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方向的目标路径-错误目的表-错误目的表 (迷失方向的目的是什么)

教程大全 2025-07-17 03:14:31 浏览

错误目的表;错误目的表:迷失方向的目标路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这个错误目的表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迷失的目标路径,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将迷失方向的目标路径,帮助读者理清思路,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

1. 目标设定

在人生中,我们常常迷失方向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如何设定明确的目标,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确定目标路径。

2.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找到目标路径的关键,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进行自我认知,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路径。

3. 规划与执行

目标路径的规划和执行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如何制定可行的规划,并且如何坚定执行,不断前行。

4. 克服困难

在追寻目标路径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克服困难,保持前行的动力。

5. 持续学习

人生的目标路径是不断变化的,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6. 成就目标

最终,我们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走上正确的目标路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享受成就,以及如何继续前行,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相信读者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走上自己的目标路径。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迷失方向,勇敢前行。


二十五个常用成语

迷失方向的目的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 另有“举案齐眉”。 2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 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 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易误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 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成语知识二]:易混淆的成语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成语知识三]:近义成语辨析1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2 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 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3 养痈遗患 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 4 无所不能 无所不为: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5 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前者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后者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 6 迫不及待 刻不容缓: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 但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7 因势利导 顺水推舟: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 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 8 披肝沥胆 肝胆相照:二者都有“坦诚”意。 但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9 貌合神离 同床异梦:二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 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后者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 10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 但前者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11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 12 色厉内茬 外强中干:二者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但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 后者常用于口语,指力量。 13 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 但前者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 后者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 14 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 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 15 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 化为乌有 化为泡影: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具体事物或念头”、“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等。 16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两词均指“看见就像没有看到一样”。 但前者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后者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并有“经常看见”之意,程度较深。 17 参差不齐 良莠不齐:二者都指“不整齐”。 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 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18 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二者都有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能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 19 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难”。 便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困难。 20 饱经沧桑 饱经风霜:二者都可指阅历深。 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21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二者都有“耳听眼看”的意思。 但前者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 后者则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 22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 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 23 不堪设想 不可思议: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 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24 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二者都指随口乱说。 但前者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 25 大海捞针 海底捞月:二者都指白花力气。 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

