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安装前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相关设置
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安装之前有关硬件设置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的确存在的话,您就需要在安装 Debian 前先做一些准备工作了。一般来说,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或者可能修改系统中 BIOS/UEFI/系统固件(system firmware)的设定。所谓或就是硬件运行所需的核心软件。它在系统引导过程(即开机之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6.1.BIOS/UEFI 设置菜单的使用
BIOS/UEFI 为启动机器提供了基本的功能,并允许您的操作系统可以访问硬件。系统提供了 BIOS/UEFI 设置菜单,通过它可以配置 BIOS/UEFI。要进入 BIOS/UEFI 设置菜单,您需要在打开计算机的时候按下某组合键。通常这会是或键,但也有厂商使用其他的键。一般在开机的时候会有信息显示使用哪些键可以进入设置界面。
3.6.2.选择引导设备
在 BIOS/UEFI 设置菜单上,您可以选择用什么次序来检测设备上的可引导操作系统。供选择的通常有内置硬盘、CD/DVD-ROM 驱动器和 USB 存储设备,如 U 盘和外置硬盘。在新的系统上还可能会有使用 PXE 打开网络引导。
根据不同的安装介质(CD/DVD ROM、U 盘、网络引导),您可以选择打开哪些没有打开的引导设备。
多数 BIOS/UEFI 版本允许在启动时调出引导菜单选择本次会话中所使用的引导设备。如果有这项功能,BIOS/UEFI 通常启动时会显示一条类似的信息。具体的按键会因系统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键有、和。从这个菜单选择的设备不会影响 BIOS/UEFI 中默认的引导次序,就是说,可以从 U 盘启动一次,而将内置硬盘作为主引导设备。
如果您的 BIOS/UEFI 不提供引导菜单选择当前的启动设备,您只好从 BIOS/UEFI 设置中将
debian-installer
设备设为主引导设备。
很不幸,有些计算机的 BIOS/UEFI 版本可能会有错误。即使将 BIOS/UEFI 的主设备改成从 U 盘引导,也无法令
debian-installer
成功启动。有些系统完全不能从 U 盘介质进行引导;其他的引导需要将 U 盘引导默认从或改成或才行。
特别是在您在 U 盘上使用 isohybrid 安装映像(参阅第4.3.1节 “使用混合 CD/DVD 映像制作 U 盘”),将设备类型改成有助于解决不能从 U 盘硬盘模式下的引导问题。
您会需要配置您的 BIOS/UEFI,来允许。
如果您无法更改 BIOS/UEFI 以从 U 盘直接启动,您仍然可以选择将 ISO 复制到该盘中。按第4.4节 “为从硬盘引导准备文件”启动
debian-installer
,并在扫描硬盘驱动器发现安装程序 ISO 映像后,选择 USB 设备并选择安装映像。
3.6.3.具有 UEFI 固件的系统
UEFI()是一种新型系统固件,用于许多现代系统,并且 – 与其他用途一起 – 旨在取代传统的 PC BIOS。
目前,大多数使用 UEFI 的 PC 系统在固件中也有一个所谓的(CSM),它提供与经典的 PC BIOS 完全相同的操作系统接口,以便软件编写对于经典的 PC BIOS 可以不变地使用。尽管如此,UEFI 旨在有一天完全取代旧的 PC BIOS,而不会完全向后兼容,并且已经有很多具有 UEFI 但没有 CSM 的系统。
在使用 UEFI 的系统上,安装操作系统时需要考虑几件事情。固件加载操作系统的方式在经典 BIOS(或 CSM 模式下的 UEFI)和原生 UEFI 之间完全不同。一个主要的区别是,硬盘分区在硬盘上的记录方式。虽然经典的 BIOS 和 UEFI 在 CSM 模式下使用 DOS 分区表,但是原生 UEFI 使用不同的分区方案,称为(GPT)。在单个磁盘上,为了所有的实际目的,只能使用两个中的一个,并且在一个磁盘上使用不同操作系统的多引导设置的情况下,所有系统都必须使用相同类型的分区表。使用 GPT 从磁盘引导只能在原生 UEFI 模式下进行,但随着硬盘大小的增长,使用 GPT 变得越来越普遍,因为传统的 DOS 分区表无法寻址大于 2TB 的磁盘,而 GPT 允许更大的磁盘。BIOS(或 CSM 模式下的 UEFI)和原生 UEFI 之间的另一个主要区别是存储引导代码的位置,以及以哪种格式。这意味着每个系统都需要不同的引导加载程序。
