早的滥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如不适当的使用++和--的副作用。 学习程序设计,一定要学活用活,不要死学不会用,要举一反三,在以后的需要时能很快的掌握一种新语言。 ②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作为一一门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抽象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 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 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然而,很多学生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 要想学好高等数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理解概念。 数学中有很多概念。 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个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 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 对于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条件和结论以外,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 要特别提醒学习者的是,课本上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题的特点和解法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 作题时要善于总结---- 不仅总结方法,也要总结错误。 这样,作完之后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举一反三。 第四,理清脉络。 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帮助。 ③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 本课程针对网络课程的特点,采用了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内容生动活泼,易于理解。 课程以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答疑,学生讨论等形式使该课程体现出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等特点。 本课程从概念上可以区分为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两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关的,根据连续信号分解为不同的基本信号,对应推导出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分别为:时域分析、频域 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也是类似的过程。 本课程采用先连续后离散的布局安排知识,可先集中精力学好连续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内容,再通过类比理解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概念。 状态分析方法也结合两大块给出,从而建立完整的信号与系统的概念。 本课程除了大纲要求的主要内容外,还给出了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分析,离散傅立叶变换、FFT等内容以扩展知识面。 ④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含有互感的电路、三相电路、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双口网络、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状态变量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等。 ⑤微机原理微机原理的侧重点是介绍指令系统和接口,它对于了解微机的硬件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机进行控制、通信,则微机原理是必修的课程。 因此,绝大多数专业都将微机原理列为主干课程之一。 C语言被认为是介于高级语言与汇编之间的一种编程语言,也称为中级语言,很多操作系统就是用C实现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层的通信程序、驱动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编写的,其重要原因就在于C语言非常接近汇编语言,换句话说,C语言离计算机的硬件很近,但同时C语言编程又要比汇编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欢C语言。 一般来说,学习微机原理并不需要C语言的基础,而要真正学懂、学通C语言,微机原理是必须具备的基础,如C中的指针操作,就需要对微机的存储器的结构有所了解。 不幸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机原理,笔者认为这实在是误人子弟,不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另外,有些人认为,微机原理作为一门联系硬件与软件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是与该门课程地位不相称的。 ⑥通信原理通信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 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与检测理论。 在通信原理的课程中,有多处要用到信息论的结论或定理。 信息论已成为设计通信系统与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诉工程师们关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 信道中存在噪声。 在通信过程中噪声与干扰是无法避免的。 随着对噪声与干扰的研究产生了随机过程理论。 对信号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随机过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领域,编码是一种技术,是要能用硬件或软件实现的。 在数学上可以存在很多码,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间,但只有在通信系统中能生成和识别的码才能应用。 编码理论与通信结合形成了两个方向: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调制理论可划分为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它们的区别在于线性调制不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非线性调制要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并且往往占有更宽的频带,因而非线性调制通常比线性调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接收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分开,还原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之为解调或检测。 作为通信原理课程,还包含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复用。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只有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同步或者信号间建立相同的时间关系,接收端才能解调和识别信号。 信道复用是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号同时通过同一信道的一种约定或者规范,使得多个用户的话音、图像等消息能同时通过同一电缆或者其他信道传输。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专业课程,可以进一步讲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 要设计制造通信系统,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硬件(电路、微波)与软件(系统软件与嵌入式软件),这是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另一分支的课程体系结构。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从内容上主要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重点是数字通信的调制、编码、同步等内容。 配合完成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习题作业。 期间开设一些验证性实验,同时使用SystemView实验教学,使学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统实际工作的情况。 由于学生通信原理的认识难度,教师加强了该课程的多媒体CAI教学,形象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 利用课程组研制成功的电子教案的演示文稿与以难点仿真为主的图示辅助教学软件开展教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正在研究与开发成功网上实验教学软件,把教学仪器的使用、重要实验仪器的仿真模拟实验上网,以进一步适应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 总之,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CAI课件、综合设计和网络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⑦数字电路数字电路基础教程从最基本的门电路讲起,直到各类常见的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存储器、时序电路等等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教程耐心的阐述了各类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比如什么真值表、什么是竞争冒险现象、各种进制中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2进制,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是16进制等等基础的知识,直到让我们可以海阔天空,看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数字电路的由来,发现它并不神秘,甚至要比模拟电路更简单!有了这些基础性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自学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复杂数字电路知识。 ⑧模拟电子电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模拟电子电路是中央电大理工科开放专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本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如“现代电子电路与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等 )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特点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 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 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制烟都需要什么器械?