指北针的作用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市场所售的指北针式样繁多,本文将依据登山健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 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 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 二、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三、根据所在地的情况,适当修正磁偏角度。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后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 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于地图。 地图与指北针的使用 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从市售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能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都能表露无遗。 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线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计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尺,对于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 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换算表地图比例实地距离(公尺)地图距离(公分)1:25,0001,:50,0001,:100,0001,0001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 一、等高线的种类 当我们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2公分,细曲线称首曲线,它是介于计曲线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计曲线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04公分,表(一)表示各种比例尺等高线。 表一、地图的等高线之间隔实际距离单位等高线实际距离比例尺计曲线首曲线1:50,公尺20公尺1:25,公尺10公尺1:10,公尺5公尺 二、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 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20公尺(相当于建筑物七层楼的高度)。 三、坡度 坡度是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征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2.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于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 坡度的计算是根据三角函数法计算公式计算,公式:tan-1(垂直距离÷水平距离)=角度以五万分之一地图为例:(如表二、三),其坡度,实际距离与曲线间距的关系。 (坡度)θ=tan-1n/m表二、坡度、坡面状况与步行程度坡度坡面状况步行程度1°~5°平缓山坡车行容易5°~15°缓山坡步行容易15°~25°半急山坡能步行25°~30°急山坡能攀登35°~45°峻急山坡能攀登45°~90°峭壁、断崖须借助器材攀登表三、以五万分之一地图表示坡度、实际距离与地图的关系坡度实际垂直距离(公尺)地图显示距离(公厘)5°204.610°202.215°201.520°201.130°200.745°200.4 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我们(一)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二)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坡度、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征,(三)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四)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常见地形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球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针式样繁多,本文将依据登山健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 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 二、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后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 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于地图。 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于此未知点。 例一、当我们看到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确切位置,我们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们优先在地图标示自己身处的位置点(A点)同时测量此未知峰(C点)的目标方位角。 2.当我们行进一段路程到达另一处可标示于地图的已知点(B点)并测量此未知峰的目标方位角。 3.我们将两条目标方位角的延伸线绘制于地图就可以划出两线交会点即是未知峰(C点)。 例二、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欲知自己于地图位置点(C点),我们先环视周遭地形山峰,选择两个能明确标示于地图的目标点(A、B点),如此我们就可以测量已知点(A、B点)的目标方位角,同时此两方位角延伸线的交会点就是我们的位置点(C点)。 熟练地掌握使用国际定向越野图与指北针的各种方法,在定向越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认识越野图是为了正确地使用越野图,因此,在学习定向越野技能的阶段,必须选择最合适的场地、用较多的时间去进行使用越野图与指北针的训练。 下述内容中,有的是属于最基本的和必须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的,有的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选择一两种最适用的方法进行训练,以便收到触类旁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一、标定地图 标定地图就是为了使越野图的方位与现地的方向相一致。 这是使用越野图的最重要的前提。 1.概略标定 越野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当我们在现地正确地辨别了方向之后,只要将越野图的上方对向现地的北方,地图即已标定。 这种方法简便迅速,是定向越野比赛中最常用的方法。 2.利用磁北线(MN线)标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针圆盒内的定向箭头“↑”朝向地图上方,并使箭头两侧的平行线与越野图上的磁北线重合(或平行),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正磁北方向,地图即已标定。 3.利用直长地物标定 利用直长地物(如道路、土垣、沟渠、高压线等)标定地图,首先应在图上找到这段直长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图与现地各地形点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直长地物与现地的直长地物方向一致,地图即已标定。 4.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 当你位于明显地形点上,并已从图上找到该地形点的位置(即自己所在的站立点)时,可以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 方法是:先选择一个图上与现地都有的远方明显地形点(目标),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站立点至目标的连线与现地的站立点至目标的连线相重合,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二、对照地形 对照地形,就是要通过仔细的观察,使图上和现地的各种地物、地貌一一“对号入座”,即相互对应。 对照地形在定向越野比赛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站立点尚未确定时——只有正确地对照地形,才能在图上找出正确的站立点位置;二是在站立点已经确定,需要变换行进方向时——只有通过对照地形,才能在现地找到已选定的最佳行进路线。 对照地形一般应先标定地图,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对照方法: 1. 