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s-CB-全面解析亚马逊微软谷歌的云战争-多云战略下的变数 (insight)

教程大全 2025-07-10 02:04:45 浏览

CB Insights:多云战略下的变数,全面解析亚马逊微软谷歌的云战争

2018-08-27 15:46:32随着云计算在各个行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希望采用云服务来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加快信息部署。而这一项技术的布道者亚马逊如今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不过,这一领域从不缺乏竞争者,虽然微软,谷歌起步较晚,但得益于强大的技术投资,二者已经缩短了与行业巨无霸亚马逊的距离,云业务的战争远未结束。

随着云计算在各个行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希望采用云服务来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加快信息部署。而这一项技术的布道者亚马逊如今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不过,这一领域从不缺乏竞争者,虽然微软,谷歌起步较晚,但得益于强大的技术投资,二者已经缩短了与行业巨无霸亚马逊的距离,云业务的战争远未结束。

近日,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了一篇名为《云上战争:亚马逊,微软谷歌是如何让多云战略兴起的》的研究报告,在这篇两万字的报告中,CB Insights介绍了云计算的起源,拆解了三巨头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的云业务,分析了为何多云战略会兴起,同时对未来的市场格局做出了的猜测,通篇下来,大有看神仙打架的爽快感。

在这里,有料君整理了报告中提到的三家企业战略布局的部分,虽然他们在中国的表现有待提高,但因为与我们有着“一超多强”的相似格局,也不难窥见未来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走势。

注:报告中对AWS、Azure和GCP的单独分析将主要集中在IaaS和PaaS层,而对第三方工具和收购业务的分析将主要集中在SaaS层。

霸主亚马逊

由于靠电子商务起家,亚马逊成为了云计算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Amazon S3率先解放了企业IT的运维人员。如今的AWS受益于“良性循环”,一方面它为亚马逊提供了创造利润的能力,同时也在支持其不断增长的客户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支持不断增长的电商业务和云业务,亚马逊仍在大量购买基础设施,这也使得亚马逊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购买这些资源。反过来又允许AWS将成本节约传递给客户。

现在,尽管亚马逊的定价极具竞争力,但它并不是成本最低的供应商。一部分原因是其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数量——需要更多的开发人员和IT资源,意味着更高的价格。

在服务数量方面,AWS还是有着巨大优势,据统计,AWS目前在19个不同类别中提供大约140项独特的服务。无所不在的服务使AWS成为许多机构的首选,它安全、可靠、经济实惠,似乎拥有企业可能需要的几乎所有东西。

正因为如此,AWS的收入获得了持续性增长。2017年,该公司总收入约为175亿美元,而2018年的预期超过25亿美元。如果AWS成为自己独立的业务,按收入计算,它将是世界第五大企业技术公司。

如果按增长率算的话,AWS的年收入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超过SAP。

虽然AWS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份额,但AWS首席执行官安迪·杰西去年也承认,云计算行业将会有许多赢家:

“这个市场不会一家独大。当然,也不会有30家都大,因为规模在成本结构和服务范围方面确实很重要,但是还是会有多个成功的玩家,未来将会充满变数。不过我预计一些老牌企业还是会从云计算领域中获得业务,因为他们不仅有庞大的客户基础,还有庞大的销售团队等做后盾。”

企服专家微软

微软的Azure是仅次于AWS的第二大云业务,约占IaaS和PaaS市场份额的13 %。Azure目前已经是微软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CB Insights认为,混合云将是Azure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

由于混合云具有公有云的灵活性,以及本地部署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世界上许多大型机构仍然将混合云作为首选方式,而Azure无疑是三家中经验最丰富的。

此外,由于微软在企业技术领域有40年的历史,这也使得微软知道CIO们如何评估供应商,也知道如何让客户参与进来,虽然每个组织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成本始终是一个共同的考虑因素。而Azure已经证明了对于一些关键应用,比如虚拟机,其定价会比AWS或GCP更便宜。

至于CIO们关心的数据中心问题,尽管Azure不一定拥有最多的数据中心,但它覆盖的区域却比AWS和GCP都要广,事实上,Azure的区域数量是另外两家的两倍以上。这将为Azure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增加其在优势地区的市场份额。

