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NVMe)设备信息,可以在Linux系统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NVMe是从SATA和SSD设备中演变出来的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为存储设备带来更高的传输速率与低延迟操作。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Linux命令来查看这些设备的信息。
第一步:查看PCI设备。可以使用lspci命令来查看Linux机器上已经安装的PCI设备。命令行为:`lspci -v。`
PCI设备都有自己的ID号,这些ID号可以反映出NVMe设备的厂商,型号,性能等信息。可以通过lspci命令来查看这些信息:
# lspci -v01:00.0 Non-Volatile memory Controller ID: 1234:5678Manufacturer: Company NameModel: Model name PCI Express version: 3NVM Express version: 1.0
第二步:获取NVMe设备相关信息。可以使用“nvmeconfig”命令来获取NVMe设备相关信息。命令格式为:
`nvmeconfig list all`
这条命令将会显示出每个NVMe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ID、容量、支持的协议之类的。
# nvmeconfig list allDevice 01: 1234:5678Path: /dev/nvme0Capacity: 1024GBProtocol: NVM Express 1.0PCI Bus: 01:00.0Model: Model nameDevice 02: 1234:9ABCPath: /dev/nvme1Capacity: 512GBProtocol: NVM Express 1.1PCI Bus: 01:01.0Model: Model name
最后,使用smartmontools工具来检查磁盘的健康状况。smartmontools是一款监控硬件设备的强大工具,它可以枚举出硬件、磁盘和大多数NVMe设备的详细信息。命令格式如下:
`smartctl -a /dev/nvme0`
将显示出设备的容量、状态、已写入数据量等信息(有利于磁盘维护):

# smartctl -a /dev/nvme0Model: Model NameDevice: /dev/nvme0Capacity: 1024GBHealth: OKWrite OffSet: 982GBRead Offset: 984GB
以上就是利用linux命令来查看NVMe设备信息的方法。通过lspci、nvme config以及smartmontools这三个工具,可以获取NVMe设备的详细信息,从而帮助网络管理员正确地维护系统的存储硬件。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在红帽Linux系统中 ,有sdb和sdc两块硬盘,各为500G,要求创建名为lv_home的逻辑卷,写出详细命令下
1. 将两块盘创建pvpvcreate /dev/sdbpvcreate /dev/sdc2. 将两个pv合成一个vg 取名:vg_homevgcreate vg_home /dev/sdb /dev/sdc3. 从vg上创建一个逻辑卷lv_home 先分配100G,如果都分配就改成1000Glvcreate -L 100G -n lv_home vg_home4. 创建文件系统,此处以ext3为例3 /dev/vg_home/lv_home5. 挂载文件系统 如果根目录下有home目录了,就不用创建,没有就创建一个mkdir /home挂载:mount /dev/vg_home/lv_home /home
Linux系统怎么查看CPU是否支持虚拟化
在终端执行命令[root@localhost ~]# grep -E (svm|vmx) /proc/cpuinfo或者:[root@localhost ~]# cat /proc/cpuinfo找到flags部分,如果其中输出有SVM或VMX,表明CPU支持虚拟化技术svm - Secure virtual machine, AMD的虚拟化技术AMD-Vvmx - Intel的虚拟化技术Intel-VT很基础的linux知识,跟着《linux就该这么学》学习!
如何在Linux操作系统下检测内存泄漏
Linux操作系统应用专区1.开发背景:在 Windows 下使用 VC 编程时,我们通常需要 DEBUG 模式下运行程序,而后调试器将在退出程序时,打印出程序运行过程中在堆上分配而没有释放的内存信息,其中包括代码文件名、行号以及内存大小。 该功能是 MFC Framework 提供的内置机制,封装在其类结构体系内部。 在 Linux 或者 Unix 下,我们的 C++ 程序缺乏相应的手段来检测内存信息,而只能使用 top 指令观察进程的动态内存总额。 而且程序退出时,我们无法获知任何内存泄漏信息。 为了更好的辅助在 linux 下程序开发,我们在我们的类库项目中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内存检测子系统。 下文将简述 C++ 中的 new 和 delete 的基本原理,并讲述了内存检测子系统的实现原理、实现中的技巧,并对内存泄漏检测的高级话题进行了讨论。 2.New和delete的原理当我们在程序中写下 new 和 delete 时,我们实际上调用的是 C++ 语言内置的 new operator 和 delete operator。 所谓语言内置就是说我们不能更改其含义,它的功能总是一致的。 以 new operator 为例,它总是先分配足够的内存,而后再调用相应的类型的构造函数初始化该内存。 而 delete operator 总是先调用该类型的析构函数,而后释放内存(图1)。 我们能够施加影响力的事实上就是 new operator 和 delete operator 执行过程中分配和释放内存的方法。 new operator 为分配内存所调用的函数名字是 operator new,其通常的形式是 void *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其返回值类型是 void*,因为这个函数返回一个未经处理(raw)的指针,未初始化的内存。 参数 size 确定分配多少内存,你能增加额外的参数重载函数 operator new,但是第一个参数类型必须是 size_t。 delete operator 为释放内存所调用的函数名字是 operator delete,其通常的形式是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memoryToBeDeallocated);它释放传入的参数所指向的一片内存区。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调用 new operator 分配内存时,有一个 size 参数表明需要分配多大的内存。 但是当调用 delete operator 时,却没有类似的参数,那么 delete operator 如何能够知道需要释放该指针指向的内存块的大小呢?答案是:对于系统自有的数据类型,语言本身就能区分内存块的大小,而对于自定义数据类型(如我们自定义的类),则 operator new 和 operator delete 之间需要互相传递信息。 当我们使用 operator new 为一个自定义类型对象分配内存时,实际上我们得到的内存要比实际对象的内存大一些,这些内存除了要存储对象数据外,还需要记录这片内存的大小,此方法称为 cookie。 这一点上的实现依据不同的编译器不同。 (例如 MFC 选择在所分配内存的头部存储对象实际数据,而后面的部分存储边界标志和内存大小信息。 g++ 则采用在所分配内存的头 4 个自己存储相关信息,而后面的内存存储对象实际数据。 )当我们使用 delete operator 进行内存释放操作时,delete operator 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正确的释放指针所指向的内存块。 以上论述的是对于单个对象的内存分配/释放,当我们为数组分配/释放内存时,虽然我们仍然使用 new operator 和 delete operator,但是其内部行为却有不同:new operator 调用了operator new 的数组版的兄弟- operator new[],而后针对每一个数组成员调用构造函数。 而 delete operator 先对每一个数组成员调用析构函数,而后调用 operator delete[] 来释放内存。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创建或释放由自定义数据类型所构成的数组时,编译器为了能够标识出在 operator delete[] 中所需释放的内存块的大小,也使用了编译器相关的 cookie 技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