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redis中所有key的实践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经常用于缓存、消息队列和定时任务等场景。在开发和运维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查看Redis中存储的数据,了解其中的结构和内容,以做出相应的决策。而要查看Redis中所有的key,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使用keys命令查找所有的key
Redis提供了一个keys命令,可以列出所有符合给定模式的key。例如,给定模式为”*”,即通配符,可以列出所有的key。代码如下:
$ redis-cli keys “*”
该命令会返回一个列表,包含所有符合条件的key。但是,如果Redis中的数据比较多,使用keys命令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并且会占用大量的CPU和内存资源。因此,我们需要谨慎使用这个命令。方式二:使用SCAN命令遍历所有的keyRedis提供了一个SCAN命令,可以遍历所有的key。与keys命令不同的是,SCAN命令限制了每次返回的key的数量,并且可以在遍历过程中进行其他操作,例如删除、修改、统计等。代码如下:```pythonimport redis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keys = []cursor = '0'while True:cursor, results = r.scan(cursor=cursor, count=1000)keys.extend(results)if cursor == '0':breakprint(keys)
该代码使用Redis的Python客户端redis-py,通过SCAN命令遍历所有的key,每次返回1000个key,并将结果保存在一个列表中。该列表包含了Redis中所有的key,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SCAN命令也会对Redis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在遍历大量数据和使用高CPU和内存资源的情况下。因此,我们建议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该命令,并调整参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Redis的负载。
方式三:通过监控Redis的RDB文件获取所有的key
Redis可以将数据周期性地保存到磁盘上,形成一个RDB文件。通过监控该文件,我们也可以获取Redis中所有的key。代码如下:
import binascii
import struct
REDIS_RDB_VERSION = 6
REDIS_RDB_OPCODE_EXPIRETIME_MS = 0xFC
REDIS_RDB_OPCODE_EXPIRETIME = 0xFD
REDIS_RDB_OPCODE_SELECTDB = 0xFE
REDIS_RDB_OPCODE_EOF = 0xFF
def read_redis_rdb(file):
with open(file, “rb”) as f:
# Magic Header
read_bytes = 9
magic_header = f.read(read_bytes)
if magic_header[:5] != b’\x52\x45\x44\x49\x53′:
rse ValueError(“Invalid RDB magic header”)
if int(binascii.hexlify(magic_header[5:]), 16) != REDIS_RDB_VERSION:
rse ValueError(“Invalid RDB version”)
# Read>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www.IDC.Net)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什么是redis呢,求通俗解释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从2010年3月15日起,Redis的开发工作由VMware主持。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 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类型)。 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 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 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 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 redis的出现,很大程度补偿了memcached这类key/value存储的不足,在部 分场合可以对关系数据库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它提供了Python,Ruby,Erlang,PHP客户端,使用很方便。 [1]Redis支持主从同步。 数据可以从主服务器向任意数量的从服务器上同步,从服务器可以是关联其他从服务器的主服务器。 这使得Redis可执行单层树复制。 从盘可以有意无意的对数据进行写操作。 由于完全实现了发布/订阅机制,使得从数据库在任何地方同步树时,可订阅一个频道并接收主服务器完整的消息发布记录。 同步对读取操作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冗余很有帮助。

灰鸽子远程控制什么用
