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Redis查看准确生效时间
在使用Redis进行缓存操作时,有时候需要知道某个key的生效时间(即到期时间),以便于进行相应的操作。但默认情况下,Redis并没有提供直接查看生效时间的API或命令。那么该如何实现呢?
事实上,Redis确实提供了一种间接的方法——通过获取key的TTL值,再结合当前时间,即可知道该key的到期时间。
TTL(Time To Live)是Redis中用于设置key过期时间的参数,表示key在多长时间内可以存活。当一个key的TTL时间到期后,Redis会将其自动删除。因此,通过获取key的TTL值,就可以知道该key距离过期还有多少秒钟。
接下来,我们通过Java代码来演示如何使用Redis查看准确生效时间。需要引入Redis客户端依赖,这里我们使用Jedis客户端。
redis.clients
然后,我们编写以下代码: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import java.time.LocalDateTime;
import java.time.ZoneOffset;
public class RedisUtil {
//Redis主机名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HOST_NAME = “127.0.0.1”;
//Redis端口号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PORT = 6379;
private static Jedis jedis = null;
//连接Redis
jedis = new Jedis(HOST_NAME, PORT);
//获取key的生效时间
public static LocalDateTime getEffectiveTime(String key) {
//获取key的TTL值
Long ttl = jedis.ttl(key);
//获取当前时间
LocalDateTime now = LocalDateTime.now();
//计算生效时间
LocalDateTime effectiveTime = now.PlusSeconds(ttl);
return effectiveTime;
public static void mn(String[] args) {
LocalDateTime effectiveTime = getEffectiveTime(“test”);
System.out.println(effectiveTime.toInstant(ZoneOffset.of(“+8”)).toEpochMilli());
在RedisUtil类中,我们定义了getEffectiveTime方法,它接收一个key作为参数,返回该key的生效时间(即到期时间)。
我们通过jedis.ttl(key)方法获取key的TTL值,单位为秒。然后,通过LocalDateTime.now()方法获取当前时间。我们通过now.plusSeconds(ttl)方法计算出生效时间,并将其返回即可。
在mn方法中,我们调用getEffectiveTime方法获取test这个key的生效时间,并将其以毫秒为单位输出。
注意,这里需要将LocalDateTime对象转换为Instant对象,并以北京时间(即东八区)为基准来计算毫秒数,否则输出的时间可能是错误的。
通过以上代码,我们可以实现使用Redis查看准确生效时间的功能,从而方便地对缓存进行管理和维护。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www.IDC.Net)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redis可以设置生效开始的时间吗
一般是根据需求来进行设置。 redis通过expire命令来设置key的过期时间。 语法(key, expiration)1. 在小于2.1.3的redis版本里,只能对key设置一次expire。 redis2.1.3和之后的版本里,可以多次对key使用expire命令,更新key的expire time。 2. redis术语里面,把设置了expire time的key 叫做:volatile keys。 意思就是不稳定的key。 3. 如果对key使用set或del命令,那么也会移除expire time。 尤其是set命令,这个在编写程序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 4. redis2.1.3之前的老版本里,如果对volatile keys 做相关写入操作(LPUSH,LSET),和其他一些触发修改value的操作时,redis会删除该key。 也就是说 (key,expiration);(key,field,value);(key) //return nullredis2.1.3之后的版本里面没有这个约束,可以任意修改。 (key,100);(key,expiration);(key)(key)//redis2.2.2 return 101; redis<2.1.3 return 1;5. redis对过期键采用了lazy expiration:在访问key的时候判定key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则进行过期处理。 其次,每秒对volatile keys 进行抽样测试,如果有过期键,那么对所有过期key进行处理。
物理,日食与月食的区别与相同点
月球正好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而三者又在一直线上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被月球挡住,月球下面的黑影落在地球上,这样,地球上被黑影笼罩的地区,就看不到太阳了,或者只看到一部分,这就是日食。 当地球的位置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三者又在一直线上时,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给地球遮住了,这就是月食。 早在古代,巴比伦人根据对日食和月食的长期统计,发现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有一个223个朔望月的周期。 这个223个朔望月的周期便被称为“沙罗周期”,“沙罗”就是重复的意思。 223个朔望月等于6585.3天(223 ×29.),即18年零11.3天,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有5个闰年,那就是18年零10.3天。 在这段时间内,太阳、月亮和黄白交点的相对位置在经常改变着,而经过一个沙罗周期之后,太阳、月亮和黄白交点差不多又回到原来相对的位置,因此便会出现同上一次情况相类似的日、月食,但见食的地点会有所变化,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在我国汉代也发现日、月食具有一个135个朔望月的周期。 135个朔望月等于3986.6天,约等于11年少31天,也就是说日、月食每过11年少31天重复发生一次。 这个循环周期记载在汉代的“三统历”中,因此也称为“三统历周期”。 此外,人们还发现日、月食还有其他的循环周期。 比如以358个朔望月为周期的纽康周期(合29年少20日),以235个朔望月为周期的米顿周期(合19年)等等,但这些周期都是非常粗略的,只能粗略地推算出日、月食发生的日期,并不能确定日、月食发生的准确时刻,食分的大小和见食的地区。 准确的日、月食发生的时间以及交食情况,需要经过专门的严格推算,这已经是属于相当专门的历书天文学中“食论”的研究范围了。 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就担负着日、月食预报的工作。 一年中日、月食最少有两次,而且这两次都是日食;一年中可能一次月食都不会发生(如1980年);一年中日、月食最多可以有七次: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例如1935年),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例如1917年和1982年)。 一般说来,最常见的情况是一年中有四次日、月食: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 上面这些情况只是对全地球来说的。 至于对地球的某个地点而言,一年内能看到日、月食的机会就要少得多。 另外,从上面的数字来看,一年中日食发生的次数比月食发生的次数多,但实际上人们却往往看到月食的次数比看到日食的次数多。 这是由于月食发生时,背着太阳的那半个地球上的人都可以看到;而在日食发生时,月亮的影锥只扫过地球上一个狭窄的地带,只有在这部分地区的人才能看到日食,尤其是日全食发生时,全食带的范围更小,宽度只不过二三百千米,因此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能看到。 平均起来,一个地方要二三百年才能看见一次日全食。 因此有不少的人一生也没有看到日全食是不足为奇的。 例如1961年3月2日夜里发生的月食,在我国、整个亚洲以及欧洲地区都可以看到。 而1968年9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在我国只有新疆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全食,在北京只能看到日偏食,而在上海,什么也看不到 日食是白天出现的 月食是晚上出现的

redis可以装在windows上吗
1下载安装文件,选择稳定版本2解压后找到bin目录下的3点击安装exe文件,进行安装。 选择好路径,一直到安装结束即可。 4点击Service查看Redis服务是否正确的安装。 Windows--》。 默认的端口为6379。 服务已启动。 5使用客户端工具进行连接,出现如下画面即成功。 6使用CMD工具,安装另一个Redis实例服务,端口为6369.需要提前建好6369端口使用的conf文件如:C:\Users\Gray>E:\redis-2.8.17\ --service-installE:\redis-2.8.17\ --service-name RedisServer6369 --port 6369试验了几次都没有提示成功的信息,但是查看服务成功了,而且用客户端连接也成功了。 7查看6369端口的redis服务8使用客户端连接6369 redis服务,出现如下界面表示成功9至此,大功告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