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Redis数据自动过期删除功能
Redis是一种高性能、非关系型、键值型数据库,以其高速和强大的特性备受青睐。然而,由于Redis是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结构 服务器 ,所以可能会发生内存不足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种解决方案是实现Redis数据自动过期删除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Redis的过期时间来自动删除过期数据。
Redis支持使用过期时间自动删除键值对,可以通过使用EXPIRE命令来为键设置过期时间,当时间到期时,Redis会自动将该键删除。下面是EXPIRE的用法:
EXPIRE key seconds
其中,key是要设置过期时间的键,而seconds是该键的过期时间,单位是秒。
为了验证该命令的正确性,我们可以使用如下代码:
import redis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r.set('tests', 'value')r.expire('tests', 10)# 设置tests键的过期时间为10秒print(r.get('tests'))time.sleep(11)# 等待10秒后print(r.get('tests'))# 输出None,说明键已被删除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Redis的Python库来创建Redis连接,然后使用set命令设置一个键值对,再使用expire命令为该键设置过期时间。在10秒后,我们再次尝试获取该键值对,发现它已被删除。

为了更方便地管理多个键的过期时间,Redis还提供了一个更加高级的过期时间设置命令:EXPIREAT。该命令可以接受一个以秒为单位的UNIX时间戳作为参数,当时间戳到期时,Redis会自动将该键删除。下面是EXPIREAT的用法:
EXPIREAT key timestamp
其中,key是要设置过期时间的键,而timestamp是该键的过期时间戳。
为了验证该命令的正确性,我们可以使用如下代码:
import redisimport time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r.set('tests2', 'value')r.expireat('tests2', int(time.time()) + 10)# 设置tests2键的过期时间为当前时间+10秒print(r.get('tests2'))time.sleep(11)# 等待10秒后print(r.get('tests2'))# 输出None,说明键已被删除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先使用set命令设置一个键值对,再使用expireat命令为该键设置过期时间戳。在10秒后,我们再次尝试获取该键值对,发现它已被删除。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Redis的过期时间来自动删除过期数据。我们使用了EXPIRE和EXPIREAT两个命令来设置键的过期时间,实现了自动删除过期数据的功能。这些命令不仅仅可以用于避免内存不足的情况,还可以用于缓存部分数据,提高Redis的查询效率。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www.IDC.Net)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服务器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说法一: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但是它可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他的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销另一个线程;同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说法二:进程和线程都是由操作系统所体会的程序运行的基本单元,系统利用该基本单元实现系统对应用的并发性。 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在于:简而言之,一个程序至少有一个进程,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线程的划分尺度小于进程,使得多线程程序的并发性高。 另外,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拥有独立的内存单元,而多个线程共享内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线程在执行过程中与进程还是有区别的。 每个独立的线程有一个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 但是线程不能够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 从逻辑角度来看,多线程的意义在于一个应用程序中,有多个执行部分可以同时执行。 但操作系统并没有将多个线程看做多个独立的应用,来实现进程的调度和管理以及资源分配。 这就是进程和线程的重要区别。 说法三:多线程共存于应用程序中是现代操作系统中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 用过UNIX操作系统的读者知道进程,在UNIX操作系统中,每个应用程序的执行都在操作系统内核中登记一个进程标志,操作系统根据分配的标志对应用程序的执行进行调度和系统资源分配,但进程和线程有什么区别呢?进程和线程都是由操作系统所体会的程序运行的基本单元,系统利用该基本单元实现系统对应用的并发性。 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在于:线程的划分尺度小于进程,使得多线程程序的并发性搞。 另外,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拥有独立的内存单元,而多个线程共享内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线程在执行过程中与进程还是有区别的。 每个独立的线程有一个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 但是线程不能够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 从逻辑角度来看,多线程的意义在于一个应用程序中,有多个执行部分可以同时执行。 但操作系统并没有将多个线程看做多个独立的应用,来实现进程的调度和管理以及资源分配。 这就是进程和线程的重要区别。 进程(Process)是最初定义在Unix等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环境下用于表示应用程序在内存环境中基本执行单元的概念。 