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网络应用中,电子邮件成了我们常用的工具,其发信速度和加载附件的功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正因为电子邮件的便利,使得它成为了病毒传播的一种搭载形式。一封病毒邮件对互联网的使用者危害甚大,但是病毒邮件的危害也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我们了解一些常识,掌握预防十法,病毒邮件就再无“用武之地”了!
一、安装杀毒软件
要对付病毒邮件,单纯的靠手工防范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首先必须安装一款杀毒软件。现在基本上所有的主流杀毒软件都提供了邮件监视功能,在接收、发送邮件的时候,会自动检查监视邮件的内容是否包含病毒,对于病毒邮件会按照设置自动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病毒的运行和传播。
二、做好升级工作
升级包括两部分,一是杀毒软件的升级,二是系统的升级。对于杀毒软件的升级,相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采用最新的病毒库才能最大限度的防范病毒,尤其是应对新病毒、各种病毒的变种等。对于系统的升级,同样也很重要。因为很多病毒就是因为系统存在漏洞才发布的,如果我们能够提前打好补丁,避免系统漏洞的存在,这样病毒自然无从发作了。
三、辨别邮件主题
由于病毒邮件一般都是自动发送或批量发送,因此其主题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特征。例如“老同学,好久不见了”、“请你检查一下”,主题关键字表现出很高的迷惑性,诱惑用户查看邮件。
四、检查邮件附件
如果邮件包含附件,并且邮件中的正文还显示“附件中是我的照片,快看看啊!”之类的话,那么这时你一定得小心,不能听信其所说,看到附件的图标是图片文件、文本文件就以为是安全的。要知道这类文件的全名常常就是1.jpg.exe、1.txt.exe,因此最好先进入文件夹选项窗口,设置显示扩展名,确认没有exe后缀再打开。另外对于伪装成图片文件的病毒邮件,我们可以先预览一下,如果能预览到其图片内容,那么再打开中招的可能就会下降许多。

五、禁用地址簿
为了联系的方便,很多人习惯把联系人添加到地址簿,这样发送邮件时直接选择就可以了。但是要知道,如果自己被病毒感染,那么发作的病毒就会自动给地址簿中所有的联系人发送一封病毒邮件,这样循环往复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我们可以把联系人信息放在一个文件文件中,撰写邮件的时候直接从文本文件中复制过来即可。虽然这样操作会有一点不方便,但是对于一些商业用户或者使用电子邮件比较频率的企业内部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禁用信纸模板
很多用户从漂亮的角度,会选择一些信纸模板,但是漂亮是有代价的。因为这些模板为实现某些效果,常常调用脚本文件,这些脚本文件非常容易感染JS/VBS等类型的病毒,如果用户使用感染了病毒的信纸发便就是病毒邮件了。
七、正确处理垃圾邮件
邮件病毒邮件都是垃圾邮件,用户发现后常常选择直接将其删除。但是直接删除后,邮件并没有消失,而是被保存到废件箱或垃圾邮件中,对此我们民须将它们从废件箱中清空,然后再右击废件箱,选择清空废件箱操作,这样才能彻底将其中删除。
八、启用自动过滤
不管是基于web接收,还是使用客户端FoxMail之类的收发工具,一般都提供了邮件自动过滤功能。对此,我们需要将其启用,这样不仅可以防范垃圾邮件,还可以过滤掉一些病毒邮件。另外也需要将一些来自陌生地址的发信人添加到黑名单中,避免相同地址的邮件再次出现。
九、使用纯文本格式查看
由于邮件一般有HTML和TXT两种方式查看,使用HTML方式查看邮件虽然能够看到邮件的原貌,但是由于HTML文件可以加载JS代码,容易产生破坏,相比之下TXT文件则没有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将邮件的默认查看设为TXT格式,待大概了解邮件正文内容,发现没有异常后再切换到HTML方式浏览。
十、认真学习病毒防范知识 由于病毒的信息变化很快,如果我们不能够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吸取,那么很容易被病毒迷惑住。因此,要尽可能的了解各种病毒信息,掌握其特征,做到知已知彼,方可做到百战不殆。
【编辑推荐】
如何预防电脑病毒???
