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数据处理能力、可靠性和投资成本几个方面来分析DB2数据库对 服务器 的具体要求,为您揭示DB2服务器选型的关键因素,供您参考。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于5月正式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从世博会的信息化通气会上了解到,负责世博会预约服务管理系统的是长江计算机公司。该公司以 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DB2数据库作平台,力求稳妥高效的解决世博会开幕前庞大的票务和各种预约服务的IT系统压力。
我们就DB2数据库服务器的选型,从数据处理能力、可靠性和投资成本几个方面来分析DB2数据库对服务器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即将到来的世博会案例,揭秘其选型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DB2数据库?
DB2数据库是IBM研制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凭借优秀的可伸缩性、良好的大规模并行特性广泛应用于大型数据库系统。由于采用了数据分级技术,能够使集群内的数据很方便的下载到本地LAN数据库服务器,衔接了客户机/服务器用户对数据库集群的访问,使数据库本地化和远程连接尽可能的透明。也因此,从大型集群到单用户环境,包括linux、OS/2和Windows平台,DB2都有一席之地。
从DBA(数据库管理员,英文是Database Administrator,简称DBA)的角度来看,DB2定位于高层次的数据利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恢复性。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数据库应用均可以流畅的运行在DB2上——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传统SQL数据库在并行调用到一定规模之后,数据库性能会有较大的下滑——而DB2恰恰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
2006年IBM发布了DB2的第九个版本,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率先实现了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关系数据间的无缝交互,而无需考虑数据的格式、平台或数据库位置。可以说,DB2 9是一款划时代的数据库产品,它结合了关系型数据库和层次型数据库二者的特点,从而成为了混合型数据库——各种DBMS特性仍然存在的同时,能够非常好的支持XML数据。
DB2 9对服务器选型是一个考验
基于以上两种特性的DB2 9对服务器选型来说明显是一个考验。首先,关系型数据库对计算并行性有较高要求,由于关系索引需要在各分支关系树中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因此在并行计算的同时也对计算速度(主频等)有严格的要求——某一子进程返回结果造成的延迟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性能。另一方面,层次型数据库在逐层递归索引时,容易对服务器I/O造成巨大压力。以往DBA们在处理典型的层次型数据库时,通常采用增大服务器内存的方式,以保证一次性载入足够多的数据,以消减服务器内部I /O瓶颈,但处理器对内存的访问又成为掣肘的关键。

由于DB2更适用于企业级海量数据库的部署,因此上述两类对计算能力和内存响应的要求均只是性能层面的;真正困扰企业DBA的是如何保证数据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分布式数据库配合庞大的集群固然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但其数据中心规模所带来的运营成本在今天也成了企业IT部门的心病——据IDC调查,每花1美元采购数据中心设备,就将增添8美元的运营成本(还不包括电费)。因此,如何能够在满足性能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DB2数据库硬件的假设成本,才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p#
