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信息安全设计与治理之运维支持和IT管理决策-廉环话 (漫谈信息安全心得体会)

教程大全 2025-07-13 01:13:39 浏览

【】看到廉哥那日冒着暴雨加台风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同事妹纸奚落道:“现在都是网络时代了,你还老跑图书馆看那些过气的资料,而且还是电脑方面的…”。看来,我俩的确是“从彼此的全世界路过”了。她怎会知道:就是图书馆里前人总结成文的资料和当前网络上前沿知识技能间存在着“断点”,所以需要我这个一个小小电焊工,用我自己的经验作为“助熔剂”把它们熔合到一起,通过二次加工,再分享出来。这叫“回首与前瞻的普拉斯(加号)”。

闲言少叙,书接上回,我们继续开聊。

网络/系统/应用

这些部门的人员主要运用专业技术来维护企业的信息安全,保持整个IT服务系统在健康稳定的状态下运作。

1. 从IT软/硬件系统的设计、架设和维护方面对 服务器 ,网络,存储设备,数据库,目录服务,中间件,网站以及各种应用程序(包括财务/人事软件)等进行信息安全的管控。

漫谈信息安全设计与治理之运维支持和IT管理决策

一句话,这里是技术“大咖”的江湖,技术实力直接决定系统的安全等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前面第一part的系列漫谈。批判式的接受哦。

2. 充当“二线”人员,去处理由服务台和“一线”运维和支持人员提升上来的安全事故。

说白了,就是充当应急处理小组,处理各种Troubleshoot之类的工作。

3. 及时更新各个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系统补丁和病毒库等。

“做好更新”应该是IT运维的basic也是best practice,但我们也提防诸如微软的有些补丁包会发生“乌龙”事件。比如我哥们他们单位去年底就发生了系统打好Office补丁后,Outlook 2013发出去的多附件的Word类型文件其内容与文件名相互混淆的现象。没办法,IT只有打上针对补丁的补丁了。当然,若干年前赛门铁克误删启动文件的事件,也必要在这儿重提了。

4. 根据企业的安全策略监控网络和系统资源的滥用与误用情况,如有需要可以对员工运用即时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等进行敏感信息的侦察。

具体操作的可行性,一定要事先和公司的法务沟通哦,以免人家告你侵犯隐私,neng死你。另外,在实施上,最好是用第三方成品的监控分析软件。尽职免责是很重要的。

管理决策

IT管理决策层多由一个首席信息官和IT各子部门的带头人组成。正如亚历山大大帝说过:“由狮子率领的羊,远胜由羊率领的狮子”。在实操中,往往他们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代表一起组成信息安全委员会,履行如下职责:

1. 信息安全相关项目和服务变更的发起、规划和管理。

在当前各个企业里,各类管理人员基本上都受过项目管理的相关培训甚至已持有证书。因此在日常运行中融入项目制是司空见惯的。好的管理者要在项目的起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我只谈我的一点感受:因为套用“马斯洛需求层次”信息安全项目不同于一般的IT项目,它解决的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用着放不放心”的问题。因此任何信息安全相关的发起都要体现对业务的好处或是提升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要能在企业内部,至少是企业所有者所认可和意识到的。而这将是你后期工作的根基。说过分一点:所有以业务为敌的信息安全项目都将以失败告终。与其最后扼腕叹息、名声扫地,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开展。

说到发起、规划,我的脑子里突然想起柳传志提到过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而定战略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凡是周全考虑。IT技术日新月异,千万不可禁锢发展的空间。很多系统初始设计的局限性是滞后才体现的。比如说最新技术可能带有一些自身的安全漏洞,而这些与生俱来的fault可能会被另一种技术所迅速迭代了。所以我们不要盲从最新的技术,“且行且珍惜”,不然还会导致IT部门人员长期处于“布朗运动”的状态,“累成狗”似的。可见,虽然身处发展前沿的IT框架下,我们信息安全管理者还是不要过于fashion,淡定,淡定啊!

