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计数器丢失:一场灾难式的悲剧
Redis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开源内存数据存储系统,经常被用于缓存系统和高性能分布式数据管理。作为一款性能强大的数据库,Redis也拥有一些显著的优点,比如高速读写、支持多种数据结构等。但是,在使用Redis时,也要注意其中的一些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Redis计数器丢失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数据损失,甚至是系统的灾难性崩溃。
Redis计数器是指用于存储计数器的指令,在Redis中,我们可以使用INCR、INCRBY等指令对计数器进行操作。这些指令使得Redis的计数器比较易于使用,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当Redis数据库发生崩溃或其他异常情况时,该计数器的值可能会丢失。
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发生呢?这是因为Redis的写入数据操作是异步的,也就是说,当我们使用INCR计数器指令进行自增时,数据可能并未立即写入到Redis数据库中,而是缓存在内存中。如果在这段时间内,Redis发生了崩溃或其他异常情况,缓存在内存中的数据可能会丢失,导致计数器值的不准确或丢失。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pageview”的计数器,用于记录网站的访问量。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进行计数:

if redisClient.exists(“pageview”):
redisClient.incr(“pageview”)
redisClient.set(“pageview”, 1)
在正常情况下,这段代码可以正常地进行计数,但是如果Redis发生了崩溃或异常,我们的数据可能会丢失。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1. 使用Redis的持久化机制,将数据写入到硬盘中,即使Redis发生崩溃,在重启后也可以恢复数据。
2. 在使用计数器前,先检查Redis是否处于可用状态,如果不可用,则先等待Redis可用后再进行操作。
3. 编写代码时,考虑使用transaction机制,将多个操作放在同一个事务中执行,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4. 考虑使用Redis Cluster,将数据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进行Flover,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和高可靠性。
在使用Redis时,我们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避免数据丢失和灾难性崩溃。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对Redis的性能、并发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www.IDC.Net)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数据写入redis并返回怎么处理
1、 快照的方式持久化到磁盘自动持久化规则配置save 900 1save 300 10save 60 上面的配置规则意思如下:# In the example below the behaviour will be to save:# after 900 sec (15 min) if at least 1 key changed# after 300 sec (5 min) if at least 10 keys changed# after 60 sec if at least keys changedredis也可以关闭自动持久化,注释掉这些save配置,或者save “”如果后台保存到磁盘发生错误,将停止写操作-writes-on-bgsave-error yes使用LZF压缩rdb文件,这会耗CPU, 但是可以减少磁盘占用 yes保存rdb和加载rdb文件的时候检验,可以防止错误,但是要付出约10%的性能,可以关闭他,提高性能。 rdbChecksum yes导出的rdb文件名dbfilename 设置工作目录, rdb文件会写到该目录, append only file也会存储在该目录下 ./Redis自动快照保存到磁盘或者调用bgsave,是后台进程完成的,其他客户端仍然和可以读写redis服务器,后台保存快照到磁盘会占用大量内存。 调用save保存内存中的数据到磁盘,将阻塞客户端请求,直到保存完毕。 调用shutdown命令,Redis服务器会先调用save,所有数据持久化到磁盘之后才会真正退出。 对于数据丢失的问题:如果服务器crash,从上一次快照之后的数据将全部丢失。 所以在设置保存规则的时候,要根据实际业务设置允许的范围。 如果对于数据敏感的业务,在程序中要使用恰当的日志,在服务器crash之后,通过日志恢复数据。 2、 Append-only file 的方式持久化另外一种方式为递增的方式,将会引起数据变化的操作, 持久化到文件中, 重启redis的时候,通过操作命令,恢复数据.每次执行写操作命令之后,都会将数据写到中。 # appendfsync alwaysappendfsync everysec# appendfsync no当配置为always的时候,每次中的数据写入到文件之后,才会返回给客户端,这样可以保证数据不丢,但是频繁的IO操作,会降低性能。 everysec每秒写一次,这可能会丢失一秒内的操作。 aof最大的问题就是随着时间append file会变的很大,所以我们需要bgrewriteaof命令重新整理文件,只保留最新的kv数据。
