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合规性和数据隐私之间有什么区别 (数据的合规性)

教程大全 2025-07-19 06:16:08 浏览

在处理用户数据时,数据合规性和数据隐私都很重要。详细了解数据合规性和数据隐私之间的区别

在部署任何保存客户或用户数据的应用程序时,数据合规性和数据隐私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领域。然而,这两个数据管理领域有时会被误解。本文将阐明数据合规性和数据隐私之间的区别。

数据合规性是指满足有关数据收集、处理和存储的某些法律义务的要求。

例如,在欧洲拥有客户的公司必须遵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这是一个法律框架,赋予消费者查看公司持有的关于他们的哪些数据、反对公司处理这些数据以及要求公司删除这些数据的权利。同样,在加利福尼亚州拥有客户的公司必须遵守加利福尼亚州消费者隐私法 (CCPA)。

除了 GDPR/CCPA 之外,其他合规框架的示例还包括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 (HIPAA)、SOC 2 审计框架和ISO/IEC 27001 标准。这可能包括公司为确保数据合规性而制定的一套政策、程序和审计。

数据隐私涉及保持敏感数据的私密性和机密性。在数据合规性是数据管理的法律方面的情况下,保持数据私密性是一个实际/技术问题。隐私计划的目标是提倡数据隐私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在需要知道的基础上查看数据。它包括超出典型合规计划的元素。

数据隐私通常适用于任何个人身份信息 (PII),即可用于识别某人身份的任何数据。社会安全号码、电子邮件地址、IP 地址等都可以视为 PII。争取数据隐私的公司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数据的机密性,即使合规性不需要,因此提倡保护与数据相关的个人的隐私。数据隐私确保机制到位,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数据。

存储敏感数据

关于数据合规性和数据隐私的一种误解是,公司无法使用任何第三方工具存储其数据,因此必须求助于“内部”解决方案。事实并非如此。第三方工具可能具有强大的访问控制和安全性,这些工具已经过 SOC 2 和 ISO/IEC 27001 等第三方框架的严格审核——而“内部”数据存储可能允许许多员工通过没有任何可靠审计日志记录的通用 root 密码可能远不合规。

相反,工程师必须评估工具(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以确保采用正确的机制来满足安全和数据合规性标准。如果公司不对内部工具应用与外部工具相同的安全严格性,数据泄露的可能性就会上升。

合规性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

GDPR、SOC 2 和其他框架是法律和运营框架。虽然它们严重影响工程,但这些框架从法律、销售和支持方面影响公司的整个运营。如果一家公司需要与另一家企业合作,法律文件将为他们这样做铺平道路。在 AWS 中设置“安全”环境并不意味着您符合 SOC 2。将数据存储在“内部”数据库中并不意味着您符合 GDPR,因为支持和销售等团队需要执行操作程序.

为遵守 GDPR,两家公司可能会签署一份通常称为“数据处理附录”的法律文件,该文件定义了不同方之间如何处理和保护数据。它将定义谁是数据控制者、谁是数据处理者、数据的处理方式、数据泄露期间的 SLA 和程序等等。该协议应涵盖所有可归类为 PII 的数据,并确保其符合相关合规法规的要求。

以 GDPR 为例,这意味着需要有一个流程来满足个人访问、反对和要求删除其数据(无论数据存储在何处)的要求。

仅仅因为您遵守 GDPR 或 SOC 2 并不一定意味着数据是私有的,无论数据是存储在第三方工具中还是您的内部解决方案中。数据隐私是一门“超越”合规框架的艺术,可以尽一切努力确保客户数据的隐私。

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确保数据隐私。例如,Moesif 平台有一个称为隐私规则的功能,它使您能够使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 在需要知道的基础上限制对某些字段的访问。例如,您可以创建隐私规则,确保技术支持人员无法查看或检查敏感的 HTTP 标头或 PHI(受保护的健康信息)——而分析师可能需要额外的访问字段来进行报告。

