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基于CentOS, Docker镜像实现
首先, 运行docker进入bash, 没啥用, 就让你看看, 之后exit就行
docker run -i -t -v /root/software/:/mnt/software/ docker.io/centos /bin/bash
# 参数: # -i:表示以“交互模式”运行容器,-i 则让容器的标准输入保持打开# -d: 表示容器后台运行 # -t:表示容器启动后会进入其命令行,-t 选项让Docker分配一个伪终端(pseudo-tty)并绑定到容器的标准输入上 # -v:表示需要将本地哪个目录挂载到容器中,格式:-v <宿主机目录>:<容器目录>,-v 标记来创建一个数据卷并挂载到容器里。在一次 run 中多次使用可以挂载多个数据卷。 # -p:指定对外80端口 # 不一定要使用“镜像 ID”,也可以使用“仓库名:标签名”
Dockerfile
############################################# version : Docker version ., build 3999ccb- unsupported# desc : 当前版本安装的ssh,wget,curl############################################
FROM docker.io/ centosMAINTAINER wenbronk [emailprotected]
# 一次性安装vim,wget,curl,ssh server等必备软件RUN yum install-y vim wget curl openssh- server sudoRUN mkdir -p //run/
# 安装supervisor工具RUN yum install-y Python- setuptoolsRUN easy_install supervisorRUN mkdir -p //log/
# 将sshd的UsePAM参数设置成noRUN sed-i/etc/ssh/ sshd_configRUN ssh -keygen -t rsa -f /etc/ssh/ ssh_host_rsa_keyRUN ssh -keygen -t dsa -f /etc/ssh/
# 添加root账户的密码为123456
RUN echo

# 添加测试用户admin,密码admin,并且将此用户添加到sudoers里RUN useradd adminRUN echo| chpasswdRUN echo >> /etc/
# 添加 supervisord 的配置文件,并复制配置文件到对应目录下面。(supervisord.conf文件和Dockerfile文件在同一路径)COPY supervisord.conf/etc/supervisor/
# 容器需要开放SSH 22端口EXPOSE
# 执行supervisord来同时执行多个命令,使用 supervisord 的可执行路径启动服务。CMD []
supervisord.conf文件
# 配置文件包含目录和进程# 第一段 supervsord 配置软件本身,使用 nodaemon 参数来运行。# 第二段包含要控制的 个服务。每一段包含一个服务的目录和启动这个服务的命令。[supervisord]nodaemon==/usr/sbin/sshd -D
注意: add命令使用时, 只能使用相对路径, 实际测试只能在当前目录下
构建docker镜像
docker build -t wenbronk/centos .
命令改进
docker run -p 9999:22 -t -i "birdben/tools:v1"
重新构建遇到的坑
在自己电脑上没事也布一次, 结果怎么也不行, 搞了2个点, 最后发现是因为yum install --y
可通过ssh链接进容器进行查看
ssh admin@. -p
如何进入docker的node镜像
1.什么是docker?Docker allows you to package an application with all of its dependencies into a standardized unit for software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 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类似 iPhone 的 app)。 几乎没有性能开销,可以很容易地在机器和数据中心中运行。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依赖于任何语言、框架包括系统。 Docker 的目标是实现轻量级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解决方案。 Docker 的基础是 Linux 容器(LXC)等技术。 在 LXC 的基础上 Docker 进行了进一步的封装,让用户不需要去关心容器的管理,使得操作更为简便。 用户操作 Docker 的容器就像操作一个快速轻量级的虚拟机一样简单。 下面的图片比较了 Docker 和传统虚拟化方式的不同之处,可见容器是在操作系统层面上实现虚拟化,直接复用本地主机的操作系统,而传统方式则是在硬件层面实现。 (图片来自Docker官方网站)简单入门Docker can build images automatically by reading the instructions from a Dockerfile. A Dockerfile is a text document that contains all the commands you would normally execute manually in order to build a Docker image. By calling docker build from your terminal, you can have Docker build your image step by step, executing the instructions 通过读取Dockerfile文件中的指令自动构建镜像。 Dcokerfile是一个文本文件,它包含了构建镜像所需要执行的全部命令。 执行docker build命令,Docker就会按照文档执行并最终创建一个镜像。 (这段话是翻译上面那段话的%>_<%)。 Dockerfile支持支持的语法命令如下:INSTRUCTION argument指令不区分大小写。 但是,命名约定为全部大写。 Dockerfile都必须以FROM命令开始。 FROM命令会指定镜像基于哪个基础镜像创建,接下来的命令也会基于这个基础镜像(译者注:CentOS和Ubuntu有些命令可是不一样的)。 FROM命令可以多次使用,表示会创建多个镜像。 具体语法如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试题
