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磁盘阵列)是一种技术,它允许将多个磁盘驱动器集成为一个单一而可靠的存储设备。 RD系统提供了数据冗余和快速访问速度等优点。 在Linux操作系统中,使用RD磁盘阵列来存储数据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然而,当需要查看RD磁盘阵列的详细信息时,如控制器型号、磁盘状态等等,可能需要一些更高级的命令。 本文将为你介绍两种Linux命令,可以方便地查看RD磁盘阵列的信息。
1. cat /proc/mdstat命令
cat /proc/mdstat命令是一种简单而方便的命令,可以帮助你查看Linux系统中的磁盘阵列配置和状态信息。它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工具或软件,而是直接使用Linux的命令行界面。
在终端运行该命令时,系统会返回一个文本输出,其中包含有关Linux系统上的所有RD设备的信息。例如,你将能够读取RD设备的状态、挂载点、控制器和磁盘型号等相关信息。
例如,以下是执行命令后输出的示例:
# cat /proc/mdstat
Personalities : [linear] [rd0] [rd1] [rd10] [rd6] [rd5] [rd4] [multipath] [faulty]
md0 : active rd1 sda1[0] sdb1[1]
20231456 blocks super 1.2 [2/2] [UU]
md1 : active rd5 sdd1[0] sde1[5] sdf1[1] sdc1[4] sdb2[2]
1757591040 blocks super 1.2 level 5, 512k chunk, algorithm 2 [5/4] [UUU_U]
其中,“Personalities”是指支持的RD级别。 在以上示例中,支持linear、rd0、rd1、rd10、rd6、rd5、rd4、multipath和faulty等级别。
缩进的内容“md0”和“md1”是RD设备的名称。 在以上示例中,“md0”是由“sda1”和“sdb1”组成的RD 1设备,而“md1”是由“sdd1”、“sde1”、“sdf1”、“sdc1”和“sdb2”组成的RD 5设备。
“blocks”代表RD设备的大小,“super 1.2”代表该设备使用的元数据格式。 “[2/2]”表示RD设备中物理磁盘的数量和计划的数量。“[UU]”表示设备正常运行。
2. lspci命令
lspci命令是Linux系统上一款强大的命令行工具,可以轻松查看Linux系统上所有PCI设备及其详细信息。它可以查找磁盘控制器的型号和其他信息。
使用该命令时,所有PCI设备都会被列出。 若要查找与磁盘阵列有关的设备,需要搜索包含关于RD控制器的信息。
例如,以下是查看RD控制器详细信息的示例:

# lspci -v | grep -A 6 -i rd
00:07.0 RD bus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C600/X79 series chipset RD Controller (rev 06)
Subsystem: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mart Array P420i Controller
Flags: bus master, fast devsel, latency 0, IRQ 16
Memory at d7720230 (32-bit, non-prefetchable) [size=4K]
Memory at d7727000 (32-bit, non-prefetchable) [size=4K]
Memory at d7726000 (32-bit, non-prefetchable) [size=256]
I/O ports at f0e0 [size=8]
以上输出显示正在使用的RD控制器的型号为“Intel Corporation C600/X79 series chipset RD Controller”,并且控制器有四个内存和一个I /O端口。
在Linux系统中,查看RD磁盘阵列的信息可以使用简单的命令。 cat /proc/mdstat命令可以查看RD设备的状态、挂载点、控制器和磁盘型号等相关信息。lspci命令可以方便地查找RD控制器的型号和其他信息。以上两个命令可以让你轻松地查询RD信息。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如何查看linux服务器raid5 rebuilding进度
有些情况下Linux服务器系统不是自己装好的,raid也不是自己配置的,远程登录系统后可能就不知道系统是否有做raid,raid级别多少?因此在这里稍微总结一下Linux下查看软、硬raid信息的方法。
软件raid:只能通过Linux系统本身来查看
cat /proc/mdstat
可以看到raid级别,状态等信息。
硬件raid:更佳的办法是通过已安装的raid厂商的薯樱管理工具来查看,有cmdline,也有图形界面。如Adaptec公司的硬件卡就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进行查看:
# /usr/dpt/raidutil -L all
可以看到非常详细的信息。
当然更多情况是没有安装相应的管理工具,只能依靠Linux本身的话一般我知道指告的是两种方式:
# dmesg |grep -i raid
# cat /proc/scsi/scsi
显数逗丛示的信息差不多,raid的厂商,型号,级别,但无法查看各块硬盘的信息。
另外Dell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命令来显示,而HP、IBM等的服务器通过上面的命令是显示不出的。只能够通过装硬件厂商的管理工具来查看。