在站立点尚未确定前: 首先应概略地标定地图,然后迅速地观察一下周围,记清最大或最有特征的地物、地貌的大概方位与距离,并从图上找到它们,此时站立点的位置即可概略地确定。 若想较精确地确定,则需按下节中所介绍的方法去做。 2. 在站立点已经确定之后: 同样首先应概略地标定地图,然后从图上查明自己选定的运动路线上近前方两侧的特征物,同时记清他们的大概方位与距离,并将它们在现地辨别出来,然后再前进。 如果因为地形太复杂,如山丘重叠、形状相似等,不易进行对照,可以先采用较精确的方法标定地图,然后用带刻度尺的指北针的长边切站立点和特征物,并沿这条直长边向前瞄准,则特征物一定在此方向线上。 如此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应变换对照位置,或者登高观察和对照。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现地对照地形,都必须特别注意观察和对照地形的顺序与步骤问题。 现地对照地形的顺序一般是: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地形,后对照一般地形;由近及远,由左至右;有点及线,由线及面;逐段分片,有规律地进行对照。 在步骤方面,首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要保持地图方位与现地方位的一致,然后再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下面的步骤。 三、确定站立点 熟练地掌握在图上确定站立点的各种方法是学习使用地图的关键。 对于这些方法,除了要记住它们各自的步骤、要领,尤其重要的是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选择使用和结合使用。 1.直接确定 当自己所处位置是在明显地形点上时,只要从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站立点即可确定。 这是一种在行进中,特别是奔跑中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采用直接确定法的困难在于:在紧张的进程中,怎样才能很快地发现可供利用的明显地形点?当同一种明显的地形点互相靠近的时候,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区别他们,防止“张冠李戴”? 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地形点的地物主要有: ——单个的地物; ——现状地物的拐弯点、交叉点(呈“十”字形)、交汇点(呈“丁”字形)和端点; ——面状地物的中心或者有特征的边缘。 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地形点的地貌主要有: ——山地、鞍部、洼地; ——特殊的地貌形态:陡崖、冲沟等; ——谷地的拐弯、交叉和交汇点; ——山脊、山背线上的转折点、坡度变换点。 2.利用位置关系确定 当站立点位于明显地形点附近时,可以采用位置关系法。 利用位置关系法确定站立点主要是依据两个要素,一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方向,二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距离。 在地形起伏明显的地方,还可以结合高差情况进行判定。 3.利用“交会法”确定 当站立点附近无明显地形点时,可以利用“交会法”确定站立图3-17利用90°法确定站立点点。 按不同情况,它又可以具体分为90°法、截线法、后方交会法和磁方位角交会法。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判断或测量距离也能确定出较为准确的站立点位置,这对于初学者学习、巩固使用越野图的训练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它们中的一些方法,要么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运用,要么就是步骤繁琐,费时费力,因此在定向越野比赛中一般较少使用。 90°法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包括道路、沟渠、山背线、谷底线、坡度变换线等)上时,如果在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找出一个明显地形点,那么确定站立点就简单得多:线状地形符号与垂直方向线的交点即为站立点。 截线法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上,但在其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没有明显地形点,可以采用此法。 其步骤是: 标定地图; 在线状地形的侧方选择一个图上与现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 利用指北针的直长边缘(也可用三棱尺、铅笔等)切于图上明显地形点的定位点上(为便于操做可插一细针),然后转动指北针,使其直长边照准该地形点; 沿指北针的直长边向后画方向钱,该方向线与线状地形符号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连线法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上,同时待测的位置恰好是在某两个明显地形点的连线上,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确定站立点。 后方交会法、磁方位角交会法 这两种方法只在下述情况下使用,即在待测点上无线状地形可利用, 而且地图与现地相应地都有两个以上的明显地形点。 后方交会法通常要求地形较开阔,通视良好。 其工作步骤如下:在图上找到选定的方位物之后,标定地图;然后按照截线法的步骤分别向各个方位物瞄准并画方向线,图上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 如图3-20。 图3—20 利用后方交会法确定站立点 磁方位角交会法 既可以在地形开阔时使用,也可以在丛林中使用。 但是,在丛林中需要攀爬到便于向远方观察的树上或其他物体上进行。 其步骤如下: ——选择图上和现地都有的两个明显地形点,并用指北针分别测出至该两地形点的磁方位角; ——标定地图。 将所测磁方位角图解在地图上。 图解磁方位角时,要先转动指北针的分度盘,让指标分别对正所测的方位角值,再将指北针的直长边分别切于图上被照准的两个地形点符号并转动指北针;待磁针与定向箭头重合后(参见图3—29),分别沿直长边描画方向钱。 两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四、按图行进 利用地图行进是定向越野的基本运动方式,它有赖于运动员对前面所述各种专项技能的综合运用。 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辨别方向,识别越野图以及标定地图,对照地形确定站立点,都是为了能够熟练地利用地图行进。 因此,在实践中要根据地形情况,个人特点,选择下述对自己最适合的一两种方法,反复练习,融汇贯通,以便在比赛时不降低或少降低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始终正确地行进在自己选定的路线上,顺利到达目的地。 记忆法 一般要按行进的顺序,分段地记住路线的方向、距离、经过的地形点、两侧的辅助(参照)物。 通过记忆,应该使自己具备这样一种能力:现地的情景能够不断地与记忆的内容“迭影”、印证,即“人在地跑,心在图上移”。 拇指辅行法 先明确自己的站立点和将要运动的路线,到达目标,然后转动地图(身体要随之转动),使地图与现地的方向一致,并用拇指压于站立点一侧,再开始行进。 行进中要根据自己所到达的位置,不断移动姆指,转动地图,保持位置、方向的连惯性与正确性。 借线法 当检查点位于线状地形或其附近时,可以采用此法。 行进时,要先明确站立点,尔后利用易于辨认的线状地形,如道路、围栏、高压线、山背线、坡度变换线等,做为行进的“引导”,使自己运动时更有信心。 由于沿着线状地形前进尤如扶着楼梯的栏杆行走,因此国外称这种方法为“扶手法(Handrail)”。 借点法 当检查点附近有高大、明显的地形点时,可用此法。 行进前,要先将目标辨认清楚(亦可用其他物体佐证),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前往检查点。 导线法 当站立点距离检查点较远,途中地形又很复杂时,可以采用此法。 行进过程中,要多次利用各个明显地形点,确保前进方向与路线的正确性。 但需注意:切勿将相似的地形点用错。 迷失方向怎么办?当在现地找不到目标,同时又无法确定站立点时,就是迷失了方向。 下面介绍的是寻找正确方向的几种常用方法。 沿道路行进时: 标定地图,对照地形,判明是从哪里开始发生的错误以及偏差有多大,然后根据情况另选迂回的道路前进。 如果错得不多,可返回原路再行进。 越野行进时: 应尽早停止行进,标定地图后选择最适用的方法确定站立点,然后尽量取捷径插到原来的正确路线上去,不得已时再返回原路。 在山林地中行进时: 根据错过的基本方向,大概距离,找出最近的那个开始发生偏差的地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出站立点的概略位置。 如果错得太远,确定不了站立点,又不能返回原路,就要在图上看一看,迷失地区附近是否有较大型或较突出的明显地形(最好是线状的),如果有,就要果断地放弃原行进方向向它靠拢,并利用它确定站立点。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就继续按原定方向前进,待途中遇到能够确定站立点的机会后,再迅速取捷径插向目的地。 在山林中行进,最忌讳在尚末查明差错程度和正确的行进方向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匆忙而轻易地取“捷径”斜插,这样很可能造成在原地兜圈子。 如果在山林地中迷失了方向,甚至连“总的正确方向”都无法确定,那么就需要使用指北针