兼顾计算与I/O性能 至强7500助力DB2
可以看出,DB2数据库对服务器的苛刻要求让DBA们难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既要并行计算能力强大,其主频(不能过低)还要能把保证单线程计算强度,此外还需要“内存敏感”,以使得I/O方面没有瓶颈。
让我们先来看看以往的解决方案:首先是RISC架构小型机。IBM Power系列处理器一贯以来都走着高主频路线,然而其Power 6系列处理器区区4个核心在并行计算上显得有些不足。而另一大RISC旗帜SPARC系列处理器,倒是走了多核心路线,但为了维持功耗而牺牲主频的做法使得SPARC处理器在“主频敏感”型计算中处于劣势。
按照传统的做法,DBA们只有承受昂贵的投资,接受“小型机集群”以弥补处理器造成的短板。而x86平台虽然价格便宜,但以往在并行计算性能以及可靠性上很难满足DBA的需求。直到去年至强5500系列处理器发布,凭借Nehalem架构强悍的并行能力和优异的内存控制一举在双路领域赢得DBA们的青睐,而今年发布的至强5600更是以32nm六核12线程的超强性能接替至强5500为双路至四路的数据库服务器提供了充分的升级空间。
但是在四路以上的大型企业级应用领域呢?3月底,英特尔发布了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凭借8核16线程的强悍并行能力以及优秀的4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横扫x86平台——为八路及以上服务器带来“革命性”的性能提升。据官方数据表示,至强7500的内存带宽比至强7400高9倍,运行数据库程序时的性能则是后者的2.5倍,整数运算性能为至强7400的1.7倍,浮点运算性能则是至强7400的2.2倍。而且,由于使用了4个QPI接口,让服务器厂商无须借助其他控制器芯片,就可以扩展到8路服务器。
从前面分析的两大需求来看,至强7500的并行计算性能已然是目前x86平台最高产品,而单核计算性能毕竟和主频挂钩。至强7500的主频在 2.26GHz,在笔者的DBA朋友中有质疑的,认为这主频并不高,比一些动辄3GHz以上的主频要低。但是要知道,至强7500有英特尔Turbo Boost睿频技术,可以根据工作负载,动态的提升主频10%左右——甚至可以关闭其他低负载内核,将单核主频提升至4GHz以上。笔者的DBA朋友在听到解释后也为之惊讶:“这也太聪明了吧。”英特尔所提倡的“智能计算”理念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处理器能动态调节工作状态。#p#
另一方面,对于DB2数据库的“内存敏感型”需求(比如前文提到的层次型数据库)来说,至强7500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四通道DDR3内存的支持以及四条QPI带来的6.4GT/s极限内部互联速率。对于CPU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I/O瓶颈,就是CPU内部的高速缓存。
简单说明一下,CPU读取数据时,先从高速缓存中索引,如果搜索到相关数据就可以很快返回给CPU计算。如果没有需要的数据,就会去内存中索引,也因此我们经常会认为加大系统内存,同时提高系统内存的带宽(也就是访问内存的速度)可以提升性能。那么,从本源上看,如果提升CPU缓存不是更有效么。是的,但是成本太高,而且CPU内寸土寸金,受制于工艺制程也不可能集成太多(上一代至强7400二级缓存9MB,三级缓存16MB),如今的至强7500 凭借45纳米工艺集成了16MB二级缓存和24兆三级缓存,也就提升了CPU在内部索引数据的成功率,大幅度提升了I/O水平——这种效率是叠加的(请自行理解)。
可以看出,尽管DB2数据库对服务器要求很高,尤其是CPU方面,在计算性能和内存I/O方面对处理器要求可以说很苛刻。而至强7500通过睿频和超线程技术解决了DB2数据库对CPU主频和并行能力的双重要求,并以强悍的内存支持和超大缓存将系统I/O延伸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要提一下DBA们关注的可靠性问题,至强7500首次引入了多达22条的RAS特性,所构建的MCA架构大大保证了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可靠性。
从成本上看,x86平台低廉的价格和强大的生态环境支持使企业在部署DB2数据库时的成本投资相对要少很多。而从运营维护上来看,至强7500的性能远超以往的x86处理器,可以实现更多路整合,也就变相节约了投入和电费。
世界最长的对联书法作品是谁创作?