1.B 2.C 3.B 4.C 5.D 6.C 7.C 8.D 9.C 10.A11.A 12.A 13.A --不太确定 14.B 15.C 16.A 17.B 18.A 19.D 20.C1.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答: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 这个四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特性。 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 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持续性:持续性也称永久性(Permanence),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 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执行结果有任何影响。 2.为什么事务非正常结束时会影响数据库数据的正确性,请列举一例说明之。 答: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如果数据库系统运行中发生故障,有些事务尚未完成就被迫中断,这些未完成事务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有一部分已写入物理数据库,这时数据库就处于一种不正确的状态,或者说是不一致的状态。 例如某工厂的库存管理系统中,要把数量为Q的某种零件从仓库1移到仓库2存放。 则可以定义一个事务T,T包括两个操作;Q1=Q1-Q,Q2=Q2+Q。 如果T非正常终止时只做了第一个操作,则数据库就处于不一致性状态,库存量无缘无故少了Q。 3.数据库中为什么要有恢复子系统?它的功能是什么?答:因为计算机系统中硬件的故障、软件的错误、操作员的失误以及恶意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故障轻则造成运行事务非正常中断,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重则破坏数据库,使数据库中全部或部分数据丢失,因此必须要有恢复子系统。 恢复子系统的功能是: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亦称为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 4.数据库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故障有哪几类?哪些故障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哪些故障破坏数据库数据?答:数据库系统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类:(1)事务内部的故障;(2)系统故障;(3)介质故障;(4)计算机病毒。 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介质故障和计算机病毒破坏数据库数据。 5.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有哪些?答:数据转储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 当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利用转储的数据库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就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某个一致性状态。 6. 数据库转储的意义是什么? 试比较各种数据转储方法。 答:数据转储是数据库恢复中采用的基本技术。 所谓转储即DBA定期地将数据库复制到磁带或另一个磁盘上保存起来的过程。 当数据库遭到破坏后可以将后备副本重新装入,将数据库恢复到转储时的状态。 静态转储:在系统中无运行事务时进行的转储操作。 静态转储简单,但必须等待正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才能进行。 同样,新的事务必须等待转储结束才能执行。 显然,这会降低数据库的可用性。 动态转储:指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或修改。 动态转储可克服静态转储的缺点,它不用等待正在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也不会影响新事务的运行。 但是,转储结束时后援副本上的数据并不能保证正确有效。 因为转储期间运行的事务可能修改了某些数据,使得后援副本上的数据不是数据库的一致版本。 为此,必须把转储期间各事务对数据库的修改活动登记下来,建立日志文件(log file)。 这样,后援副本加上日志文件就能得到数据库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 转储还可以分为海量转储和增量转储两种方式。 海量转储是指每次转储全部数据库。 增量转储则指每次只转储上一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 从恢复角度看,使用海量转储得到的后备副本进行恢复一般说来更简单些。 但如果数据库很大,事务处理又十分频繁,则增量转储方式更实用更有效。 7. 什么是日志文件?为什么要设立日志文件?答:(1)日志文件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 (2)设立日志文件的目的是: 进行事务故障恢复;进行系统故障恢复;协助后备副本进行介质故障恢复。 8. 登记日志文件时为什么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答:把对数据的修改写到数据库中和把表示这个修改的日志记录写到日志文件中是两个不同的操作。 有可能在这两个操作之间发生故障,即这两个写操作只完成了一个。 如果先写了数据库修改,而在运行记录中没有登记这个修改,则以后就无法恢复这个修改了。 如果先写日志,但没有修改数据库,在恢复时只不过是多执行一次UNDO操作,并不会影响数据库的正确性。 所以一定要先写日志文件,即首先把日志记录写到日志文件中,然后写数据库的修改。 9. 针对不同的故障,试给出恢复的策略和方法。 (即如何进行事务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恢复?)答:事务故障的恢复:事务故障的恢复是由DBMS自动完成的,对用户是透明的。 DBMS执行恢复步骤是:(1)反向扫描文件日志(即从最后向前扫描日志文件),查找该事务的更新操作。 (2)对该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 即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前的值”写入数据库。 (3)继续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做同样处理。 (4)如此处理下去,直至读到此事务的开始标记,该事务故障的恢复就完成了。 