系统防毒 1、绝不打开来历不明邮件的附件或您并未预期接到的附件。 即使附件看来好象是文件,因为Windows允许用户在文件命名时使用多个后缀,而许多电子邮件程序只显示第一个后缀。 例如,你看到的邮件附件名称是,而它的全名实际是,打开这个附件意味着运行一个恶意的VBScript病毒。 2、插入软盘、光盘和其他可插拔介质前,一定对它们进行病毒扫描。 确保你的计算机对插入的软盘、光盘和其他的可插拔介质,及对电子邮件和互联网文件都会做自动的病毒检查。 3、警惕欺骗性的病毒。 如果你收到一封来自朋友的邮件,声称有一个最具杀伤力的新病毒,并让你将这封警告性质的邮件转发给你所有认识的人,这十有八九是欺骗性的病毒。 建议你访问防病毒软件供应商,如赛门铁克的网站/avCenter, 证实确有其事。 4、使用其它形式的文档,如(Rich Text Format)和(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常见的宏病毒使用Microsoft Office的程序传播,减少使用这些文件类型的机会将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尝试用Rich Text存储文件,这并不表明仅在文件名称中用后缀,而是要在Microsoft Word中,用“另存为”指令,在对话框中选择Rich Text形式存储。 尽管Rich Text Format依然可能含有内嵌的对象,但它本身不支持Visual Basic Macros或Jscript。 而pdf文件不仅是跨平台的,而且更为安全。 5、使用基于客户端的防火墙或过滤措施。 如果你使用互联网,特别是使用宽带,并总是在线,那就非常有必要用个人防火墙保护你的隐私并防止不速之客访问你的系统。 如果你的系统没有加设有效防护,你的家庭地址、信用卡号码和其它个人信息都有可能被窃取。 6、局域内的用户,设置具有完全访问权限的共享会引来病毒的传入;还会引入其它已中病毒机器的不断访问,造成网络堵塞。 二、邮件防护1、提高邮件客户端安全级别 Outlook Express收信,修改它的安全级别:工具→设置→安全→安全区域→选择受限区域(较安全)。 Outlook与OE大同小异:工具→选项→安全→安全区域→受限区域(较安全)。 Foxmail中帐户属性→字体与显示→使用嵌入式IE浏览器 其他回答: 给系统升级打补丁,当然还可以装一些防火墙(天网等)和杀毒软件(诺顿,江民,瑞星,金山毒霸等等) (一定要安装可以升级的杀毒软件) 不要去不良网站,不要打开不清楚的邮件.
怎么更有效的防止病毒的侵袭
对计算机来说,了解病毒,针对病毒养成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管理习惯,对保障您的计算机不受计算机病毒侵扰是尤为重要的。 为了减少病毒的侵扰,建议大家平时能做到“三打三防”。 “三打” 就是安装新的计算机系统时,要注意打系统补丁,震荡波一类的恶性蠕虫病毒一般都是通过系统漏洞传播的,打好补丁就可以防止此类病毒感染;用户上网的时候要打开杀毒软件实时监控,以免病毒通过网络进入自己的电脑;玩网络游戏时要打开个人防火墙,防火墙可以隔绝病毒跟外界的联系,防止木马病毒盗窃资料。 “三防” 就是防邮件病毒,用户收到邮件时首先要进行病毒扫描,不要随意打开电子邮件里携带的附件;防木马病毒,木马病毒一般是通过恶意网站散播,用户从网上下载任何文件后,一定要先进行病毒扫描再运行;防恶意“好友”,现在很多木马病毒可以通过 MSN、 QQ等即时通信软件或电子邮件传播,一旦你的在线好友感染病毒,那么所有好友将会遭到病毒的入侵。
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由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又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首先应提高全民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下几点: (1)尽量不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 (2)备份硬盘引区和主引导扇区数据,经常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 (3)养成经常用杀毒软件检查硬盘和每一张外来盘的良好习惯。 (4)杀毒软件应定期升级,一般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一个月。 (5)安装了实时监控防病毒软件,当然这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防病毒软件不一定对所有的病毒都有效,而且病毒的更新速度也很快。 (6)随时注意计算机的各种异常现象,一旦发现,应立即用杀毒软件仔细检查。 