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Linux系统进行扫描操作-linux系统扫描 (如何使用line)

教程大全 2025-07-13 23:08:47 浏览

Linux系统一直是开源爱好者和程序员们最喜欢的操作系统之一。使用Linux系统进行扫描操作,不仅高效、稳定,而且在安全方面也更具可靠性。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在Linux系统中,如何使用各种工具来进行扫描操作。

1. 网络扫描

网络扫描是网络管理员经常进行的任务之一,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发现网络中的漏洞和弱点。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强大的网络扫描工具。

Nmap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网络发现和安全审核工具,它可以使用不同的扫描技术来发现网络上的主机和端口。在Ubuntu上安装Nmap的命令为:

sudo apt install nmap

一旦安装完成,就可以使用“nmap”命令开始扫描网络了。例如,要扫描IP地址为192.168.1.1的网络:

nmap 192.168.1.1

1.2 MassCan

Masscan是另一个高速的端口扫描工具,可以在数秒内扫描一个大型IP地址范围内的所有端口。它具有高速和可扩展性的特点。在Ubuntu上安装Masscan的命令为:

sudo apt install git gcc make libpcap-dev

git clone

make install

一旦完成安装,您将能够使用名为“masscan”的命令来扫描网络。例如,要扫描IP地址为192.168.1.1的网络:

sudo masscan -p1-65535 192.168.1.1

2. 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是另一个重要的安全任务,它可以帮助管理员发现与Web应用程序、数据库和其他网络服务相关的漏洞。

2.1 OpenVAS

OpenVAS是开源漏洞评估工具,旨在识别计算机网络中的已知漏洞,并帮助各种组织进行安全审核。在Ubuntu上安装OpenVAS的命令为:

sudo apt install openvas

安装完成后,请使用以下命令启动OpenVAS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openvas-scanner

sudo systemctl start openvas-manager

sudo systemctl enable openvas-scanner

sudo systemctl enable openvas-manager

扫描任务需要几分钟来完成,您可以通过Web管理界面访问OpenVAS。

Nikto是另一个常用的Web 服务器 扫描器,具有快速、准确、容易使用的特点。它可以扫描Web服务器,发现可用文件、目录和其他重要信息。在Ubuntu上安装Nikto的命令为:

sudo apt install nikto

要扫描网站,只需使用以下命令:

nikto -h website.com

3. 侦查和信息收集

侦查和信息收集是指在黑客攻击网络之前,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确定目标在网络上的位置,并收集关于目标的所有可能的信息。

3.1 theHarvester

theHarvester是一个开源的、轻量级的信息收集工具,可以帮助黑客和渗透测试者收集电子邮件地址、子域、虚拟主机和IP地址。在命令行下,输入以下命令以安装theHarvester:

sudo apt install git python3

git clone

cd theHarvester

pip3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一旦完成安装,您就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扫描网站:

python3 theHarvester.py -d website.com -b Google

3.2 Recon-ng

Recon-ng是一款模块化的、开源的侦察框架,它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情报收集和网络侦察。在Ubuntu上安装Recon-ng的命令为:

sudo apt install git python3

git clone

cd recon-ng

pip3 install -r REQUIREMENTS

使用以下命令启动Recon-ng:

python3 recon-ng

4. 收尾工作

几乎所有的渗透测试结束后都需要进行清理和收尾工作,以确保没有留下可追踪的信息和漏洞。

4.1 Metasploit

Metasploit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渗透测试工具,它可以帮助攻击者利用已知漏洞,进入目标计算机。在Ubuntu上安装Metasploit的命令为: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metasploit-framework

要运行Metasploit,您只需输入“msfconsole”命令即可。现在,您可以使用msfconsole控制台执行不同类型的攻击。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Linux系统中实施扫描操作所必要的更佳工具。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工具在各种应用场景中都显得非常有用。但请注意,攻击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和财产损失,而且攻击行为是非法的。因此,请只在您拥有合法的权限或受到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这些工具。

linux系统扫描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如何在Linux上实现扫描周围WiFi信号

前提是你的无线网卡驱动正迟慧确而且可以首旦笑正常工作 否者含则就清安装驱动

iwlist wlan0 scan

在破解之前,要看你的linux系统能不能兼容你的无线网卡,你可以上网搜一下 ,有时你努力了很久却发现自己的网卡不兼容,如果不兼容,你可以上网买一个兼容的USB式的无线网卡,插上就能用。