保持数据私密性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客户端加密,这是降低数据泄露风险和改善数据隐私状况的最新趋势。客户端加密使您能够使用一组只有极少数员工有权访问的轮换加密密钥来加密数据。维护底层数据基础设施和处理管道但没有查看实际数据业务需求的工程师只要他们无权访问加密密钥就无法查看。

数据合规性和数据隐私是重要而严肃的话题,会影响组织中接触敏感数据或客户数据的任何人。法律、运营和工程部门应共同努力以确保合规性。此外,公司应努力争取超出合规框架要求的进一步数据隐私。这样做是为了数据伦理或减少数据泄露事件中的风险。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减轻整个主题压力的第一步——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can总线控制器有哪些

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较之目前许多RS-485基于R线构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而言,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首先,CAN控制器工作于多主方式,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取决于报文标识符)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的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且CAN协议废除了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进行编码,这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些特点使得CAN总线构成的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并且容易构成冗余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灵活性。 而利用RS-485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通信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 其次,CAN总线通过CAN控制器接口芯片82C250的两个输出端CANH和CANL与物理总线相连,而CANH端的状态只能是高电平或悬浮状态,CANL端只能是低电平或悬浮状态。 这就保证不会出现象在RS-485网络中,当系统有错误,出现多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时,导致总线呈现短路,从而损坏某些节点的现象。 而且CAN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总线上其他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不会出现象在网络中,因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使得总线处于“死锁”状态。 而且,CAN具有的完善的通信协议可由CAN控制器芯片及其接口芯片来实现,从而大大降低系统开发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这些是只仅仅有电气协议的RS-485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与其它现场总线比较而言,CAN总线是具有通信速率高、容易实现、且性价比高等诸多特点的一种已形成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 这些也是目前 CAN总线应用于众多领域,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络,属于工业现场总线的范畴。 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及独特的设计,CAN总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在汽车领域上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如BENZ(奔驰)、BMW(宝马)、PORSCHE(保时捷)、ROLLS-ROYCE(劳斯莱斯)和JAGUAR(美洲豹)等都采用了CAN总线来实现汽车内部控制系统与各检测和执行机构间的数据通信。 同时,由于CAN总线本身的特点,其应用范围目前已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而向自动控制、航空航天、航海、过程工业、机械工业、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及传感器等领域发展。 CAN已经形成国际标准,并已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其典型的应用协议有: SAE J1939/ISO、CANOpen、CANaerospace、DeviceNet、NMEA 2000等。

大数据云计算就业前景怎么样?

数据的合规性

目前大数据和云计算在技术体系上已经趋于成熟,正处在落地应用的初期阶段,相对于大数据来说,云计算技术的落地应用已经初具规模。 云计算的应用目前正在经历从IaaS向PaaS和SaaS发展,在用户分布上也逐渐开始从互联网企业向广大传统企业过渡,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云计算领域的相关岗位涉及到三大方面,其一是云计算平台研发;其二是云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其三是云计算运维,这些岗位的整体人才需求数量还是比较大的。 大数据领域的人才需求主要围绕大数据的产业链展开,涉及到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安全、分析、呈现和应用,岗位多集中在大数据平台研发、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运维等几个岗位。 最后,虽然大数据和云计算各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是在技术体系结构上,都是以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为基础,所以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 另外,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三者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未来物联网将是整合多个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应该重点关注一下。

CPU的总线频率是什么?怎么查看?CPU的总线频率有什么用途?

总线频率是主板的,不是CPU的总线是将计算机微处理器与内存芯片以及与之通信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硬件通道。 前端总线将CPU连接到主内存和通向磁盘驱动器、调制解调器以及网卡这类系统部件的外设总线。 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 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 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 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 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6400Mbit/s=800MByte/s(1Byte=8bit)。 主板支持的前端总线是由芯片组决定的,一般都带有足够的向下兼容性。 如865PE主板支持800MHz前端总线,那安装的CPU的前端总线可以是800MHz,也可以是533MHz,但这样就无法发挥出主板的全部功效。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