2. 定期对整个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管理。

我们所规划和维护的系统不能流于形式成为one-time job。就算一开始构建得固若金汤,时过境迁,技术发展,内外漏洞在不知不觉中滋长。因此不可小看定期评估与审计这种舶来品,曾子他老人家不是也经常“日三省乎己”吗?定期给自己的系统“抓虱子”吧,以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 制定针对企业整体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描述的信息安全的方针和手册,完善并更新各种安全管理和操作的具体流程。

还记得《杜拉拉升职记》里提到的吗:“你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都能在SOP(标准作业程序)里面找到答案”。所以说“虽然是人总会犯错”,霸特,标准化流程化可以把各种误操作降到最低。

4. 对供应商和外包商进行安全管理并对其合同进行风险约束。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和他们的合同,你会觉得自己手中的硬件和服务资源充沛了许多。而且他们也无形中会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行业名声连带感。

5. 为信息安全的操作和管理提供支持,调配资源并定期审查这个系统的安全达标情况。

我曾听到过一位IT管理决策者向我坦言,他从基层人员慢慢自我提升上来,回首走过的路,发现以前做底层操作实施人员的时候,仅仅机器打交到反而是最简单的,因为有明确的对与错。而越往上走,越多的要和人打交,他发现可以遵循的“手册”越少,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员,特别是理科IT男的时候,要想实现“支持,调配资源”,真是好难,好难啊!(我这里可没有诋毁wuli理科IT男的意思,虽然我自己也是。)而且因为你是领导,我们常说的要负有“领导责任”,所以该出来为属下顶子弹或背锅的时候,你可千万别含糊哦。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的?

而说到定期审查达标情况,除了policy的贯彻,第一手数据还是来自于各种记录(logs)。而不管是外审、内审还是自己审,看的都是各种运营中的记录哦。相信不少看官和我一样是从微软的Windows意识到log的魅力和重要性的吧?衍生这个概念,其实我们在做任何项目、任何系统的时候都要牢记记录(包括各种check point>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有哪些主要的部分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有哪些主要的部分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由 5 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 4 个系列,其中系列 1、系列 2 由若干模块组成,系列 3、系列 4 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快 2 学分(36 学时),每个专题 1 学分(18 学时),每 2 个专题可组成 1 个模块。 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 5 个模块。 数学 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 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 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 数学 4:基本初等函数 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 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二、选修课程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选修课程由系列 1,系列 2,系列 3,系列 4 等组成。 1、系列 1:由 2 个模块组成。 选修 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初步应用。 选修 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框图。 2、系列 2:由 3 个模块组成。 选修 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 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 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3、系列 3:由 6 个专题组成。 选修 3-1:数学史选讲;选修 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 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 3-4:对称与群;选修 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 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4、系列 4:由 10 个专题组成。

网络安全专业未来的发展怎么样?

网络安全专业未来的发展预测是非常有前景的。

只要是人写的代码就有漏洞,没有不存在漏洞的系统,只有没有发现漏洞的系统。

网络安全行业目前是形势很好,算是朝阳产业了。 我觉得这对于网络安全行业的学习者和从业者都是一个好事,安全是被冷落了很多年,现在可以算是开始繁荣的阶段。

网络安全工作领域现在人才缺口非常大,未来会更大。 所以如果有志于从事这个领域的年轻人,扎实打好技术基础,有意识的提高学识学历,这个领域未来一定是高素质和高学历人才的天下,并且是科技主宰,核心技术至上。

机械制造业企业发展状况怎样?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 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2.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4.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5.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 6.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机械制造自动化。 (2)精密工程。 (3)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下面对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 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 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一、集成化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CIMS作为一个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分系统)组成,通常可划分为5部分:1.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CATD)数控程序编制(NCP)等。 2.管理信息分系统(MIS)包括经营管理(BM),生产管理(PM),物料管理(MM),人事管理(LM),财务管理(FM)等。 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如计算机数控(CNC),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单元(FMS),工业机器人(Robot),自动装配(AA)等。 4.质量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三坐标测量机(CMM)等。 5.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Network & DB)它是一个支持系统,用于将上述几个分系统联系起来,以实现各分系统的集成。 二、智能化智能制造系统可被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该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等。 在智能系统中,“智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极好的“软”特性(适应性和友好性)。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方法,使之具有较大的柔性;对于人,智能制造强调安全性和友好性;对于环境,要求作到无污染,省能源和资源充分回收;对于社会,提倡合理协作与竞争。 三、敏捷化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为了达到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即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 敏捷制造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从信息集成发展到企业集成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 实现敏捷制造的技术基础包括:1.大范围的通讯基础结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工厂信息网络和准时信息系统(Just-In-Time-Information)。 2.柔性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方法。 3.高柔性、模块化、可伸缩的制造系统。 4.为定单而设计、制造的生产方式。 5.基于任务的组织与管理。 6.基于信任的雇佣关系。 四、虚拟化“虚拟制造”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 虚拟制造以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集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技术、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是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综合系统技术。 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的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五、清洁化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的两个基本目标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要求渗透到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有毒的原材料和短缺资源,二次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利用,改进工艺及设备,并将一切排放物的数量与毒性削减在离开生产过程之前。 对于产品而言,清洁生产覆盖构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即从原材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理,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流通、销售及报废等,合理利用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是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