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网友经常关注CYQ.Data的性能问题,虽然关注,但没发现谁主动的写过和其它框架的性能评测文章。
个人平常比较忙一些,这么长久以来,一直也没好好的为CYQ.Data写一个简单的性能测试。
今天,得为它写了一篇了。
杂七几句:
当很多人问我 CYQ.Data 性能怎样时,我说:比其它ORM的框架性能要好。
当然,我没有给出任何的测试数据来证明,因为我没用过其它框架,所以没法给出数据,所以只能任网友:爱信不信。
说比其它框架要好,当然不是因为卖瓜的赞瓜甜,而是基于以下的认知:
数据框架,正常都由这几个过程组成:外部表现形式封装->生成sql->调用ADO.NET执行。
其中,ADO.NET执行上基本上一个样的,因此,框架的性能差异也就表现在外部形式的封装上和生成SQL的过程,性能差异多数取决于封装的复杂度。
而 CYQ.Data ,仅是在SQLHelper上多包装了一层,走的是原生的索引形式,所以从封装及生成SQL上的速度来说,是要比其它NHibernate、Spring.Net、Entity Framework、Linq等来的快些的。
因此,我也就简略的得出一个简单但不严谨的结论。
说明:
由于没有使用其它框架的习惯,故此处的评测,就不与其它框架做比较。
而将采用与原生的ADO.NET比较,测试CYQ.Data与原生框架的性能差异有多少。
懂其它框架的人,与原生ADO.NET一比,自然也可以得出和CYQ.Data的性能差异了。
本次测试仅测试写数据,测试代码将在后面显示。
一:写个循环调用插入数据看看结果先
1:插入10条数据:
2:插入100条数据:
3:插入1000条数据:
分析从上面3张图的数据中,暂时得出的结论是:
在数据量小的情况,CYQ.Data 的性能竟然比原生ADO.NET的还优越。
随着数据量往上升时,CYQ.Data 的性能开始下降。
结论疑问:
这个结论让人看着很迷惑,甚至是不太可能的,有几个疑点:
疑问解答,发现问题:
二:公平测试
CYQ.Data:关闭调试信息、关闭事务、MAction关闭反填充。
同时为了避免由于执行顺序引起的性能影响,每个我都单独执行,执行后truncate表再执行另一条。
由于没有一起执行,就看不到一起输出的信息截图了,只能单独的复制结果下来了。
结果如下:
1:插入10条数据:
ADO.net [ADO.net]:0.15625[秒]–10CYQ.Data[MProc##]:0.171875[秒]–10CYQ.Data[MAction]:0.265625[秒]–10 |
2:插入100条数据:
ADO.net [ADO.net]:0.203125[秒]–100CYQ.Data[MProc##]:0.234375[秒]–100CYQ.Data[MAction]:0.3125[秒]–100 |
3:插入1000条数据:

ADO.net [ADO.net]:0.53125[秒]–1000CYQ.Data[MProc##]:0.859375[秒]–1000CYQ.Data[MAction]:1.015625[秒]–1000 |
分析从上面三组数据中,我们看出:
CYQ.Data 的性能基本维持和ADO.NET相差无几,在数据量上升到时1000时,也仅是2倍不到的差距。
由此说明,CYQ.Data 在性能上,是相当接近原始的ADO.NET,原因就在于,它并没有过多去封装ADO.NET。
仅是简单的封装,却能使用如此简便,这就是它区别其它框架最大的优势所在。
当然,这仅是一个小的测试,不能代表总体来做严谨的解答。
但,在某方面,也算是给对此框架性能有疑问的网友,作了一点解答。
至少,它还是值得你拥有的。
下载地址:
三:测试的代码示例:

1:原始的ADO.NET测试代码:
2:CYQ.Data 的MProc测试代码:
3:CYQ.Data 的MAction测试代码:
【编辑推荐】
4、空间数据库中,矢量数据的管理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1、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方式不足:①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通过ID联系起来,使查询运算,模型操作运算速度慢;② 数据分布和共享困难;③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分开存储,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控制以及数据损坏后的恢复方面缺少基本的功能;④缺乏表示空间对象及其关系的能力。 因此,目前空间数据管理正在逐步走出文件管理模式。 2、全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对于变长结构的空间几何数据,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处理。 ⑴ 按照关系数据库组织数据的基本准则,对变长的几何数据进行关系范式分解,分解成定长记录的数据表进行存储。 