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在混合云计算上的豪赌会奏效吗?
2018-12-03 16:17:51IBM正大举押注下一个新兴云市场——“混合”多云。这是一个结合了多个云供应商和云(公有、私有、SaaS)的计算环境。这就是为什么这家科技巨头要花大价钱收购Red Hat的原因。这家开源技术公司将为IBM带来一个创新的混合云平台和一个庞大的开源开发社区。
IBM正大举押注下一个新兴云市场——“混合”多云。
这是一个结合了多个云供应商和云(公有、私有、SaaS)的计算环境。
这就是为什么这家科技巨头要花大价钱收购Red Hat的原因。这家开源技术公司将为IBM带来一个创新的混合云平台和一个庞大的开源开发社区。
IBM的策略开始于这样一个前提,即大多数公司会将其本地系统、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合并视为一种潜在机会。IBM Cloud Labs总经理Steve Robinson表示,“经由与全球数千家企业合作,IBM知道‘一刀切’地方法行不通。相反,我们看到客户会采用一种混合多云的方式,这允许他们选择过个云供应商和云进行公有、私有和SaaS服务的组合,从而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将关键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的开放能力、安全性和灵活性,同时也确保了他们能够利用AI、区块链和分析等创新服务”。
Pitchly联合创始人、CTO Michael Brook表示:“这不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IBM正与微软及AWS在AI/机器学习领域展开竞争。虽然IBM和Watson在品牌推广方面领先,但在向云模式转型方面却落后了。你应该很快就会看到支持Red Hat的Watson产品。”
就在IBM这样押注于混合云计算之际,他们正在经历着营收和利润率长期下滑的局面。
豪赌会赢吗?这当然取决于很多事情。其中之一就是IBM认准的前提,但云计算市场真的从“公有”向“混合”转变了吗?
一些分析人士同意这一趋势,IDC项目副总裁Stephen Elliot说道:“一切都将转移到公有云的想法从来没有出现过。相反,云市场已经发展到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些客户希望在使用大量云平台和供应商的同时维护本地系统。但这种方法面临的挑战是集成。许多IT公司一直在谈论多云,而到目前为止,用户体验还是支离破碎的。IT和业务主管正在寻找能够降低风险并在整个云旅程中提供更多自动化的多云功能。”
Ovum分析师Roy Illsley也对此表示赞同。“云计算正处于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说道。“虽然20%的业务流程已经转移到云端,但由于性能和监管要求,80%的关键任务工作负载和敏感数据仍在本地业务系统上运行。然而,到2019年,这些工作负载在云中运行的百分比将增加到40%以上。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企业客户将转向满足各种业务和IT需求的多云系统。”
另一个决定IBM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多云市场的规模。它有多大?IBM估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万亿美元,而Statista估计,这一数字仅为917.4亿美元。
接下来的问题是,IBM是否处于有利地位,并能够抓住这个机会。Michael Brook对此表示怀疑,“IBM正在试图分一杯羹,这对更广泛的基于云计算的社区有吸引力,并也消除了那些犹豫是否要转移到云计算上的中大型企业的恐惧:安全。‘IBM’这个品牌在这个特定的市场中给IBM提供了很大的优势,但是在功能上,它们不需要太多的支持就可以进行竞争。大多数云供应商提供的“IaaS”在确保公司企业运营安全方面做得都很少,因而风险是转嫁给客户的。”
Brook认为,“如果IBM专注于企业支持,那么它可以很快在企业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微软也受到企业的青睐,但IBM收购红帽的举动让它们坚定地站在了开源阵营。”
说到底,只有市场才能判断IBM这次对技术趋势的押注能否奏效。而“华尔街永不眠”。
sun被甲骨文收购是好还是坏呢?