以Unix操作系统为例,进程是Unix操作系统环境中的基本成分、是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Unix操作系统中完成的几乎所有用户管理和资源分配等工作都是通过操作系统对应用程序进程的控制来实现的。 C、C++、java等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经相应的编译器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后,提交给计算机处理器运行。 这时,处在可执行状态中的应用程序称为进程。 从用户角度来看,进程是应用程序的一个执行过程。 从操作系统核心角度来看,进程代表的是操作系统分配的内存、CPU时间片等资源的基本单位,是为正在运行的程序提供的运行环境。 进程与应用程序的区别在于应用程序作为一个静态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空间中,而进程则是处于动态条件下由操作系统维护的系统资源管理实体。 多任务环境下应用程序进程的主要特点包括:●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有内存单元的初始入口点,并且进程存活过程中始终拥有独立的内存地址空间;●进程的生存期状态包括创建、就绪、运行、阻塞和死亡等类型;●从应用程序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向CPU发出的运行指令形式不同,可以将进程的状态分为用户态和核心态。 处于用户态下的进程执行的是应用程序指令、处于核心态下的应用程序进程执行的是操作系统指令。 在Unix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系统自动创建swapper、init等系统进程,用于管理内存资源以及对用户进程进行调度等。 在Unix环境下无论是由操作系统创建的进程还要由应用程序执行创建的进程,均拥有唯一的进程标识(PID)。 说法四:应用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个内存空间的初始入口点地址、一个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代码执行序列以及用于标识进程结束的内存出口点地址,在进程执行过程中的每一时间点均有唯一的处理器指令与内存单元地址相对应。 Java语言中定义的线程(Thread)同样包括一个内存入口点地址、一个出口点地址以及能够顺序执行的代码序列。 但是进程与线程的重要区别在于线程不能够单独执行,它必须运行在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程序进程中,因此可以定义线程是程序内部的具有并发性的顺序代码流。 Unix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多用户、多进程的并发执行,而Java语言支持应用程序进程内部的多个执行线程的并发执行。 多线程的意义在于一个应用程序的多个逻辑单元可以并发地执行。 但是多线程并不意味着多个用户进程在执行,操作系统也不把每个线程作为独立的进程来分配独立的系统资源。 进程可以创建其子进程,子进程与父进程拥有不同的可执行代码和数据内存空间。 而在用于代表应用程序的进程中多个线程共享数据内存空间,但保持每个线程拥有独立的执行堆栈和程序执行上下文(Context)。 基于上述区别,线程也可以称为轻型进程 (Light Weight Process,LWP)。 不同线程间允许任务协作和数据交换,使得在计算机系统资源消耗等方面非常廉价。 线程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不是所有类型的计算机都支持多线程应用程序。 Java程序设计语言将线程支持与语言运行环境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多任务并发执行的能力。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处理家务的过程中,将衣服放到洗衣机中自动洗涤后将大米放在电饭锅里,然后开始做菜。 等菜做好了,饭熟了同时衣服也洗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程序中使用多线程不会增加 CPU 的数据处理能力。 只有在多CPU 的计算机或者在网络计算体系结构下,将Java程序划分为多个并发执行线程后,同时启动多个线程运行,使不同的线程运行在基于不同处理器的Java虚拟机中,才能提高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
网络时断时续是什么原因呢?
1、ARP攻击 针对ARP的攻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DOS,一种是Spoof。 ARP欺骗往往应用于一个内部网络,我们可以用它来扩大一个已经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 如果你可以入侵一个子网内的机器,其它的机器安全也将受到ARP欺骗的威胁。 同样,利用APR的DOS甚至能使整个子网瘫痪。 2、对ARP攻击的防护 防止ARP攻击是比较困难的,修改协议也是不大可能。 但是有一些工作是可以提高本地网络的安全性。 首先,你要知道,如果一个错误的记录被插入ARP或者IP route表,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删除。 a. 使用arp –d host_entry b. 自动过期,由系统删除 这样,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 1). 减少过期时间 #ndd –set /dev/arp arp_cleanup_interval #ndd -set /dev/ip ip_ire_flush_interval =毫秒 默认是 加快过期时间,并不能避免攻击,但是使得攻击更加困难,带来的影响是在网络中会大量的出现ARP请求和回复,请不要在繁忙的网络上使用。 2). 建立静态ARP表 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而且对系统影响不大。 缺点是破坏了动态ARP协议。 可以建立如下的文件。 08:00:20:ba:a1:f2 user. 08:00:20:ee:de:1f 使用arp –f filename加载进去,这样的ARP映射将不会过期和被新的ARP数据刷新,除非使用arp –d才能删除。 但是一旦合法主机的网卡硬件地址改变,就必须手工刷新这个arp文件。 这个方法,不适合于经常变动的网络环境。 3).禁止ARP 可以通过ifconfig interface –arp 完全禁止ARP,这样,网卡不会发送ARP和接受ARP包。 但是使用前提是使用静态的ARP表,如果不在apr表中的计算机 ,将不能通信。 这个方法不适用与大多数网络环境,因为这增加了网络管理的成本。 但是对小规模的安全网络来说,还是有效和可行的
如何学习Python爬虫
其实网络爬虫就是模拟浏览器获取web页面的内容的过程,然后解析页面获取内容的过程。 首先要熟悉web页面的结构,就是要有前端的基础,不一定要精通,但是一定要了解。 然后熟悉python基础语法,相关库函数(比如beautifulSoup),以及相关框架比如pyspider等。 建议刚开始不要使用框架,自己从零开始写,这样你能理解爬虫整个过程。 推荐书籍:python网络数据采集 这本书,比较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