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使用mkswap创建交换分区的指南
当系统内存不足以支撑正常运行时,我们可以利用Linux系统中的mkswap来创建一个额外的交换分区来作为系统的虚拟内存,以此来增加系统的运行速度。本文将分享怎样在Linux中进行mkswap指令的使用,来创建一个新的交换分区。
首先要准备好一块硬盘,这块硬盘用来装载交换分区,它可以作为系统虚拟内存。另外,我们要确保这块硬盘是没有正在使用的文件系统,以及没有提交过任何I/O操作,因为硬盘上可能存在数据造成出错,所以需要作进一步检查。如果数据写入已经提交了,我们则需要fdisk和mount指令来把这块硬盘装载为一个新的文件系统,然后进行数据恢复。我们需要确保没有任何文件系统出现在这块硬盘上。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使用mkswap指令创建交换分区了:
sudo mkswap /dev/sda1
一般,mkswap指令会给出一个警告提示:“mkswap /dev/sdaX: warning: wiping sector 1-128,这是指mkswap指令会擦除分区表中的数据记录。我们需要按下yes键,这样系统才会创建一个新的交换分区。创建好交换分区后,我们便可以把它作为系统的虚拟内存了,具体步骤如下:```shellsudo swapon /dev/sda1
最后,在交换分区使用完毕后,我们要将其卸载,防止剩余的虚拟内存被占用。
sudo swapoff /dev/sda1
总的来说,Linux系统中mkswap指令可以方便的创建一个新的交换分区,这样可以增加系统的运行速度。其操作指导如上,希望大家可以跟着它步骤来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Linux系统下怎么指定一个交换分区
Linux这个系统很少有人用具体方法你可以参考通常,我们的硬盘上已被Windows所占据,而现在要让Linux入住,就得为它腾出一定的硬盘空间。 所以我们不得不面对“分区”这一复杂的概念。 字串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 字串71)将原来最后一个逻辑分区上的数据全部移到其它分区中,将该逻辑分区用分区工具删除,将这部分空间给LINUX使用。 字串9这种方法很简单,只需使用FDISK将最后一个逻辑分区删掉就可以了。 无需多说。 字串62)重新将硬盘分区,这是最直接和最麻烦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字串9. 备份用户的文件. 用MS-DOS系统盘启动系统. 用FDISK删除原有分区,重建新的分区,将分配给LINUX的空间留下来不分配给任何一个分区. 重新安装原来的用户系统 字串1这种方法通常会因您所要安装的系统情况而变,因此请参考本网站相关的“多系统共存”的文章。 字串43)利用一些分区工具在不删除硬盘原有数据的情况下重新为硬盘分区。 如分区 魔术师等。 (关于这些分区工具的使用方法,我们将专文说明)。 字串6 第一IDE的主盘:/dev/hda第一IDE的从盘:/dev/hdb第二IDE的主盘:/dev/hdc第二IDE的从盘:/dev/hdd字串5 看到这里,可以有些读者会问,那本文都想说些什么呢?其实本文是想详细地与大家说一说硬盘分区这一个概念。 所谓“勿在浮砂筑高台”嘛,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字串7一、硬盘分区基础: 字串1通常,在PC机上使用的硬盘有两种:1) IDE接口:最常见的;2) SCSI接口:比IDE性能好,但更贵!字串8硬盘分区是针对一个硬盘进行操作的,它可以分为: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其中主分区可以是1-3个,扩展分区可以有0-1个,逻辑分区则没有什么限制。 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字串3图1 硬盘分区关系图我们简单地解释一下,主分区与扩展分区是平级的,扩展分区本身无法用来存放数据,要使用它必须将其分成若干个(1-n个)逻辑分区。 字串6一个硬盘能够分成4个主分区、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2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1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只安装Windows系统的用户大多是使用这种方法)。 字串8当然,如果你愿望只分一个主分区、或两个主分区,没有扩展分区也是可以的。 字串8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操作系统,能够直接使用的只有主分区、逻辑分区。 