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零信任IT环境的5个步骤 (零信任方案)

教程大全 2025-07-16 16:04:57 浏览

零信任不是产品或服务,当然也不仅仅是流行语。相反,它是网络安全防御的一种特殊方法。顾名思义,不是“先验证,然后信任”,而是“永远不要信任,永远要验证”。

本质上,零信任是通过限制数据访问来保护数据。无论是否在网络范围之内,企业都不会自动信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零信任方法要求在授予访问权限之前,对试图连接到企业的应用程序或系统的每个人、设备、帐户等进行验证。

然而,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之初不是已有这个功能了吗?难道零信任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加某些额外的控件?

的确,零信任框架包括许多企业广泛使用的数据保护技术。但是,零信任代表着一个清晰的支点,即如何思考网络安全防御。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护整个企业,而且还可以将该范围扩大到组织内外的每个网络、系统、用户和设备。强大的身份、多因素身份验证、受信任的端点、网络分段、访问控制和用户归因来分隔和规范敏感数据以及系统访问,从而让零信任成为可能。

简而言之,零信任是一种新的思考网络安全的方法,可帮助组织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威胁形势下保护其数据、客户和自己的竞争优势。

建立零信任IT环境的5个步骤

网络安全零信任正恰逢其时

企业高管已经感受到保护企业系统和数据的压力了。投资者和“数据主体”(客户和消费者)也坚持要求有更好的数据安全。某些数据和应用程序为本地部署,而某些则在云中时,安全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从员工到承包商和合作伙伴,每个人都在使用多个位置的各种设备来访问这些应用程序。同时,政府和行业法规也在提高保护重要数据的要求,零信任可以帮助企业满足这些合规要求。

零信任网络安全技术

幸运的是,零信任背后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这也让该方法如今更加实用。实现零信任网络安全框架的方法不是单一的,也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而是需要多种技术,这样才可以确保只有经过安全验证的用户和设备才能访问目标应用程序和数据。

例如,基于“最低特权”的原则授予访问权限,仅为用户提供完成工作所需的数据。这包括实施到期特权和一次性使用的凭证,这些凭证在不需要访问后会自动被吊销。此外,将连续检查和记录流量,并限制访问范围,以防止数据在系统和网络之间进行未经授权的横向移动。

零信任框架使用多种安全技术来增加对敏感数据和系统的访问粒度。比如,身份和访问管理(IAM);基于角色身份的访问控制(RBAC);网络访问控制(NAC),多因素身份验证(MFA),加密,策略执行引擎,策略编排,日志记录,分析以及评分和文件系统权限。

同样重要的是,可以使用技术标准和协议来支持零信任方法。云安全联盟(CSA)开发了一种称为软件定义边界(SDP)的安全框架,该框架已应用于某些零信任措施。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通过批准主机标识协议(HIP)为零信任安全模型做出了贡献,该协议代表了OSI堆栈中的新安全网络层。在这些进步的技术基础上,许多供应商逐渐将零信任解决方案推向市场。

基于这些技术、标准和协议,组织可以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零信任安全:

在特定情境中哪种方法最佳,这取决于保护对象是哪些应用程序,当前的基础架构如何,是在未开发的环境中还是传统环境中进行等多种因素。

在IT中采用零信任:构建零信任环境的五个步骤

建立零信任框架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需要完全的技术转型。通过使用以下这些循序渐进的方法,企业可以以可控的、迭代的方式进行,从而帮助获取最佳效果,同时对用户和操作系统的干扰降到最低。

(1) 界定保护表面范围。零信任环境下,企业不会专注于攻击表面,而只会专注于保护表面,专注于对公司最有价值的关键数据、应用程序、资产和服务(DAAS)。保护表面比如,信用卡信息,受保护的健康信息(PHI),个人身份信息(PII),知识产权(IP),应用程序(现成的或定制的软件);SCADA控件,销售点终端,医疗设备,制造资产和IoT设备等资产以及DNS,DHCP和Active Directory等服务。

一旦界定保护面后,可以将控件尽可能地移近它,附上限制性的、精确的和可理解的策略声明,以此创建一个微边界(或分隔的微边界)。

(2) 记录事务流量,流量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决定了它的保护方式。因此,获得有关DAAS相互依赖关系的上下文信息十分重要。记录特定资源的交互方式有助于适当地加强控制并提供有价值的上下文信息,确保最佳的网络安全环境,同时对用户和业务运营的干扰降到最低。