1.搜索下载spoonwep2中文包。

注:spoonwep2就是我们的破解软件,一个非常强悍的图形化破解WEP无线网络密码的工具。

2.集成spoonwep2软件。

首先把我们先前下载的spoonwep2解压缩,里面是六个扩展名为lzm的文件,将这六个文件复制到优盘\bt3\modules文件夹下,

这样我们的bt3系统已经集成安装完毕了,可以动手破解了。

3、启动spoonwep2软件

之一步:

选择开始-backtrack->radio network ysis->80211->all->spoonwep2,跟windows操作一样

启动spoonwep2后会看到选择网卡信息设置窗口,需要我们依次设置本地网卡接口,无线网卡芯片类型以及扫描模式,选择完毕后点next继续。

第二步:点NEXT按钮后进入到具体扫描山悔窗口,我们点右上角的LAUNCH按钮开始扫描,再按该按钮是停止扫描。

第三部:软件会自动扫描周边的无线网络,扫描过程中会自动罗列出找到的无线网络的信息,传输速度,截获的通讯数据包大小,使用的无线信号频端,加密类别等

第四步扫描了一段时间,差不多有好几个信号了,

凯唯亮 你选择一个进行破解,我选了了“bingo,用鼠标单击bingo,会出现上图一样的白色阴影,然后点下面的”selection ok“即可。

第五步,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步。完成第四步后,出现盯宽下图窗口,具体如何操作看图片。

约过了8分钟,wep密码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呵呵,到时有你激动的。

backtrack 5这个linux发行版就是干这个的。不过需要功率强的无线网卡。

关于linux系统扫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树叶云(shuyeidc.com)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服务器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如何开启windows10下的linux系统

linux命令是对Linux系统进行管理的命令。 对于Linux系统来说,无论是中央处理器、内存、磁盘驱动器、键盘、鼠标,还是用户等都是文件,Linux系统管理的命令是它正常运行的核心,与之前的DOS命令类似。 linux命令在系统中有两种类型:内置Shell命令和Linux命令。 以下是win10中使用linux命令的方法:1首先,点击屏幕左下角的Win图标,然后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所有应用”。 2在所有应用中找到并展开 Windows PowerShell 文件夹,启动其下的 Windows PowerShell。 3这时,将会打开一个命令行窗口。 然后,请稍微等待一会,直到出现 PowerShell 命令提示符为止。 4这时,便可以输入 Linux 命令了。 例如,输入一个 Linux 文件查看命令 ls,回车,便可以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列表。 注意事项Windows PowerShell 支持绝大部分 Linux 内置命令,但有些命令例外。 具体来说有:1)命令简写(或称命令别名)例如,不支持 Linux 下的文件查看命令 ll 。 该命令作用为以详细信息方式查看当前目录下文件,它实质是 ls -l 命令的简写。 2)需要调用 linux 系统中的程序才能执行的命令,如 vim由于 Windows 系统中并没有内置 vim 程序,故而与 vim 有关的命令无法启用。 3)帮助命令在 Linux 系统中,如果要知道某条命令的用法,可以使用帮助命令了。 但在 Windows 中,默认是没有安装Linux中的帮助命令的。 如果想使用该命令,可以联网安装或在线查看。 模式切换1、 由图形到字符#Logout或init 32、由字符到图形界面init 53、退出consolelogout或exit或ctrl+d4、 注销Ctrl + Alt + Backspace5、 关机#poweroff或init 0或shutdown -h now或 halt -p6、 重启#reboot或init 6或shutdown -r now

linux中at命令

linux at 命令详解使用方式 : at -V [-q queue] [-f file] [-mldbv] TIME说明 : at 可以让使用者指定在 TIME 这个特定时刻执行某个程序或指令,TIME 的格式是 HH:MM其中的 HH 为小时,MM 为分钟,甚至你也可以指定 am, pm, midnight, noon, teatime(就是下午 4 点锺)等口语词。 如果想要指定超过一天内的时间,则可以用 MMDDYY 或者 MM/DD/YY 的格式,其中 MM 是分钟,DD 是第几日,YY 是指年份。 另外,使用者甚至也可以使用像是 now + 时间间隔来弹性指定时间,其中的时间间隔可以是 minutes, hours, days, weeks。 另外,使用者也可指定 today 或 tomorrow 来表示今天或明天。 当指定了时间并按下 enter 之后,at 会进入交谈模式并要求输入指令或程序,当你输入完后按下 ctrl+D 即可完成所有动作,至于执行的结果将会寄回你的帐号中。 参数 :-V : 印出版本编号-q : 使用指定的伫列(Queue)来储存,at 的资料是存放在所谓的 queue 中,使用者可以同时使用多个 queue,而 queue 的编号为 a, b, c... z 以及 A, B, ... Z 共 52 个-m : 即使程序/指令执行完成后没有输出结果, 也要寄封信给使用者-f file : 读入预先写好的命令档。 使用者不一定要使用交谈模式来输入,可以先将所有的指定先写入档案后再一次读入-l : 列出所有的指定 (使用者也可以直接使用 atq 而不用 at -l)-d : 删除指定 (使用者也可以直接使用 atrm 而不用 at -d)-v : 列出所有已经完成但尚未删除的指定