不过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的文件系统格式不同,因此在用于不同操作系统后,分区又有了一些新名字:早版本MSDOS使用的FAT16分区、Windows使用的FAT32分区、Windows NT使用的NTFS分区、Linux使用的Ext2分区及Swap分区……等等。 字串2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Windows中是如何使用这些分区的:字串6二、Windows下的分区:字串1在Windows下,使用“盘符”,如A、B、C、D、E……等还表示一个分区。 这种方法使得硬盘分区这一东西变得十分简单。 其中A和B是软驱,硬盘分区是从C开始编号的。 字串4下面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字串6图2 Windows下分区编号对于Windows而言,它只能够使用一个主分区(在FDISK,称为主DOS分区),可以使用多个逻辑分区。 硬盘盘符的编号如上图所示。 字串7三、Linux下的分区: 字串5而在Linux下,则复杂一些了。 首先,它对每一个设备进行了命名:字串5 IDE设备:一台PC上可以有两个IDE接口(我将其称为第一IDE、第二IDE),而每个IDE接口上可以接两个IDE设备(我将其称为主盘、从盘)。 其中硬盘与光驱都是IDE设备。 Linux这样为其命名:字串3字串4字串5看到这里,就别问我我的光驱在哪了?! 字串8SCSI设备:这个相对大家会陌生一些,它通常需要加上一块SCSI卡来驱动。 第一块SCSI设备称为:/dev/sda、第二块就是/dev/sdb……以此类推。 字串3为什么都有一个“/dev”呢,这是因为,在UNIX/LINUX系统中,将所有的设备都当做一个文件,放在/dev目录下。 字串6好了,说完硬盘该说分区了!如下图所示:字串2图2 Linux下的分区命名也就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被命名为hda1-hda4,如果没有,就跳过。 而扩展分区中的逻辑分区则从hda5开始编号,以此类推。 字串5注意了,这里是以第一IDE的主盘为例,如果是第二硬盘,就是hdb1、hdb2、hdb5、hdb6、hdb7。 字串7 到此,我们可以发现,Windows下不管有多少个IDE设备都是顺序地分配盘符,而在Linux下是认真区分对待每一个硬盘的。 字串3四、为Linux划分分区: 字串4大家都知道,Windows下每一个分区都可利用于存放文件,而在Linux则除了存放文件的分区外,还需要一个“Swap(交换)分区”用来补充内存,因此通常需要两个分区: 字串91. 主分区:学习使用的话,建议2G;2. 交换分区:只需1-2倍内存的大小,若64-128M内存,交换分区可为128M,128-256M内存,交换分区可为256M。 字串2由于早期的Linux启动器LILO无法识别8G以外的硬盘分区,因此建议将Linux两个分区分在8G以内。 字串5五、启动系统:字串7每个硬盘的逻辑第1扇区中存放着MBR(主引导记录),这里就包括了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信息,当机器启动后,将引导交给硬盘时,就首先执行MBR上的程序,然后找到活动分区,启动操作系统。 象LILO、OS Loader等多引导工具都是通过改写MBR来实现的。 因此,当大家在安装完Linux后,将LILO写在MBR上,再安装Windows 9x,那么MBR就改写成为了Windows 9x的! 字串9
lUNIX怎么改变硬盘格式
你好,不知你写的lunix,指的是linux吗?如果是linux安装新硬盘(1)给硬盘分区fdisk /dev/sdb(2)格式化硬盘为ext3文件格式mke2fs -j /dev/sdb(3)建立一个挂载点mkdir /mnt/disk2(4)将硬盘挂载到系统mount -t ext3 /dev/sdb /mnt/disk2Swap分区的建立1. fdisk /dev/sda创建一个新的分区,并将分区ID改为822. mkswap /dev/sdaX 将创建的分区格式化为swap文件格式3. swapon /dev/sdaX启动新建立的swap分区4. swapoff 关闭swapSwap文件的建立1. 用dd命令建立swapfiledd if=/dev/zeroof=/tmp/swapbs=1024kcount=.将创建的swapfile格式化为swap文件格式mkswap /tem/swap3.用swapon启动swapon /tem/swap4.用swapoff关闭
请问linux交换分区的挂载点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交换分区是不要挂载点的。 它相当于windows的pagefile文件,当作虚拟内存使用。 但swap空间也可以以文件的形式挂载。 这种情况是当swap感觉不足,而使用swapon把硬盘中swap类型的分区加载进swap中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