(3) 构建零信任IT网络。零信任网络完全可以自定义,而不仅是一个通用的设计。而且该体系结构主要围绕保护表面构建。一旦定义了保护表面并根据业务需求记录了流程,就可以从下一代防火墙开始制定零信任架构。下一代防火墙充当分段网关,在保护表面周围创建一个微边界。对任何尝试访问保护表面内的对象使用分段网关,可以强制执行附加的检查和访问控制层,一直到第七层。

(4) 创建零信任安全策略。构建网络后,将需要创建零信任策略来确定访问流程。访问用户对象、访问的应用程序、访问原因、倾向的这些应用程序连接方式以及可以使用哪些控件来保护该访问,这些问题都要提前了解。使用这种精细的策略实施级别,可以确保仅允许已知的流量或合法的应用程序连接。

(5) 监视和维护网络。这最后一步,包括检查内部和外部的所有日志,并侧重于零信任的操作方面。由于零信任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检查和记录所有流量将大大有益,可提供宝贵的参考,以了解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改进网络。

其他注意事项和优秀实践

对于考虑采用零信任安全模型的企业,以下是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重新启动电脑,启动到系统登录界面时,同时按住Ctrl+Alt键,然后连击Del键两次,会出现新的界面,是真的?

是真的,如果进了系统后注销退出,连按两次Ctrl+Al+Del也会出现新的用户登陆界面。

4.5.6.7的最小公倍数

答案是420

教你3种求法:(有点多,耐心看,懂了就回了)

方法1:短除法

步骤:

一、找出两数的最小公约数,列短除式,用最小约倍数去除这两个数,得二商; 二、找出二商的最小公约数,用最小公约数去除二商,得新一级二商;三、以此类推,直到二商为互质数;四、将所有的公约数及最后的二商相乘,所得积就是原二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求48和42的最小公倍数 解: 48与42的最小公约数为2 48/2=24;42/2=21;24与21的最小公约数为3 24/3=8;21/3=7;8和7互为质数2*3*8*7=336

方法2:质因数分解

举例:12和27的最小公倍数12=2*2×3 27=3*3*3 必须用里面数字中的最大次方者,像本题有3和3的立方,所以必须使用3的立方(也就是3*3*3),不能使用3 所以: 2*2×3*3*3=4×27=108 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08

方法3:借助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步骤:一、利用辗除法或其它方法求得最大公约数;二、 最小公倍数等于两数之积除以最大公约数。举例:12和8的最大公约数为412*8/4=24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4

数据结构C++ 顺序链表 逆置程序

新建一个头文件 int ElementType;typedef int Position;class List{private:struct Node {ElementType data;Node *next;};private:Node *head;Node *tail;int mySize;public:List();~List();bool isEmpty();void insert(ElementType d);void insert(ElementType d, Position pos);void erase(Position pos);void reverse();ElementType index(Position pos);bool isAscending();void print();};新建一个源文件#include List.h#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Constructor***/List::List(){head = 0;tail = 0;mySize = 0;}/***Destructor***/List::~List(){Node *p = head;while(p != 0){head = head->next;delete p;p = head;}cout<data = d;ptr->next = 0;if(0 == head){head = ptr;tail = ptr;}else{tail->next = ptr;tail = ptr;}++mySize;}void List::insert(ElementType d, Position pos){Node *ptr = new Node;ptr->data = d;ptr->next = 0;if(pos > mySize + 1 || pos <= 0){cerr<next = ptr;tail = ptr;}else{Node *p = head;for(int i=1;i!=pos-1;++i){p = p->next;}ptr->next = p->next;p->next = ptr;}}else{ptr->next = head;head = ptr;}++mySize;}}/***Erase a data from the list***//***can be improved***/void List::erase(Position pos){if(pos > mySize + 1 || pos <= 0){cerr<next;}if(pos == mySize + 1){p1->next = 0;tail = p1;}else{Node *p2 = p1->next;p1->next = p2->next;delete p2;}}else{Node *p = head;head = head->next;delete p;}--mySize;}}/***Reverse the list***//****逆序排列***/void List::reverse(){Node *p1 = head;Node *p2 = head->next;Node *p3 = head->next;while(p3 != 0){p3 = p2->next;p2->next = p1;if(p3 != 0){p1 = p2;p2 = p3;}}tail = head;head->next = 0;head = p2;}/***Index Function***//*索引值*/ElementType List::index(Position pos){Node *p = head;if (pos>mySize || pos < 1){cerr<next;}}return p->data;}/***If the list is ascending***//*判断是否是升序排列*/bool List::isAscending(){Node *p = head;while(p->next != 0){if (p->data <= p->next->data){p = p->next;}else{return false;}}return true;}/***Print the list on the screen***//*测试用的输出函数*/void List::print(){if(0 == mySize){cout<next != 0){cout<data<next;}cout<data<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