后起之秀谷歌

Google作为云市场的后起之秀,其云平台GCP(Google CLOUD Plateform)如今已经有了35个国家的100多个节点。而且GCP拥有着数千英里长的光缆,这将有效减缓信息的延迟,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谷歌强大的云和内容交付网络。也正因为这样,谷歌吸引了包括Netflix、Spotify和苹果这样的大客户,其中Spotify是GCP早期高增长的“主要客户”之一,而且还是其最稳定收入来源。根据最近的报道,Spotify计划在未来3年在GCP上花费近4.5亿美元。

GCP的秘密武器是其庞大的开源项目以及TPU,而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更是谷歌的DNA。这些都将为GCP提供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一些优势。而产品和服务以及直观的用户界面也帮其赢得了更高的满意度。

目前谷歌的云战略是继续投资新兴技术以及有潜力的公司,谷歌云CEO黛安·格林表示:

“我们在放长线钓大鱼。云计算还处于前期阶段。有些人认为只有10 %的工作负载位于大型公有云中。但事实上,即使现在不用公有云,未来用户也会加入进来。

值得一提的,虽然GCP目前在总收入上落后于AWS和Azure,但该公司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就在去年,该公司与Snap,Inc .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价值20亿美元( 4亿美元/年)的合同,以支持Snap chat的核心功能和内容交付。

多云战略的兴起

在报告中,CB Insights提到,虽然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上云的好处,但是许多企业发现只用一个云的效率并不高,采用多云策略将有助于避免受到服务商的控制,提高应用程序可靠性、降低成本还能用到每个云提供商提供的最佳服务。

像Snap这样的公司已经多次讨论了引用多云策略。前CFO德鲁·沃勒罗强调了Snap的多云战略是如何为公司节省资金的:

“通过成功实施我们的多云战略,我们已经能够降低用户成本增长。具体来说,每个用户的托管成本从一年前的0.72美元下降到了本季度的0.70美元。这是一年中的巨大进步,我们的销售额翻了一番多,参与度也大幅增长。”

Snap并不是唯一采用和讨论这类策略的公司。根据CB Insights数据,多云战略一直是被咨询最多的热门话题。

根据云管理公司RightScale进行的年度调查,81 %的受访者(IT技术专业人员)现在拥有多云战略,平均利用4.8个云。

多云的高需求催生了容器服务商,这类服务商旨在简化各种云提供商之间的关系,或者改善对来自多个提供商的单个资源的管理。

容器厂商的诞生显然是云服务商不愿意看到的,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容器工具,而作为落后者,GCP更是一直公开鼓励采用多云战略。甚至还开发了开源容器平台Kubernetes。而kubernetes自4年前发布以来,所有云平台都出现了急剧增长。

但即便如此,开发人员还是更喜欢这些容器服务商,可以说,容器厂商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让亚马逊失去了一些客户。

变化莫测的云战争

最近几个月,Azure和GCP都吸引了大企业。2018年7月,沃尔玛与Azure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的协议,而谷歌CEO 桑达尔·皮查伊还宣布“未来将会把谷歌的三个业务领域全部迁移到GCP”。”

亚马逊方面,尽管AWS的运营已经完全独立出来,但它却为亚马逊创造了巨大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反过来又推动了公司的扩张。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亚马逊正在扰乱其他行业,AWS业务很可能会出现利益冲突。沃尔玛和Target很可能是抵制AWS的众多企业中的第一家——沃尔玛已经要求其一些供应商离开亚马逊的云服务。

尚不清楚这些类型的战略迁移是否会影响AWS的底线。即便如此,Azure和GCP还是在尽一切努力让客户摆脱AWS,缩小市场份额差距。

自2013年以来,Azure和GCP收购的云相关公司数量是AWS的两倍。AWS只收购了12家企业,Azure和GCP各收购了24家。

这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收购应该算是微软最近对GitHub 的75亿美元收入,据《商业内幕》报道,GitHub从企业客户那里获得了大约1亿美元的收入。将这一业务与Azure的云服务套件相结合,可能会为微软带来大生意。