后者在有 CSM 的 UEFI 系统上,在启动
debian-installer
时变得很重要,因为
debian-installer
会检查它是在 BIOS 还是在原生 UEFI 系统上启动,然后安装相应的引导加载程序。通常情况下,这很简单,但在多引导环境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在一些具有 CSM 的 UEFI 系统上,可移动设备的默认启动模式可能与从硬盘启动时实际使用的不同,因此当从 U 盘启动安装程序时,模式可能与启动另一个已经安装在硬盘上的操作系统不同,这可能会安装错误的引导加载程序,并且在完成安装后系统可能无法启动。当从固件启动菜单中选择启动设备时,某些系统为每个设备提供两个独立的选择,以便用户可以选择是在 CSM 还是原生 UEFI 模式下进行。
3.6.4.安全引导
另一个与 UEFI 相关的主题是所谓的机制。安全启动是 UEFI 实现的一个功能,仅允许固件加载和执行使用某些密钥签名的代码,从而阻止任何(潜在的恶意)未签名或用未知密钥签名的引导代码。实际上,大多数 UEFI 的安全启动默认仅接受微软的签名,其用于签署 Windows 启动加载程序。Debian包含一个由Microsoft签名的启动加载程序,因此可以在启用了安全引导的系统上正常工作。
3.6.5.禁用 Windows 的/功能
Windows 提供了一个(在 Windows 8 中名为,在 Windows 10 中名为)的功能,来减少系统启动时间。从技术上讲,当启用此功能时,Windows 在执行关机命令后不会进行真正的关机和真正的冷启动,而是执行类似于部分挂起到磁盘的操作,以减少时间。只要 Windows 是机器上唯一的操作系统,这就没问题,但当您有双引导时,若另一个操作系统与 Windows 访问相同的文件系统,这就有可能会导致问题和数据丢失。在这种情况下,文件系统的真实状态可能与 Windows 认为在之后的情况不同,并且可能在进一步写入文件系统时导致文件系统损坏。因此,在双引导设置中,为了避免文件系统损坏,必须在 Windows 中禁用/功能。
进一步,Windows 更新机制已知(有时)会自动启动这些特性,即使此前已经被用户关闭了。建议定期再次检查这个设置。
也可能需要禁用,甚至需要允许访问 UEFI 设置。来选择启动另一个操作系统或
debian-installer
。在某些 UEFI 系统上,固件将会不初始化键盘控制器或 USB 硬件,以减少时间。在这些情况下,有必要启动到 Windows 并禁用此功能,以允许更改引导顺序。
3.6.6.需要留心的硬件问题

USB BIOS 支持与键盘. 假如您没有 PS/2 规格的键盘,而只有 USB 键盘,在一些很老的 PC 上您需要在 BIOS 设置里面打开 legacy keyboard emulation 设置,使得在引导菜单中可以使用键盘。当然新系统中不会遇到这种问题。如果您的键盘无法在引导菜单下工作,请参考主板手册,并在 BIOS 中查看或选项。
怎么区分debian、jessie、wheezy和squeeze?
5是Debian6是squeeze7是wheezy8是jessie1、广义的Debian是指一个致力于创建自由操作系统的合作组织及其作品,由于Debian项目众多内核分支中以Linux宏内核为主,而且Debian开发者所创建的操作系统中绝大部分基础工具来自于GNU工程,因此“Debian”常指DebianGNU/Linux。 2、非官方内核分支还有只支持x86的DebianGNU/HurdHurd微内核,只支持amd64的Dyson(OpenSolaris混合内核)等这些非官方分支都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没有实用性,比如Hurd微内核在技术上不成熟,而Dyson则基础功能仍不完善,Debian”正式发音为dɛ.ən,Debian是国际化协作项目,官方未指定任何非英文名称。
各主流LinuX系统性能对比是怎么样的?免费授权使用的有哪些?