怎么样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就要有所追求。 人的生命需要有水和空气的孕育滋养。 但只有水和空气保持这唇上热气的呼出,这不是真正的生存,是“植物式”的生存。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追求的鼓舞,是空虚而渺小的。 ”所以人不能做天上的风筝,盲目无目标地被线牵着走,要为追求而生存。 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坚强。 人的生存受环境的制约,但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 生活也少不了坎坎坷坷,但我们不能迷失生活的道路。 不要在生存中耗尽了自己,我们要战胜脆弱。 学会生存,就要勇敢超越。 水中的鱼儿不超越,怎能进化为较为进步的两栖动物呢?陆地脊椎动物不超越,也不能变成鸟类。 佛家俗语“超度”也是要人类学会生存,发掘人类的超能力。 上天永远不会偏爱那些双手合十、虔诚祈祷的人。 而把机遇留给勇于超越的人。 做好自己,做回自己。 因为不能主宰自己的人,是世上最可怜的奴隶。 也许,到这里,你明白了生存的真谛,懂得了生存的意义。 正决心全心全意的生存下去。 但,那并不是生存的全部…… 太阳的生存,为人类提供火与热,照亮人的心田。 指南针的生存,为人类指点方向,引航导航。 花儿的生存,为化作春泥给果实的成长输送营养。 它们的生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把千丝万缕的爱献给人间。 于是,我懂得了,生存的目的不是生存,而是奉献。 人生在世,生存的是否长久,获得的是多是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人类为社会奉献过,真切动人地生存过。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