如何在Linux操作系统下检测内存泄漏

Linux操作系统应用专区1.开发背景:在 Windows 下使用 VC 编程时,我们通常需要 DEBUG 模式下运行程序,而后调试器将在退出程序时,打印出程序运行过程中在堆上分配而没有释放的内存信息,其中包括代码文件名、行号以及内存大小。 该功能是 MFC Framework 提供的内置机制,封装在其类结构体系内部。 在 Linux 或者 Unix 下,我们的 C++ 程序缺乏相应的手段来检测内存信息,而只能使用 top 指令观察进程的动态内存总额。 而且程序退出时,我们无法获知任何内存泄漏信息。 为了更好的辅助在 linux 下程序开发,我们在我们的类库项目中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内存检测子系统。 下文将简述 C++ 中的 new 和 delete 的基本原理,并讲述了内存检测子系统的实现原理、实现中的技巧,并对内存泄漏检测的高级话题进行了讨论。 2.New和delete的原理当我们在程序中写下 new 和 delete 时,我们实际上调用的是 C++ 语言内置的 new operator 和 delete operator。 所谓语言内置就是说我们不能更改其含义,它的功能总是一致的。 以 new operator 为例,它总是先分配足够的内存,而后再调用相应的类型的构造函数初始化该内存。 而 delete operator 总是先调用该类型的析构函数,而后释放内存(图1)。 我们能够施加影响力的事实上就是 new operator 和 delete operator 执行过程中分配和释放内存的方法。 new operator 为分配内存所调用的函数名字是 operator new,其通常的形式是 void *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其返回值类型是 void*,因为这个函数返回一个未经处理(raw)的指针,未初始化的内存。 参数 size 确定分配多少内存,你能增加额外的参数重载函数 operator new,但是第一个参数类型必须是 size_t。 delete operator 为释放内存所调用的函数名字是 operator delete,其通常的形式是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memoryToBeDeallocated);它释放传入的参数所指向的一片内存区。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调用 new operator 分配内存时,有一个 size 参数表明需要分配多大的内存。 但是当调用 delete operator 时,却没有类似的参数,那么 delete operator 如何能够知道需要释放该指针指向的内存块的大小呢?答案是:对于系统自有的数据类型,语言本身就能区分内存块的大小,而对于自定义数据类型(如我们自定义的类),则 operator new 和 operator delete 之间需要互相传递信息。 当我们使用 operator new 为一个自定义类型对象分配内存时,实际上我们得到的内存要比实际对象的内存大一些,这些内存除了要存储对象数据外,还需要记录这片内存的大小,此方法称为 cookie。 这一点上的实现依据不同的编译器不同。 (例如 MFC 选择在所分配内存的头部存储对象实际数据,而后面的部分存储边界标志和内存大小信息。 g++ 则采用在所分配内存的头 4 个自己存储相关信息,而后面的内存存储对象实际数据。 )当我们使用 delete operator 进行内存释放操作时,delete operator 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正确的释放指针所指向的内存块。 以上论述的是对于单个对象的内存分配/释放,当我们为数组分配/释放内存时,虽然我们仍然使用 new operator 和 delete operator,但是其内部行为却有不同:new operator 调用了operator new 的数组版的兄弟- operator new[],而后针对每一个数组成员调用构造函数。 而 delete operator 先对每一个数组成员调用析构函数,而后调用 operator delete[] 来释放内存。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创建或释放由自定义数据类型所构成的数组时,编译器为了能够标识出在 operator delete[] 中所需释放的内存块的大小,也使用了编译器相关的 cookie 技术。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