1.含纳米SOD的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香烟中的应用:2.一种以植物为原料的香烟过滤嘴生产方法:3.降低卷烟烟气中亚硝胺含量的滤嘴及丝束添加剂:4.自动出烟香烟盒:5.用于整条香烟的自动包装装置:6.自动弹出香烟盒:7.香烟包装方法和装置:8.一种与过滤嘴香烟包装的改进相关的方法:9.为连续香烟制造机加料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分配器装置:10.一种铝纸复合纸及其生产方法:11.一种聚丙烯丝束香烟过滤嘴棒粘接剂的制备方法:12.一种聚丙烯丝束香烟过滤嘴棒粘接剂:13.烟草制品的接合方法和装置:14.卫生型香烟包装成型装置:15.香烟烟条自动分拣机拨料机构:16.香烟过滤嘴棒的长度和/或直径的测量方法和装置:17.卫生型包装的过滤嘴香烟:18.过滤嘴香烟排列方法:19.新型香烟过滤嘴:20.一种香烟过滤嘴用改性聚丙烯丝束的制造方法:21.一种保健香烟及其制作方法:22.一种利用造纸法再造烟叶制造香烟的方法:23.在香烟制条机里形成至少两个烟草条的装置和方法:24.烟草皱纹薄片的制造方法:25.含有纤维素粒子的香烟过滤嘴:26.香烟过滤嘴及其制造方法:27.复合卷烟纸:28.对香烟加工业制品产生作用的方法和装置:29.椰苎丝纯天然植物纤维滤咀及其制作方法:30.盒装过滤嘴香烟及其包装方法:31.一种对烟草加香、加药和/或加色的方法:32.可滤除有害成份提高烟质及可用性的卷烟过滤嘴:33.一种用于提高烟叶品质的复合酶及其制备工艺:34.差异烟支组合包装香烟:35.香烟内包装用防伪铝箔复合纸:36.香烟过滤嘴水松纸:37.龙纹香烟(C)及其卷烟用龙纹盘纸(C):38.香烟过滤嘴装配机:39.香烟过滤嘴装置:40.改良结构的卷烟机供料装置:41.一种过滤嘴香烟的包装方法:42.用于制造硬香烟包装盒的方法和装置:43.香烟条盒透明纸包装机:44.低危害安全香烟及其加工方法:45.香烟的过滤嘴段或过滤嘴及其制造方法:46.一种新的香烟内包装方法:47.安全玉丝香烟及其制造方法:48.香烟干燥器:49.制造过滤嘴香烟的方法:50.双层包纸香烟及其制造机器和制造方法:51.扁瓶形状香烟容器和包装香烟的方法:52.卷烟滤嘴棒用高透气度成型纸:53.用于香烟的过滤嘴组件及其制造方法:54.香烟滤嘴连接器:55.一种香烟包装新方法:56.一种硅藻土烟嘴滤芯及其制造方法:57.纳米香烟及其制备方法:58.用于香烟的包装机:59.香烟盒以及制造这种香烟盒的方法和装置:60.香烟小包透明纸包装整形机:61.香烟卷制机的烟丝输送装置:62.硬质香烟包装盒及其制造方法:63.一种香烟过滤嘴及其制作方法:64.香烟包装盒及其制造方法:65.一种香烟滤嘴压密装置:66.香烟包封材料的加工方法和装置:67.双十支硬盒香烟内衬纸整形机构:68.自动叠层热收缩香烟包装机:69.香烟包装机组烟库夹烟器:70.香烟包装机内框纸切刀:71.带有多条包装线的香烟包装机:72.香烟包装机:73.一种香烟硬条盒全自动包装机:74.香烟的包装方法和设备及采用该包装方法生产的香烟包:75.在香烟包装机上形成香烟组的方法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