分享
关于linux 查看raid 信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服务器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linux shell如何判断上一条命令是否有输出
可以将命令的执行结果赋值给一个变量,然后通过变量的长度来判断是否有输出,如下命令判断是否有fake raid:info=`ls/dev/mapper/isw_*`if[-z$info];thenechofindnofakeraidelseechoyes,findresultis$infofi这里info变量保存的是`ls /dev/mapper/isw_*`输出结果,通过if来判断输出是否为空,-z判断为空,-n判断是非空
linux磁盘阵列怎么配置
磁盘阵列配置文件为/etc/raidtab
raiddev /dev/md0 //指定磁盘阵列的设备名称raid-level linear //指定采用的是Linear模式nr-raid-disks 2 //此阵列由2个硬盘组成chunk-size 32 //数据写入时,每个写入区块的大小persistent-superblock 1 //设置是否写入磁盘的superblockdevice /dev/hdb1 //按实际情况,指定第1个硬盘分区名称raid-disk 0 //设置上述分区是此阵列所使用的第1 //个硬盘(编号由0开始)device /dev/hdc1 //按实际情况,指定第2个硬盘分区名称raid-disk 1 //设置上述分区是此阵列所使用的第1 //个硬盘(编号由0开始)
创建好配置文件后,执行以下命令#mkraid /dev/md0执行完以个步骤,已经创建好磁盘阵列,然后启动,系统会自动启动此阵列.接下来,就可以如同一般硬盘分区一样,格式化并挂载此阵列.#mke2fs -j /dev/md0 //格式化此硬盘分区#mount -t ext3 /dev/md0 /mnt/raid强行初始化磁盘阵列#mkraid -really-force /dev/md0
挂载完成后,就可以像平常目录一样,访问这个利用磁盘阵列建设好的目录.当然也可以修改/etc/fstab配置文件,使系统每次启动都自动挂载此磁盘阵列.除了mke2fs命令以外,相关命令还有raidstop(需先卸载已经挂载的目录)及raidstart.还可以查看/proc/mdstat阵列的状态记录文件。
如何查看电脑是否用了raid,如果用了能否知道他用了那种
1.如何判断电脑是否装了raid:(1). 重启电脑,在电脑的启动过程中,如果有RAID卡,会加载RAID的ROM,在加载的过程中会有类似于“ ctrl+A”,“Ctrl+H”这种提示。 (2). 进入操作系统,如果在设备管理器里面能够看到RAID和SCSI设备,如果有RAID卡,说明系统极可能弄了raid。 (3). 还有就是软raid,这是通过操作系统来实现的,这个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直接看到。 如果是linux 就看有没有/dev/md0之类的设备。 如果是windows就进磁盘管理器就能看到。 2.如何判断电脑的raid类型:(1)如果是软raid,用右键点击我的电脑,然后点管理,再点磁盘管理器,在里面就可以查到。 (2)如果有raid卡,就要按相应的程序去看了。 比如说HP、DELL这些的raid管理软件。 扩展资料常见的几种RAID级别1、RAID 0:RAID 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 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但实现成本是最低的。 2、RAID 1:RAID 1称为磁盘镜像,原理是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块磁盘的同时,会在另一块闲置的磁盘上生成镜像文件,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 3、RAID 0+1:RAID 0+1名称上我们便可以看出是RAID0与RAID1的结合体。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 4、RAID 2:RAID 2 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 RAID 2使用一定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 5、RAID 3:RAID 3和RAID 2类似,只是增加了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它访问数据时一次处理一个带区,这样可以提高读取和写入速度。 校验码在写入数据时产生并保存在另一个磁盘上。 6、RAID4:RAID4和RAID3很象,不同的是,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 RAID3是一次一横条,而RAID4一次一竖条。 7、RAID5:RAID5使用了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它的奇偶校验码存在于所有磁盘上。 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 因为奇偶校验码在不同的磁盘上,所以提高了可靠性。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磁盘阵列(RAI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