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个国产“云计算”平台被指向政府骗资
2009-02-13 09:37:23 服务器 面对国内企业这一派热火朝天的“云战略”,不少分析人士却泼出一盆冷水:云计算只是对原有技术的衍生与演进,炒作远大于创新,中国无需耗费资金跟风自建。况且,云计算完全属于市场行为,政府不应插手。他们甚至怀疑,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不具备独自建立云计算的能力,东莞项目可能是巧立项目向政府骗资。
“虽然IBM、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已经在中国布局云计算业务,但我们的云计算体系不应该由国外企业来做。”2008年12月30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院长季统凯这样对本刊记者说。
此前不久,季统凯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签署协议,由东莞市政府投资2亿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当地电信运营商参与合作,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内建立国内第一个企业级“云计算”平台。按照规划,该平台在主要服务园内70多家中小企业的同时,还将向全国拓展业务。
“未来的电子政务等工程都会用到云计算,出于安全保密考虑,还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更为可靠。”季统凯认为,中国应该像电力管制一样,由国家集中掌控云计算。而在具体落实上,实行政府主导,国企建设。
在季统凯行动的同时,2008年12月16日,防病毒厂商瑞星启动“云安全”战略。同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首期投资1亿元的云计算中心选址南京。
面对国内企业这一派热火朝天的“云战略”,不少分析人士却泼出一盆冷水:云计算只是对原有技术的衍生与演进,炒作远大于创新,中国无需耗费资金跟风自建。况且,云计算完全属于市场行为,政府不应插手。他们甚至怀疑,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不具备独自建立云计算的能力,东莞项目可能是巧立项目向政府骗资。
语惊四座,让原本就对云计算一头雾水的人们更加困惑。
外“云”笼罩
只要你上网输入请求,云计算服务商就会利用其庞大的资源为你处理,且按需收费。它可以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实用计算、平台即服务等7种服务项目。云计算鼓吹者们描绘出关于未来云计算的美好景象,令人们兴奋不已。
按照业内普遍的说法,云计算的终端用户主要是企业,而世界上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是中国。为了抢占这个广阔的市场,已有外资巨头提前布局。
2008年2月1日,IBM就实施“蓝云”计划——在江苏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首个“中国云计算中心”,这也是IBM在全球投入商业营运的第一个“云计算”项目。随后的3月17日,谷歌也在北京宣布自己的“云计算”战略,不久又发布被称为“通往云计算大门”的浏览器Chrome。据其介绍,Chrome的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完全抛弃桌面操作系统,通过浏览器与互联网上的“云”连接,从而在线调用数据以及运行应用软件。2008年11月6日,微软也宣布进入云计算领域。是时,该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甚至声称“云计算才是微软的未来”,他把云计算战略的重要性放在了并购雅虎之上。
据知情者透露,无锡云计算平台是IBM与无锡政府合作的项目,产业园内的一些基础设施本应由政府方投资,但IBM都是自己包揽下来。而谷歌虽然标榜自己的浏览器代码公开,但核心的部分仍然不为外界所知。
“这一切的背后或隐藏着陷阱。”季统凯认为,外资是想完全垄断云计算市场,它们会借此操控云计算的服务价格,另一方面也会限制中国对更高运算的需求。
在季统凯看来,数据安全是中国企业建立国产云的又一个重要理由。他表示,谷歌明文规定“根据法律程序或政府要求,谷歌可以在不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向有关部门披露数据”。并且,就算他们能够保证用户的信息不外泄,但这些数据对于其自身是完全透明的,不排除监守自盗。一旦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使用谷歌的云计算,它完全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得出该企业的经营状况,然后用于其它商业用途。泄密如果发生在电信、银行、政府等要害部门,后果将更加严重。
“建立自主云计算平台的最大意义就是打破垄断和保障安全。”季统凯说,云计算不能交给国外企业,而应该是中国政府主导,交由具有公信力的国企来建设。他强调,政府应尽快落实资金,否则他们只能寻求与企业合资。
对于这些言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的解释或许有助于业界形成客观认识。洪小文认为,“云”分为几种,其中一类是“低空云”,大型公司或政府单位出于保密考虑,可以自己购买服务器和软件组建云;将数据完全交给第三方服务商的“云”,主要适用于对机密性要求不严的单位和个人。而IBM方面也表示,云计算有不同的模式可以选择。
然而,以腾讯联席CTO熊明华为代表的一些人士还认为,除了安全考虑,如果忽视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未来技术,中国互联网公司会落后于世界,并将付出沉重代价。他们预言,未来5年内,带宽、存储、机房等成本将大量增长,没有“云计算”,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可能会被“吃掉”。
国产云的疑点
毕竟季统凯正在从事国产云的筹建,他会不会借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国内首个云计算平台,究竟是何面目呢?