除了收购,大量的申请专利也成了微软追赶亚马逊的一大策略。

2015年,微软申请的年度云相关专利数量首次超过了亚马逊。第二年,数量变成了亚马逊的2倍(比谷歌大近6倍)。

最为重要的,从提交专利申请到发布专利申请之间通常会有12 – 18个月的延迟。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服务会有越来越多新的术语,也就是说,如果微软和谷歌继续收购,它可能很快就会拥有一个知识产权库来区分其服务并提高其市场地位。

Azure和GCP的年增长率目前已经超过AWS近2倍,当然前提是AWS现在的份额远超Azure和GCP,不过这对于Azure和GCP来说是终究是一个有希望的信号,而且这两家供应商未来继续收购更多的公司,申请更多的专利(微软),并支持更多的开源项目(谷歌)。

然而,这些努力不一定会缩小AWS的市场份额。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整合,每个提供商的份额更有可能增长——尽管Azure和GCP的增长速度更快。就如以上安迪·杰西提到的:

“这个市场不会一家独大。当然,也不会有30家都大,但是还是会有多个成功的玩家,未来会充满变数。”


云计算好像开始流行了,有什么发展前景吗?

云计算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但现在还在云落地过程中,像京东现在在模仿国外的亚马逊,如果转型成功的话,就可以像亚马逊、谷歌、微软这类 IT巨头,通过现有的平台承载着海量的业务,还有技术和基础设施资源构建起强大的公有云,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类云服务,更重要的京东云的成功可以为中国电商行业未来发展指引方向。

大数据云计算毕业刚进入工作岗位都是干啥的?

1、云计算企业架构师云计算架构师有两条非常好的途径可供选择:公共云解决方案架构师和安全架构师。 传统架构技术对于以云作为基础的IT企业来说不够具体化,而且大多数企业寻找的是熟悉特定品牌的云的内容专家(SME),例如亚马逊网络服务、谷歌和微软。 所以,如果你在IT架构或安全拥有一个较为一般化的职位,你需要集中将注意力放在特定的云服务上,包括安全服务。 2、云计算开发人员软件开发是一门用途最为广泛的技术,因为你可以在几乎任何平台上编码。 但是在云上,你需要费些心思去深入了解特定的公共云,因为了解之后,你需要创造在云上原生的应用程序。 “云上原生的”意味着要将云平台的命令直接植入应用程序,例如安全服务、队列、I/O服务,和资源供应的管理。 运用这些命令需要你同时细致的了解所用编程的语言,以及在什么地方该使用哪一个界面、怎么使用、为什么使用。 3、云系统管理员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云职业之路要从转移到云运算,做一名cloudop开始。 这是云运算中的一个新职位,主要负责备份、恢复、检测运行、管理SLA以及其他在云基础虚拟服务器的运算设置方面很有趣的工作。

高分求一款音质好的手机

insight

要选择时下音质最好的手机,必选索爱的W995,那些推荐诺基亚的简直就是无知,诺基亚的声音能听吗?推荐M8的就只是知一半。 LZ不信我的话,可以搜索下索爱的W995,绝对是现在音质最强的音乐手机,步步高之流的被秒杀千里。 W995的音质可比中端的名牌MP4音质,不过和索尼XK比还是差不少。 而且W995差不多用了索尼的看家本领,CB清晰重低音,声场也很大,解析细腻,高音上得去。 在音乐手机中绝对是大哥大的位置,LS的兄弟们,了解点鸡毛蒜皮的就不要来误人子弟了。 (这个机器支持无损格式) 还有LS那些说iPod classic3,那是苹果的旗舰MP4,和手机何关?总之楼主不信的话,可以上网搜下W995,有那些烧友把W995和索尼的中高端A816比较的,结果是比A816差一点点。 如果那些LS的兄弟非要拿手机和高端的P4比的话,我无话可说了,要说拿手机和专业播放器比,就像拿手机的拍照功能和单方相机比,能比吗? 话说LZ想买个好的P4的话,可以推荐索尼的XK和A845,爱欧迪的J3,IPOD CLASSIC3。 当然还要好的耳机才能出好声啊!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