急求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当代作家张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委婉的文笔,伤感的色彩,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从主人公的女儿珊珊的角度,讲述了身为作家的母亲钟雨和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之间的刻骨铭心,而又无法实现的爱情悲剧。 小说主人公钟雨的“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对理想的婚恋生活的向往和希冀,在物欲横流、情爱泛滥的当代,尤其显得清新纯白而脱俗高雅。 小说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人的最高境界的向往。 作为母亲的钟雨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之时对于自己的女儿的担心是:女儿能不能遇到合适的终身伴侣?而不是能不能嫁出去!“你要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稀里糊涂的嫁出去要好得多!”这样的话在现在看来,这位母亲是相当不懂情理的,甚至有点不可理喻的。 但是继续看下去便会知道母亲的这番话才是真正作为母亲切身为女儿担心着想的心情。 钟雨因年轻时不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没有体会过深刻的爱是什么,在择偶时仅注重外表的追求,与珊珊的父亲—一个相当漂亮的、公子哥儿似的人结合,终因志趣迥乎而离异,带者女儿过着寡居生活,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常为自己曾追求过那种浅薄而无聊的东西感到害臊。 而那位领导干部,三十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一位老工人为掩护他而牺牲了,撇下了无依无靠的妻子和女儿。 处于道义,责任,阶级情谊和对死者的感念,毫不犹豫地娶那位姑娘为妻,日子过得平淡、从容的日子。 可是沧桑之后的重逢,由于她对他的崇拜和他对她的欣赏,彼此之间有了一种克制与理智的永恒。 这种矢志不渝而又充满理智的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人要热爱生活,有事业心,要坚持人的尊严,懂得彼此理解与尊重。 从女儿珊珊的视角来看:“现在回想起来,他准是以他那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动了母亲的心。 那强大的力量来自于他成熟而坚定的政治头脑,他在动荡的革命时代出生入死的经历,他的活跃的思维,工作的魄力,文学艺术上的素养……而且说来也奇怪,他和母亲一样喜欢双簧管。 对了,她准是崇拜他。 她说过,要是她不崇拜他,那爱情连一天也维持不了。 ”显然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割舍着他们刻骨铭心的爱,苦苦地相思,深深的爱恋,直到生命的尽头。 这种爱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境界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 主人公钟雨的情缘仿佛向我们讲述了爱的真谛:爱情只要得到了呼应,就是“最完美”的。 与钟雨高尚的精神境界相比,那种没有爱情基础的、只为婚姻而厮守的家庭生活是多么的暗淡无光!那种只为了填补心灵空虚而俯首可拾的爱情又是多么的肤浅!小说中,主人公钟雨对爱情的追求与克制、希望与痛苦的感情冲突,又似乎说明了“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由知识引导的生活。 ”这样的境界让我们中的多少人为之汗颜。 作者用了委婉细腻的文笔,富有诗意般的感情描写,使读者也能在小说中得到共鸣而为之感动不已。 有人说世间的一切时机不到时你是不会体会得到的,而到了能够让你领悟的那一刹那,就是你的缘分。 有缘份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的时候相遇,在刚好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才能在刚好的时刻里说出刚好的话,结成刚好的姻缘。 但是这种有缘有分的事太少,无缘的人,总是要彼此错过了。 遗憾的是,在沧桑过后才会明白,人生竟是一场有规则的阴差阳错,一切的落魄惆怅只能在流逝的时光里品味创伤。 就像《长恨歌》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憾打动了多少有情人的心一样,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心有灵犀二十多年,苦盼相逢相见,却始终没有走到一起。 