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会议扩容背后:100万核计算资源全由自研 服务器 星星海支撑
2020-02-17 09:09:23疫情期间,远程会议及协同办公需求暴增。从1月29日开始到2月6日,腾讯会议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日均扩容云主机接近1.5万台,8天总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共涉及超百万核的计算资源投入。
疫情期间,远程会议及协同办公需求暴增。从1月29日开始到2月6日,腾讯会议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日均扩容云主机接近1.5万台,8天总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共涉及超百万核的计算资源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会议在疫情期间扩容的这100万核服务器资源全部由腾讯云自研的服务器星星海提供支撑,这也是腾讯云星星海服务器首次承担如此大规模的计算资源保障任务。

今年遇上疫情爆发,腾讯会议第一时间面向全国用户免费开放300人会议协同能力,外界对腾讯会议的使用量极速增加。为了保障用户使用体验,腾讯云快速调集服务器资源储备,快速有效地支撑起腾讯会议业务量暴增对计算资源的需求。
除了丰富的资源储备外,星星海服务器全流程的自主可控也是确保腾讯会议能够快速扩容的原因之一。刘裕勋介绍,作为腾讯第一款自研服务器,星星海服务器除了在软硬件系统上进行了自主研发设计外,还在芯片等关键部件上与供应链企业进行了深度定制。“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我们在硬件质量验收、云化适配和故障检测修复等环节的效率,进而也提升了腾讯云大规模计算资源的调度效率。腾讯会议因此能够实现单日高达五十万核计算资源的快速扩容。”
与此同时,星星海服务器与腾讯云在虚拟化、计算资源管理、云监控、热迁移等方面的优势技术能力产生软硬件协同效应。以故障热迁移为例,一旦系统监测到某一台物理服务器状态为不健康,腾讯云的快速故障热迁移能力能够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将子机迁移到健康的母机上,保障业务平稳运行。
此外,作为一款为云而生的服务器硬件,星星海服务器也表现出了在云端业务场景的天然优势。根据测试,基于星星海服务器的云服务实例综合性能提升35%以上,其中视频处理速度提升40%,图形转码得分提升35%,Web服务页面QPS(每秒查询率)提升高达152%。同时,星星海服务器具备的多CPU核心、超大缓存的特性,能够支持超大规格云主机实例,单台云主机性能峰值能够达到百万级QPS。
“在优质的计算能力护航下,腾讯会议目前可以满足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万级用户的会议需求。 ”腾讯云副总裁吴祖榕表示。
目前,星星海服务器已经在腾讯内部多个业务模块中应用,在微信、QQ、视频转码、广告检索等产品和业务上也表现出了亮眼的性能。例如,微信业务性能测试显示,采用星星海服务器能使其业务吞吐能力提升230%以上;在视频转码性能测试中,其性能也提升了200%;广告检索业务中使用星星海服务器也可明显降低检索延时。
除此之外,在腾讯教育的远程课堂业务中,腾讯云也采用了星星海服务器,支撑了全国数千万师生的在线教学。
“经历几次高峰业务实战,星星海服务器与腾讯云基础架构能力之间的磨合进一步完善。后续,腾讯云也将积极把星星海服务器部署到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中,以云服务的形式将具有高性价比的计算能力,开放给云上的数百万用户。”刘裕勋说。
珠海万山岛好玩吗?
好玩【行程安排】第一天:早上广州体育中心东小门(广州酒家正对面)6:50集合,7:00准时出发不等人,09:15左右乘船前往【大万山岛】,到达万山岛码头后先到餐厅享用海鲜午餐,约中午12:30乘船前往【小万山岛沙滩】,在沙滩自由活动,可以玩沙滩排球、足球、沙滩游水,玩到尽兴、乘船返航。 晚上19:00各自结伴在码头赏海景共进晚餐,餐后散步吹海风,欣赏渔港美景。 邀三五知己到海边喝酒、聊天数星星。 第二天:早上可以早点起床到码头看渔船回港,分享那收获的喜悦,呼吸一下海岛的新鲜空气。 喜欢爬山的,自由吃完早餐后09:00开始进行爬山穿越,难度虽然不大,但却非常新奇好玩,沿着岛上最美丽的溪水线路,途径热带雨林、观看战壕山洞旧军营,远眺壮阔的南海,大海、渔港、帆影,美景尽收眼底!在山顶可欣赏亚洲第一奇观【浮石湾】,下山后可拜祭岛上有150年历史的【妈祖庙,即天后宫】,12:00返回餐厅饱饱的吃上一顿海鲜午餐。 餐后可到海产品加工场购买万山特产虾干鱼干,13:30在码头乘船返回珠海市区,约15:30回到码头。 各自返回自己温暖的家。 【广州活动费用】350元/人、会员价:330元/人;6-10岁儿童,180元(1.1-1.4米身高,不含床位)(费用包含:广州往返珠海豪华旅游大巴车费、油费、路桥费、司机吃住、香洲码头前往大小万山岛返船费、小万山岛门票+清洁费、领队费、二天意外保险、组织费、公共装备及药品费等)自理费用参考:1、其他用餐,包括3正餐1早餐,约100元以内,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解决。 2、岛上住宿条件一般(有床、热水冲凉),请自己选择住宿方式,如需要提前住宿,请报名时告诉我们帮忙预订。 价格:150
有关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资料
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既有趣也很重要的问题。 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 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 古代埃及人认识,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 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 印度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龟背上的三头大象。 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 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 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 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 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释。 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弟子们,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他们主张用数学来解释宇宙,认为在所有立体图形中,球形是最美好的。 宇宙的外形应该是球形的,宇宙中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天体都应该是球形的。 过了100多年,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 他观察天象,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现象中,推断大地的形状为球形。 当时,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便提出:如果大地真是圆球状的,为什么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没有掉向下面的空中呢?那时候,由于人们还不懂得有地心引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的。 我国东汉时的天文学家张衡,曾有“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的说法,他把宇宙比作鸡蛋,地就像鸡蛋中的蛋黄。 这种学说叫浑天说,比过去的盖天说有了很大进步。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到我国,介绍了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知识,我国才出现“地球”这个译名。 那么,地球是不是一个滚圆的正球体呢?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根据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的理论,由于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上的物质向赤道方向移动,因此他断定地球应是一个赤道半径要比极半径大一些的扁球体。 但是,以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为首的一派,根据他们测量子午线所得的不准确数据,说地球绕太阳旋转,应该向两极伸长,是个长球,而不是扁球。 这个争论延续了有半世纪之久。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地球形状之争,曾说:“在伦敦认为是橘子,而在巴黎却把它想象成为一个西瓜。 ”直到18世纪30年代,法国科学院派出两个远征队,一队到北极圈附近的拉普兰,一队到南美洲赤道附近的秘鲁,分别测量两地子午线的长度,才发现卡西尼的测量有错误,而牛顿的推论是正确。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现在测得的地球赤道半径为米,极半径为米,两者相差为米,它的扁率为1/298.2。 从这方面讲,地球要比橘子圆得多。 此外,人们又从测量中发现,地球的赤道也不是正圆,而类似椭圆,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相差200多米。 还发现地球的北半球要比南半球细长一些;北极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即平均海平面)比参考扁球体要高出10米左右,南极地区则要凹进去30米左右。 因此,有人把地球的形状比作梨,把地球体说成是梨状体。 实际上,地球既不像橘子,也不像梨,而是具有它自己独特形状的球体。 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1毫米多,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表示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使用的地球仪都还是正圆形的。
地球什么东西最圆?
你认为最圆的东西就是最圆的.因为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所以没有理想的圆东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