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数据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据库在数据管理和处理方面的重要性。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数据库概念和应用的基础知识。本文将探讨数据库的定义、种类、应用及其对于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性。
一、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以一定格式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的。这些数据可以是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等任何形式的信息,它们通常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通过使用数据库,可以方便地存取和管理大量数据,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数据库的种类
数据库分为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两种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这种类型的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并且每个表都有一个主键与其他表进行关联。关系型数据库最常见的是MySQL和Oracle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这种类型的数据库并不使用SQL语言,其数据存储方式较为灵活。它们通常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并且数据的关系可以通过嵌套的方式进行展现。非关系型数据库最常见的是mongodb和Redis等。
三、数据库的应用
数据库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场景:
1. 电商网站管理:电商网站常常需要保存大量的用户信息、订单信息和商品信息等大量数据,数据库可以帮助网站快速管理这些数据。
2. 金融风控管理:在金融领域,数据的安全和准确性尤为重要。通过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交易数据的精确记录、快速查询和实时监测。

3. 医疗管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也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医生可以通过数据库对病人的就诊记录和检查结果进行保存和查询。
4. 社交网络管理:如今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数据库可以帮助社交网络快速地保存用户信息、社交关系等重要数据。
4. 数据库对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性
数据库对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数据库可以帮助管理海量数据,同时也能增强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数据库可以实现系统的高效处理和技术创新。一个好的数据库可以让系统拥有更快的数据读写速度,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数据库的使用还能帮助用户更轻松地获取所需信息,让用户在快速获取所需数据的同时,还能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习数据库概念和应用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到未来的计算机相关工作中去。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学什么我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
不要把计算机学科想的太简单哈。基础的软件应用不是计算机科学。
你们所学习的C语言、大计基等等都属于基础知识,就像你学了线性代数和微积分,为什么别人不说你是数学专业呢?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首先要懂最基础的程序算法、数据结构、誉迅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等等一系列基础知识;
然后你起码要能够独立的开发软件,至少要熟练运用一门州清面向对象语言,并且懂其他三到五门语言,还要了解网络编程等等
还要掌握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复杂网络、嵌入式等等庆迹此进阶科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大学计算机基础:探析数据库概念与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学什么我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www.IDC.Net)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windows里的注册表是做什么的?
icrosoft Windows 9x、Windows CE、Windows NT 和 Windows 2000 中使用的中央分层数据库,用于存储为一个或多个用户、应用程序和硬件设备配置系统所必需的信息。
数据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 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 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角度。 (1)物理数据层。 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 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2)概念数据层。 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 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 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3)逻辑数据层。 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 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 数据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 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 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电脑本科专业要学哪些课程
1. 计算机数学基础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2. 计算机电路基础 (1)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18学时,开设一学期。 3. 计算机电路基础(2)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14学时,开设一学期。 4. C++语言程序设计本课程5学分,90学时,开设一学期。 5.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电路基础(1)等。 本课程后续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6. 数据结构本课程5学分,90学时,其中实验占27学时,大作业占18学时,开设一学期。 7. 微机接口技术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实验27学时,大作业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电路基础(2)等。 本课程后续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等。 8.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本课程6学分,108学时,开设一学期。 先修课程:计算机入门及操作技能训练(在集中实践环节中)、离散数学等。 9. 操作系统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课程主要内容:操作系统引论;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系统;设备 管理;中断和信号机构;死锁;微内核体系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展望与中文操 作系统。 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基础等。 本课程后续课程:网络操作系统等。 10. 计算机控制技术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15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等。 本课程后续课程:单片机技术等。 11. 单片机技术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等。 12. 计算机网络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等。 本课程后续课程: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Internet与Intranet应用、网络操作系统、计 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等。 13. 多媒体技术基础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24学时,开设一学期。 14. 软件工程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课程主要内容: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 测试;维护;原型法。 本课程先修课程: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 15.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实验32学时,开设一学期。 课程主要内容:VB集成化开发环境;VB 窗体;VB控件;VB模块;VB类;VB输出;VB创 建并使用菜单和工具;VB使用数组、变量和常量;VB存储和获取数据;VB创建和使用帮助文 件;VB使用对话框;VB使用鼠标;VB使用Dll和API;VB使用ActiveX;VB面向对象的编程方 法。 本课程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基础。 16. 软件工具与环境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其中实验3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先修课程:软件工程等。 17. 信息管理系统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大作业占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与 应用、管理学基础等。 18. 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方向的一门必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组网用的物理 信道,组网实践,计算机网络互连(交换网络的概念、局域网络互连、局域网与广域网的 互连),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全面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测试与维护)。 本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等。 19. 网络操作系统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20. Internet与Intranet应用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21. 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22. 英语Ⅰ(1) (2)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