Linux,全称GNU/Linux,是一种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其内核由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于1991年10月5日首次发布,它主要受到Minix和Unix思想的启发,是一个基于POS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 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 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 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Linux有上百种不同的发行版,如基于社区开发的debian、archlinux,和基于商业开发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Oracle Linux等。
2021年6月,根据Linux 5.14刚刚进入合并队列的char-misc-next提交,Linux 5.14正式移除了RAW驱动。
linux系统中怎样卸载软件?
第一篇: Linux下软件的安装与卸载在Windows下安装软件时,只需运行软件的安装程序(setup、install等)或者用zip等解压缩软件解开即可安装,运行反安装程序(uninstall、unware、“卸载”等)就能将软件清除干净,完全图形化的操作界面,简单到只要用鼠标一直点击“下一步”就可以了。 而Linux好象就不一样了,很多的初学者都抱怨在Linux下安装和卸载软件非常地困难,没有像使用Windows时那么直观。 其实在Linux下安装和卸载软件也非常简单,同样也有安装向导或解压安装的方式,不相同的只不过是除了二进制形式的软件分发外,还有许许多多以源代码形式分发的软件包,下面就来详细地讲一讲这些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一、二进制分发软件包的安装与卸载Linux软件的二进制分发是指事先已经编译好二进制形式的软件包的发布形式,其优点是安装使用容易,缺点则是缺乏灵活性,如果该软件包是为特定的硬件/操作系统平台编译的,那它就不能在另外的平台或环境下正确执行。 1、*形式的二进制软件包安装:rpm -ivh *卸载:rpm -e packgename说明:RPM(RedHat Packge Manager)是RedHat公司出的软件包管理器,使用它可以很容易地对rpm形式的软件包进行安装、升级、卸载、验证、查询等操作,安装简单,而卸载时也可以将软件安装在多处目录中的文件删除干净,因此推荐初学者尽可能使用rpm形式的软件包。 rpm的参数中-i是安装,-v是校验,-h是用散列符显示安装进度,*是软件包的文件名(这里的*特指*以外的以rpm为后缀的文件);参数-e是删除软件包,packgename是软件包名,与软件包的文件名有所区别,它往往是文件名中位于版本号前面的字符串,例如和是软件包文件名,它们的软件包名称分别是apache和apache-devel。 更多的rpm参数请自行参看手册页:man rpm。 如果你不喜欢在字符界面下安装或卸载这些软件包,完全可以在X-Window下使用图形界面的软件包管理程序,如glint、xrpm这样的图形接口,或者是KDE的kpackge等,这样对软件包的安装、升级、卸载、验证和查询就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来轻松完成。 2、*/*、*2形式的二进制软件包安装:tar zxvf * 或 tar yxvf *2卸载:手动删除说明:*/*2形式的二进制软件包是用tar工具来打包、用gzip/bzip2压缩的,安装时直接解包即可。 对于解压后只有单一目录的软件,卸载时用命令“rm -rf 软件目录名”;如果解压后文件分散在多处目录中,则必须一一手动删除(稍麻烦),想知道解压时向系统中安装了哪些文件,可以用命令“tar ztvf *”/“tar ytvf *2”获取清单。 tar的参数z是调用gzip解压,x是解包,v是校验,f是显示结果,y是调用bzip2解压,t是列出包的文件清单。 更多的参数请参看手册页:man tar。 如果你更喜欢图形界面的操作,可以在X-Window下使用KDE的ArK压缩档案管理工具。 3、提供安装程序的软件包这类软件包已经提供了安装脚本或二进制的安装向导程序(setup、install、等),只需运行它就可以完成软件的安装;而卸载时也相应地提供了反安装的脚本或程序。 