正是这种遗憾,才使那份爱更加刻骨铭心。 作者在钟雨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们曾淡淡地微笑着,象两个没有什么深交的人,为的是尽力掩饰我们心里那镂骨铭心的爱情.那是一个没有一点诗意的初春的夜晚,依然刮着冷峭的风.我们默默地走着,彼此离得很远.你因为长年害着气管炎,微微地喘息着.我心疼你,想要走得满一点,可不知为什么却不能.我们走得飞快,好象有什么重要事在等着我们去做,我们非得赶快走完这段路不可.我们多么珍惜一年中唯一的一次‘散步’,可我们分明害怕,怕我们把持不住自己,会说出那可怕的,折磨了我们许多年的那三个字:‘我爱你’。 除了我们自己,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会相信我们连手也没有握过一次!更不要说到其他”。 如果他们没有高尚的人格,如果他们不懂别人的痛苦,只为满足自己的幸福;如果他们想得到的是一份肤浅的浪漫,永恒便再也无从谈及。 主人公钟雨在平淡宁静的生活中,在岁月的流逝中,以忧伤的美丽结成高尚的情愫,用理智的情感造就遗憾的永恒之美。 他们没有携手人间,看似遗憾,却是一种精神的完美结合。 尽管当代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精神和感情世界越来越丰富,可心中美好永恒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那种古典的执著爱情,已经在现实社会的功利中消失殆尽了。 陆游和唐婉的幽怨已催不下现代人麻木的泪水,就连梁山泊和祝英台的执著坚定也不能引不起更多人的共鸣。 因为世俗功利现代人的情和爱几乎都是建立脆弱的基础上的。 而主人公钟雨,却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和情操守着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情角落。 怪不得有人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人崇尚执著,而是几乎没有人能达到执著的境界。 ”二十年的风风雨雨,竟丝毫没有动摇她心中的梦想,外面的世界也并非不精彩。 因为这种执著与牵挂,她的心总能被那种心灵上的充实填得很满,从未对“任何一个够意思的求婚者”动过心,对那些“说不出是善意的愿望和恶意的闲话”总是能淡淡的付之一笑。 在她溘然长逝后,女儿捧着她那本题着“爱,是不能忘记” 的笔记本发出了这样的慨叹:“我真不知道,妈妈,在她行将朽木的那一天,还会爱得那样沉重。 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是镂骨铭心的。 我觉得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假如世上真有所谓不朽的爱,这也就是极限了。 她分明至死都感到幸福:她真正爱过,她没有半点遗憾。 ”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后一页日记上的文字竟是:“我是一个信仰唯物主义的人,现在却希冀着天国,倘若真有天国,我知道,你一定在那里等待着我。 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会,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会分离。 再也不必怕影响另一个人的生活而割舍我们自己镂骨铭心的爱。 亲爱的,等着我,我就要来了---”这样的执着怎不使读者为她黯然泪下? 作者利用女儿珊珊的视角充分地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成功地让读者相信只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缺巫山不是云.”才是钟雨执着的最贴切的形容。 张洁的这篇小说向我们读者细腻地讲述了关于爱情的境界、遗憾和执着。 虽然我们会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到黯然神伤,但是在小说的最后作者还是把希望留给了读者。 小说是以珊珊的疑问作为开头的“倒是我自己拿不准主意要不要嫁给他。 因为我闹不清楚我究竟爱他什么,而他又爱我的什么?”。 而小说最后又用了珊珊的自己的结论作了结尾“别管别人家的闲事吧!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着,等着那呼唤我们的人,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稀里糊涂的结婚!不要担心这么一来独身生活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灾难。 要知道这兴许正是社会生活在文化、教养、趣味等等方面进化的一种表现!”这样类似自问自答式的首尾呼应,让读者在了解到这样的伤感故事后,又不禁在珊珊身上看到了几许希望。 或许珊珊正是主人公钟雨爱情希望的化身,她身为女儿一定能感知到母亲爱情的力量和对自己的关怀,母亲的故事也激励着她更好地面对日后生活。 作者透过了珊珊这个人物的感概向读者表达了对社会、对人们的美好愿望,向广大读者释放了冲破旧意识,建立新的社会生活观念的强烈呼声,这无疑是张洁这篇小说的最大亮点。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电影《海啸奇迹》好看吗?《海啸奇迹》影评!