然而,根据关系模型的分解与连接原则,在处理一个空间对象时,如面对象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连接操作,非常费时,并影响效率。 ⑵ 将图形数据的变长部分处理成Binary二进制Block块字段。 3、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由于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效率不高,而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又十分重要,所以许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商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进行扩展,使之能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 这种扩展的空间对象管理模块主要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的管理,由数据库软件商进行扩展,效率要比前面所述的二进制块的管理高得多。 但是它仍然没有解决对象的嵌套问题,空间数据结构也不能内用户任意定义,使用上仍受到一定限制。 矢量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从概念上说,空间数据还应包括数字高程模型、影像数据及其他专题数据。 虽然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大对象字段可以分块存贮影像和DEM数据,但是对于多尺度DEM数据,影像数据的空间索引、无缝拼接与漫游、多数据源集成等技术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png格式的图片
PNG,图像文件存储格式,其目的是试图(原来此处使用了企图)替代GIF和TIFF文件格式,同时增加一些GIF文件格式所不具备的特性。 流式网络图形格式(Portable Network Graphic Format,PNG)名称来源于非官方的“PNGs Not GIF”,是一种位图文件(bitmap file)存储格式,读成“ping”。 PNG用来存储灰度图像时,灰度图像的深度可多到16位,存储彩色图像时,彩色图像的深度可多到48位,并且还可存储多到16位的α通道数据。 PNG使用从LZ77派生的无损数据压缩算法。 一般应用于JAVA程序中,或网页或S60程序中是因为它压缩比高,生成文件容量小。 PNG文件格式保留GIF文件格式的下列特性: 使用彩色查找表或者叫做调色板可支持256种颜色的彩色图像。 流式读/写性能(streamability)图像文件格式允许连续读出和写入图像数据,这个特性很适合于在通信过程中生成和显示图像。 逐次逼近显示(progressive display)这种特性可使在通信链路上传输图像文件的同时就在终端上显示图像,把整个轮廓显示出来之后逐步显示图像的细节,也就是先用低分辨率显示图像,然后逐步提高它的分辨率。 透明性(transparency)这个性能可使图像中某些部分不显示出来,用来创建一些有特色的图像。 辅助信息(ancillary information)这个特性可用来在图像文件中存储一些文本注释信息。 独立于计算机软硬件环境。 使用无损压缩。 PNG文件格式中要增加下列GIF文件格式所没有的特性:每个像素为48位的真彩色图像。 每个像素为16位的灰度图像。 可为灰度图和真彩色图添加α通道。 添加图像的γ信息。 使用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 code,CRC)检测损害的文件。 加快图像显示的逐次逼近显示方式。 标准的读/写工具包。 可在一个文件中存储多幅图像。 编辑本段PNG文件的使用: PNG格式图片因其高保真性、透明性及文件大小较小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网页设计、平面设计中。 网络通讯中因受带宽制约,在保证图片清晰、逼真的前提下,网页中不可能大范围的使用文件较大的bmp、jpg格式文件,gif格式文件虽然文件较小,但其颜色失色严重,差强人意,所以PNG格式文件自诞生之日起就大行其道。 PNG格式图片通常被我们当做素材来使用,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搜索相关文件,如果是JPG格式文件,抠图就在所难免,费时费力,gif格式虽然具有透明性,但其只是对其中一种或几种颜色设置为完全透明,并没有考虑对周围颜色的影响,所以此时PNG格式文件就成了我们的不二之选。 我们经常在网页中看到整个页面使用同一个PNG图片做背景,按钮、导航条等全做在一张图片上,其实就是这个道理,究其缘由无非就是PNG图片在下载过程中占带宽较小,而且颜色逼真,下载一次可重复使用。 