杀毒软件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工具,应尽量配备多套杀毒软件,因为每个杀毒软件都有各自的特点。 (7)有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被称为“邮件病毒”。 它们一般是通过邮件中“附件”夹带的方法进行扩散,你运行了该附件中的病毒程序,就使你的计算机染毒。 所以,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来信中的附件文件。 防病毒的八点常识及十大守则 一、防病毒八点常识 1、备好启动软盘,并贴上写保护。 检查电脑的任何问题,或者是解毒,最好在没有病毒干扰的环境下进行,才能完整测出真正的原因,或是彻底解决病毒的侵入。 因此,在安装系统之后,应该及时做一张启动盘,以备不时之需。 2、重要资料,必须备份。 资料是最重要的,程序损坏了可重新COPY,甚至再买一份,但是自己键入的资料,可能是三年的会计资料,可能是画了三个月的图片,结果某一天,硬盘坏了或者因为病毒而损坏了资料,会让人欲哭无泪,所以对于重要资料经常备份是绝对必要的。 3、尽量避免在无防毒软件的机器上使用软盘/zip盘/mo等可移动储存介质。 一般人都以为不要使用别人的磁盘,即可防毒,但是不要随便用别人的电脑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有可能带一大堆病毒回家。 4、使用新软件时,先用扫毒程序检查,可减少中毒机会。 主动检查,可以过滤大部份的病毒。 5、准备一份具有查毒、防毒、解毒及重要功能的软件,将有助于杜绝病毒。 6、若硬盘资料已遭到破坏,不必急着FORMAT,因病毒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全部硬盘资料破坏,故可利用灾后重建的解毒程序,加以分析,重建受损状态。 重建硬盘是有可能的,救回的机率相当高。 7、不要在互联网上随意下载软件。 病毒的一大传播途径,就是InterNet。 潜伏在网络上的各种可下载程序中,如果你随意下载、随意打开,对于制造病毒者来说,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因此,不要贪图免费软件,如果实在需要,请在下载后执行杀毒、查毒软件彻底检查。 8、不要轻易打开电子邮件的附件。 近年来造成大规模破坏的许多病毒,都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 不要以为只打开熟人发送的附件就一定保险,有的病毒会自动检查受害人电脑上的通讯录并向其中的所有地址自动发送带毒文件。 最妥当的做法,是先将附件保存下来,不要打开,先用查毒软件彻底检查。 二、防病毒的十大守则 1.平常准备可正常开机之软式磁片, 并贴上防写贴纸. 检查电脑的任何问题, 或者是解毒, 最好在没有病毒干扰的环境下进行, 才能完整测出真正的原因, 或是彻底解决病毒的侵入. 2.重要资料, 必须备份. 资料是最重要的, 程式损坏了可重新COPY, 甚至再买一份, 但是自己键入的资料, 可能是三年的会计资料,可能是画了三个月的图形, 结果某一天, 硬碟坏了或者病毒的因素, 会让人欲哭无泪, 所以一般性的备份是绝对必要的. 3.记住 之长度, 若有异常, 即有中毒的可能. 中毒的程式, 绝大部份会改变长度, 所以记住一个常见程式的长度, 有助於判定是否有中病毒, 尤其是 档, 这部份如果被病毒感染,则你的电脑将体无完肤. 4.经常利用DOS指令MEM或CHKDSK, 检验记忆体之使用情形, 若BASERAM异常, 少於640KB, 则有中毒的可能. 利用CHKDSK检查MEMORY之大小一般为 total bytes memory, 若中病毒, 此数字将减少. 5.尽量避免在无防毒软体的机器上, 使用电脑磁片. 一般人都以为不要使用别人的磁片, 即可防毒, 但是不要随便用别人的电脑也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有可能带一大堆毒回家. 6.使用新进软体时,先用扫毒程式检查, 可减少中毒机会. 主动检查, 可以过滤大部份的病毒. 7.准备一份具有侦毒. 防毒. 解毒及重建功能之软体, 将有助於杜绝病毒. 8.遇到电脑有不明音乐传出或当机时, 而硬碟的灯持续亮著, 应即刻关机. 发现电脑HDISK 的灯持续闪烁, 可能是病毒正在FORMAT硬碟. 9.若硬碟资料已遭到破坏, 不必急著FORMAT, 因病毒不可能在短时间内, 将全部硬碟资料破坏, 故可利用灾後重建的解毒程式,加以分析, 重建受损状态. 重建硬碟是有可能的, 救回的机率相当高. 10.请尊重原产品之智慧财产权, 并支持国人自制的优良软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