即便作为一部白描长镜头主打的电影,依然在冷冰冰的场景中道出这一感性的说辞,经历与沉淀在向死而生之后显得多么的沉甸甸。 生死命题的电影离不开形形色色的苦难,《海啸奇迹》选择以现实灾难和真实人物为蓝本,于是人道主义关怀这类常用口吻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是能在爆发点上走多远。 影片并没有在叙事技巧上走捷径,而是讨巧的追随一个孩子推进故事。 这让本片在讲述一个家庭奇迹逃生之后,还多了一份生命以及成长的敬畏,这也是我在影片结束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原因。 影片开场,黑屏与字幕,以及海啸摧枯拉朽的音效,画面纯色的黑暗让人不安。 转而一片宁静的大海,呼啸而过的飞机,轰鸣,然后第一场戏发生在降落前颠簸的飞机上。 小男孩西蒙被哥哥赶到母亲玛利亚的座位,只因年长的卢卡斯厌倦了弟弟无休止的害怕这个害怕那个,第一场戏里卢卡斯处于成长过渡期的逆反心理形象便被毫不掩饰的勾勒出来。 而后影片出人意料的在众人享受热带平安夜的戏里添加了低音提琴为主钢琴为辅的伤感背景音乐,音画对立捏合出的隐隐悲剧气质和亨利与玛利亚之间关于工作的对话,在影片的前十三分钟里始终让故事处于一种压抑状态,为而后近七分钟的海啸袭击场景做了一个极为平滑的铺垫。 近十秒的黑屏,跟拍式的近景以及完美的特效,将自然灾害面前人的渺小以近乎残忍的直白展现出来。 不安,不适,以及不加掩饰的血淋淋,配合角色颤抖的呼吸,其冲击力让你再玩笑儿戏都很难不被前二十分钟带入沉重而温暖的故事里。 劫后余生的卢卡斯坚信两个弟弟已死,但在母亲的坚持下依然在逃生时救起一名被困的小孩。 期间一系列细节让三个孩子中最老成的卢卡斯慢慢转入支撑性的位置上,影片也从一开始的叙述性转而进入镜头跟随卢卡斯的记录性。 一边是卢卡斯与母亲在救助医院相依为命,卢卡斯在母亲的鼓励下卢卡斯为伤者寻找亲人,另一边则有父亲亨利与两个小儿子幸存后寻找妻子与大儿子的执着。 除却几处小爆发式的煽情,镜头画面的多处逆光与大量跟拍从技术的角度增加了影片半记录式叙事抓人的可看性。 导演巴亚纳在《灵异孤儿院》里展现的非凡掌控力在这个温情主打的故事中依然精确无比,而几处恐怖片常见的镜头设定移植到片中也丝毫不见突兀,比如玛利亚隔着帘布看到的亨利的身影这样的画面,同样是紧张到嗓子眼,但最终效果却是浓到化不开的温情。 和《灵异孤儿院》一路惊惶到结尾催人泪下一样,一家人重逢的画面更以海啸一般的情绪宣泄让人不能自已。 娜奥米·沃茨,借《穆赫兰道》成名以来从未有过如此狼狈与脏兮兮,玛利亚这个角色的坚持与善意,纵使半程在床,也极为完整的被她演绎出来,对我来说这是其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以后再也不用一想起就联想到金刚女安·达罗了;伊万·麦克格雷格则完全放下英伦美男的行头,灰头土脸的迸发了一场令人为之动容的哭戏;而小男孩汤姆·霍兰德令我们无法忽略其成为一线童星的潜质,真诚而不加修饰的表演让卢卡斯经历骤变而迅速成长的经历变得无比可信而又为之叹服。 影片结束,依然回到了和开头一样对平静大海的航拍,让故事回到一个原点上: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们又在一起了,一种近乎偏执的家庭观在最后是如此令人艳羡。 人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从未占据上风,但灾难中人们对生存的渴望与对人性温度的无偏差表现,让《海啸奇迹》不再停留在其他灾难电影所关注的幸存力量,影片更多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景仰,愿生如大海,无边际,无极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