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中的超时机制:促进缓存性能优化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缓存已成为提高应用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Redis作为流行的缓存中间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在Redis中,超时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可以有效地促进缓存性能的优化。
超时机制是Redis中实现缓存过期的重要机制。当一个键值被放入Redis中时,可以指定一个过期时间,从而设置该键的生命周期。当超时时间到达后,Redis会自动删除该键值。超时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过期数据长时间滞留在缓存中,占用宝贵的缓存空间,从而提高缓存的利用率。

Redis的超时机制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基于惰性删除的机制,另一种是基于定时删除的机制。
惰性删除是Redis默认采用的超时处理方式。当一个键过期时,Redis并不会立即删除它,而是在请求这个键时再判断该键是否过期,如果过期了,就删除掉。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请求这个键,该键就一直存在于Redis中,占用缓存空间。惰性删除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避免一些无效的删除操作,提高Redis的性能和效率。
比如下面的代码:
127.0.0.1:6379> SET key1 value1 EX 10OK127.0.0.1:6379> GET key1"value1"127.0.0.1:6379> SLEEP 11(nil)127.0.0.1:6379> GET key1(nil)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向Redis中设置一个键值对,过期时间为10秒。然后使用GET命令获取该键对应的值,此时可以正常获取到value1。接着使用SLEEP命令沉睡11秒钟,等待超时事件发生。再次使用GET命令获取该键对应的值时,返回了nil,表明该键已被删除。
定时删除是Redis另一种超时处理方式。它采用了一种定期扫描的方式来删除过期数据。Redis会启动一个定时任务,定期扫描所有的键值,判断该键是否过期,如果过期了,就删除它。定时删除的优点是可以保证过期键值及时被删除,一些长时间未被访问的过期键值也可以被及时清理。
Redis的定时删除可以通过配置文件中的两个参数来指定:hz和maxmemory-policy。其中,hz表示定时任务执行的频率,单位为每秒钟执行多少次;maxmemory-policy表示缓存满了之后的处理策略。当缓存空间满了之后,Redis会根据这个配置参数来选择淘汰哪些缓存数据。
比如下面的代码:
127.0.0.1:6379> CONFIG SET maxmemory 10485760OK127.0.0.1:6379> CONFIG SET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fuOK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CONFIG SET命令来设置了两个配置参数。maxmemory表示最大内存限制为10M,maxmemory-policy表示所有键都使用最少使用算法来淘汰数据。
超时机制是Redis实现高性能缓存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地配置超时时间和超时方式,可以降低Redis的负载,提高Redis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超时时间如果设置过短,会导致Redis频繁地删除键值对,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过长,则会导致过期数据长时间占用缓存空间,影响缓存的利用率。因此,需要根据实际业务场景来合理配置缓存超时机制。
在Redis应用中,超时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缓存的性能和利用率。掌握好Redis的超时处理机制,可以为Redis应用的开发和维护提供很大的帮助。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 服务器 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网络七层是什么意思
OSI 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物理层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 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 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 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O S I 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 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 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它也不关心是否正在运行 Wo r d 、E x c e l 或使用I n t e r n e t 。 有一些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网络层: O S I 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 的最佳路径。 由于网络层处理路由,而路由器因为即连接网络各段,并智能指导数据传送,属于网络层。 在网络中,“路由”是基于编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达性来指引数据的发送。 传输层: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 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 除此之外,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 例如,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 5 0 0 字节的数据包。 发送方节点的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的顺序重组。 该过程即被称为排序。 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 T C P / I P 协议套中的T C P (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 P X / S P X 协议集的S P X (序列包交换)。 会话层: 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 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你可能常常听到有人把会话层称作网络通信的“交通警察”。 当通过拨号向你的 I S P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请求连接到因特网时,I S P 服务器上的会话层向你与你的P C 客户机上的会话层进行协商连接。 若你的电话线偶然从墙上插孔脱落时,你终端机上的会话层将检测到连接中断并重新发起连接。 会话层通过决定节点通信的优先级和通信时间的长短来设置通信期限表示层: 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 例如:在 Internet上查询你银行账户,使用的即是一种安全连接。 你的账户数据在发送前被加密,在网络的另一端,表示层将对接收到的数据解密。 除此之外,表示层协议还对图片和文件格式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 应用层: 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 术语“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
试卷是怎么打印出来的
一、排版,可能有专业的软件,但是大多数都是用office做出底稿,这其中包括题目的撰写,格式的排列。
二、校验,有些出题的单位可能会省略这一步。 主要是看看出题的语言规范,是否有重题、错题。
三、打印,一般都是普通的打印机打印,但大型会考,或者特殊考试,则用专用的打印机打印。
接下来就是分发试卷,考试。
uplinks接口是什么意思
UpLink口是交换机上常见的一种端口,它是为了便于两台交换机之间进行级联的端口。 它与其相邻的普通UTP口使用的是同一通道,因而,如果使用了UpLink口,另一个与之相邻的普通端口就不能再使用了。 这两个端口称为共享端口,不能同时使用。 级联的时候,你可使用一般的网线(网线的两端都遵循同一标准,即同是EIA/TIA 568A或568B)将一个交换机的普通端口和另一个交换机的UpLink口连起来。 如两个设备都使用UpLink口连接,网线需要一端使用EIA/TIA 568A的标准,另一端使用EIA/TIA 568B的标准可能选择交换机作为级连设备。 那是因为大多数工作组用户接入的要求,一般就是从集线器上一个端口级连到集线架上。 在这种方式下,接入能力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干扰和人为因素,使得整体性能十分低下,只单纯地满足了多端口的需要,根本无暇考虑转发交换功能。 现在的级连扩展模式综合考虑到不同交换机的转发性能和端口属性,通过一定的拓扑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用户接入。 级连模式是组建大型LAN最理想的方式,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拓扑设计技术和冗余技术,实现层次化网络结构,如通过双归等拓扑结构设计冗余,通过Link Aggregation技术实现冗余和Up Link的带宽扩展,这些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广泛使用在各种局域网和城域网中。 级连模式是以太网扩展端口应用中的主流技术。 它通过使用统一的网管平台实现对全网设备的统一管理,如拓扑管理和故障管理等等。 级连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当级连层数较多,同时层与层之间存在较大的收敛比时,边缘节点之间由于经历了较多的交换和缓存,将出现一定的时延。 解决方法是汇聚上行端口来减小收敛比,提高上端设备性能或者减少级连的层次。 在级连模式下,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一般建议层数不要超过四层。 如果网络边缘节点存在通过广播式以太网设备如Hub扩展的端口,由于其为直通工作模式,不存在交换,不纳入层次结构中,但需要注意的是,HUB工作的CSMA/CD机制中,因冲突而产生的回送可能导致的网络性能影响将远远大于交换机级连所产生的影响。 级连模式是组建结构化网络的必然选择,级连使用通用电缆(光纤),各个组件可以放在任意位置,非常有利于综合布线。 ------------------------------------------ 2台交换机其中要有一台有Uplink口 这样可以用正线连接另一台交换机的Uplink口或者是用反线连接另一台交换机的UTP口. 不过现在很多交换机都支持端口自动翻转功能,所有端口既可用作Uplink口,也可用作普通口,而且用正线、反线均可连接. 如果在这样的交换机上 UPLINK口和其他口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严格上来说Uplink口就是专门用于级联的端口 毕竟 UPLINK可以理解为级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