季统凯介绍,这个平台专门考虑了中国企业的特点,区别于业界普遍的7种服务,属于第8种云服务。而此前,他们对外的解释是:该项目是中科院“网谷”系统结合现代服务业需求,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构建的一个低成本平台。通过与众多下游企业及运营商的合作,这个平台准备进一步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
而在交流过程中,季统凯对中科院的“网谷”系统并不了解,“要问产业园主任。”而对于第8种云计算服务的内容及对象包括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的哪些企业,他拒绝透露,“这些属于机密,2009年2、3月份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再对外公开。”
对此,一位自称“SAAS博士”的人士有些愤怒地告诉《IT时代周刊》:“这纯粹是在弄虚作假,总共不超过100个客户的系统居然叫云计算?还捏造出根本就不存在的‘网谷’概念!”事实上,本刊记者也并未在网上查到半点有关“网谷”系统的只言片语。
至于季统凯担心的电子政务工程,坊间已有观点指出,电子政务主要通过网站窗口发布动态新闻,根本用不上云计算。至于国内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已有的技术方案也完全能够解决它们的问题。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只是中科院计算所在东莞的一个分支机构,根本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独自建立云计算,它只是想巧立项目向政府骗资。”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谈及此事时不无担忧,他担心政府掏出的2亿元投资中的绝大部分会被用于其他方面,“如盖楼、买车、出国考察,只留一点零头购买国外设备,然后编写几个报告交差了事。”他指出,如今事业单位早已改革,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也要自负盈亏,对项目的费用有很大自主权。
据悉,上世纪90年代末盛极一时的“网格计算”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网格计算是把一个需要巨大计算能力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小部分后再分配给多台计算机处理,然后综合反馈得到最终结果。当时,国家将网格计算作为高性能计算和信息服务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很大,在全国建立了好几个国家级计算中心。然而,很多企业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为了获得资助,不结合本地实际,盲目上马。现在,很多科技公司都为云计算设立专职部门,他们以新的技术概念为由,向政府请求资金扶持,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云计算是否会重蹈网格计算的覆辙?目前尚未可知,但季统凯的反对意见十分鲜明。他认为,网格计算失败主要是时机不成熟,当时也没能很好地实现商业化。对于如何有效建设云计算,他认为“还在摸索中”。
拨开“云”雾
既然大家没有彻底弄清楚云计算,那么,诸多企业积极投身其中又是为何?
2008年12月16日,瑞星推出“全功能安全软件2009”,宣称“云安全”时代正式开启。半个月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南京市政府签订协议,针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计划在2009年初将首期投资1亿元的云计算中心落户南京,并命名“商业云”。阿里软件总经理王涛表示,“商业云”将整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五大平台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再通过调用和挖掘,对外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从而实现商业价值。在另一边,腾讯甚至声称其QQ相册就是云计算。
“它们根本不是云计算,只不过贴个云标签。”产业观察人士姚浩一针见血地指出。而著名的台湾防病毒企业趋势科技也认为瑞星不过是在打云计算牌,实质上没有创新。
姚浩告诉《IT时代周刊》,云计算并不是一个技术创新,而是供应模式的一个创新,它将一些原有技术和服务集中起来,并实现商业化。与以前的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属于同一个范畴。分布式计算提出利用互联网上计算机CPU的闲置能力来解决大型计算问题,这也同样是云计算的核心理念。它们的区别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需要每个参与的终端都贡献力量且资源共享,而云计算有一个专门的后台服务器群来处理客户请求。
云计算就是前面技术的新商业名词,属于“旧瓶装新酒”。当前,对于云计算业界没有一个统一认识,外资巨头各自定义,是想借用这个概念来宣传自己的既有产品。姚浩说,云计算首先要建设后台基础设施,这些恰好是IBM的业务重点——大量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中间件。“蓝色巨人”在无锡的云计算中心,相当于一个为了整体出售软硬件的“样板房”。至于谷歌,它声称用户只需一个浏览器就能通过互联网得到一切,这可以看到搜索引擎的影子。
有专业人士指出,事实上,谷歌的云计算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搜索功能,而对“虚拟机”、“分布式计算”和“网页数据分析”三项技术的杂糅。目前谷歌云计算主要是自用,并没有对外推出后台租用计划。它对外提供的唯一一项所谓云计算是软件即服务GoogleApps,这是一个企业应用套件,包括字处理、电子文档、电邮等,其大部分功能相当于微软Office办公系列,但收费远低于微软。谷歌的意图还在于凭借互联网优势,用云计算颠覆传统软件,打击微软。
而微软之所以提出“云+端”概念也完全是用相同的手法“回敬”谷歌,其固守自身优势,强调客户终端的重要性,是因为它需要售卖自己的操作系统,如果没有端了,浏览器市场又被谷歌抢走,微软将失去生存空间。

分析人士认为,人们现在看到的云计算只是一个概念,希望做“云”的厂商却各怀用意地划分出各种类型的“云”。而国内一些专家、软件公司认为云计算已经实现,还纷纷效仿研发,他们都是看见“皇帝的新装”的人。毕竟,“杜撰一个概念比发明一项新技术来开拓市场容易多了”。
【编辑推荐】
华为手机侧边返回怎么设置
目前想要使用手机侧边返回的话,你需要点击进入设置,然后选择手机系统设置,找到导航栏,选择手势导航就可以
从深圳到柳州有多少路程?走那条高速公路最快到达?