答:系统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可能会造成数据库处于不一致状态:一是未完成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可能已写入数据库;二是已提交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可能还留在缓冲区,没来得及写入数据库。 因此恢复操作就是要撤销(UNDO)故障发生时未完成的事务,重做(REDO)已完成的事务。 系统的恢复步骤是:(1)正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出在故障发生前已经提交的事务队列(REDO队列)和未完成的事务队列(UNDO队列)。 (2)对撤销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UNDO处理。 进行UNDO处理的方法是,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个UNDO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即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前的值”(Before Image)写入数据库。 (3)对重做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REDO处理。 进行REDO处理的方法是: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个REDO事务重新执行日志文件登记的操作。 即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后的值”(After Image)写入数据库。 *解析:在第(1)步中如何找出REDO队列和UNDO队列?请大家思考一下。 下面给出一个算法:1) 建立两个事务队列:· UNDO-LIST: 需要执行undo操作的事务集合;· REDO-LIST: 需要执行redo操作的事务集合;两个事务队列初始均为空。 2) 从日志文件头开始,正向扫描日志文件· 如有新开始(遇到Begin Transaction)的事务Ti,把Ti暂时放入UNDO-LIST队列;· 如有提交的事务(遇到End Transaction)Tj,把Tj从UNDO-LIST队列移到REDO-LIST队列;直到日志文件结束答:介质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是最严重的一种故障。 恢复方法是重装数据库,然后重做已完成的事务。 具体过程是:(1)DBA装入最新的数据库后备副本(离故障发生时刻最近的转储副本),使数据库恢复到转储时的一致性状态。 (2)DBA装入转储结束时刻的日志文件副本(3)DBA启动系统恢复命令,由DBMS完成恢复功能,即重做已完成的事务。 *解析1)我们假定采用的是静态转储,因此第(1)步装入数据库后备副本便可以了。 2)如果采用的是静动态转储,第(1)步装入数据库后备副本还不够,还需同时装入转储开始时刻的日志文件副本,经过处理后才能得到正确的数据库后备副本。 3)第(2)步重做已完成的事务的算法是:a. 正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出故障发生前已提交的事务的标识,将其记入重做队列b. 再一次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对重做队列中的所有事务进行重做处理。 即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后的值”写入数据库。 10. 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有什么优点?答:利用日志技术进行数据库恢复时,恢复子系统必须搜索日志,确定哪些事务需要REDO,哪些事务需要UNDO。 一般来说,需要检查所有日志记录。 这样做有两个问题:一是搜索整个日志将耗费大量的时间。 二是很多需要REDO处理的事务实际上已经将它们的更新操作结果写到数据库中了,恢复子系统又重新执行了这些操作,浪费了大量时间。 检查点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11. 试述使用检查点方法进行恢复的步骤。 答:① 从重新开始文件中找到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在日志文件中的地址,由该地址在日志文件中找到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 ② 由该检查点记录得到检查点建立时刻所有正在执行的事务清单ACTIVE-LIST。 这里建立两个事务队列:· UNDO-LIST: 需要执行undo操作的事务集合;· REDO-LIST: 需要执行redo操作的事务集合;把ACTIVE-LIST暂时放入UNDO-LIST队列,REDO队列暂为空。 ③ 从检查点开始正向扫描日志文件· 如有新开始的事务Ti,把Ti暂时放入UNDO-LIST队列;· 如有提交的事务Tj,把Tj从UNDO-LIST队列移到REDO-LIST队列,直到日志文件结束;④ 对UNDO-LIST中的每个事务执行UNDO操作, 对REDO-LIST中的每个事务执行REDO操作。 12. 什么是数据库镜像?它有什么用途?答:数据库镜像即根据DBA的要求,自动把整个数据库或者其中的部分关键数据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 每当主数据库更新时,DBMS自动把更新后的数据复制过去,即DBMS自动保证镜像数据与主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库镜像的用途有:一是用于数据库恢复。 当出现介质故障时,可由镜像磁盘继续提供使用,同时DBMS自动利用镜像磁盘数据进行数据库的恢复,不需要关闭系统和重装数据库副本。 二是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 在没有出现故障时,当一个用户对某个数据加排它锁进行修改时,其他用户可以读镜像数据库上的数据,而不必等待该用户释放锁。
docker在Web开发中得使用流程是怎样的
设想一个如下场景:我们需要一个webapp,其功能是用户注册并将注册信息插入到数据库,环境为Ubuntu+Tomcat+Mysql,怎么做?不使用Docker的话,我们通常会这样做,以Ubuntu为操作系统,然后安装Tomcat和MySQL,最后把app部署上就可以了。 那么使用Docker会怎么做呢,在这个场景下,可以有两种方式:1.仍然以Ubuntu为操作系统,然后构建一个安装有MySQL和Tomcat的Docker镜像,并把app部署到其中,最后启动Docker镜像就可以了。 看起来好像和不使用Docker基本相同,甚至还要麻烦一些,是这样吗?别着急,继续往下看。 2.第二种方式则体现了Docker的每个容器只做一件事情的思想,我们构建两个镜像,一个仅安装Tomcat并部署我们的app,另一个仅安装MySQL,然后启动这两个镜像,得到两个容器,再利用Docker的容器互联技术将二者连接(Docker的容器是通过http连接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