纪录编号:Z--1005-01纪录性质: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纪录来源: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数据库纪录详细:世界最长的对联书法作品——章桂佛创作的庆上海世博长联证书编号:Z--1005-01颁证日期:2010年6月8日湖南省长沙县章桂佛先生于2010年2月创作庆上海世博长联书法作品,全联共220字,书法作品上、下联各长108米,创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对联书法作品世界纪录。
世博参观攻略
上海旅行社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一天,游客可参观中国馆、世博主题馆和世博中心,在世博文化中心观看一场表演(内容根据参观当日的节目表)。 如有剩余的时间,可参观日本馆、韩国馆等有特色的亚洲国家馆。 第二天,推荐市民参观一些有很多亮点的欧洲国家馆,如英国馆、西班牙馆和德国馆。 英国馆的核心部分叫“种子圣殿”,它是六层楼高的立方体结构,周身插满约6万根透明的亚克力杆,这些亚克力杆向外伸展,随风轻摇。 白天,光线透过透明的亚克力杆照亮“种子圣殿”的内部;晚上,它们内含的光源能点亮整个建筑。 西班牙馆是一座有艺术性、有吸引力的建筑,建筑材料是最环保、最传统的,建筑手段却最先进。 藤条设计是建筑的一种趋势,在防湿、防火方面都没有问题。 西班牙馆外墙都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呈流线型。 阳光将透过藤条的缝隙,洒在展馆的内部。 德国馆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 在那里,参观者可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属球进行互动,金属球会随着人群的动作及呼声做出各种回应。 参观者们越踊跃、越齐心,金属球所产生的能量就越大。 这个巨大的金属球就像一个城市,而让城市充满活力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团结。 第三天,建议游客参观城市最佳实践区,那里有上海案例“沪上·生态家”、伦敦案例“零碳馆”,你可以领略到来自全球很多城市的先进理念,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最后一天的剩余时间里,建议市民看一下优秀的企业馆,如上汽-通用汽车馆等。
急一篇需世博会观后感作文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水晶宫开幕的当天, 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透过铁门映入眼帘的教堂的顶楼, 还有那无数挥舞着的手掌, 鲜花, 雕像, 以及挤满人群的走廊, 进入大殿后嘹亮的号声, 此种感觉实在毕生难忘。 我感到无比激动……放眼所见……那美丽的水晶喷泉……是那么的神奇——多么浩大、多么辉煌、多么震撼人心。 正如我后来多次向人谈到的感受, 那天我的心中充满虔诚——很难有其他仪式可以让人有如此的感受。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 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 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 夸耀各自的故乡和祖国。 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 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 使人心情激荡。 今天, 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为世界博览会悠长的发展历程增添新的华彩与辉煌。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 其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造福全体城市居民。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 人们对自然, 对生态越来越关注。 二十一世纪主导的住宅是绿色家园, 二十一世纪主导的食品是绿色食品, 二十一世纪主导的的环境是绿色环境。 绿色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绿化就是体现绿色的重要环节。
绿化这个词对我们并不陌生, 众所周知, 绿化可以美化环境, 释放氧气, 减弱噪声, 降低气温, 阻挡风沙、改良环境。 不仅如此, 绿化还可以减低人类害怕及生气的情绪促进正向的心理反应。 可以说, 绿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上海把绿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头戏。 随着世博会申办工作进入倒计时, 表盘上那分分秒秒都躁动着的指针撩拨起所有关心世博会的人的心弦,特别是与世博项目休戚相关的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的工作人员, 毕竟400公顷的申办会址上有60%-80%都将是绿地。 绿化对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城市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 而且还能带动经济增长。
首先, 绿化对上海的城市建设有促进推动作用。 据了解,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多条与黄浦江垂直的绿色植物走廊, 将绿化带从滨江地区延伸到城市腹地, 犹如现代城市与大自然连接的纽带;在满目绿意的衬托下, 一条长四五百米、专供游人徜徉观光的花桥将横跨浦江两岸, 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标志性建筑。 世博会之后, 将根据这一地区的城市雏形改造博览会的空间, 将其融入上海市区。 绿色走廊和运河将予以保留。 穿越黄浦江的花桥也将保留, 它可把散步的游人引向新的城市公园, 在展览会之后, 作为上海市容的一部分, 成为上海的又一标志性景观。
其次, 绿化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004年2月2日上海被正式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上海也提出了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 在1990年, 上海还处于还清债务阶段;但就2004年上海全年新建绿地1800公顷, 绿化覆盖率达到36%, 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 内环线内基本消除绿化500米服务半径盲区, 建设了一大批大型公共绿地;由于2010年世界博览会建设的城市绿地将更多。 在绿地建设中不仅突出生态功能, 更加注重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景观功能。 以这种发展势头, 到2010年, 上海达到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缺少绿色的家园就缺少了宁静、安详和快乐。 没有了茵茵绿草, 只有片片惨白的路面, 在强烈阳光下泛着刺眼的苍白。 水是生命的源泉, 而绿色是生命的色彩。 只有充满绿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机, 充满活力。 绿色, 是人类永恒的理念, 是文明的象征。 它显示了大自然的灵感和魅力。 让我们从现在行动起来, 让城市多一份绿色, 添一份活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