驾车前往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的路线 836 公里 – 大约 11 小时 58 分钟 建议路线 柳南高速836 公里11 小时 58 分钟清连高速836 公里12 小时 17 分钟桂柳高速781 公里12 小时 49 分钟- 更多信息 ?? 广东省深圳1.从福中三路向西方向,前往益田路170 米2.在益田路向左转1.4 公里3.稍向右转,走滨河大道辅路600 米4.走左侧匝道,走滨河大道3.2 公里5.下 广深高速/福田汽车站 出口,前往广深高速650 米6.在交岔路口继续向右,前往广深高速100 米7.在交岔路口继续向左,前往广深高速400 米8.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广深高速的方向向左,走广深高速 部分收费路段111 公里9.下出口后走环城高速 部分收费路段22.1 公里10.下 北江大堤/广佛高速/肇庆/里水/开平/沙贝 出口,前往广佛高速 收费路段350 米11.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广佛高速的方向向左,走广佛高速 收费路段7.2 公里12.下 广三高速/肇庆/南国桃园/南海影视城/桃园枫丹高尔夫/南海科技工业园 出口走广三高速 部分收费路段27.5 公里13.下 广肇高速 出口走269省道 部分收费路段8.3 公里14.上匝道走广肇高速 部分收费路段48.2 公里15.继续前行,上广云高速 收费路段36.0 公里16.下 云浮/河口 出口,前往324国道 部分收费路段1.1 公里17.在324国道向右转 经过 1 个环岛2.7 公里18.在环市东路稍向左转2.5 公里19.稍向右转,继续沿环市东路前行1.3 公里20.在环市中路/324国道稍向左转 继续沿324国道前行76.0 公里21.从环岛的1出口上兴华路2.1 公里22.继续前行,上兴华二路800 米23.继续前行,上兴华一路/324国道 继续沿324国道前行经过 1 个环岛71.2 公里24.在玉梧大道向左转950 米25.继续前行,上玉梧大道西7.2 公里26.继续前行,上容岑一级1.4 公里27.上匝道,前往广昆高速 部分收费路段650 米28.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广昆高速的方向向右,走广昆高速 收费路段118 公里29.继续前行,上南梧高速 收费路段99.6 公里30.下出口,前往柳南高速 收费路段550 米31.下 柳州 出口走柳南高速 收费路段172 公里32.下 柳州东/柳城/融安 出口走东晋大道 部分收费路段3.0 公里33.继续前行,上西江路1.4 公里34.在静兰路向右转1.5 公里35.在桂柳路向左转9 米36.继续前行,上文昌路1.2 公里37.继续前行,上文昌西路850 米38.继续前行,上文昌大桥1.4 公里39.继续前行,上友谊路250 米40.稍向右转上匝道,前往三中路110 米41.在三中路向右转400 米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厨师基本概念
一、烹饪、烹调、烹调工艺 烹饪,是人类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把可食原料用适当力一法,加工成为直接食用成品的活动。 它包含烹调生产和饮食消费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烹饪一词,最早见于2700年前的曲籍《易经·鼎》中,原文为“以木哭火,亨饪也。 ”《易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在宗教迷信外衣下,介绍当时社会状况,保存了一些古代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鼎”是先秦时代的炊、食共用器,形似庙里的香炉,初为陶制,后用铜制,还充当祭祀的礼器。 “木”指燃料,如柴、草之类。 “哭”的原意是风,此处指顺风点火。 “亨”在先秦与烹通用,为煮的意思。 “饪”既指食物成熟,也指食物生熟程度的标准,是古代熟食的通称。 “以木哭火,亨饪也”就是:将食物原料置放在炊具中,添加清水和味料,用柴草顺风点火煮熟。 由此可知,烹饪这一概念在古代包括了炊具、燃料、食物原料、调味品以及烹制力一法诸项内容,反映出奴隶社会时期先民生活状况及其对饮撰的认识。 还由于古代厨务没有明显分工,厨师既管做菜,又管做饭,还要酿酒、造将、屠宰、储藏,因此烹饪一词,在古代实际是食品加工制作技术的泛称。 烹调,制作菜肴、食品的技术。 一般包括原料选择、粗加工、细加工、临灶制作、用火、调味以及装盘的全过程。 烹调一词,在唐宋时期即已出现。 