编辑本段文件结构 PNG图像格式文件(或者称为数据流)由一个8字节的PNG文件署名(PNG file signature)域和按照特定结构组织的3个以上的数据块(chunk)组成。 PNG定义了两种类型的数据块,一种是称为关键数据块(critical chunk),这是标准的数据块,另一种叫做辅助数据块(ancillary chunks),这是可选的数据块。 关键数据块定义了4个标准数据块,每个PNG文件都必须包含它们,PNG读写软件也都必须要支持这些数据块。 虽然PNG文件规范没有要求PNG编译码器对可选数据块进行编码和译码,但规范提倡支持可选数据块。 (1) PNG文件署名域8字节的PNG文件署名域用来识别该文件是不是PNG文件。 该域的值是:十进制数 137 80 78 71 13 10 26 10十六进制数 89 50 4e 47 0d 0a 1a 0a(2) 数据块的结构每个数据块都由表6-07所示的的4个域组成。 表6-07 PNG文件数据块的结构名称 字节数 说明Length(长度) 4字节 指定数据块中数据域的长度,其长度不超过(231-1)字节Chunk Type Code(数据块类型码) 4字节 数据块类型码由ASCII字母(A-Z和a-z)组成Chunk Data(数据块数据) 可变长度 存储按照Chunk Type Code指定的数据CRC(循环冗余检测) 4字节 存储用来检测是否有错误的循环冗余码在表6-07中,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域中的值是对Chunk Type Code域和Chunk Data域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 CRC具体算法定义在ISO 3309和ITU-T V.42中,其值按下面的CRC码生成多项式进行计算:x32+x26+x23+x22+x16+x12+x11+x10+x8+x7+x5+x4+x2+x+1编辑本段数据块结构1. 关键数据块关键数据块中的4个标准数据块是:(1) 文件头数据块IHDR(header chunk):它包含有PNG文件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基本信息,并要作为第一个数据块出现在PNG数据流中,而且一个PNG数据流中只能有一个文件头数据块。 文件头数据块由13字节组成,它的格式如表6-08所示。 表6-08 PNG文件头键数据块的结构域的名称 字节数 说明Width 4 bytes 图像宽度,以像素为单位Height 4 bytes 图像高度,以像素为单位Bit depth 1 byte 图像深度:索引彩色图像:1,2,4或8灰度图像:1,2,4,8或16真彩色图像:8或16ColorType 1 byte 颜色类型:0:灰度图像, 1,2,4,8或162:真彩色图像,8或163:索引彩色图像,1,2,4或8 4:带α通道数据的灰度图像,8或166:带α通道数据的真彩色图像,8或16Compression method 1 byte 压缩方法(LZ77派生算法)Filter method 1 byte 滤波器方法Interlace method 1 byte 隔行扫描方法: 0:非隔行扫描1: Adam7(由Adam M. Costello开发的7遍隔行扫描方法)(2) 调色板数据块PLTE(palette chunk):它包含有与索引彩色图像((indexed-color image))相关的彩色变换数据,它仅与索引彩色图像有关,而且要放在图像数据块(image data chunk)之前。 真彩色的PNG数据流也可以有调色板数据块,目的是便于非真彩色显示程序用它来量化图像数据,从而显示该图像。 调色板数据块结构如表6-09所示。 表6-09 调色板数据块结构域的名称 字节数 说明Red 1 byte 0 = 黑,255 = 红Green > 0 = 黑,255 = 绿Blue 1 byte 0 = 黑,255 = 蓝调色板实际是一个彩色索引查找表,它的表项数目可以是1~256中的一个数,每个表项有3字节,因此调色板数据块所包含的最大字节数为768。 (3) 图像数据块IDAT(image data chunk):它存储实际的数据,在数据流中可包含多个连续顺序的图像数据块。 (4) 图像结束数据IEND(image trailer chunk):它用来标记PNG文件或者数据流已经结束,并且必须要放在文件的尾部。 除了表示数据块开始的IHDR必须放在最前面, 表示PNG文件结束的IEND数据块放在最后面之外,其他数据块的存放顺序没有限制。 2. 辅助数据块PNG文件格式规范制定的10个辅助数据块是:(1) 背景颜色数据块bKGD(background color)。 (2) 基色和白色度数据块cHRM(primary chromaticities and white point)。 所谓白色度是指当R=G=B=最大值时在显示器上产生的白色度。 (3) 图像γ数据块gAMA(image gamma)。 (4) 图像直方图数据块hIST(image histogram)。 (5) 物理像素尺寸数据块pHYs(physical pixel dimensions)。 (6) 样本有效位数据块sBIT(significant bits)。 (7) 文本信息数据块tEXt(textual data)。 (8) 图像最后修改时间数据块tIME (image last-modification time)。 (9) 图像透明数据块tRNS (transparency)。 (10) 压缩文本数据块zTXt (compressed textual data)。 3. 数据块摘要关键数据块、辅助数据块和专用公共数据块(special-purpose public chunks)综合在表6-10中。 表6-10 PNG文件格式中的数据块数据块符号 数据块名称 多数据块 可选否 位置限制IHDR 文件头数据块 否 否 第一块cHRM 基色和白色点数据块 否 是 在PLTE和IDAT之前gAMA 图像γ数据块 否 是 在PLTE和IDAT之前sBIT 样本有效位数据块 否 是 在PLTE和IDAT之前PLTE 调色板数据块 否 是 在IDAT之前bKGD 背景颜色数据块 否 是 在PLTE之后IDAT之前hIST 图像直方图数据块 否 是 在PLTE之后IDAT之前tRNS 图像透明数据块 否 是 在PLTE之后IDAT之前oFFs (专用公共数据块) 否 是 在IDAT之前pHYs 物理像素尺寸数据块 否 是 在IDAT之前sCAL (专用公共数据块) 否 是 在IDAT之前IDAT 图像数据块 是 否 与其他IDAT连续tIME 图像最后修改时间数据块 否 是 无限制tEXt 文本信息数据块 是 是 无限制zTXt 压缩文本数据块 是 是 无限制fRAc (专用公共数据块) 是 是 无限制gIFg (专用公共数据块) 是 是 无限制gIFt (专用公共数据块) 是 是 无限制gIFx (专用公共数据块) 是 是 无限制IEND 图像结束数据 否 否 最后一个数据块编辑本段tEXt和zTXt数据块中的标准关键字: Title图像名称或者标题Author图像作者名Description图像说明Copyright版权声明CreationTime原图创作时间Software创作图像使用的软件Disclaimer弃权Warning图像内容警告Source创作图像使用的设备Comment各种注释-----------------------------------------------------------------------------------------PNG = Papua New Guinea 巴布亚新几内亚 (大洋洲一岛国)
LG G2和三星note3哪个好?
首先从列表来看,三星GALAXY Note 3采用了自家的4+4核的Exynos 5420处理器,主频为1.9GHz,配备了5.7英寸Super AMOLED屏幕,分辨率为1920x1080。此外,三星GALAXY Note 3还首次搭配了3GB RAM。系统方面,三星GALAXY Note 3也是首家预装了Android 4.3系统版本的产品。屏幕方面,两款手机都采用了大屏设计。 其中三星GALAXY Note系列可以说是三星乃至业界开创大屏趋势的倡导者之一。 因此,三星GALAXY Note 3则继续延续了大屏优势,采用了5.7英寸屏幕全高清Super AMOLED屏幕,分辨率为1920*1080,PPI为386。 而LG G2的屏幕尺寸为5.2英寸,相比GALAXY Note 3的屏幕可以说小了不少,不过分辨率依然为1920*1080,因此,PPI相比三星的GALAXY Note 3也要高出不少,为423PPI。 理论来说,LG在屏幕的精细度方面要超于三星,不过根据人体肉眼的识别极限来说,两款手机都已经超过326PPI视网膜 屏幕的标准。
同时,在材质方面,两款手机的外形都采用了塑料材质,相对于金属材质,塑料材质的外壳更加轻盈且具备不易掉漆的特性。 其中,三星的GALAXY Note 3可以说已经将塑料玩到了极致,特别是机身后盖采用了仿皮革纹理设计的塑料材质,无论是细节处理还是触感方面,都非常接近皮革材质。
安兔兔评测AnTuTu Benchmark是一个专门给Android设备的手机、平板电脑硬件跑分的娱乐软件,它能一键运行完整测试项目,通过“内存性能”、“CPU 整数性能”,“CPU浮点性能”、“2D、3D绘图性能”、“数据库IO”、“SD卡读、写速度” 8项性能测试对手机的硬体性能做出评分。 测试结果三星Note3得分、LG G2得分为。
鹰眼手机评测,一款专业评测Android手机硬件性能和手机应用可用性的跑分软件。 它既可以对Android手机硬件进行性能评测,更是一款 帮助您选择优质手机应用的神器,为您的手机提供全面、专业、权威的测试分析。 测试结果三星Note3得分,LG G2的得分为。
Nenamark2是一款测试手机3D性能的软件,该软件主要着重测试手机GPU性能。 三星Note3在Nenamark2上得到了59.5fps的分数,LG G2的得分为58.7fps。
总体来说配置外观等各方面来说三星会比较好,当然如果价格来说LG的会比较有优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