好事!甲骨文和Sun微系统公司联合发表声明,甲骨文以74亿美元收购Sun。 国外媒体发表分析文章称,甲骨文收购Sun有7大明智之处:1,如果云计算对企业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数据将是云计算的核心。 而讲到数据,也就意味着数据库。 就如塔克商学院数字策略中心主任M. Eric Johnson所说的那样,Sun已经清楚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云计算环境。 2,Johnson主任还指出,Sun在很多需求旺盛的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甲骨文和Sun的结合之后,对任何一个信息官来说都具有吸引力。 3,甲骨文软件和Java的紧密结合,使得甲骨文的软件能跨平台使用。 就如IDC研究副总裁JeanBozman指出那样,真正云计算的第一步是“将服务器和存储单元垂直化”,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硬件平台。 凭借Java,甲骨文可以拓展跨平台的控制力,而这正是企业IT部门想要的。 实际上,甲骨文的OracleFusion Middleware正是基于Java。 4,有意思的是,Oracle FusionMiddleware扩大了对服务器的需求,其中原因正是由于它是基于Java。 而现在,甲骨文通过购得Sun服务器资源,可以进一步降低价格,从而进一步提高OracleFusion Middleware的竞争力。 5,由于甲骨文大部分收入来自数据库软件许可,因此有必要的话,可以用便宜的服务器硬件作为促销的手段,这样对那些硬件服务器竞争对手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6,Sun已经售出160万到200万台服务器,还有更多的运行Sun Solaris操作系统的其它公司的服务器。 这对甲骨文捆绑销售自家产品也很有帮助。 7,甲骨文收购Sun,当然也包括开源数据库MySQL。 对于那些预算不多但又需要甲骨文产品的用户,甲骨文可以用MySQL来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 这可以使甲骨文进入中小企业业务,更有机会在这方面超过SAP。 此外,还提供了和微软SQLServer的竞争产品,而不需要降低甲骨文自有的产品的定位。 甲骨文和Sun的合作可能会影响甲骨文和一些合作伙伴的关系,比如甲骨文和惠普的关系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不过,不像IBM,事实上,每个硬件公司都绕不开甲骨文,因为它是数据库的主力军。 他们离不开甲骨文,因此,他们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而且,与Sun和IBM联合不同,甲骨文和Sun不存在硬件的冲突,那些Sun的服务器用户不必担心合并会导致放弃自己在使用的服务器产品线。
360中的云杀是什么意思啊
最近一段时间,“云”成了IT行业最热门的名词。 自从Google推出“云计算”以来,IT行业的各大厂商无一例外都卷入了一场“云中的战争”。 从“云计算”延展开来,很多IT厂商也根据自己所处行业的实际情况推出了相应的“云计划”,像IBM的“蓝云计划”、EMC的“云存储”等。 所谓“云”,其实指的是后端(服务器端),平时我们很少能够看到的那一端,正因为平时难得看到,所以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称为“云”吧。 我们平时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自己用的PC和手机这些东西了,也就是所谓的“客户端”。 自从PC时代来临之后,C/S(客户端/服务器端)结构开始占据了主流地位,全世界的计算能力好像一直在向客户端倾斜,其结果就是产生了新的一代行业领袖微软和英特尔,他们一开始都是从客户端起家的,首先控制住了客户端的计算能力,然后挺进服务器端,最终颠覆了IBM等拥有强大服务器端计算能力的厂商的领导地位。
关于mhdd
[Remap: On/Off](重新映像):是否修复坏扇区。 [Erase WAITs](删除等待):此项主要用于修复坏道,而且修复效果要比REMAP更为理想,尤其对IBM硬盘的坏道最为奏效,但要注意被修复的地方的数据是要被破坏的(因为Erase WAITS的每个删除单位是255个扇区)。 Erase WAITS的时间默认为250毫秒,数值可设置范围从10到。 要想设置默认时间,可以打开/CFG目录下的文件,修改相应项目即可更改Erase WAITS数值。 此数值主要用来设定MHDD确定坏道的读取时间值(即读取某扇区块时如果读取时间达到或超过该数值,就认为该块为坏道,并开始试图修复),一般情况下,不必更改此数值,否则会影响坏道的界定和修复效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