如陆游《剑南诗稿·种菜》:“菜把青青间药苗,豉香盐白自烹调。 ”这时的“烹”加热烹炒,“调”即配料调味。 烹调工艺,是制作各类食品的全部加工技法及其流程的概称。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烹饪原材料制成可口的食品,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地对烹调原料进行切割、组配、调味和烹制,使之成为能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菜品的规范力一法。 二、菜、菜式、菜品 菜、菜式、菜品都指通过烹调制成的食品。 但是,按餐饮业的语言使用习惯,它们的含义也有一些细微区别。 菜,含义比较宽广,有时是单称(如这道菜),有时是复称(如汤菜),其内涵要视具体语言环境而定。 菜式,多指菜肴的品种花色(如烧烤菜式),主要见于南力一。 菜品,是手工食品的通称,包括菜点羹汤,如蒙古族菜品中就有“红食”与“白食”之分;现今使用菜品一词,主要是和轻工业食品、天然食品相区别。 三、面点、点心、小吃、主食 面点,是以米、麦、豆、暮等为主料,肉品、蛋奶、蔬果、调味品作辅料,通过制胚、包馅、成型、熟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 它的外延最宽,包括中点和西点、大路点心和筵席点心、日常小吃和节令小吃、通行向点和地力一向点,以及历史名点、祭点、民族点心等。 其特色是: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帮式众多,宜时当令,可塑性强,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点心,又称细点或花点,是面点中的一个大类。 其特色是:注重款式和档次,讲究造型和配器,玲珑精巧,观赏价值高,多作席点或茶点食用。 有些地区如上海和广东等地将面点统称为点心。 小吃,也叫小食、零吃,系指正餐和主食之外,用于充,()L、消闲的粮食制品或其它食品。 也兼作早餐或夜宵。 小吃的提法主要见于四川和力一,其特色为:一是用料荤索兼备,每份量大。 二是多为大路品种,档次偏低。 三是常由摊贩制作,在街头销售。 四是地力一风味浓郁,顾客众多。 主食,即面食。 包括饭、粥、面、饼、包、饺、糕、把等可以充当正餐的食品,一般由家庭或集体食堂制作,其特色也十分鲜明:一是用料大多单一,调配料较少,主要提供糖类,在膳食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是品种基本固定,四季三餐变化不大,人们食用已成习惯。 三是工艺简便,易于掌握,现做现吃,日_与菜肴配套。 四是成本低廉,每餐必备,有明显的地区指向性。 四、烹饪史、烹调(面点)工艺学、烹饪学 烹饪史,是烹饪的历史。 它主要研究烹饪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 它以历代的烹调原料、炊饮器皿、调制技法、菜品属性、筵席格局和菜系演变作中心课题,还要解答饮食市场、饮食民俗、食疗健身和烹饪等力一面的问题,并要勾划出各个时代的饮食风貌,论其成就与不足。 这门科学与社会经济史、农艺史、畜牧史、渔业史、食物保鲜史、生物化学史、饮食器械发展史、营养学史、食疗史、饮食风俗史、各族文化史、中外经济交流史等关系密切,是烹饪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烹调(面点)工艺学,是研究烹调工艺的一门学科,是研究菜(点)烹调工艺中的法则与规律的科学。 它着重探讨料、味、水、火、灶、器、刀、勺等诸要索在烹调中的作用,及其对菜品(面点)质地的制约或影响;它要总结各类技法的规程,使烹调工艺科学化;并提出菜品(面点)质量检测和考评的理化指标和审美原则,研究如何制菜(点)才有利于健强国民体质,符合时代需求和国情;还要分析菜(点)风味特征的由来,建立科学的烹饪体系,中国烹调(面点)工艺学的研究目前刚刚起步,现有教材很不完善,需要儿代人努力开拓。 至于烹饪学的属性,目前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这是研究食物来源、烹制、保藏和提高食用价值的科学;有人认为,这是研究烹饪历史、烹饪原理、烹饪工艺的科学;有人认为,这是研究中国菜点及其生产与消费规律的科学,并日_具有综合科学和边缘科学的属性。 现在,第三种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还有许多从业人员投入到这一研究的行列中来。 考虑到本教材的目的要求,本书仅从概述的角度,对中国烹饪学的主要原理进行简要阐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