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NET.com原创稿件】“ 网络攻击比以往更加猖獗、规模更大、复杂性更高。在此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需要防范无处不在的网络攻击,然而仅仅依靠传统的数据中心或者对云的防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边缘技术进行弥补。 ”Akamai亚太及日本地区副总裁暨总经理Graeme Beardsell在近日举行的Akamai媒体沟通会上这样说道。
Akamai亚太及日本地区副总裁暨总经理Graeme Beardsell
Akamai的二十年
会议当日,Graeme Beardsell首先介绍了Akamai成立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他表示:“Akamai在创立之初就是要解决互联网拥塞的问题,所以我们在20年之前就开始创建边缘网络,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一致的、快速的、安全的用户体验。”
Akamai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公司名取自夏威夷语“聪明”之意。1998年,Akamai为解决互联网拥塞问题而正式创立。1999年,Akamai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经历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后那几年的低谷期,发展到今天,Akamai已经是一家达到20亿美金营收的公司。
今年是Akamai成立20周年,也是Akamai进入中国的10周年。历经20年的发展,Akamai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CDN平台。目前,Akamai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24万台 服务器 ,跨越1700多个网络,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地区,财富500强超过一半的企业都在使用Akamai的服务,包括:福斯、索尼、三星、Steam运营公司Valve、Adobe等。
放眼亚太和日本地区,Akamai现在部署有46000个服务器,跨越693个运营商的网络,分布在1054个不同的地点,27个国家和329个城市,每秒处理的数据流量在13个TB,甚至更高水平。
近年来,CDN服务提供商创业公司逐渐涌现,市场竞争激烈。也有不少网络厂商绕开CDN服务提供商,自行与ISP签署协议,将自己的服务器部署在网络的边缘节点上,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Akamai如何保持强竞争力呢?
对此,Akamai区域副总裁暨大中华区总经理李昇表示,“Akamai的云服务高度的分散化、全球边缘节点的能力是我们最大的优势。”通过20年的积累,Akamai在边缘已拥有了强大的基础设施,现在要做的是最大化地释放边缘计算能力。另一方面,Akamai的边缘技术能够更好地完成网络优化、应用性能交付以及安全防御,提升用户的数字体验。
Akamai区域副总裁暨大中华区总经理李昇
让用户在网络边缘获得快速、智能和安全的体验
那么,如何释放边缘计算技术能力,让用户在网络边缘获得快速、智能和安全的体验呢?Akamai大中华区企业事业部高级售前技术经理李文涛向记者介绍,Akamai的解决方案分为四大部分:
安全性:随着企业的上云、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会在互联网上遇到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所以安全性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
性能:Akamai给客户带来的方案是用户性能和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无论是针对企业的网站、还是移动应用、API的连接,Akamai都可以提供全球化的、一致的、最稳定的、最高的性能和体验。
交付:Akamai媒体交付解决方案帮助媒体公司用最佳的分辨率、高清的自适应的交付视频和文件的内容,确保媒体公司的观众,无论在手机App端,还是桌面的电子设备上,都能获得最佳的观看和娱乐的体验。
服务:在出海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的基础设施、安全的风险并不是非常了解,往往需要极具经验的全球化服务商为其提供大量的咨询和建议,尤其是结合行业需求方面的建议。
Akamai大中华区企业事业部高级售前技术经理李文涛
李文涛强调说:“Akamai非常重视安全。目前,Akamai在安全领域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云安全厂商之一,我们也获得了很多市场权威咨询研究机构的认可。比如:Akamai连续第二年在Gartner的Web 应用程序防火墙魔力象限中处于领导者位置。”
Akamai提供了面向各种规模组织的安全解决方案,一方面为大型企业提供完整的应用防护、基础设施防护、用户信息和物联网相关的防护;另一方面也为中型和小型初创企业提供了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由于这些企业往往不具备专门的安全团队和深厚的安全管理经验,Akamai通过一键式的安全部署、云端的安全策略更新,为它们尽可能地降低安全运维的难度,并提供简单易用、满足业务需求的安全解决方案。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应用数据迁移到云上,导致其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信息泄露和安全的风险。通过Akamai云安全解决方案,不论企业是用公有云、混合云,还是多云的战略,Akamai都可以帮企业把安全防御和控制扩展到云的边界,提供跨云的一致性的安全防护,包括在应用层面、DDoS流量层面、爬虫层面。