例如SUN公司的StarOffice办公软件套件就使用名为setup的安装程序,而且在软件安装后提供反安装的功能,目前这种类型的软件包还比较少,因其安装与卸载的方式与Windows软件一样,所以就无需多讲了。 二、源代码分发软件包的安装与卸载Linux软件的源代码分发是指提供了该软件所有程序源代码的发布形式,需要用户自己编译成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并进行安装,其优点是配置灵活,可以随意去掉或保留某些功能/模块,适应多种硬件/操作系统平台及编译环境,缺点是难度较大,一般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1、*形式的源代码软件包安装:rpm -rebuild * /usr/src/dist/RPMSrpm -ivh *卸载:rpm -e packgename说明:rpm --rebuild *命令将源代码编译并在/usr/src/dist/RPMS下生成二进制的rpm包,然后再安装该二进制包即可。 packgename如前所述。 2、*/*、*2形式的源代码软件包安装:tar zxvf * 或 tar yxvf *2 先解压然后进入解压后的目录:./configure 配置Make 编译make install 安装卸载:make uninstall 或 手动删除说明:建议解压后先阅读说明文件,可以了解安装有哪些需求,有必要时还需改动编译配置。 有些软件包的源代码在编译安装后可以用make install命令来进行卸载,如果不提供此功能,则软件的卸载必须手动删除。 由于软件可能将文件分散地安装在系统的多个目录中,往往很难把它删除干净,那你应该在编译前进行配置,指定软件将要安装到目标路径:./configure --prefix=目录名,这样可以使用“rm -rf 软件目录名”命令来进行干净彻底的卸载。 与其它安装方式相比,需要用户自己编译安装是最难的,它适合于使用Linux已有一定经验的人,一般不推荐初学者使用。 关于Linux下软件的安装与卸载lanche已经讲了这么多,但可能还会有人问怎么知道一个/bz2包是二进制文件包呢还是源代码包?如果你用过压缩工具就会明白,压缩包未必就是软件,它也可能是备份的许多图片,也可能是打包在一起的普通资料,要分辨它到底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查看包里的文件清单,使用命令tar ztvf * / tar ytvf *2或者在X-Window下使用图形化的ArK压缩档案管理工具都可以,源代码包里的文件往往会含有种种源代码文件,头文件*.h、c代码源文件*.c、C++代码源文件*/*等;而二进制包里的文件则会有可执行文件(与软件同名的往往是主执行文件),标志是其所在路径含有名为bin的目录(仅有少数例外)。 原来这么简单呀,还不快点自己试试!linux下安装与删除软件现在linuxx下的软件大都是rpm,deb、和2格式。 格式的软件。 安装:rpm -ivh ***,如出现软件包倚赖性问题,按照提示先安装那些被倚赖的软件包。 删除:rpm -e 软件包名。 执行man rpm,可以获得更多有关rpm命令的信息。 在redhat8下,已经提供了图形化安装和删除软件的工具。 从开始菜单----系统设置----软件包。 格式的软件。 这种格式是Debian GNU/Linux下软件常用的格式。 安装:dpkg -i ***删除:dpkg -e软件包名在Redhat8下安装deb格式的软件,可用alien软件将deb格式转变为rpm格式,然后再用rpm命令安装;或者安装dpkg软件包,使用dpkg命令(这个我没有试过)和2格式的软件这两种格式是以源代码发布的,先用tar将软件打包,再用gzip或bzip2压缩.安装:a.先解开软件包,tar zxvf ****或者tar jxvf ****2b.进入解开的目录里,执行./configure .( 用./configure --help,可以获得编译配置的选项)c. maked. make install.删除:一般软件默认安装在/usr/local目录,可执行文件在bin或sbin目录,配置文件在etc目录,库文件在 lib目录,数据文件在share目录,开发程序用的头文件在include,软件说明文件在man目录。 删除时,只要删除以软件名命名的所有目录及其下的文件和bin、sbin目录里的可执行文件即可。 如果编译时指定了安装目录(如./configure --prefix=/ussr/local/aaa),则只需要简单删除aaa目录即可。 总得来说,rpm和deb格式的软件安装简单,快速,易于管理;和2格式的软件安装时有更大的自由度,更灵活,但也更费时间(编译一个十几M的软件就要花我1个多小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