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让安全从业人员下岗? (云计算的安全)

教程大全 2025-07-17 17:58:02 浏览

网络安全人员要小心,云服务提供商正在抢走你的工作。也许这样说有些危言耸听,但云计算的确正在改变网络安全从业者的工作环境

为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或说潜在的保住工作,安全人员需要把配置管理当成主要的工作内容。配置管理意味着记录和更新企业中所使用的硬软件数据,而且配置工作还需要注意企业员工计算机上应用程序的细节信息。

许多公司觉得配置管理工作很难,这是因为它需要一个机构来了解员工如何工作,业务如何运营,为什么要购置某种技术方案等,而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容易回答的。乍一看,安全不断变化的环境似乎无法管理,尤其是传统的安全控制机制,如补丁管理、供应置备(Provisioning)等,使得在云中改变管理变得无法操作。然而,理解云的不同才是增加管理能力的关键。

随着IT环境愈加机械化,它们开始类似于自动化的汽车生产线。例如,与传统的维护环境相比,云技术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推送多次更新,而不是一年才进行几次重大的更新。从而给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补丁更新或新功能上线的速度。

云计算的安全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2014年的亚马逊网站服务(AWS)。当时,破壳漏洞爆发。据传,AWS在几天之内就补上了他们所有的负载均衡设备上的漏洞。对于任何一家全球500强企业来说,都能体会到实施这种量级的更新工作以及相关协调工作的难度会有多大

这还意味着系统的安全控制正在从业务处理的后端转到前端。安全令需求变强,登录配置和安全软件默认安装,并嵌入贯穿到整个云的所有管理工具中,包括Open Stack脚本、云格式模板和Docker镜像

因此,无论从建立一个部门的投入成本上还是从工作效率上来考虑,都不如把配置管理工作交给云安全解决方案

包括谷歌、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已经解决了企业不愿意做的那些配置管理工作。云计算利用完整和精确的系统基线,可使系统迅速从异常中恢复并得到实时的任何不合规的系统通知。云的各层可以分开,并可分别进行细节分析,从而提供一个对技术、业务过程甚至是企业文化的深度了解,最终把静态加密、最新更新和弹性环境管理等关键的安全控制溶合到整个系统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商业化,云正在成为一个“破坏性”的技术。云可以代替许多我们的外包资源,比如信息安全服务。云已经成为安全专业人员无法忽略的技术,而且必须与之紧密结合。现在的开发运营(DevOps)机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搭建起整个系统环境,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安全系统。

利用外部资源或说外包服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我们把钱存在银行里,尽管许多人并不信任银行家。我们把生命交给出租车司机,虽然我们连司机的姓什么都不知道。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其中的风险,而是因为我们信任整个社会合理运转的大环境。

如同云服务已经接手了许多企业的邮件管理或协同办公,安全有可能最终也会被外包给云计算提供商,安全行业因此而整体衰退的前景似乎不再遥远,我们准备好了吗?

原文地址:


大数据云计算就业前景怎么样?

目前大数据和云计算在技术体系上已经趋于成熟,正处在落地应用的初期阶段,相对于大数据来说,云计算技术的落地应用已经初具规模。 云计算的应用目前正在经历从IaaS向PaaS和SaaS发展,在用户分布上也逐渐开始从互联网企业向广大传统企业过渡,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云计算领域的相关岗位涉及到三大方面,其一是云计算平台研发;其二是云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其三是云计算运维,这些岗位的整体人才需求数量还是比较大的。 大数据领域的人才需求主要围绕大数据的产业链展开,涉及到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安全、分析、呈现和应用,岗位多集中在大数据平台研发、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运维等几个岗位。 最后,虽然大数据和云计算各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是在技术体系结构上,都是以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为基础,所以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 另外,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三者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未来物联网将是整合多个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应该重点关注一下。

云计算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云计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发展。 目前,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安全、云计算产业链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性以及云计算服务资源的整合等几大问题正在不断优化之中,企业、云服务商仍然需要大量云计算人才来进行云计算体系创建、完善云计算平台安全措施等工作。

云计算就业方向比较广阔,目前包括运维方向、开发方向以及架构方向,可以从事系统运维工程师、云平台测试工程师、Python开发工程师、云计算架构设计工程师等多种职位。 更可观的是,随着工作年限和技术的增长,薪资也会逐步增加,达到3-5W甚至更多已并不罕见。

世界科技化的几大趋包括哪些

世界科技化的八大趋势:一、科技发展呈现交叉融合的态势。 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以及能源与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需要跨学科协作才能解决,而且不仅需要依靠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更需要从民生和社会角度着手,这种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不断走向综合,使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内部的交叉融合变得更加紧密。 二、大数据的科学方法正在为众多行业所应用。 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革命被认为是能够改变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的三大动力。 大数据浪潮、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催生新的产业,引发产业革命性变革。 三、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信息网络领域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云计算、物联网、宽带等技术的兴起促使信息技术的渗透方式和应用模式正在发生变革。 人-机-物融合的新趋势,将使消费者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设计和制造过程,甚至会成为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无线革命中,信息技术失去的只是缆线。 未来无线装置将完全看不见,其芯片将内置于日常物品内部。 这样的芯片以及链接它们的网络,将成为最强有力的无线装置。 未来10年,无线充电和无线传输技术将成为支撑无线革命的关键技术。 无线充电已在实验室获得成功,该技术的实用化对电动汽车的普及意义重大。 无线电力传输将为人类带来“无线电源”,9年前,人们就已成功利用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点亮了约2米以外的60W灯泡。 将来,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将有效解决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的供电问题,摆脱大量电池更换的烦恼。 四、能源与资源领域正在发生转型。 近年全球能源领域在能源输送效率、安全性和智能化等诸多方面取得进展,多种能源形式将实现互补与系统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的结合将产生新型工业模式。 同时,目前迅猛发展的新型制造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传统集约式的生产模式和传统的规模经济效应,还将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和生产关系。 换言之,新型制造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分布化,这种变化给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化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建设分布化可再生能源供给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保证个体能够生产和分享能源,如同当今人类在互联网上生产和分享信息一样方便。 五、材料与制造领域的绿色和智能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全球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科技发展迅速,环境协调和低成本合成制备技术倍受重视,材料制造工艺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的研发取得进展,材料更加绿色、节能、可循环利用。 六、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的兴起是上述领域的重要进展。 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其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 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绿色化学利用生物质代替当前广泛使用的石油,将废生物质转化成动物饲料、工业化学品和燃料,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 七、农业和人口健康领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正在推动农业基础科学快速发展,表现在,一是农业生物组学和动植物分子设计育种已成为农业科技的前沿和热点,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食品和粮食安全倍受重视;二是人类基因组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功能调控,特别是细胞命运调控机制等基本问题面临重大理论突破,传统医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健康医学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八、空间与海洋领域向纵深发展。 空间探测向更深更遥远的宇宙迈进,持续探索宇宙起源、演化、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国际空间站主体建造完成,将不断产生新的科学认知和效益;围绕国家安全与海洋权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深海探索三大方向,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近海管理体系和走向深海大洋,多功能水下缆控机器人、高精度水下自航器、深海海底观测系统、深海空间站等海洋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将为深海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核心支撑,催生新型蓝色经济的兴起。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