灰鸽子的运行原理灰鸽子木马分两部分:客户端和服务端。 黑客(姑且这么称呼吧)操纵着客户端,利用客户端配置生成一个服务端程序。 服务端文件的名字默认为G_,然后黑客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这个木马(俗称种木马或者开后门)。 种木马的手段有很多,比如,黑客可以将它与一张图片绑定,然后假冒成一个羞涩的MM通过QQ把木马传给你,诱骗你运行;也可以建立一个个人网页,诱骗你点击,利用IE漏洞把木马下载到你的机器上并运行;还可以将文件上传到某个软件下载站点,冒充成一个有趣的软件诱骗用户下载……由于灰鸽子病毒变种繁多,其文件名也很多变,近来发现的以()类型居多,不易对付,在被感染的系统%Windows%目录下生成三个病毒文件,分别是 G_,G_,G_Server_。 G_运行后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目录下(98/xp下为系统盘的windows目录,2k/NT下为系统盘的Winnt目录),然后再从体内释放G_和G_Server_到windows目录下。 G_、G_和G_Server_三个文件相互配合组成了灰鸽子服务端,有些灰鸽子会多释放出一个名为G_的文件用来记录键盘操作。 同时注意,G_这个名称并不固定,它是可以定制的,比如当定制服务端文件名为时,生成的文件就是、和A_。 Windows目录下的G_文件将自己注册成服务(9X系统写注册表启动项),每次开机都能自动运行,运行后启动G_和G_Server_并自动退出。 G_文件实现后门功能,与控制端客户端进行通信;G_Server_则通过拦截API调用来隐藏病毒。 因此,中毒后,我们看不到病毒文件,也看不到病毒注册的服务项。 随着灰鸽子服务端文件的设置不同,G_Server_有时候附在的进程空间中,有时候则是附在所有进程中。 灰鸽子病毒其特点是“三个隐藏”——隐藏进程、隐藏服务、隐藏病毒文件灰鸽子的手工检测由于灰鸽子拦截了API调用,在正常模式下木马程序文件和它注册的服务项均被隐藏,也就是说你即使设置了“显示所有隐藏文件”也看不到它们。 此外,灰鸽子服务端的文件名也是可以自定义的,这都给手工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对于灰鸽子的检测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上面的运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无论自定义的服务器端文件名是什么,一般都会在操作系统的安装目录下生成一个以“_”结尾的文件。 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较为准确手工检测出灰鸽子木马。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 进入安全模式的方法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 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发现了一个名为G_Server_的文件。 4、根据灰鸽子原理分析我们知道,G_Server_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G_和G_文件。 打开Windows目录,果然有这两个文件,同时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G_文件。 [以上的我试过,但唔知系米我唔识操作,所以根本我都揾唔到,后黎我下咗个WINDOWS木马清道夫,扫描硬盘,咁就揾到晒所有嘅木马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木马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 灰鸽子的手工清除经过上面的分析,清除灰鸽子就很容易了。 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此操作需在安全模式下进行,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一、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2000/XP系统: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点击“开始”-》“运行”,输入“”,确定。 ),打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 注册表项。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G_”,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3、删除整个G_键值所在的服务项。 [呢个都系,可能真系我唔识操作,所以根本就都揾唔到,于是我用咗一个低B嘅方法,就系照住清道夫搜出黎嘅文件名来查找,竟然俾我揾到.呵呵~~`揾唔到果D即系无注册项,所以直接入去文件删除就得了]98/me系统:在9X下,灰鸽子启动项只有一个,因此清除更为简单。 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立即可以看到名为G_的一项,将G_项删除即可。 二、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安全模式下删除Windows目录下的G_、G_、G_server_以及G_文件,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至此,灰鸽子已经被清除干净。 附:其实现在大部分的杀毒软件还是可以帮助查杀灰鸽子病毒的,本人使用的是瑞星杀毒软件并已经更新至最新版本,在正常模式下,瑞星查杀了除G_文件外的所有文件,其实本人并没有指望瑞星能够全部查杀,但瑞星实际上给我帮了一个大忙,就是帮我确定了所中灰鸽子病毒的类型,我在使用瑞星查杀时查杀了G_、G_server_和G_这三个文件以及由前两个文件释放的附在其他进程下的文件,这就让我确定了剩下的那个文件必然是G_,于是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安全模式,首先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 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然后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因为确定病毒文件为G_,但同时出于保险起见,在搜索中输入G_server*.*进行搜索,并选择所有分区,在C:\\windows目录下发现了G_,但令我惊讶的是竟然在D盘发现了这个文件的副本,其属性同样的隐藏的,所以建议大家在搜索时搜索所有分区,然后删除即可!
更多详情: 请到确实黑客里面有详细内容 8 3
ALT+空格+X 最大化
ALT+空格+N 最小化
窗口最小化和全屏化的快捷键是什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