李文涛指出:“Akamai使用的是边缘计算技术,通过部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CDN的边缘节点,承载了我们独有的安全软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算法,帮助企业、媒体、电商等各行业用户在互联网边缘刚刚有安全威胁萌芽时,就能识别和抵御威胁,防止它们聚集起来,对企业的数据中心或者云造成更大的风险。”
最后,李文涛总结道,Akamai认为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初创的企业,云都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在利用云的弹性计算、灵活部署的能力之后,也一定要考虑怎样将灵活应用、安全可靠、高效的业务交付到最终用户的手中,这就需要采用端到端的云和CDN互补的战略,靠全球的CDN和分布式的计算平台达到。
安全防御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网络安全市场的发展和ICT市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网络安全的成熟度也随着ICT市场发展逐渐成熟。 全球权威咨询机构IDC在2007年提出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和移动四大支柱技术为依托的“第三平台” 概念,以第三平台为基础,将全球ICT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试点创新、倍增创新、智能创新。
今天,第三平台技术已经进入到倍增创新的阶段,成为企业IT系统的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被行业所关注,并且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各行各业。 未来,进入“智能创新”阶段,在超复杂性规模化环境中,人工智能的成熟度将呈现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的领域也将会产生更多的创新。
在过去的两年里,伴随着ICT的高速发展,全球的恶意移动软件攻击的数量增加了将近一倍;在我国,漏洞的数量也逐年递增。 究其原因,其主要在于数字化转型带来了IT资产价值的大幅提升,导致黑产为获利而加大各种网络攻击行为。 根据IDC在亚太地区的一项调研,当网络攻击发生时,只有17%企业可以使用自动化工具,实时的进行威胁处理,而其他的绝大多数的企业难以高效处理网络攻击事件。 因此,未来企业需要的是自动化的处理、快速的检测、快速的响应,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将会在此间发挥巨大的作用。
新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会为黑产所利用。 近些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技术和基础设施可以作为企业业务系统的资源,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但是,它们也为黑产进行网络攻击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云计算的大量运算能力可能会被用来发起DDoS攻击;会有一定比例的海量物联网终端可能被黑客控制做为“肉鸡”;人工智能技术也可能被用于自动化攻击工具的开发,形成AI黑客机器人。 在这种情况下,依赖人工去处理大量的攻击事件是不现实的。 因此,未来网络安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制造AI防御机器人对抗AI黑客机器人进行防御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0年前,由于IT架构极简,企业进行网络安全建设往往是简单选择一些合规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日志分析等。 今天,企业的IT系统已经广泛的部署在云计算环境中,基础设施环境越发复杂,仅仅依靠这些产品已经不足以识别、发现、处置复杂的安全风险。 根据IDC研究,未来,企业所选择的网络安全技术将向大数据分析、AI、认知方向发展,具体包括:自动响应、开发安全计划、调查、探索、威胁诱捕等等新的安全技术。
根据IDC的调研,全球网络安全市场需求仍然不断快速增长。 IDC预测,到2022年,60%的安全运营中心的初级分析师,将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持续提高其工作效率,并提升其运营的安全水平。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安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互相处促进,逐渐成熟。 人工智能也将成为网络安全产业未来发展必备的关键技术。
ddos防火墙是个什么原理?真的有用吗?
专业的DDOS 防火墙肯定对DDOS 有用的,当然,这个问题也不能100% 来说,毕竟,DDOS 绝对是不能100% 防御了的。 从某一品牌来说,有没有用直接看客户使用量及网络知名度就知晓了。 而技术嘛,简单讲得话,是根据DDOS攻击的原理,来做出的规则等方面技术来防御DDOS.欢迎有问题的朋友与我探讨
CDN防御与高防服务器有什么区别?
CDN的防御方式:
而CDN采用多节点分布,能解决各地区不同网络用户访问速度,解决并发量减轻网站服务器的压力,并且隐藏源站ip,从而让攻击者找不到源站ip,无法直接攻击到源服务器,使攻击打到CDN的节点上。 CDN则每个节点都是单机防御,每个节点都有套餐防御的对应防御,除非是攻击超过套餐防御,不然网站是不会受到影响,可以为客户的网站得到安全保障。
高防服务器的防御方式:

高防服务器采用单机防御或者集群防御,攻击直接打在源服务器上的。 攻击可能会导致服务器的带宽CPU内存使用率跑到100%,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源站,导致卡死亦或者网站打不开和访问不了等诸多问题。
当我们发现网站或服务器被DDOS攻击时,不要过度惊慌失措,先查看一下网站服务器是不是被黑了,找出网站存在的黑链,然后做好网站的安全防御,开启IP禁PING,可以防止被扫描,关闭不需要的端口,接入墨者安全高防。 不过单独硬防的成本挺高的,企业如果对成本控制有要求的话可以选择墨者安全的集群防护,防御能力是很不错的,成本也比阿里云网易云这些大牌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